排土控制论文-曹兰柱,张剑锋,王东

排土控制论文-曹兰柱,张剑锋,王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排土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露天开采,排土场边坡,倾斜基底,失稳机理

排土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曹兰柱,张剑锋,王东[1](2019)在《软弱倾斜复合基底排土场边坡失稳机理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露天矿软弱倾斜基底排土场边坡变形失稳问题,以蒙东西二露天矿排土场边坡为工程背景,基于刚体极限平衡与叁维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不同基底倾角条件下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变化规律,分析了软弱倾斜复合基底排土场边坡失稳机理,并讨论了治理措施。研究表明:①排土场边坡稳定性与顺倾基底倾角呈负相关关系,与逆倾基底倾角呈正相关关系;②排土场边坡基底失稳过程可分为排土场沉降、局部剪切错动、局部剪切破坏、剪切裂缝扩展和贯通5个阶段;③排土场潜在滑坡模式是以排弃物料内部拉裂的圆弧形态为侧界面,以基底剪切滑移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④排土场边坡基底逆倾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基底顺倾时的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充分体现了软弱倾斜复合基底排土场的边坡失稳特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排土场边坡稳定性控制方案。针对顺倾基底明显不利于排土场稳定的问题,通过调整局部区段排土线的布置及发展方式和改变剥离物的排弃顺序有助于提高顺倾基底条件下排土场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9年05期)

王振伟,刘晓丽,吕祥锋,王俊,李伟[2](2016)在《含裂隙排土场边坡渗流与非连续变形耦合稳定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露天矿排土场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计算和工程设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明了该排土场工程地质特征分布,深入探讨了渗流对岩石变形力学系统及水对滑动力学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机制,获取了积水入渗和毛细水上升对边坡稳定的具体影响,提出了该露天矿排土场排水、止水控制、坡脚置换和压脚设计等具体措施,确保了排土场边坡安全。(本文来源于《露天采矿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王凌峰,潘麒仲[3](2016)在《基于PLC技术的排土机电气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排土机系统的电气控制组成:高压进线柜、变压器馈线柜、干式变压器、低压开关柜、低压配电柜、小功率照明柜、PLC柜及变频器柜。针对其复杂系统,利用PLC技术,对排土机系统提出详细的控制方案。并对设备现场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6年07期)

王莉[4](2015)在《露天矿大型排土场稳定性及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排土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控与治理,既关系到矿山的安全生产,又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排土场失稳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工程灾害类型,对矿产资源的高效开采与安全运营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深入开展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及滑坡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江西省九江市城门山铜矿二期排土场为工程背景,针对现有排土场稳定性研究方法,采用现场调研、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基于极限平衡、可靠度、有限差分、离散元等理论,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从宏-细观角度开展排土场稳定性分析方法及滑坡防治措施,实现排土场稳定高效排放和生产运营安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影响排土场边坡整体稳定性的敏感因素,按强弱划分依次为:排弃土内摩擦角、地震影响系数、混合排弃土粘聚力、混合排弃土重度。(2)极限平衡及可靠度分析表明,排土终了时刻,特征剖面E-E边坡在静力条件下安全系数为1.050、破坏概率为14.460%,而在7度地震烈度作用下,安全系数为0.946、破坏概率为53.160%。采用强度折减计算获得的静力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为1.07。因此,计算表明排土终了时刻边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缺乏足够的安全系数储备,极易在静力条件下发生滑坡事故。(3)基于颗粒流理论的局部强度折减计算表明,在静力条件下排土场边坡安全系数为1.12。在滑坡破坏过程中,微破裂先沿着坡体中部产生,逐渐贯通至坡顶处,然后再向第二台阶坡脚处扩展,并最终形成贯通坡体内部的由微破裂组成的滑动带。在此过程中,张拉型微破裂始终占主导优势,滑坡产生的声发射事件破裂强度分布范围为-2.47至-4.24。(4)持续强降雨和短时特大暴雨等不同降雨入渗条件下,排土场边坡稳定性明显降低,且在无其它优化治理措施的情况下,各特征部位的安全系数普遍低于规范要求。在持续强降雨条件下,降雨入渗主要对边坡上部后期排弃的土石混合体部分的总水头分布有所影响,对前期排弃土石混合体影响并不明显。在短时特大暴雨条件下,降雨在开始阶段就对边坡上部排土料部分的总水头分布有所影响,但随着降雨持时推进变化并不明显,这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大部分降雨随坡面流失,并未渗透深入坡体。(5)采用“抗滑钢轨桩”+“分级分类排放”稳定安全综合处治措施,可明显提高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静力条件下,极限平衡计算获取安全系数为1.18,强度折减计算获取安全系数为1.31。针对排土场稳定性分析及安全处治措施,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建立了一种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进行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方法;(2)建立了一套基于颗粒流理论的局部强度折减法和基于矩张量理论的声发射模拟法,从细观尺度上研究了排土场边坡失稳破坏的时空演化过程及破裂机制:(3)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及其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对传统极限平衡公式进行修正,使之适用于饱和-非饱和土体的抗滑分析,实现了对持续强降雨和短时暴雨等不同降雨入渗条件下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揭示了降雨入渗对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4)提出了“抗滑钢轨桩”+“分级分类排放”的排土场边坡稳定安全综合处治措施。本文研究方法及相关成果,可弥补现有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安全处治措施的不足,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5-04-10)

郭建英,何京丽,李锦荣,邢恩德,温挨树[5](2015)在《典型草原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水蚀控制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典型草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不同治理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径流场定位观测设施对不同治理措施植被生长-枯萎期间的次降雨产流产沙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边坡植被恢复初期,由于实施治理措施对边坡的强烈扰动,不合理的治理措施导致边坡的土壤侵蚀量大于裸地;当植被盖度大于>35%时,不同治理措施的拦沙、蓄水、入渗能力明显强于裸地;降雨强度与降雨量是边坡产流产沙的主控因子,随着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裸露边坡的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为14 183 t/(km2·a),生态袋一字型布设措施的土壤侵蚀模数最小,为5 179 t/(km2·a);生态袋一字型布设措施的土壤侵蚀模数是裸露边坡的36.5%,是沙地柏+绣线菊灌丛(植被恢复4 a)的81.5%。可见,排土场边坡是一种极强烈侵蚀的人工再塑地貌,对其采用合理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的治理措施要优于单纯的生物措施,是控制矿区排土场边坡土壤侵蚀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邵伟[6](2014)在《基于CC-Link排土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排土机是现代散状物料连续装卸系统的关键部分,配合斗轮堆取料机等大型工程机械使用,我国能源储藏量位居世界前列,排土机广泛应用于煤炭、冶金、矿山等能源成产的工业领域。随着排土机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发展,其控制方法也不断变化和进步。本课题源于与天津重钢机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大型高效物料装卸搬运装备的技术引进与开发。目前,国内生产的排土机效率不高且控制系统还不成熟,主要靠国外进口。要实现排土场自动化无人化生产,涉及到各行各业的知识,且需要整个矿山场地工程机械的全自动化配合。为推进排土机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自动化的排土机控制系统。排土机电气系统庞大复杂,控制点多,文中主要对低压电的部分进行设计和研究。为了提高自动化的可靠性,采用现场总线控制方式;为了提高排土机的排土效率,皮带输送散料土,需要对尾车入口处皮带排土量进行检测和闭环控制;为快速排查排土机控制系统故障,迅速定位,控制程序中采用基于PLC的动态系统故障诊断,并将故障点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友好显示。首先,研究排土机的整机结构、功能、工艺流程等内容得出主要控制对象和控制信息,控制核心采用CC-Link现场总线及Q系列PLC,设计出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总体控制设计方案,并搭建出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其次,排土机结构大型且复杂,控制点多控制对象协同合作困难,排土机的软件程序编写关键且难度较大,排土机软件控制系统的设计是通过软件程序设计、人机交互系统友好界面开发、基于PLC的故障诊断模块的内测试检测的实现,采用故障诊断模块,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的原因,明显提高排土机生产效率及自动化程度。最后,实现主从站间及触摸屏与主站间的通讯,在实验室环境下对主站与远程I/O站,智能设备站进行通讯测试,基于PLC故障诊断程序设计的效果以及控制系统的变频调速系统达到的预想的控制,为样机的制造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4-03-01)

李鑫,张莹[7](2013)在《论植被在露天煤矿排土场中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控制水土流失作用,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分析了露天煤矿排土场水土流失类型及危害,本文针对排土场的边坡侵蚀区、平台侵蚀区以及坡脚沉积区的侵蚀特点,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进而择一些先锋植物植被来控制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提出露天煤矿排土场3种主要植被配置类型,即平台植被设置类型,边坡植被设置类型以及坡脚沉积区的植被设置类型。评价了植被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3年10期)

纪玉石[8](2012)在《黄土基底排土场失稳机理与稳定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滑坡是排土场基底岩土在浸水作用下产生流变变形而导致的一类重要地质灾害,降雨及水位变化是导致基底岩土流变变形发展的主导因素。开展排土场基底岩土在水作用下的流变特性研究,对相似排土场滑坡的预测和防治均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安太堡露天煤矿位于山西大同市西南145km处,于1987年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1500万吨,外排总量为2.29亿m3,由两个排土场承担。其中南排土场容量1.16亿m3,其排弃总坡角为22037',堆置高度150m。1991年10月29日零时10分,南排土场发生大规模滑坡。滑体最大走向长度1095m,海拔高度1315-1450m,滑落体积约1000万m3,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国内特有的黄土基底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和工程背景,应用物理实验、现场调查及监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黄土基底排土场失稳机理与稳定控制技术,得到了覆载作用下基底黄土的微细观结构演化特征,黄土基底浸水弱层形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叁个方面:首先,明确黄土基底排土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掌握影响排土场稳定性的各项因素,并确定黄土基底排土场中各项影响因素,确定滑坡模式。其次,通过大量的现场及实验室试验确定排土场各层介质的力学参数,从排土场基底结构力学特性、黄土基底弱层流变特性等不同方面研究黄土基底排土场的破坏机理。揭示了基底饱和黄土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度规律、高速加载导致黄土强度瞬间折减诱发低围压脆化破坏的力学性质;建立了黄土基底排土场演化弱层数值模拟模型;在对排土场基底结构的力学特性及黄土基底演化弱层的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排土场基底黄土的过载破坏、雨水渗透形成储水结构、湿陷、遇水软化、形成大面积演化弱层的过程,揭示了迅速排弃导致基底黄土超孔隙压、强度突降,巨大重力势能在瞬间转换为滑坡动能,以整体滑坡方式释放,形成沿基底黄土滑坡的机理。通过对排土场基底弱层岩体流变特性及其强度参数的研究,以及对水动力作用下模拟排土场稳定性的评价,从而对水-岩力学作用下岩体强度的时变特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整个从定性到定量分析的过程,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排土场滑坡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方法;引入动态稳定系数的概念;提出了黄土基底排土场设计与稳定控制技术,本文的研究成果从基底演化弱层及弱层流变方面揭示了排土场滑坡失稳原因,对相似条件下排土场的变形破坏及稳定性的评价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2-11-01)

许昌,邓有燃,刘如成,史灵杰,张小东[9](2012)在《安家岭露天矿内排土场南帮边坡稳定性控制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排土场边坡稳定是确保露天矿持续、正常生产和周边作业人员及设备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如何针对排土场边坡实际条件,对其稳定性进行科学评价,并提出合理的边坡稳定性控制措施是采矿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的技术问题。论文针对安家岭露天煤矿实际条件,运用岩土力学试验、极限平衡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首采区运输主出入沟北侧、破碎站以东的内排土场南帮边坡稳定性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大叁轴剪切试验,确定了排弃物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在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及潜在滑坡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极限平衡分析法优化了内排土场南帮的边坡形态;制定了基于地表位移监测的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控制方案。研究成果对于安家岭露天矿排弃工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露天采矿技术》期刊2012年S1期)

代永新,李如忠,卢敬标[10](2012)在《北口排土场坡脚安全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排土场是矿山重大危险源之一,排土场的安全稳定直接影响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北口排土场因早期单台阶排土,形成小型泥石流淤积于坡脚,在坡脚处形成厚度不等的含砾、碎石砂土层,伴有粘土-粉土夹层,处于饱和状态,上部呈欠固结状态,在排土场坡脚处形成软弱带,成为排土场坡脚不稳定因素。应用地基加固工程原理,针对排土场坡脚区域采用堆载预压及碎石桩竖向排水工程措施,加快了坡脚淤积土层的沉降固结,工程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期刊2012-06-01)

排土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某露天矿排土场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计算和工程设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明了该排土场工程地质特征分布,深入探讨了渗流对岩石变形力学系统及水对滑动力学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机制,获取了积水入渗和毛细水上升对边坡稳定的具体影响,提出了该露天矿排土场排水、止水控制、坡脚置换和压脚设计等具体措施,确保了排土场边坡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排土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曹兰柱,张剑锋,王东.软弱倾斜复合基底排土场边坡失稳机理与控制[J].金属矿山.2019

[2].王振伟,刘晓丽,吕祥锋,王俊,李伟.含裂隙排土场边坡渗流与非连续变形耦合稳定控制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16

[3].王凌峰,潘麒仲.基于PLC技术的排土机电气控制系统研究[J].科技视界.2016

[4].王莉.露天矿大型排土场稳定性及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

[5].郭建英,何京丽,李锦荣,邢恩德,温挨树.典型草原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水蚀控制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5

[6].邵伟.基于CC-Link排土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4

[7].李鑫,张莹.论植被在露天煤矿排土场中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研究[J].商.2013

[8].纪玉石.黄土基底排土场失稳机理与稳定控制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2

[9].许昌,邓有燃,刘如成,史灵杰,张小东.安家岭露天矿内排土场南帮边坡稳定性控制措施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12

[10].代永新,李如忠,卢敬标.北口排土场坡脚安全控制技术[C].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2012

标签:;  ;  ;  ;  

排土控制论文-曹兰柱,张剑锋,王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