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奶牛粗饲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粮改,奶牛产业,产业技术体系,全国畜牧总站,全株玉米青贮,创新团队,奶牛养殖场,规模化程度,粗饲料,饲草料
奶牛粗饲料论文文献综述
徐志波[1](2019)在《推进“粮改饲” 助力奶业振兴》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树立“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的绿色发展理念,优化河北省奶牛粗饲料资源,有效推进“粮改饲”工作,12月9~10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河北省现代(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报》期刊2019-12-12)
刘祥圣,王琳,宁丽丽,冯宝宝,林淼[2](2019)在《构树不同部位与奶牛常用粗饲料瘤胃降解特性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构树不同部位(构树叶、构树枝叶、构树枝)与奶牛常用粗饲料(苜蓿干草、燕麦草)的瘤胃降解特性。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5种饲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降解规律。结果表明:1)构树叶的CP含量显着高于苜蓿干草(P<0.05),NDF含量显着低于苜蓿干草(P<0.05);构树枝叶的CP含量与苜蓿干草差异不显着(P>0.05),NDF含量显着低于苜蓿干草(P<0.05);构树枝的CP含量与燕麦草差异不显着(P>0.05),NDF含量显着高于燕麦草(P<0.05)。2) 5种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差异显着(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构树叶、构树枝叶、苜蓿干草、燕麦草和构树枝。5种饲料的CP有效降解率差异显着(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苜蓿干草、构树叶、构树枝叶、燕麦草和构树枝。构树叶的NDF有效降解率最高,显着高于其他4种饲料(P<0.05),其中构树枝叶与燕麦草差异不显着(P>0.05)。5种饲料的ADF有效降解率差异显着(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构树叶、燕麦草、苜蓿干草、构树枝叶和构树枝。综上所述,构树不同部位具有作为奶牛非常规饲料资源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任伟忠[3](2019)在《奶牛干奶前期饲喂不同粗饲料日粮对其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干奶前期奶牛饲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组合饲粮对其干奶前期和围产后期生产性能、表观消化率、血液指标、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健康、体况一致的干奶前期荷斯坦奶牛45头,根据体重、胎次及预产期接近(P>0.05)的原则将奶牛随机分为试验A组、B组和C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组精料补充料及精粗比一致,粗料搭配分别以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24:30:30(A组)、24:45:15(B组)和24:60:0(C组)比例配合日粮饲喂。产前2周将3组试验牛转入围产牛群,各组饲喂场内同一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日粮。试验期88天。结果表明:(1)干物质采食量(DMI)和奶牛体况(BCS):与试验C组相比,B组在产前第21天、产后第7天、产后第14天和产后第21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17.25%(P<0.05)、0.46%(P<0.05)、7.79%(P<0.05)和5.65%(P<0.05),A,C组差异不显着(P>0.05)。产后第14天、产后第21天B组的BCS均比C组高6.60%(P<0.05)和9.06%(P<0.05),A、B组差异不显着(P>0.05)。犊牛初生重和初乳质量(IgG):各试验组的犊牛初生重差异不显着(P>0.05),但与C组相比,A组B组均有增高趋势。试验A、B组初乳IgG含量分别比C组提高10.82%(P<0.01)和18.07%(P<0.01),A、B组差异不显着(P>0.05)。乳成分的影响:与C组相比,B组产后21天产奶量提高9.00%(P<0.05),乳非脂固形物率提高2.83%(P<0.05),乳蛋白率提高10.59%(P<0.05),乳糖率提高5.64%(P<0.05)。(2)血液生化指标: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B组的血清甘油叁酯显着低于A、C组(P<0.05),尿素氮显着低于C组(P<0.05),A、B组尿素氮无显着差异(P>0.05)。产前21天、产前7天和分娩当天,B组瘦素比C组分别提高12.11%(P<0.05)、9.37%(P<0.05)和8.70%(P<0.05),B组NEFA比C组分别降低7.93%(P>0.05)、24.20%(P<0.05)和19.26%(P<0.05)。产前21天,与C组相比,B组血糖显着提高22.09%(P<0.05),产前21天和产前7天各组间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差异不显着(P>0.05),从产前7天到产后21天,血清血糖呈持续上升趋势。产前21天,B组白蛋白显着高于C组(P<0.05),各组间总蛋白差异不显着(P>0.05),产前7天、分娩当天和产后21天,A、B组白蛋白均显着高于C组(P<0.05)。分娩当天,B组总蛋白显着高于A、C组。产后21天,B组总蛋白显着高于C组。产前21天和产前7天,B组AST和ALT均显着低于C组(P<0.05),分娩当天,B组AST显着低于C组(P<0.05),A、B组ALT显着低于C组(P<0.05)。产后21天,B组AST和ALT均显着低于A、C组(P<0.05)。A、C组无显着差异(P>0.05)。血液免疫指标:产前21天,与C组相比,B组IgA和IgG分别增加了20.28%(P<0.05)和11.90%(P<0.05),产前7天,与C组相比,A、B组IgA分别增加18.28%(P<0.05)和20.97(P<0.05),B组IgM增加13.06%(P<0.05),B组IgG增加7.65%(P<0.05)。分娩当天,B组IgA比A、C组分别增加12.5%(P<0.05)和21.15%(P<0.05),A、B组IgM比C组分别增加4.51%(P<0.05)和29.10%(P<0.05),B组IgM比A组增加23.53%(P<0.05),A、B组IgG比C组分别增加13.50%(P<0.05)和18.78%(P<0.05),B组IgG比A组增加14.90%(P<0.05)。产后21天,B组IgM和IgG均显着高于A、C组(P<0.05)。(3)养分表观消化率:试验B组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极显着高于A、C组(P<0.01),比A、C组分别提高9.4%(P<0.01)和14.1%(P<0.01)。各组间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4)瘤胃发酵指标:试验A、B、C组的瘤胃液PH差异不显着(P>0.05),但与B组相比,A、C组均有增高趋势。试验A、B、C组的瘤胃液氨态氮、微生物蛋白、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差异不显着(P>0.05),但试验B组高于其他各组。与试验C组相比,试验B组的丙酸浓度提高18.75%(P<0.05),但乙酸/丙酸的值却降低11.65%(P<0.05),A组与B、C组的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的值差异不显着(P>0.05)。瘤胃微生物区系:物种观察指数、辛普森指数、赵氏指数、ACE指数、文库覆盖率差异不显着(P>0.05),香农指数A、B组差异显着(P<0.05)与C组相比没有显着变化。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叁组差异不显着(P>0.05),A、B组较C组有明显上升趋势。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干奶期奶牛全株玉米青贮、谷草和羊草的组合为24:45:15,可提高围产期奶牛的生产性能、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改善瘤胃发酵内环境的稳定。(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4)
管鹏宇,叶明,姜宁,卜登攀,张爱忠[4](2019)在《不同粗饲料分级指数与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组合饲粮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在相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下,研究不同粗饲料分级指数(GI)与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CBI)组合饲粮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GI筛选粗饲料最佳组合,以谷物的种类和含量改变CBI[CBI=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谷物瘤胃可降解淀粉(RDSG)]。试验采用2×2双因素析因设计,饲粮GI分别为10.83和10.33,CBI分别为1.48和1.62。选24头胎次、体重接近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分别饲喂不同GI与CBI组合饲粮。结果显示:1) GI和CBI对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及主要营养物质采食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且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着(P>0.05)。GI对各时间点(正试期第6、13、20、27、34天)及平均产奶量无显着影响(P>0.05),CBI对除第6天外的各时间点及平均产奶量均有显着影响(P<0.05)。同一GI下,随着CBI的减小,产奶量增大,以GI=10.83、CBI=1.48组产奶量相对较高。GI和CBI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尿素氮含量和乳体细胞数均没有显着影响(P>0.05)。GI=10.33、CBI=1.48组乳脂率相对较高,GI=10.83、CBI=1.62组乳尿素氮含量相对较高,GI=10.33、CBI=1.62组乳体细胞数相对较低。2)GI和CBI对奶牛各时间点(正试期第6、13、20、27、34天)及平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叁酯、葡萄糖、β-羟丁酸含量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着影响(P>0.05),且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着(P>0.05)。由此得出,饲粮GI=10.83、CBI=1.48时泌乳中期奶牛的产奶量相对较高,GI=10.33、CBI=1.48时泌乳中期奶牛的乳品质相对较好。在饲粮CBI=1.48的条件下,蛋白质和脂类消化利用情况以GI=10.83时较优,在糖类代谢方面以GI=10.33时较优。(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吴娟[5](2018)在《奶牛粗饲料的种类及其加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粗饲料的种类较多,包括牧草类、秸秆类、青绿饲料、青贮饲料等。粗饲料是奶牛养殖最基本的饲料,其作用是填充瘤胃容积,刺激瘤胃壁并保持瘤胃正常的消化功能,为奶牛提供能量,提高乳脂率。饲喂奶牛时要做好粗饲料的选择与加工工作,提高饲料利用率。(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郑宇慧,李胜利,Weiss,WP,St-Pierre,N,R,Willett,L,B[6](2018)在《粗饲料种类、可代谢蛋白质浓度、碳水化合物来源对奶牛养分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粗饲料来源、可代谢蛋白质(MP)浓度、碳水化合物种类及其互作效应对奶牛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所有日粮(干物质基础)均有50%由苜蓿青贮、玉米青贮构成的粗饲料、10.7%的瘤胃降解蛋白质(RDP)、4.1%~7.1%的瘤胃未降解蛋白质(RUP)、8.8%~12%的MP和22%~30%的淀粉组成。本试验共有15种日粮,试验牛分为6个区组,每个区组6头荷斯坦奶牛,分别进行3个为期21 d的试验。每期按特定顺序饲喂3种日粮后测定试验牛的产奶量、乳成分、采食量及主要营养物质消化率,还考虑了几个主要影响因素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日粮淀粉浓度对奶牛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影响较小;用苜蓿青贮代替玉米青贮可降低奶牛的氮消化率、提高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还能增加奶牛对日粮干物质(DM)和日粮消化能(DE)摄入量,从而提高能量校正乳(ECM)、乳脂及乳蛋白产量;增加日粮MP浓度可提高奶牛对氮的消化率、ECM和乳蛋白产量,但乳蛋白含量的变化远小于NRC所推荐模型的预测值;DE浓度随淀粉浓度升高呈线性升高,但同时受粗饲料种类和MP浓度互作的影响,即日粮MP浓度较低时,DE浓度会随苜蓿青贮比例升高而降低,而日粮MP浓度较高时,DE浓度会随苜蓿青贮比例升高而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Yan-yi,CHE,Xiao-jing,XIA,Bo-ping,HE,Yuan-yuan,GAO,Wen-bo,REN[7](2018)在《饲喂玉米秸秆粗饲料可加剧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粗饲料对奶牛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创新点:明确饲喂玉米秸秆日粮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的表达特征,研究日粮对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饲喂苜蓿混合粗饲料和玉米秸秆粗饲料的奶牛牛奶、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血清,检测牛奶营养含量,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 CR)验证。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量。结论:与苜蓿混合粗饲料组相比较,玉米秸秆粗饲料组的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较高,牛奶乳蛋白含量较低(P<0.05)。(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8年10期)
姜富贵,林雪彦,闫振贵,侯秋玲,王云[8](2018)在《全混合日粮粗饲料水平对奶牛的挑食行为、瘤胃内容物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粗饲料水平对奶牛挑食行为、瘤胃内环境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12头泌乳中期[泌乳天数(119±26)d]经产荷斯坦奶牛[体重(629±46)kg],随机分为4组,每组中1头安装瘤胃瘘管,按4×4拉丁方设计,饲喂粗饲料水平分别为40%、50%、60%和70%(干物质基础)的4种全混合日粮。共进行4期动物试验,每期试验21 d。结果表明:饲粮粗饲料水平对奶牛挑食行为有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影响。饲粮粗饲料水平为40%时,奶牛喜食粒度≥4 mm饲粮,厌食粒度<4 mm饲粮,但饲粮粗饲料水平>40%时,奶牛喜食粒度<4 mm饲粮,厌食粒度≥4 mm饲粮。饲粮粗饲料水平对瘤胃内容物各层粒度分布无显着影响(P>0.05)。随饲粮粗饲料水平的增加,瘤胃液外流速度和瘤胃固相外流速度呈显着线性增加(P<0.05),瘤胃内容物重量和瘤胃液体积无显着变化(P>0.0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呈显着线性增加(P<0.01),瘦素(LEP)和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有线性增加趋势(0.05≤P<0.10),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INS)含量有线性降低的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饲粮粗饲料水平是影响奶牛挑食行为、瘤胃内容物及血清指标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范铁刚,杨培霖[9](2018)在《奶牛粗饲料的加工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属反刍动物,以采食粗饲料为主,粗饲料可以刺激反刍和唾液的分泌,确保了瘤胃的健康,还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直接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饲喂奶牛的粗饲料种类多,营养价值也不同,在饲喂前需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以提高饲料利用率。(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白萨茹拉[10](2018)在《不同粗饲料组合对泌乳奶牛消化道内与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作物秸秆、羊草、苜蓿及全株玉米青贮是我国泌乳奶牛全混合日粮中重要的粗饲料来源。不同种类粗饲料脂肪酸组成含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当这些粗饲料进行不同组合优化后对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瘤胃液、胃肠道固相食糜脂肪酸代谢规律、血液和乳脂肪酸组成含量及日粮亚油酸和亚麻酸向牛奶中的迁移率会产生什么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论文以玉米秸、稻秸、羊草、苜蓿、全株玉米青贮为主要粗饲料来源,比较研究了不同粗饲料组合日粮对消化道内脂肪酸组成含量变化差异,并分析探讨了这些脂肪酸分布与乳脂肪酸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及主要结果如下:试验一、通过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精粗比例均为61:39,但粗饲料组成不同,分别为39%玉米秸秆组(日粮1)、19.5%玉米秸和19.5%玉米黄贮组合(日粮2)、19.5%玉米黄贮和19.5%羊草组合(日粮3)、19.5%羊草和19.5%全株玉米青贮(日粮4)及13.4%羊草、12.8%全株玉米青贮和12.8%苜蓿组合(日粮5),五种日粮NDF:NFC由1.52逐步降至0.74,测定瘤胃液中脂肪酸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乳脂肪酸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日粮NDF/NFC比值逐步降低,日粮中TFA,C16:0,C18:2n-6和C18:3n-3的进食量呈线性增加(P<0.10),同时也线性增加了瘤胃 TFA、C8:0、C11:0、C13:0、C14:0、C14:1cis-9、C15:0、C16:0、C16:]cis-9、C18:0、C18:1cis-9、C18:2cis-9,12 和 C18:3n-3 含量(P<0.10)和牛奶中产量;牛奶中脂肪酸产量与日粮脂肪酸产量与瘤胃液脂肪酸之间线性正相关;同时日粮中C18:2cis-9,12和C18:3n-3向牛奶中的迁移率也呈线性增加(P<0.10)。试验二、选取45头体况及泌乳期相近的奶牛,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牛分为叁组,日粮精粗比均为55:45,在15%全株玉米青贮粗饲料基础上,配制叁种粗饲料组合日粮,分别为23%苜蓿+7%羊草(苜蓿组)、30%玉米秸杆(玉米秸组)和30%水稻秸秆组(稻秸组)。检测3个处理组瘤胃液微生物菌群结构、瘤胃理化特性、产气动力学特性、酯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及脂肪酸组成含量。结果表明,叁种日粮对瘤细菌α多样性、门和属水平菌群相对丰度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10);然而苜蓿组体外发酵产气动力学72h累计产气量、平均产气速率(AGPR)、干物质消失率(IVDMD)、阿魏酸酯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显着高于玉米秸组和稻秸组日粮(P<0.05)。与玉米秸和稻秸组相比,苜蓿组日粮利用丙酸和戊酸合成瘤胃微生物奇数链脂肪酸率高,并且发现,瘤胃液饱和脂肪酸C14:0和C16:0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C18:1cis-9、C18:1trans-11和C18:2n-6含量高。试验叁、基于试验二设计,检测奶牛脂肪酸进食量、前胃和皱胃固相食糜脂肪酸,研究发现,苜蓿组C18:2n-6和C18:3n-3进食量最高,而玉米秸组C18:1cis-9进食量最高,但C18:2n-6和C18:3n-3进食量最低。苜蓿组前胃和皱胃脂肪酸组成含量均高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组,且前胃总脂肪酸、总饱和脂肪酸及部分单个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皱胃含量,但皱胃总不饱和脂肪酸、C18:1cis-9、C18:2n-6和C18:3n-3高于前胃。通过分析瘤胃固相食糜脂肪酸含量与瘤胃发酵动力学相关分析发现,C15:0、C18:1ciis-9和C18:3n-3与1VDMD和体外发酵参数之间正相关(P<0.10)但C16:1cis-9与lVDMD、c和AGPR负相关(P<0.10)。同时也发现用30%苜蓿和7%羊草组合粗饲料代替30%玉米秸秆或30%水稻秸秆时,泌乳奶牛前胃C18:1cis-9、C18:2n-6和C18:3n-3表观氢化率下降,水稻秸秆组表观氢化率最高。试验四、基于试验二设计,进一步检测肠道食糜脂肪酸组成含量。结果发现,叁种日粮处理组十二指肠脂肪酸含量均高于皱胃和其他肠道和脂肪酸含量;除C18:1trans-1外,其余脂肪酸从空场至回肠末端含量逐步降低,而结肠和粪便脂肪酸含量几乎相近并比回肠脂肪酸含量略高。叁种粗饲料处理组十二指肠微生物主要奇数链组成为C15:0,然而玉米秸组十二指肠净流C15:0含量最高,稻秸组最低。与玉米秸和稻秸组相比,苜蓿组降低了 TFA、C16:0、C18:0、C18:1cis-9、C18:1trans-11、C18:2trans-9,12和C18:2n-6 小肠表观消化率;比较叁个处理组C18不饱和脂肪酸小肠消化率大小均为:C18:2n-6>C18:1cis-9>C18:3n-3>C18:1trans-11>C18:2trans-9,12。叁个处理组大肠脂肪酸浓度变化率之间无显着差异(P>0.10)。试验五、基于试验二设计,进一步分析脂肪酸代谢去向,检测尾动脉、颈静脉和乳静脉脂肪酸和总胆固醇含量,结果发现,苜蓿组尾动脉、颈静脉和尾动脉脂肪酸含量低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组,表明苜蓿组脂肪酸吸收低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组。试验六、基于试验二设计,测定泌乳奶牛产奶性能及牛奶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苜蓿组乳产量及脂肪酸产量最高分别为25.3kg/d和940g/d,玉米秸组产量最低,分别为19.3kg/d和787g/d。中链饱和脂肪酸C8:0,C10:0和C12:0含量在苜蓿组中最低,分别为0.65,2.78和3.60%,而其他两组之间差异不显着:中链不饱和脂肪酸C14:1cis-9和C16:1cis-9在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着(?>0.10)。长链饱和脂肪酸C18:0在苜蓿组含量最低9.13%,稻秸组最高12.98%;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n-6和C18:3n-3在苜蓿组含量最高,分别为3.70和0.77%;而玉米秸组含量最低分别为2.71和0.26%。总不饱和脂肪酸及总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叁个处理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10),而二者比例UFA/SFA在处理组之间差异显着(P<0.10),苜蓿组比例最高0.13,玉米秸和稻秸组之间无差异性均为0.11。C18:2n-6和C18:3n-3迁移率苜蓿组最高分别为37.10%和19.81%,稻秸组最低,分别为22.97%和10.42%。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日粮C16:0、C18:0、C18:2n-6、C18:3n-3及总脂肪酸TFA进食量与牛奶中相应脂肪酸产量之间显着正相关(P<0.05)。瘤胃乙酸和丁酸与牛奶部分脂肪酸含量负相关(r>-0.46;P<0.10);然而瘤胃奇数链脂肪酸与牛奶部分不饱和脂肪酸正相关(r≥0.47,P<0.10)。牛奶 C14:1cis-9 含量与十二指肠 C10:0、C11:0、C13:0、C14:1cis-9、C18:2trans-9,12和C18:2cis-9,12含量正相关,而牛奶中C18:1trans-11与十二指肠C15:0、C16:1cis-9、C18:0、C18:1ciis-9、C18:2trans-9.12 和 C18:2cis-9,12 负相关。牛奶 C18 不饱和脂肪酸C18:1cis-9、C18:2 cis-9,12和C18:3n-3均与十二指肠C15:0和C16:0含量正相关。因此,与玉米秸和稻秸处理组相比苜蓿更有利于日粮C18:2n-6和C18:3n-3向牛奶中的迁移。根据上述试验,苜蓿和青贮作为膳食结构不饱和脂肪酸C18:2n-6和C18:3n-3重要来源,可提高乳中C18:2n-6和C18:3n-3含量和产量。因此,泌乳奶牛日粮中添加苜蓿、青贮和羊草日粮组合改善乳中脂肪酸含量或产量,以上研究结果为今后通过优化粗饲料组合来调控乳脂肪酸组成提供了理论与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奶牛粗饲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旨在研究构树不同部位(构树叶、构树枝叶、构树枝)与奶牛常用粗饲料(苜蓿干草、燕麦草)的瘤胃降解特性。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5种饲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降解规律。结果表明:1)构树叶的CP含量显着高于苜蓿干草(P<0.05),NDF含量显着低于苜蓿干草(P<0.05);构树枝叶的CP含量与苜蓿干草差异不显着(P>0.05),NDF含量显着低于苜蓿干草(P<0.05);构树枝的CP含量与燕麦草差异不显着(P>0.05),NDF含量显着高于燕麦草(P<0.05)。2) 5种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差异显着(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构树叶、构树枝叶、苜蓿干草、燕麦草和构树枝。5种饲料的CP有效降解率差异显着(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苜蓿干草、构树叶、构树枝叶、燕麦草和构树枝。构树叶的NDF有效降解率最高,显着高于其他4种饲料(P<0.05),其中构树枝叶与燕麦草差异不显着(P>0.05)。5种饲料的ADF有效降解率差异显着(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构树叶、燕麦草、苜蓿干草、构树枝叶和构树枝。综上所述,构树不同部位具有作为奶牛非常规饲料资源的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奶牛粗饲料论文参考文献
[1].徐志波.推进“粮改饲”助力奶业振兴[N].河北科技报.2019
[2].刘祥圣,王琳,宁丽丽,冯宝宝,林淼.构树不同部位与奶牛常用粗饲料瘤胃降解特性对比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9
[3].任伟忠.奶牛干奶前期饲喂不同粗饲料日粮对其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9
[4].管鹏宇,叶明,姜宁,卜登攀,张爱忠.不同粗饲料分级指数与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组合饲粮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5].吴娟.奶牛粗饲料的种类及其加工方法[J].现代畜牧科技.2018
[6].郑宇慧,李胜利,Weiss,WP,St-Pierre,N,R,Willett,L,B.粗饲料种类、可代谢蛋白质浓度、碳水化合物来源对奶牛养分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8
[7].Yan-yi,CHE,Xiao-jing,XIA,Bo-ping,HE,Yuan-yuan,GAO,Wen-bo,REN.饲喂玉米秸秆粗饲料可加剧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8
[8].姜富贵,林雪彦,闫振贵,侯秋玲,王云.全混合日粮粗饲料水平对奶牛的挑食行为、瘤胃内容物及血清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9].范铁刚,杨培霖.奶牛粗饲料的加工与应用[J].现代畜牧科技.2018
[10].白萨茹拉.不同粗饲料组合对泌乳奶牛消化道内与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8
标签:粮改; 奶牛产业; 产业技术体系; 全国畜牧总站; 全株玉米青贮; 创新团队; 奶牛养殖场; 规模化程度; 粗饲料; 饲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