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权益流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有农场,劳动生产率,经营成本,土地权益流失
土地权益流失论文文献综述
张洪达,徐浩[1](2019)在《皖南农场国有土地权益流失的微观经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价租赁、到期拒还、非法转包乃至直接侵占为特征的土地权益流失现象在部分国有农场时有出现。本文基于上海皖南农场与周边农户资源配置差异,构建农场与农户的劳动效率与土地配置的收益模型,探讨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的主要成因;对农地类型、空间分布特征造成的土地权益流失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农场与农户资源不匹配是农场土地权益流失的重要诱因;劳动生产率、土地经营成本造成不同类型与区位农地权益流失程度的差异;提出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以机械化生产实现劳动替代、提高农户持有土地成本等手段,来化解国有农场土地权益流失问题。(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韦彩玲[2](2018)在《城市化中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政策归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有恶化的倾向。我国农民土地的多方面权益流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根本性原因,户籍制度是基础性原因,农村教育落后导致的农民群体能力不足是直接原因。因此,为了从政策和体制层面加强保障我国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摈弃传统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农地权益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农民权益;完善户籍制度,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完善农村教育体制,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权利意识和能力。(本文来源于《开发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洪达[3](2018)在《皖南农场土地权益流失问题及保护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监狱农场是在解放初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完成国家的特殊任务而形成的产物。国有农场走过了六十年的历程,为巩固我国国防事业、保障粮食安全、支持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贡献。但进入本世纪以后,国有农场经营体制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经济发展滞后、不稳定因素增加等弊病逐渐暴露出来。其中,在部分国有农场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监狱农场成为典型的代表。上海市皖南农场前身为白茅岭监狱农场与军天湖监狱农场,是上海市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监狱农场之一,土地权益流失问题极其严重。经调研与数据分析显示,皖南农场土地权益流失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以侵占、低价租赁的方式对农场土地大量进行占用,同时存在村民私下转包,地方政府占用土地发展经济等现象。基于对农场与周边乡村的深入调研,通过查阅文献、乡邻座谈等方式,对皖南农场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的形成原因,从社会历史、空间地理、生产经营叁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农场与周边乡民/政府关系的不协调、分场/土地分布分散、农场飞地性质引起的管理空白、生产效率与土地规模不匹配成为皖南农场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的目标、对策及其保障措施。针对与周边乡民/政府关系的不协调,提出要将农场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相融合,为周边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针对分场/土地分布分散,提出要以因地制宜为宗旨,对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布置,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聚化发展;针对农场的管理空白,提出要制定合理合法的土地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农场管理的权责问题;针对生产效率与土地规模的不匹配,提出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从粗放型经转变为集约型经营,以机械化实现劳动替代以实现劳动力——土地规模的合理配比,并融合二叁产业,深挖土地潜在效益,以建设现代化立体的殷实农场。论文结合皖南农场发展实际,借鉴国有农场土地问题及土地管理与整治的相关理论与经验,探索皖南农场土地权益流失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土地整改与利用的策略,以期对其它监狱农场的转型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方四先[4](2014)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流失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土地制度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土地是人们生存的资本,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民土地流转成为必然。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民纷纷涌向城市,那么土地也要进行流转和配置了。然而,在农民土地流转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农民土地并不能进行较好地流转,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情况经常发生,农民的利益被侵害,这也不利于经济的蓬勃发展,还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针对农民土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问题,在这里简要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4年26期)
陈刚[5](2012)在《城市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的制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向前发展,产生了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巨大需求。随着农村土地的被征收,也由此产生了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失地农民的被动产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下,土地对于农民来说依然承担着基本物质资料生产和生活保障功能。同时,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的现阶段,土地同时还承载着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对农民的生存与发展有重大作用和意义。失去土地,对于传统的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劳动收入的我国农民来说,即意味着失去生活物质的重要来源和生产发展的基础资料。本文立足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和背景之下,以农村集体土地征地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为研究切入点。着力分析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背景下,造成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权益流失的原因。提出当前我国征地制度中存在的法理实践问题,“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征地补偿问题等。最后,在研究和分析我国各地的征地实践和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地制度,发展农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保证失地农民就业和发展等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2-12-12)
张燕梅[6](2012)在《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流失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权利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农村土地流转便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一种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多种形式和途径,但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方面。该文分析了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问题和农民权益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台湾农业探索》期刊2012年03期)
张笑寒[7](2012)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分析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内在成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现行村民自治制度在村庄治理、社区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村规民约与正式制度间的冲突难以调和,基层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缺乏行政约束,集体成员资格的认定主要取决于村规民约,以及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参政不足,由此造成了一系列妇女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研究结论:在村民自治背景下防止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必须建立对村委会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权力约束机制,对村规民约实行审查和纠错机制,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参政意识,切实赋予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赵倩[8](2012)在《社会制度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引发的征地进程加速、失地农民权益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失地的农民虽然从国家政府那里得到了相应的补偿,但是由于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他们仍然处于经济权益、社会权益和政治权益的缺失。因此只有制度创新,才能让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2年06期)
任然[9](2010)在《委员把脉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征地而失地,可能就再也没有生活保障了。”主管土地补偿、分管妇儿工委工作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姚爱兴委员,很直接地指出农村妇女一般失地与因征地而失地现象两者细微的不同。 业内人士分析,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通常发生在婚姻关系的变化过程中,突出表(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0-03-14)
周江梅,林卿,曾玉荣,邓启明,刘荣章[10](2009)在《新时期农民土地权益流失与保护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七届叁中全会对农村土地权益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及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重要施政方针。文章在此背景下,针对当前农民土地权益流失涉及到的制度、市场及管理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要在完善制度、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建立农民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来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本文来源于《乡镇经济》期刊2009年06期)
土地权益流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有恶化的倾向。我国农民土地的多方面权益流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政策和制度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根本性原因,户籍制度是基础性原因,农村教育落后导致的农民群体能力不足是直接原因。因此,为了从政策和体制层面加强保障我国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摈弃传统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农地权益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农民权益;完善户籍制度,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完善农村教育体制,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权利意识和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权益流失论文参考文献
[1].张洪达,徐浩.皖南农场国有土地权益流失的微观经济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
[2].韦彩玲.城市化中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政策归因及对策[J].开发研究.2018
[3].张洪达.皖南农场土地权益流失问题及保护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4].方四先.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流失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4
[5].陈刚.城市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的制度探析[D].北京化工大学.2012
[6].张燕梅.农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流失及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2
[7].张笑寒.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2
[8].赵倩.社会制度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
[9].任然.委员把脉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N].中国妇女报.2010
[10].周江梅,林卿,曾玉荣,邓启明,刘荣章.新时期农民土地权益流失与保护的思考[J].乡镇经济.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