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高龄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玉献鹏,李宇,金泽宁,何继强,吴长燕[1](2019)在《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长期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高龄(≥65岁)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长期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或CABG治疗的高龄(≥65岁)ULMCA患者427例(210例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17例行CABG),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联合终点)。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以计算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时间7.0(5.2,8.1)年,校正前结果显示,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发生率CABG组显着高于PCI组(HR=1.544,95%CI:1.003~2.375,P=0.048)。卒中发生率CABG组显着高于PCI组(HR=3.089,95%CI:1.332~7.162,P=0.009)。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PCI组显着高于CABG组(HR=0.278,95%CI:0.159~0.486,P<0.001)。全因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545,95%CI:0.951~2.510,P=0.079)。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619,95%CI:0.314~1.222,P=0.167)。MACCE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70,95%CI:0.550~1.079;P=0.129)。经Cox多因素分析校正后,CABG组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发生率仍显着高于PCI组(P=0.048),CABG组卒中发生率显着高于PCI组(P=0.011),PCI组MACCE发生率显着高于CABG组(P=0.027),主要由于PCI组较CABG组显着升高的再次血运重建率(P<0.001),死亡、心肌梗死经校正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BG较PCI治疗高龄ULMCA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显着升高,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显着升高。(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周登禄,陈剑飞,宋明宝,晋军,宋耀明[2](2019)在《永久、可降解、无聚合物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永久、可降解及无聚合物涂层3种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叁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并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共259例,按照左主干植入支架的不同分为永久性聚合物涂层支架组(PP-DES,n=153)、可降解聚合物涂层支架组(BP-DES,n=54)和无聚合物涂层支架组(PF-DES,n=52),随访至术后12个月,比较3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2个月内靶血管失败(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关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合并高危因素及病变类型、支架术式、真性分叉病变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靶血管失败(P=0.596)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支架类型与患者术后12个月内发生靶血管失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可降解聚合物涂层支架、无聚合物涂层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靶血管失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永久性聚合物涂层支架相当,这两种新型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龙承敏,李少川,李菊香[3](2018)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远期疗效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ULMCA行PCI与CABG术后长期随访的对比研究,研究的相关临床终点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靶血管血运重建。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篇,共11 332例患者,3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PCI组与CABG组全因死亡率(OR=1.02,95%CI:0.73~1.42,P=0.92)、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59,95%CI:0.33~1.07,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组心肌梗死率(OR=1.74,95%CI:1.43~2.11,P<0.000 01)、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OR=2.60,95%CI:1.81~3.72,P<0.000 01)显着增高。亚组分析结果显示:5年随访,与CABG组相比,PCI组全因死亡率(OR=0.91,95%CI:0.64~1.28,P=0.59)轻微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64,95%CI:0.28~1.48,P=0.29)无明显差异,但心肌梗死率(OR=2.08,95%CI:1.62~2.69,P<0.000 01)、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OR=2.70,95%CI:1.80~4.03,P<0.000 01)仍显着增高。7年随访,与CABG组相比,PCI组全因死亡率(OR=0.61,95%CI:0.46~0.80,P=0.000 4)、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23,95%CI:0.16~0.32,P<0.000 01)均显着降低,心肌梗死率(OR=2.00,95%CI:1.39~2.86,P=0.000 2)、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OR=2.37,95%CI:1.65~3.41,P<0.000 01)仍显着增高。结论:PCI与CABG治疗ULMCA患者3年随访全因死亡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当,但PCI心肌梗死率与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较高。分层分析后7年随访,与CABG相比,PCI全因死亡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着降低,心肌梗死率、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仍显着增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陈伟,方志成,郑翔,刘伯毅,赵继先[4](2018)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退行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及预试验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冠脉旁路移植术常被认为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ULMCA)病变的金标准疗法。近年来研究表明,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ULMCA病变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甚至有研究者认为药物洗脱支架将取代冠脉旁路移植术成新的为治疗金标准,但国内外学者对此尚有一定争议。目的:试验拟观察采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老年ULMCA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进行比较。方法:纳入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和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退行性ULMCA病变患者224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支架组采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术采用冠脉旁路移植治疗,每组112例,术后随访9,12,24,36个月。研究中有效性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6个月病变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研究的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9,12,24个月病变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术后9,12,24,36个月的血栓事件发生率、病变血管再狭窄率、病死率、死亡原因及生存时间。术前,术后9,12,24,36个月的病变血管的动脉造影形态。研究的安全性指标为术后9,12,24,36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课题组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集86例患者,分成支架组48例,冠脉旁路移植38例。预试验结果显示,与冠脉旁路移植组比较,支架组术前等待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完全血运重建率均降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病死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试验经十堰市太和医院和十堰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单位:十堰市太和医院,审批时间2017年7月;审批号:TH005X;十堰市人民医院,审批时间2017年7月,审批号:RM011X)。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设计时间为2018年1月,试验计划于2018年8月开始进行患者招募,2019年8月招募结束,2022年10月进行结果指标分析,2022年12月试验完成。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道,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800016413),方案版本号1.0。讨论:试验希望观察,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老年ULMCA病变中长期随访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数据与冠脉旁路移植术在相比,明确哪种疗法的预后效果更好,以筛选出治疗ULMCA病变最佳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18期)
叶绍东,祁雨,孙中伟,赵冬云,李萍[5](2018)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和介入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所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的AMI患者33例,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PCI治疗效果。结果 33例左主干病变所致AMI患者男30例,女3例;平均年龄(60±13)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例(42.4%),病变位于左主干远端及分叉部位28例(84.8%),左主干合并1~3支病变31例(93.9%),SYNTAX评分为(22±7)分,就诊时即出现心源性休克3例(9.1%),术中死亡1例、发生心源性休克4例(12.1%)、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6例,院内病死率3.0%(1/33),1例随访期间死亡,1年内病死率为6.1%(2/33)。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45.4%(15/33)。根据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总的MACCE发生情况分为2组,发生MACCE组15例,未发生MACCE组18例,发生MACCE组既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比例低于未发生MACCE组[13.3%(2/15)比50.0%(9/18)],冠状动脉解剖SYNTAX评分高危(≥32分)比例高于未发生MACCE组[20.0%(3/15)比0.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主干病变所致AMI病情危重,易伴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等合并症。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及时行PCI治疗存活者远期预后较好。基线SYNTAX评分≥32分和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与MACCE事件发生率高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8年05期)
洪洋[6](2018)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SYNTAX评分中危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YNTAX评分中危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NSTEACS患者最佳的血运重建方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1.1-2016.12.31于天津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UAP)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STEMI);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对造影结果进行SYNTAX评分,其中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且SYNTAX评分为中危(SYNTAX评分23-32)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共249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CI组及CABG组,再将UAP患者以TIMI评分、NSTEMI患者以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及中高危组。对所入选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查阅患者再次住院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erebro-cardiovascular event,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非致死性脑血管事件的总和,次要观察指标为全因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非致死性脑血管事件。结果:(1)PCI组与CABG组进行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比例等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CI组与CABG组的MACCE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非致死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各亚组比较中,中高危组行PCI治疗患者的MACCE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组(P=0.039),而低危组患者两种治疗方式的MACCE发生率、全因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非致死性脑血管事件无统计学差异。(3)生存分析显示,中高危组患者行CABG治疗的生存率高于PCI治疗组(P=0.024),而低危组患者行CABG治疗术后的生存率与PCI组无统计学差异(P=0.201;P=0.869)。(4)COX研究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吸烟以及LDL水平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NSTEACS患者发生MACCE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SYNTAX评分中危组左主干病变的NSTEACS患者可联合TIMI/GRACE评分进行危险分层,从而选择适合的血运重建方式。其中中高危组患者选择CABG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而低危组患者,PCI术可作为CABG术的有效替代治疗。(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王瑞芳[7](2017)在《无保护左主干分叉部病变不同介入治疗策略的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检查设备的完善,人们对左主干病变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与成熟。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出现以及血管内超声(IVUS)的应用等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准确的辨认左主干病变,评估左主干病变解剖特点,而有关左主干病变的研究也层出不穷。长期以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治疗的标准方案,介入治疗曾经是ULMCA的禁忌。近年来随着药物涂层支架的出现,有关CABG与介入治疗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的开展,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逐渐动摇,临床指南也随之做出了重大更新,将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由原来的禁忌症修改升级为IIa,B类适应症(SYNTAX≤32分),甚至对经过选择的左主干病变可作为介入治疗的I,B类适应症(SYNTAX≤22),指南的更新无疑为介入医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随着介入设备的发展、介入技术的成熟、新一代冠脉支架的问世,目前ULMCA病变的介入治疗已成为能与CABG术相媲美的血运重建方式。左主干病变中最为复杂多变的病变类型便是左主干分叉部病变,其介入治疗策略简单可概括为两种方式:单支架与双支架。此二者各有其优缺点:如单支架术式简单,符合“越简单越好”的介入原则,对原始血管改造较少,对于患者及术者更易接受,然而单支架置入有其弊端,例如Crossover技术对边支影响不确定;双支架能够获得较好的即刻效果,然而其术式相对复杂,改变了原始血管结构,远期预后可能受到影响。临床上有关此类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选择仍存争议,相关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两种治疗策略对无保护左主干分叉部病变治疗孰优孰劣仍无定论,可用于临床参考的数据资料也相对缺乏。【目的】本文通过对无保护左主干分叉部病变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及介入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无保护左主干分叉部病变不同的介入治疗策略对临床结果的影响,为介入医生临床治疗左主干病变提供更多文献参考与依据。【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冠脉造影示无保护左主干分叉部病变患者136例,并收集其详细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检查检验、介入手术相关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以及1年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mace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mi)、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纳入标准:1.冠脉造影示左主干分叉部病变(管腔狭窄>50%);2.左主干不存在通畅的桥血管或者良好的的自身侧枝;3.均使用药物涂层支架(des)治疗。排除标准:1.急性或者慢性左主干闭塞;2.左主干严重钙化需旋磨者;3.左主干分叉部位原有支架置入者;4.因介入操作导致左主干遭受损伤行补救性支架置入者;5.恶性进展性疾病,预期寿命小于1年者;6.有cabg术病史者;7.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8.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9.左主干合并其他严重瓣膜病、心肌病以及恶性心律失常者。纳入的136例患者,按照左主干分叉部位置入支架情况分为:单支架组(n=74)与双支架组(n=62)。记录所有入选患者临床资料、造影资料以及随访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入选136例左主干分叉部病变患者,置入单支架患者74例,置入双支架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急性脑出血事件、急性消化道出血、造影剂肾病及脑病、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心包填塞等);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为0。(2)单支架组患者syntax评分较双支架组高,其中轻度病变者(即syntax≤22分)单支架组较双支架组所占比例高,而中重度病变者(syntax≥23分)双支架组较单支架组所占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真性分叉(medina(3)1,1,1、1,0,1型)在单支架组较双支架组少,而假性分叉(Medina 1,1,0型)在单支架组较双支架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年随访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双支架组较单支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架组TLR较单支架组高(p<0.05),而两组心源性死亡率、MI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SYNTAX评分、Medina分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SYNTAX提示轻度病变患者中,单支架组MACE发生率较双支架组明显较小(p<0.05),且主要体现在TLR上(p<0.05);中重度病变患者中,两组MACE事件发生无显着差异;两组无论真性分叉(Medina1,1,1、1,0,1)还是假性分叉(Medina1,1,0)病变,其MACE发生率以及TLR等均无显着差异。【结论】1.准确评估左主干病变性质及解剖特点,对于选择介入策略至关重要。2.对于病变性质及解剖特点较为简单的左主干分叉部病变患者,单支架策略可能为更合适的选择;而对于病变性质及解剖特点较为复杂的左主干分叉部病变患者,单支架策略并不弱于双支架策略。(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3-01)
廖伟明,修建成,林常,李海贞[8](2016)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预后效果,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12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按照病变有无累及左主干远端分叉分为两组:分叉组(90例),无分叉组(3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药物洗脱支架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基本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分叉组的男性占比明显高于非分叉组(P<0.05);两组患者均达到操作成功标准,随访显示分叉组的再发心绞痛率显着高于非分叉组(P<0.05)。有血管内超声指导的ULMCA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着低于无血管内超声指导者(P<0.05)。行双支架术者的支架再狭窄率显着高于行单支架术者(P<0.05)。结论 PCI术治疗ULMCA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确切,术中行血管内超声指导能够有效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6年09期)
刘日广,雍永宏,陈波[9](2016)在《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U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接受DES治疗的ULMCA病变患者216例分为两组:F组121例,采用第一代DES治疗;S组95例,采用第二代DES治疗。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mg/d和氯吡格雷150mg/d,至少1年,随访1年。结果 ULMCA病变狭窄程度为(68.8±14.2)%。S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F组(5.3%vs.14.0%)(P<0.05)。S组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低于F组(3.2%vs.10.7%)(P<0.05)。两组术后ULMCA最小管腔直径及管腔狭窄程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与第一代DES比较,第二代DES治疗ULMCA病变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6年11期)
李洁,张梅[10](2016)在《SYNTAX评分对接受PCI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SYNTAX评分(SxScore)和SYNTAXⅡ评分(SxScoreⅡ)对无保护左主干(ULMCA)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30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209例ULMCA冠心病患者,通过电话、门诊和(或)再次入院随访患者PCI术后的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卒中及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支架内血栓。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征计算Sx Score和SxScoreⅡ,根据SxScore标准分为低分组≤22分,中分组23~32分,高分组≥33分,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Cox回归评价两种评分系统对PCI术后MACCE的预测能力。结果 209例患者中,失访12例(5.7%),中位随访时间为30.2个月,56例(28.4%)观察到MACCE。SxScore低、中、高分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9.0%,28.6%和44.4%。Sx ScoreⅡ低、中、高分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2.8%、23.8%和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x Score、Sx ScoreⅡ高分值、高龄、合并糖尿病和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MACCE的危险因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xScore、SxScoreⅡ高分值仍为MACCE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SxScore和SxScoreⅡ对冠状动脉ULMCA病变患者行PCI治疗后的MACCE均有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6年08期)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永久、可降解及无聚合物涂层3种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叁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并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共259例,按照左主干植入支架的不同分为永久性聚合物涂层支架组(PP-DES,n=153)、可降解聚合物涂层支架组(BP-DES,n=54)和无聚合物涂层支架组(PF-DES,n=52),随访至术后12个月,比较3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2个月内靶血管失败(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关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合并高危因素及病变类型、支架术式、真性分叉病变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靶血管失败(P=0.596)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支架类型与患者术后12个月内发生靶血管失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可降解聚合物涂层支架、无聚合物涂层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靶血管失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永久性聚合物涂层支架相当,这两种新型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安全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玉献鹏,李宇,金泽宁,何继强,吴长燕.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长期预后[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
[2].周登禄,陈剑飞,宋明宝,晋军,宋耀明.永久、可降解、无聚合物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分析[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3].龙承敏,李少川,李菊香.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远期疗效的Meta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
[4].陈伟,方志成,郑翔,刘伯毅,赵继先.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退行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及预试验结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5].叶绍东,祁雨,孙中伟,赵冬云,李萍.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和介入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2018
[6].洪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SYNTAX评分中危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比较[D].天津医科大学.2018
[7].王瑞芳.无保护左主干分叉部病变不同介入治疗策略的回顾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7
[8].廖伟明,修建成,林常,李海贞.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探讨[J].贵州医药.2016
[9].刘日广,雍永宏,陈波.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6
[10].李洁,张梅.SYNTAX评分对接受PCI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预测价值[J].天津医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