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助学贷款偿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助学贷款,偿还机制,高校,启示
助学贷款偿还论文文献综述
许淑雯[1](2018)在《美国高校助学贷款偿还机制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1999年实施国家助学贷款以来,较高的违约率一直成为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最大阻碍。助学贷款的高风险性导致银行惜贷、拒贷。放眼发达国家,美国助学贷款在其完善的偿还机制下高效运转。基于此,从法制、偿还方式、管理手段、风险防范及违约处理4个方面分析美国的助学贷款偿还机制,为提高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偿还效率提供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8年23期)
王烨捷[2](2017)在《上海:“诚信教育”成大学生“正面成长”必修课》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的员工次仁群培,早在2010年刚上大学时,就成为一名“金融客户”。他以少数名族学生的身份,申请了一笔国家助学贷款,“从小到大,都是花父母的钱,我上大学后,应该自食其力了”。次仁群培说。从申请到助学贷款开始,次仁群培就走(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7-12-13)
黄仁强[3](2017)在《如何将诚信根植于学生心灵的土壤——对贷款大学生如何能够及时地偿还国家助学贷款还贷工作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中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但是在贷款学生还款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及时归还,有的甚至出现逃避赖账的局面。(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12期)
秦昌建,尤波[4](2016)在《简论高等教育扩张对学费的影响及其与助学贷款偿还政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毛入学率角度看,是个不断扩张的过程。高等教育数量的扩张使得学生受教育的成本不断上升,且伴随当下经济形势导致就业前景不太乐观,这就使得"高等教育泡沫化"的观点甚嚣尘上,而作为支付学杂费配套方式的助学贷款的偿还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此背景下贷款的偿还政策设计既不能脱离公民教育的初衷,亦要考虑贷出方的经济收益。(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期刊2016年01期)
周竹生[5](2015)在《金牌服务赢得金子般的信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不久,国家开发银行评审叁局、江苏省分行和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调研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时,对丹阳市生源地助学贷款本息实现百分之百偿还,多年没有出现一笔本息还款违约的现象,感到十分高兴,夸奖丹阳市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做得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15-06-09)
周明法,吴琼,王金亮[6](2014)在《基于偿债基金的助学贷款偿还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助学贷款偿还模式一直沿用开办初期的定期等额本息偿还法和定期等额本金偿还法。这两种模式的还款负担率都是前高后低,还贷初期部分还款人的还贷压力过大,还款额固定,缺乏灵活性。本文首提助学贷款偿债基金偿还模式,并在分析其优缺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偿债基金的定期等额本金偿还模式、定期等额本息偿还模式和定期等比递增偿还模式。基于偿债基金的定期等额本金偿还模式和定期等额本息偿还模式有较大的灵活性。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偿债基金的利率和争取国家减免利息税政策来吸引还款人存款和提前还贷,增加了银行的调控手段,有利于降低违约率。这两种模式只需为每位还款人建立一个偿债基金,其他还款政策不变,因此可与现行政策无缝衔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理论分析和实例还说明,基于偿债基金的定期等比递增偿还模式所具有的前述优点更加明显,而且还可以通过选择还款额按期递增的比率来调整各期的还款负担率,使得各期还款负担相对均衡,或者达到"还贷初期略低,后期略高"的理想状态。对个人收入不够透明的发展中国家,该方法可操作性强,违约率低,又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达到或接近按收入比例还款法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术月刊》期刊2014年10期)
杨琪源[7](2014)在《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保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困难重重,贷款学生的违约率高居不下。因此,构建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保障机制成为了该政策得以贯彻实施的必要手段。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保障机制的运行作了实际调查,尝试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公共属性以及机制运行的框架下,对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保障机制提出建议。本研究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旨在进行国内外关于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保障机制的文献综述、阐述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以及对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进行相关设计。论文第二部分,阐述了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保障机制的内涵。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保障机制的构成要素,并指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保障机制有利于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有利于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运行;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入学的公平目标。论文第叁部分,采用了定量的调查研究法对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保障机制作了现状调查,并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得出调查结论,提炼出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保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究问题的本质,从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保障机制的属性认识、主体定位和机制的发展规律叁方面对问题存在的原因作出分析。论文第四部分,以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公共产品和机制设计理论为基础,明确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保障机制的目标指向和完善原则,并对其完善提出建议措施。包括: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提升贷款毕业生还款能力;完善贷款的偿还制度,适应贷款毕业生现实需求;构建完全信息的博弈,提高偿还制度的实施效果;结合法律与征信手段,促进偿还约束机制的发展;遵循道德的养成规律,构建立体的诚信教育系统等。(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10)
刘静,贾华[8](2012)在《河北省高校助学贷款及其偿还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断完善高校助学贷款及其偿还体系,建立健全助学贷款及其偿还机制,促使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目前高校助学贷款偿还率不高的现实,也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河北省高校的助学贷款及其偿还工作还存在着贷款规模和范围有待扩大、管理不够严密规范等问题,今后应加强领导,从制度上推动河北省高校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助学贷款政策、大力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建立健全"助学+育人"的助学模式。(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期刊2012年02期)
江世鑫,吕游,陈强[9](2011)在《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偿还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助学贷款偿还现状出发,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偿还难的措施:一是完善制度建设,明确各方责任,完善法律法规;二是建立信用体系,注重诚信意识的培养;叁是构建处理问题的灵活机制。(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1年03期)
凌靖波,吴爱邦[10](2011)在《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回收与否,是决定国家助学贷款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只有建立合理、可靠、有效的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机制才能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效供给,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提供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助学贷款偿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的员工次仁群培,早在2010年刚上大学时,就成为一名“金融客户”。他以少数名族学生的身份,申请了一笔国家助学贷款,“从小到大,都是花父母的钱,我上大学后,应该自食其力了”。次仁群培说。从申请到助学贷款开始,次仁群培就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助学贷款偿还论文参考文献
[1].许淑雯.美国高校助学贷款偿还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学园.2018
[2].王烨捷.上海:“诚信教育”成大学生“正面成长”必修课[N].中国青年报.2017
[3].黄仁强.如何将诚信根植于学生心灵的土壤——对贷款大学生如何能够及时地偿还国家助学贷款还贷工作的探索[J].山西青年.2017
[4].秦昌建,尤波.简论高等教育扩张对学费的影响及其与助学贷款偿还政策的关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
[5].周竹生.金牌服务赢得金子般的信用[N].中国教育报.2015
[6].周明法,吴琼,王金亮.基于偿债基金的助学贷款偿还模式[J].教育学术月刊.2014
[7].杨琪源.国家助学贷款偿还保障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
[8].刘静,贾华.河北省高校助学贷款及其偿还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
[9].江世鑫,吕游,陈强.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偿还问题探讨[J].商.2011
[10].凌靖波,吴爱邦.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机制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