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认同论文-吴胜涛

内部认同论文-吴胜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部认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问责,内群体认同,内部归因,中国人

内部认同论文文献综述

吴胜涛[1](2019)在《道德问责中的本位主义:中国人的内群体认同与内部归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长久以来,基本归因偏差(强调个体内部原因大于外部环境原因)被认为主要存在于西方文化,而非东方文化。然而,经过对中国传统哲学与道德教育的仔细审查,我们发现中国人实际有很强的内部归因倾向,这尤其存在于涉及到内群体关系的道德实践中。本文设计了叁个研究来检验中国媒体、青少年和成年人对内群体的内部归因倾向。研究一发现,中国媒体对内群体事件(如南平小学校园惨案)比对外群体事件(如桑迪胡克小学校园惨案)做出更多内部归因的报道;研究二让中国小学生阅读内群体或外群体实施的犯罪材料,然后完成社会判断任务,结果发现他们对内群体(vs.外群体)做出了更多的内部归因;研究叁让中国大学生完成关于内群体或外群体积极、消极事件的社会判断任务,结果发现,被试仅对内群体的消极事件有更多的内部归因。综上所述,中国人的内部归因受到内群体认同的影响,这与中国人内部超越的哲学传统和内部归因的德育实践相一致。未来关于文化与归因的研究应充分考虑社会身份认同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哲,张爱卿[2](2019)在《内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组织认同的中介和理想主义道德标准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认同理论为基础,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切入,引入组织认同作为中介变量、理想主义道德标准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探索与分析内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通过对6家企业301份有效员工样本的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内部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正向影响组织认同进而有效降低员工组织导向和人际导向的反生产行为;(2)组织认同在内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反生产行为间起到中介效应;(3)个人道德标准中的理想主义道德标准负向调节了组织认同和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解释了内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扩展了反生产行为的前因变量,并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对企业提升组织绩效、降低员工反生产行为提出有益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08期)

左有霞,赵玉芳,陈冰[3](2019)在《内部竞争环境下内群体偏好的维持:群体认同和心理距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群体偏好对群体及个人的生存发展都有重要价值。研究通过叁个实验揭示了个体在内部竞争下维持内群体偏好的机制。实验一操纵内部竞争(有,无)和群体认同(高,低),发现内部竞争破坏了内群体偏好,而群体认同无法改变此破坏作用。实验二操纵内部竞争(有,无)和内群体心理距离(远、近),发现内部竞争破坏内群体偏好时,心理距离能够调节二者的关系,近心理距离有益于个体在内部竞争下维持内群体偏好。实验叁进一步分析了心理距离维持内群体偏好的作用机制,发现心理距离通过个体知觉到的内部竞争感而影响内群体偏好。据此可认为,在内部竞争中维持内群体偏好需更多地关注成员间的关系(缩短心理距离),而非单纯地强调个体和群体间的联结(群体认同)。(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9年03期)

程超,温兴祥[4](2018)在《家庭内部相对收入、性别身份认同与中国居民生活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家庭内部相对收入对我国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性别身份认同在其间所发挥的调节作用以及背后的作用机制。基于CGSS2012年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妻子相对收入的增加对男女双方的幸福感均有负向影响,但对男性的影响程度更大;另一方面,性别身份认同越传统,相对收入的提高对生活幸福感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进一步地,家庭劳动时间和市场劳动时间的分配是导致在不同性别身份认同下,相对收入影响生活幸福感程度存在显着差异的重要原因。在现代性别身份认同的家庭中,妻子相对收入的提高伴随着丈夫家庭劳动时间和妻子市场劳动时间的增加、妻子家庭劳动时间和丈夫市场劳动时间的减少;在传统性别身份认同的家庭中,妻子家庭劳动时间并未因其相对收入的提高而减少。本文从家庭内部相对收入的视角,丰富了中国居民生活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8年06期)

汤晓建,林斌[5](2018)在《CFO vs CEO:组织认同度与内部控制质量——基于2014年证监会中国上市公司问卷调查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管人员的心理特征会影响内部控制质量吗?基于2014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中国上市公司问卷调查数据,本文从高阶理论和战略领导理论实证检验了CFO(chieffinancialofficer,首席财务官)组织认同度、CEO(chiefexecutiveofficer,首席执行官)组织认同度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CEO/CFO组织认同度匹配组合的内部控制质量显着高于CEO/CFO组织认同度不匹配组合的内部控制质量;CEO组织认同度较低/CFO组织认同度较高组合的内部控制质量显着高于CEO组织认同度较高/CFO组织认同度较低组合的内部控制质量。但并没有发现CEO组织认同度较高/CFO组织认同度较高组合与CEO组织认同度较低/CFO组织认同度较低组合的内部控制质量存在显着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CEO/CFO组织认同度会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而且当CEO/CFO组织认同度异质时,相比于CEO,CFO组织认同度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健全作用更大。因此,本文从高管人员的心理特征角度给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会计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张欢,董宝林[6](2018)在《锻炼身份认同、内部动机、锻炼承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举措使大学生体育活动总体状况得到一定改善,诚然,仍有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存有抵触情绪,超半数学生在结束体育课程学习后逐步减少锻炼次数(陈善平,2006),直至完全退出体育锻炼。个体既有的认知系统会经过信息加工和决策机制对行为产生影响、促使行为发生改变(A.Ozkan,2012)。引导大学生践行体育锻炼、避免久坐少动,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和公共卫生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整合锻炼认同理论、锻炼坚持认知决策理论等,分析锻炼身份认同、内部动机、锻炼承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综合影响,考察内部动机-锻炼承诺的链式中介效应。采用《锻炼身份认同量表》、《内部动机量表》、《锻炼承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以浙、沪、苏为例的20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锻炼身份认同、内部动机、锻炼承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直接影响皆显着,其中,锻炼身份认同对锻炼强度的影响较大,内部动机、锻炼承诺对锻炼频率的影响较大;在锻炼身份认同与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链条上,内部动机、锻炼承诺分别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而且,内部动机-锻炼承诺的链式中介效应亦显着。结论:锻炼身份认同既可以直接的方式促进大学生锻炼行为,还可以通过内部动机、锻炼承诺的链式中介效应而间接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研究结论可为制定大学生锻炼行为激励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期刊2018-08-22)

王汉瑛,田虹,邢红卫[7](2018)在《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基于双重认同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频发的企业丑闻中,内部审计师为维护组织利益参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结果却对组织造成严重的潜在负面影响。内部审计师面临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决策困境与普通员工迥然不同,结合职业情景探讨其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成因和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内部审计的治理效率。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提出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决策困境,结合儒家伦理将此困境上升为"尽忠"还是"守义"的文化困境,进而提出双重认同对内部审计师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直接效应和联合效应。基于道德推脱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识别出双重认同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理性机制是道德推脱、感性机制是预期内疚。通过两阶段调研,收集212份调研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响应面分析和块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认同越高或职业认同越低,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倾向越高。当组织认同高于职业认同时,该倾向较高;双重认同差值越大,该倾向越高。当组织认同低于职业认同时,该倾向较低;双重认同差值越大,该倾向越低。当双重认同相等时,该倾向介于二者之间,且认同水平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倾向呈倒U形关系。双重认同的联合效应通过激发道德推脱和遏制预期内疚来推进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结合职业情景研究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使社会心理学和商业伦理学在审计领域得到延展和深化;将具体的伦理困境上升到文化困境,有助于嫁接西方理论,发展解决中国现实伦理问题的本土化伦理理论;提出双路径模型,识别出双重认同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之间的感性和理性机制,拓展了伦理决策的理论框架。(本文来源于《管理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陈禹孜[8](2018)在《仪式与认同:一个企业的内部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仪式作为一个传统概念,古今中外影响和形塑了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到远古时期的图腾信仰仪式,中国传统的民族风俗涉及的仪式,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禁忌礼仪,小到每个人的出生死亡、成人礼、婚礼等转折性仪式,组织整合的任免仪式、年会,甚至一个口号、一个庆典、一场会议都属于现代社会仪式的外显性行为体现……仪式潜移默化影响着社会群体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影响着组织发展的观念体系和认同整合机制,形塑着社会运行的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仪式以文本化、模式化、标杆化的文化规范行为存在,影响着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影响,新的社会赋予传统概念“仪式”以新的内涵,仪式作为组织行为、群体行为、社会行为以更为多样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良性发展,成为社会各领域的行为标志,维系个人、组织和社会的结构稳定与科学整合,为社会发展起到了新的作用和意义。仪式在企业组织当中一直发挥着维系内聚力的作用,不同时期以不同类型和形式形塑组织内群体和组织的价值、观念体系和互动行为方式,发挥着维系组织内部团结,提升组织认同的整合作用。通过仪式行为的效力和作用使个体主观心理同客观行为相一致和契合,认同就达到了,组织治理的理想效果也达到了。(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李秀杰[9](2017)在《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组织认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交换、社会认同、自我归类、领导—成员交换四大理论基础,并分别对内部人身份感知、组织认同、工作绩效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与组织认同、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经营与管理》期刊2017年12期)

左有霞,赵玉芳[10](2017)在《群体内部竞争会破坏内群体偏好:群体认同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群际条件下会产生内群体偏好,多种实验范式都证明了内群体偏好的存在(Tajfel et al.,1971; Ahmed,2007;Balliet,Wu,&CK,2014;Goette,Huffman,etal.,2012;Kruppetal.,2008;Ioannou,Qi,&Rustichini,2012),但是这些实验的共同点是内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积极相互作用(Jim, 2015; Balliet, Wu,&CK, 2014),内群体成员之间的竞争对内群体偏好产生什么作用还不明确。本研究用两个实验探讨了群体成员之间的竞争对内群体偏好的影响以及群体认同的作用。研究1使用塔吉菲尔分配矩阵,操作内群体竞争(有竞争vs无竞争)以及结果的呈现方式(公开vs.匿名),结果发现内群体竞争有主效应,结果呈现方式无主效应,二者无交互作用;内部竞争条件下内群体偏好消失。实验2使用塔吉菲尔分配矩阵,操作内群体竞争(有竞争vs无竞争),测量群体认同,分析群体认同在内群体竞争与内群体偏好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重复验证了实验1内部竞争会破坏内群体偏好的结果,且没有发现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两个研究共同证明了群体内部竞争对内群体偏好的破坏作用,有助于理解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对群体内部的竞争性激励措施的使用也有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内部认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认同理论为基础,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切入,引入组织认同作为中介变量、理想主义道德标准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探索与分析内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通过对6家企业301份有效员工样本的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内部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正向影响组织认同进而有效降低员工组织导向和人际导向的反生产行为;(2)组织认同在内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反生产行为间起到中介效应;(3)个人道德标准中的理想主义道德标准负向调节了组织认同和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解释了内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扩展了反生产行为的前因变量,并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对企业提升组织绩效、降低员工反生产行为提出有益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部认同论文参考文献

[1].吴胜涛.道德问责中的本位主义:中国人的内群体认同与内部归因[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王哲,张爱卿.内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组织认同的中介和理想主义道德标准的调节[J].经济管理.2019

[3].左有霞,赵玉芳,陈冰.内部竞争环境下内群体偏好的维持:群体认同和心理距离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9

[4].程超,温兴祥.家庭内部相对收入、性别身份认同与中国居民生活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8

[5].汤晓建,林斌.CFOvsCEO:组织认同度与内部控制质量——基于2014年证监会中国上市公司问卷调查数据[J].当代会计评论.2018

[6].张欢,董宝林.锻炼身份认同、内部动机、锻炼承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会后版).2018

[7].王汉瑛,田虹,邢红卫.内部审计师的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基于双重认同视角[J].管理科学.2018

[8].陈禹孜.仪式与认同:一个企业的内部治理[D].吉林大学.2018

[9].李秀杰.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组织认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J].经营与管理.2017

[10].左有霞,赵玉芳.群体内部竞争会破坏内群体偏好:群体认同的作用[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标签:;  ;  ;  ;  

内部认同论文-吴胜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