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根分叉病变论文-石姝雯,孟洋,焦剑,李文静,孟焕新

度根分叉病变论文-石姝雯,孟洋,焦剑,李文静,孟焕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度根分叉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牙周炎,根分叉部缺损,牙缺失,预后

度根分叉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石姝雯,孟洋,焦剑,李文静,孟焕新[1](2019)在《根分叉病变患牙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5年失牙状况及多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根分叉病变患牙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5年的失牙状况及失牙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79例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纵向观察5年。比较分析双侧下磨牙初诊及5年后随访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根分叉病变等级(furcation index,FI)、牙松动度等临床指标,并利用根尖片评价初诊时根分叉区牙槽骨吸收量,以了解根分叉病变患牙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及失牙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失牙的主要因素。结果:(1)非手术治疗对伴有根分叉病变的慢性牙周炎患牙PD的改善是显着有效的,但根分叉病变的存在会影响其PD值的改善。(2)初始根分叉区PD值、松动度以及影像学根分叉区垂直骨丧失量和根分叉病变部位骨吸收区域面积与失牙成明显正相关(P <0. 001),且FI=3、FI=4亦显着增加了失牙风险(P=0. 017,P=0. 007),而年龄(P=0. 703)、性别(P=0. 243)、吸烟史(P=0. 895)等在本研究中与失牙无显着相关。(3) FI=3或FI=4的失牙风险显着高于FI为2及2以下的患牙,5年存活率不足50%。结论:根分叉病变患牙失牙风险与根分叉病变密切相关,根分叉病变严重、根分叉区水平及垂直骨丧失量多会显着增加失牙风险。(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孙晓瑜,张雷,何昕,程楠,洪彪[2](2019)在《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超声龈下刮治和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就诊的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共有64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磨牙。以龈上洁治疗后1周的各项指标为基线,自身随机对照研究,一侧为试验组,行超声龈下刮治和甘氨酸龈下喷砂;另一侧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治疗4周、12周后复查,通过牙周临床指标、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测定和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BANA)试验评价2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牙周临床指标基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12周除临床附着丧失以外2组的牙周临床指标均下降且均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较基线值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NA试验结果表明治疗4周后致病菌总体数量均下降,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仍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12周的观察期内,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超声龈下刮治可有效改善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症状和炎症水平,相较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更利于治疗效果的长期保持。(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张磊,贾晓华[3](2019)在《非阻生第叁磨牙对邻牙探诊深度、出血、龋病、松动及根分叉病变的影响和治疗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非阻生第叁磨牙对邻牙探诊深度(PD)、出血、龋病、松动及根分叉病变的影响和治疗建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保留有第叁磨牙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55,第二磨牙有相邻的非阻生第叁磨牙)和对照组(n=55,第二磨牙无相邻的非阻生第叁磨牙)。比较两组患者第二磨牙的牙周PD、探诊出血指数(BOP)、龋齿发生率、松动度和根分叉病变各分度患者占比。结果观察组第二磨牙的PD、BOP、龋齿发生率、松动度及根分叉病变各分度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内非阻生第叁磨牙的存在对邻牙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会影响邻牙的PD、松动等,应尽早治疗。(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周娜[4](2019)在《锥形束CT在上颌磨牙根分叉病变临床治疗决策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上颌磨牙根分叉病变临床治疗决策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因慢性牙周炎就诊的32例患者病例资料,上颌后磨牙根分叉病变患牙共95颗,2名牙周专业主治医师分别使用传统诊断方法(传统诊断组)与CBCT(CBCT组)对根分叉病变程度诊断并选择治疗方案,治疗方案无法确定时可选两项。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根分叉病变程度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的差异。结果:95颗患牙中,两组方法的根分叉病变诊断结果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传统诊断组有35颗患牙(17例患者,占36.8%)选择两项治疗方案,CBCT组则仅7颗患牙(5例患者,7.4%)选择两项治疗方案。有两项治疗方案时,均取偏保守治疗进行比较,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01),其中63.2%(60/95)的患牙治疗方案相同,29.5%(28/95)的CBCT组选择治疗方案保守度低于传统诊断方法组;取偏侵袭治疗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其中86.3%(82/95)的患牙治疗方案相同,3.2%(3/95)的患牙CBCT组选择治疗方案保守度低于传统诊断方法组。结论:CBCT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根分叉病变的结构信息,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沈敏华,黄远亮,厉祯,张迎娣,何燕萍[5](2018)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 PRF)联合Bio-oss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患者30例,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采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术中PRF联合Bio-oss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PRF膜;对照组仅采用单纯牙周翻瓣术。术后6个月回访,通过临床牙周指数检查及锥形束CT(CBCT)检查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orizontal probing depth,HPD)均较术前显着改善(P<0.05),且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根分叉区骨增量与对照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PRF联合Bio-oss明显促进牙周Ⅱ度根分叉病变区成骨,改善牙周状况,临床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姜涵,贺瑞,钟良军[6](2018)在《Nd:YAG激光联合改良型器械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老年人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Nd:YAG激光辅助改良型器械SRP对老年人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评估。方法:选取60~73岁以上牙周炎患者的56颗II度根分叉病变患牙,行超声龈上洁治术一周后,记录牙周临床指数,随机分为实验组:同颌牙一侧使用Nd:YAG激光牙周治疗仪辅助改良型器械SRP;对照组:对侧同名牙单纯使用改良型器械SRP治疗,3个月后评估各牙周临床指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LI、mBI、P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 05。HPD、AL较治疗前有所减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LI、PD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有较明显差异,P<0. 05。其余临床指标治疗前后两组间差异不大,P> 0. 05。结论:未发现Nd:YAG激光辅助SRP相比单纯SRP对于老年人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治疗有明显优势,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牙周袋深度和根面光洁度。(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胡晔,于向华,韩祥永,王永策[7](2018)在《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中的初步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与传统改良引导骨再生(GBR)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部位的疗效对比观察。方法选取已完成牙周基础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名中的30只存在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磨牙,将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进行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对照组采用瑞士盖氏公司的Bio-Guid膜为屏障膜的引导骨再生进行治疗。术后1年通过牙周探查比较牙周组织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基线时两组的探诊深度、垂直向及水平向附着丧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各临床指标的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治疗有效,可以替代传统GBR,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5期)

吴小斌[8](2018)在《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伴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伴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我院收治的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伴根分叉病变患者,先采用2%~3%的双氧水后采用甲硝唑溶液,进行根管冲洗;常规消毒封闭后,以氧化锌、碘仿和甲硝唑糊剂填充根管,比例为2∶1∶1。结果 40例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伴根分叉病变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显效26例(65.0%)例,有效13例(32.5%)例,无效1例(2.5%)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对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伴根分叉病变患者采用2%~3%双氧水后采用甲硝唑溶液,进行根管冲洗治疗,临床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8年25期)

李莉莉,胡凌[9](2018)在《对进行非手术治疗的牙周炎根分叉病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进行非手术治疗的牙周炎根分叉病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合肥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0例牙周炎根分叉病变患者分为护理甲组和护理乙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对护理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护理乙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护的优良率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经过治护,护理乙组患者治护的优良率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高于护理甲组患者(P<0.05)。结论:对进行非手术治疗的牙周炎根分叉病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显着,能够有效地提升其治护的效果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8年16期)

邹新明,卢树静,黄娜,王远勤,唐尤超[10](2018)在《Er:YAG激光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Er:YAG激光辅助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6例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均采用Er:YAG激光辅助龈上下洁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牙龈炎症评分、牙周探诊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共42个磨牙位点,术后3个月患牙菌斑指数(PI)为(1.35±0.58)、龈沟出血指数(BOP)为(1.79±0.42),显着低于术前的(2.31±0.58)、(2.57±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牙附着水平(CAL)为(5.9±1.2)mm,低于术前的(6.2±1.5)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牙水平探诊深度(HPD)为(4.12±1.21)mm,显着低于术前的(5.32±1.68)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YAG激光辅助治疗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具有一定的可预期性临床结果 ,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8年21期)

度根分叉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超声龈下刮治和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就诊的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共有64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磨牙。以龈上洁治疗后1周的各项指标为基线,自身随机对照研究,一侧为试验组,行超声龈下刮治和甘氨酸龈下喷砂;另一侧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治疗4周、12周后复查,通过牙周临床指标、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测定和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BANA)试验评价2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牙周临床指标基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12周除临床附着丧失以外2组的牙周临床指标均下降且均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较基线值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NA试验结果表明治疗4周后致病菌总体数量均下降,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仍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12周的观察期内,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超声龈下刮治可有效改善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症状和炎症水平,相较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更利于治疗效果的长期保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度根分叉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石姝雯,孟洋,焦剑,李文静,孟焕新.根分叉病变患牙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5年失牙状况及多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孙晓瑜,张雷,何昕,程楠,洪彪.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J].中华全科医学.2019

[3].张磊,贾晓华.非阻生第叁磨牙对邻牙探诊深度、出血、龋病、松动及根分叉病变的影响和治疗建议[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4].周娜.锥形束CT在上颌磨牙根分叉病变临床治疗决策中的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9

[5].沈敏华,黄远亮,厉祯,张迎娣,何燕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8

[6].姜涵,贺瑞,钟良军.Nd:YAG激光联合改良型器械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老年人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8

[7].胡晔,于向华,韩祥永,王永策.浓缩生长因子(CGF)为屏障膜的改良引导骨再生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中的初步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8].吴小斌.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伴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

[9].李莉莉,胡凌.对进行非手术治疗的牙周炎根分叉病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

[10].邹新明,卢树静,黄娜,王远勤,唐尤超.Er:YAG激光在下颌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

标签:;  ;  ;  ;  

度根分叉病变论文-石姝雯,孟洋,焦剑,李文静,孟焕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