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带宾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挝留学生,穿,戴,动词带宾语掌握情况
带宾语论文文献综述
张甜[1](2019)在《中级汉语水平老挝留学生“穿”、“戴”动词带宾语的掌握情况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动词,“穿”和“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都可以用在服饰类名词前面,但某些名词到底应该用“穿”还是“戴”,对于两者的划分标准颇有争议。同时“穿”、“戴”作为表“装扮义”动词的典型代表,老挝留学生对这一类动词的掌握情况如何,能否正确理解和使用都有待考察。因此,本研究以“穿”、“戴”为例,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考察老挝留学生汉语表“装扮义”动词后接宾语的掌握情况。考察发现调查对象对“穿”、“戴”后带词类宾语的掌握情况比短语类宾语要好,其中“穿”、“戴”后带词类宾语的平均正确率为82.05%,而“穿”、“戴”后接短语类宾语的平均正确率为73.98%。同时在词类宾语中,名词宾语要比代词宾语掌握得好,其中“穿/戴+名词宾语”的平均正确率为87.47%,而“穿/戴+代词宾语”的平均正确率仅为73.93%。关于短语类宾语的掌握情况,其正确率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偏正短语(88.2%)>联合短语(84.58%)>数量/指量短语(79.35%)>“的”字短语(66.83%)>方位短语(62.84%)。对于“穿”、“戴”动词的文化附加义的考察,只有约50%的学生在上下文的依托下可以理解其语义,但平均仅6%的学生真正掌握其用法,且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对含有“穿”、“戴”动词惯用语和成语的掌握情况,即使是中级阶段的老挝留学生也几乎是空白的,其中含有“穿”、“戴”动词成语的平均正确率为33.19%,且在调查中发现有67.2%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像“穿小鞋、戴高帽”等类似的表达,且所有被调查的中级汉语水平老挝留学生都不知道除了“穿小鞋、戴高帽”等类似的以外的表达。本文针对老挝留学生对“穿”、“戴”动词的掌握情况所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有汉语本身的因素,还有学生自身、教师以及教材等方面的因素。最后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叁个方面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希望能对老挝留学生掌握汉语表“装扮义”动词“穿”、“戴”的学习有所帮助。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1)绪论部分,主要从本文的选题、问卷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2)对“穿”、“戴”动词后接宾语的考察,分别考察了“穿”、“戴”动词后接词类宾语和短语类宾语的掌握情况;(3)对“穿”“戴”动词带宾语的语义掌握情况的考察,通过对含有“穿”、“戴”动词惯用语和成语的问卷设计,考察老挝留学生对“穿”“戴”动词带宾语的文化附加义的掌握情况;(4)从汉语“穿”、“戴”动词区别义本身、教材、教师和学生等角度出发,对影响老挝留学生掌握汉语“穿”、“戴”动词的因素进行分析;(5)根据影响老挝留学生掌握汉语“穿”、“戴”动词的因素,对教材编写方面、教师教学方面以及学生学习方面提出一些能帮助提高对老挝语汉语教学中“穿”、“戴”动词教学效果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严辰松[2](2019)在《论汉语带“宾语”自致使动结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存在一类违反马真、陆俭明(1997)提出的规律的动结句式,其主语所指是承载变化结果的主体,结语指向主语,然而在VR复合谓语后携带"宾语"。这一宾语是动词V在底层时携带的,因完整表达动作事件的需要提升至表层结构,置于变元移走后的空位上。它并非动结句式的宾语,在其中没有句法论元的名分。本文论述这类动结式的构成、性质及其语法语义限制,兼论马陆规律背后的理据。(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郝琦[3](2018)在《清中叶以来北京话述趋式带宾语语序的历时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述趋式带宾语可以形成四种不同的语序,分别为"前置式"(VOC)、"后置式"(VCO)、"嵌入式"(VCOC)和"‘把’字式"(把OVC)。本文考察了清中叶以来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北京话文献材料,对述趋式带宾语的四种语序格式进行了统计和描写,从出现频次、宾语的有定性、宾语的复杂度和趋向动词的个体差异等角度分析归纳了其历时变化的脉络,并总结出了演变的模式。本文发现,清中叶以来北京话述趋式带宾语的格式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嵌入式衰落、后置式出现和"把"字式成为优势语序;上述变化符合"从旧到新"的信息结构原则,但同时,这些变化又存在不均匀性、不彻底性,这导致当代北京话在述趋式带宾语的语序问题上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本文来源于《语言学论丛》期刊2018年02期)
张颂[4](2018)在《性质形容词带宾语的语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性质形容词带宾语的情况包括形容词与时态助词组合加宾语和形容词与助词的兼类词两种情形。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外国留学生对上述性质形容词带宾语的语义理解产生认知偏差导致的语法搭配偏差,借助论元理论从性质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及其所带宾语特点入手,分析不同句式中性质形容词所关联的论元情况,借助句法模型来正确生成句子,从而辅助第二语言的习得。(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大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李艳芝[5](2018)在《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构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Vi+NP]组合是一种非常规搭配方式,在汉语、越南语、泰语等不具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使用却较为普遍。其中Vi(不及物动词)与其后NP(名词短语)之间不具有逻辑意义上的施受关系。本文以汉语常用不及物动词"死"与"来"为例,在历时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考察不及物动词所在非常规表达式的历时演变情况。通过对这类结构类频率与例频率的考察,本文发现:①从历时演变视角看,[死/来+NP]结构经历了构式变化的量变过程;②从构式语法视角看,这类结构的例频率与类频率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体现了高能产性、高图式性与低组构性的构式性特征。(本文来源于《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马旭芳[6](2018)在《汉语潜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语言都会划分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汉语的不及物动词中又有一种较为特殊的类别,它们既为不及物动词,又具有及物动词的部分或全部用法,且两种用法可以并存,本文将其命名为“潜及物动词”。本文主要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将这种语法现象归纳为“V+N”构式,并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描写和分析潜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在句法结构层面、语义层面及语用方面的表现形式及其动因,并结合某些及物动词历时发展规律,考察此类动词的演变趋势和演变机制。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现代汉语潜及物动词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采用的方法,最后说明语料来源。第二章解释说明潜及物动词命名的依据并对潜及物动词进行分类,主要分为VO式潜及物动词和VR式潜及物动词两大类,分析潜及物动词的性质,同时对宾语的类型进行归纳整理,考察潜及物动词所带宾语的类型。第叁章将潜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归纳为“V+N”构式,运用“构式压制观”进行描写和解释,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角度对它进入该构式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潜及物动词在该构式压制过程中,及物性特征得到凸显并且具备配带宾语的可能性。同时结合“词汇压制观”“惯性压制观”,运用完形理论和整合原则对其作通盘处理。第四章分析汉语潜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流行的机制,结合相关词语的历时发展变化,考察该类词的发展规律,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对其他类似语法现象做出预判。第五章总结全文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孟宪智[7](2018)在《动宾复合词带宾语在报纸标题中的应用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报纸作为主流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强的影响力。近些年来,报纸标题中出现了一些非常规词语搭配用法现象。这些变异现象突破了传统语法规则,对人们语言应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试这动宾复合词带宾语两个方面对报纸标题中特殊语法现象进行评析,最后再用介词短语省略介词加以总结。报纸作为主流媒体,在社会中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报纸的内容本身和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对读者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语言文字学界对报纸中包含的词汇以及语法(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8年04期)
陈屹然[8](2018)在《“方便”带宾语的演变情况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通过分析敦煌文献、语料库中"方便"一词的使用情况,从形式(主要是音节结构)和语义两个角度来考察"方便"带宾语的演变情况。即先了解方便作为动词的用法及产生时间,再借阐述"便"+X,"方便"+O,"方"+"便"+O之间的结构关系,判定"方便"最常带哪种宾语,并运用语义俯瞰及语法化理论,探寻这一演变发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8年03期)
马志刚[9](2017)在《基于混合语链对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的生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句式包括领主属宾句和保留宾语被动句。就二者句首NP的句法属性而言,管约论中的推导方式违反混合语链中的A-A-A'限制条件,而话题成分需要具有格位形式的语音拼读要求说明C先探测的生成模式也不能生成合法的非宾格结构。考虑到非宾格结构内部的常态构造可能兼具话题属性和主语属性,因此有理由采用既可以规避A-A-A'型混合语链又可以为句首NP提供格位的并行操作方式(Chomsky,2008)。文章的启示在于,如果基于A-A-A'限制的假设成立,那么汉语中诸多仅具CP语段而无v~*P语段的句法结构均可在相同的理论框架下统一分析(Chomsky,2014)。(本文来源于《国际汉语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郭安妮[10](2017)在《V_1V_2式动词带宾语的情况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937组V1V2式动词进行穷尽式考察,以“编织”、“建造”、“种植”、“售卖”为例,总结出V1V2式动词的特点:名词性弱;具有整体性,认知范畴上属于上位层次范畴;语义抽象;由于语义陌生化而多用于书面正式语体中。又从“语义”、“指称性”、“动词性”叁方面总结出V1V2式动词的特点:语义抽象;由陈述性变为指称性;动词性弱名词性强。最后从认知角度解释V1V2式动词带宾语构成优势搭配和劣势搭配的原因。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一个问题,即:V1V2式动词带宾语为什么会存在“优势搭配与劣势搭配”的情况,之后对学界的相关研究以及本文的写作目的、语料方法作了简单陈述。第二部分对V1V2式动词作了穷尽式的考察,以“编织”、“建造”、“种植”、“售卖”为例,研究它们宾语的特点,“语义抽象、位于上位层次范畴、属于书面正式语体的名词更易与V1V2式动词构成搭配。其余小部分名词也能作V1V2式动词的宾语,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特点。第叁部分通过分析“形式动词+宾语”这一结构中宾语的特点,我们总结了V1V2式动词的叁个特点,即:语义抽象,由陈述性变为指称性,动词性弱名词性强等。第四部分对V1V2式动词带宾语进行认知分析。从“认知范畴”角度证明了宾语和V1V2式动词都位于上位层次范畴,同一范畴层次的动宾搭配更符合语感。动性弱和名性弱的动词和名词更易构成搭配。从“语体”角度证明了V1V2式动词具有书面正式语体的特点,而宾语也具有相同的特点,也更易构成搭配。第五部分从“词汇化”角度入手,对共时状态下的V1V2式动词按照词汇化程度进行分类,并历时地考察了V1V2式动词在词汇化过程中带宾语的情况,发现“词汇化”在这一倾向中发挥了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带宾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语中存在一类违反马真、陆俭明(1997)提出的规律的动结句式,其主语所指是承载变化结果的主体,结语指向主语,然而在VR复合谓语后携带"宾语"。这一宾语是动词V在底层时携带的,因完整表达动作事件的需要提升至表层结构,置于变元移走后的空位上。它并非动结句式的宾语,在其中没有句法论元的名分。本文论述这类动结式的构成、性质及其语法语义限制,兼论马陆规律背后的理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带宾语论文参考文献
[1].张甜.中级汉语水平老挝留学生“穿”、“戴”动词带宾语的掌握情况调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2].严辰松.论汉语带“宾语”自致使动结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3].郝琦.清中叶以来北京话述趋式带宾语语序的历时变化[J].语言学论丛.2018
[4].张颂.性质形容词带宾语的语义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
[5].李艳芝.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构式性研究[J].汉语国际教育研究.2018
[6].马旭芳.汉语潜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8
[7].孟宪智.动宾复合词带宾语在报纸标题中的应用评析[J].知识文库.2018
[8].陈屹然.“方便”带宾语的演变情况考察[J].祖国.2018
[9].马志刚.基于混合语链对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的生成机制研究[J].国际汉语学报.2017
[10].郭安妮.V_1V_2式动词带宾语的情况考察[D].河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