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破坏论文-祝小龙,陈力,郑宇宙,方秦

拉伸破坏论文-祝小龙,陈力,郑宇宙,方秦

导读:本文包含了拉伸破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7SiMn钢,应力-应变曲线,破坏形态,单轴拉伸试验

拉伸破坏论文文献综述

祝小龙,陈力,郑宇宙,方秦[1](2019)在《27SiMn高强钢板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和破坏形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7SiMn钢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高强钢材,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为了研究27SiMn钢板的抗爆吸能特性,针对4个6.8 mm厚度27SiMn钢板试件开展了单轴拉伸试验。试验中分别采用激光位移计和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量测钢板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及相关力学参数。研究发现,DIC法消除了拉伸机械刚度的影响,避免了加载过程中激光位移计的抖动问题,获得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更加稳定。试验结果表明:27SiMn钢板屈服强度为552 MPa,极限强度为753 MPa,断后伸长率为20%,屈强比为0.73,与同强度其它钢材相比具有更好的延性。本文在现有高强钢非线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27SiMn钢的非线性拉伸本构关系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张燕南,周伟,商雅静,赵文政[2](2019)在《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微变形的测量与损伤破坏声发射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监测叁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拉伸过程中的变形与损伤破坏行为,采用声发射(AE)与数字图像相关互补技术,有效获取复合材料表面局部微变形信息和内部损伤源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拉伸应变值增加到0. 45%左右时,纱线交织区域开始出现明显应变集中;随应变水平进一步提高,应变集中分别向纱线横向、纵向扩展,伴随较多AE信号,出现刚度下降;在应变水平接近1. 13%时,表面应变场形成以纱线为受载主体的锯齿形应变集中带;基于K-means聚类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基体开裂、纤维/基体脱黏和纤维断裂对应的AE幅度分别为40~60、55~100、40~90 d B;随编织厚度增加,复合材料皮芯结构外部区域占比降低,导致材料抗拉强度下降,但AE峰值幅度和频率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金浏,余文轩,杜修力,张帅,李冬[3](2019)在《低应变率下混凝土动态拉伸破坏尺寸效应细观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混凝土静态破坏尺寸效应方面已取得了较完善的成果,而在动态破坏尺寸效应方面,包括其产生机制及对应的尺寸效应律的研究则非常匮乏。为探讨动态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尺寸效应行为,从细观角度出发,结合混凝土细观结构特征,考虑动态加载下细观组分应变率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破坏行为研究的细观力学分析模型与方法。以双边缺口混凝土试件为例,对其在低应变率(10~(-5) s~(-1)~1 s~(-1))下混凝土动态拉伸破坏行为及尺寸效应进行细观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应变率效应对动态破坏尺寸效应的影响。最后,结合应变率效应对强度及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强度增强效应"与"尺寸效应削弱效应",在静态破坏尺寸效应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拉伸强度的"静动态统一"尺寸效应理论公式,并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马彬,牛海华,朱林伟[4](2019)在《含微裂纹钨纳米板拉伸破坏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微裂纹缺陷的钨纳米板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其在拉伸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过程,揭示微裂纹的破坏机制以及对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含裂纹单晶钨纳米板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可划分为弹性、孪晶、位错、裂纹扩展阶段,其中(010)[001]裂纹构型具有独特的相变平衡阶段。不同晶向裂纹起裂机理为(010)[001]构型裂纹沿结合能最低的相变区域交界处即初始方向起裂;(0-11)[100]构型裂纹沿BCC结构表面能最低的密排面(110)起裂。不同晶向裂纹的扩展方向在宏观意义上均与初始方向一致,(010)[001]构型裂纹沿相变后FCC结构原子的密排面(111)和(-111)开始交替扩展,裂口呈锯齿状,而(0-11)[100]构型裂纹裂口整齐平滑。(010)[001]构型裂纹的破坏形式为韧性破坏,(0-11)[100]构型裂纹的破坏形式为脆性破坏。(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李高春,李树谦,郭宇,刘铁,王玉峰[5](2019)在《不同温度和拉伸速率下复合推进剂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不同温度和拉伸速率下推进剂单向拉伸力学性能试验,并利用扫描电镜对拉伸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了温度和拉伸速率对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细观破坏模式,特别是低温、高拉伸速率下推进剂的失效机理;基于时温等效原理,给出了推进剂力学性能主曲线和破坏包络线。研究表明:初始模量、抗拉强度主曲线呈指数递减趋势,在高温、低拉伸速率下其值减少;断裂伸长率主曲线呈多项式关系,在低温、高拉伸速率下明显降低;力学性能主曲线和破坏包络线可以用于不同试验条件下失效应力的预测;推进剂在低温、高拉伸速率条件下内部颗粒产生了明显的破碎,相同温度条件下,拉伸速率越高,颗粒破碎越严重。(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史同亚,刘东升,陈伟,谢普初,汪小锋[6](2019)在《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GP1不锈钢动态拉伸力学响应与层裂破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选择性激光熔化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GP1不锈钢单轴拉伸板条试样和层裂圆片试样,并对材料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借助Zwick-HTM5020高速拉伸试验机,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性全场应变测量技术,开展了增材制造GP1不锈钢材料的轴向拉伸力学性能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应变率下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结果显示:(1) GP1不锈钢流动应力具有比较显着的应变强化效应;(2)通过回收试样的电子背散射衍射表征,发现GP1不锈钢在拉伸变形过程中会发生奥氏体与马氏体之间的相变;(3) GP1不锈钢的屈服应力随着应变率呈幂指数增大,断裂应变在中低应变率下保持不变,但在高应变率下则显着减小。采用一级轻气炮实验装置和激光干涉粒子速度测量技术,开展了增材制造GP1不锈钢的层裂实验,发现GP1不锈钢的层裂强度随着飞片撞击速度增大而减小。单轴拉伸试样断口和层裂试样断口的显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增大,单轴拉伸断裂模式和断裂机理都发生了转变;层裂损伤易成核于激光熔池边界线的交汇处,断口韧窝形貌明显区别于单向拉伸断口。(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9年07期)

徐旋旋,赵宜[7](2019)在《绝缘子钢脚拉伸破坏负荷不合格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度等级为530MPa的绝缘子钢脚,其拉伸破坏负荷要求不小于615kN。某公司生产的绝缘子钢脚在拉伸破坏负荷试验时负荷仅达到513kN即发生断裂。通过断口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等方法,对绝缘子钢脚拉伸破坏负荷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绝缘子钢脚在加工锻造球头时在球头与杆部交界处产生了折迭缺陷,该折迭缺陷在拉伸破坏负荷试验时受较大应力作用而产生脆性开裂,导致绝缘子钢脚断裂。(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9年05期)

荆臻,田常录,吴健,王纬波,赵军华[8](2019)在《带孔复合材料层板动态拉伸破坏的应变率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维Hashin准则作为纤维束损伤判据,根据材料不同损伤模式制定相应的材料性能退化方案,并考虑应变率效应对材料的强度性能进行修正,建立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渐进损伤分析模型,模拟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损伤破坏过程。通过动态拉伸试验,获得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载荷-位移关系及孔边不同位置的时间-应变关系,讨论了应变率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及试件孔边的应力集中情况。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相一致,证明了本文所提出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明明,陈秀华,张大旭,伍海辉,郭洪宝[9](2019)在《平纹迭层SiC/SiC复合材料室温和高温拉伸行为与破坏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向拉伸试验,对比研究平纹迭层SiC/SiC复合材料在室温和高温(1 200℃)环境下的宏观力学特性,并采用扫描电镜对试验件断口进行观测,以分析其微观损伤模式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平纹迭层SiC/SiC复合材料的室温和高温拉伸应力-应变行为均表现为非线性特征,具有较高的轴向拉伸基体开裂应力;两者拉伸强度相差不大,但高温下的断裂应变比室温下的高.从宏观断口分析可知,两者均呈现韧性断裂,但纤维拔出长度和断口平齐程度有所不同.材料内部产生的基体裂纹大部分与加载方向垂直;断面上经向纤维束发生纵向拉伸断裂破坏,内部存在严重的界面脱粘损伤以及纬向纤维束发生轴向劈裂破坏是材料在室温和高温下的拉伸破坏机理.高温下由于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层在一定程度上被高温氧化而退化失效,使界面结合变弱和界面滑移力降低,从而产生较长的纤维拔出长度,所以高温下材料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商雅静,尹寒飞,周伟,张燕南[10](2018)在《碳纤维叁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变形与损伤破坏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碳纤维叁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变形、损伤和破坏行为,采用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与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互补技术,对碳纤维叁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声学衰减特性、拉伸变形与损伤破坏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动态获取对应的散斑图像与AE特征信号并进行相关计算和AE信号处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沿编织纱方向的衰减明显低于其他方向,断铅点与传感器的距离越远,衰减幅度越大;试件在加载前期,AE信号水平较低,位移场和应变场变化比较平稳,损伤累积阶段,AE相对能量逐渐升高,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弹性变形特性,当载荷达到最大值时,拉伸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应变值均达到最大,试件失效断裂; AE与DIC综合检测与分析能较好地描述试件的损伤演化和破坏过程,为碳纤维叁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安全评价和健康监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8年12期)

拉伸破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监测叁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拉伸过程中的变形与损伤破坏行为,采用声发射(AE)与数字图像相关互补技术,有效获取复合材料表面局部微变形信息和内部损伤源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拉伸应变值增加到0. 45%左右时,纱线交织区域开始出现明显应变集中;随应变水平进一步提高,应变集中分别向纱线横向、纵向扩展,伴随较多AE信号,出现刚度下降;在应变水平接近1. 13%时,表面应变场形成以纱线为受载主体的锯齿形应变集中带;基于K-means聚类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基体开裂、纤维/基体脱黏和纤维断裂对应的AE幅度分别为40~60、55~100、40~90 d B;随编织厚度增加,复合材料皮芯结构外部区域占比降低,导致材料抗拉强度下降,但AE峰值幅度和频率无明显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伸破坏论文参考文献

[1].祝小龙,陈力,郑宇宙,方秦.27SiMn高强钢板拉伸应力-应变全曲线和破坏形态试验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

[2].张燕南,周伟,商雅静,赵文政.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微变形的测量与损伤破坏声发射监测[J].纺织学报.2019

[3].金浏,余文轩,杜修力,张帅,李冬.低应变率下混凝土动态拉伸破坏尺寸效应细观模拟[J].工程力学.2019

[4].马彬,牛海华,朱林伟.含微裂纹钨纳米板拉伸破坏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5].李高春,李树谦,郭宇,刘铁,王玉峰.不同温度和拉伸速率下复合推进剂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分析[J].固体火箭技术.2019

[6].史同亚,刘东升,陈伟,谢普初,汪小锋.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GP1不锈钢动态拉伸力学响应与层裂破坏[J].爆炸与冲击.2019

[7].徐旋旋,赵宜.绝缘子钢脚拉伸破坏负荷不合格原因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9

[8].荆臻,田常录,吴健,王纬波,赵军华.带孔复合材料层板动态拉伸破坏的应变率效应[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9].陈明明,陈秀华,张大旭,伍海辉,郭洪宝.平纹迭层SiC/SiC复合材料室温和高温拉伸行为与破坏机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10].商雅静,尹寒飞,周伟,张燕南.碳纤维叁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变形与损伤破坏行为[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8

标签:;  ;  ;  ;  

拉伸破坏论文-祝小龙,陈力,郑宇宙,方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