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微合金化论文-李媛媛,金自力,黄诚,任志恒

稀土微合金化论文-李媛媛,金自力,黄诚,任志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稀土微合金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工硬化,静态软化率,多道次轧制

稀土微合金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媛媛,金自力,黄诚,任志恒[1](2019)在《稀土微合金化高强IF钢的组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稀土微合金化高强IF钢进行了再结晶研究,以便制定热轧工艺。通过单道次的应力-应变数据计算了加工硬化率,研究了钢单道次、双道次和多道次压缩的静态软化率。结果表明,在单道次时,1150℃变形70%,稀土微合金化高强IF钢发生动态再结晶;在双道次时,1060℃变形35%保温40 s、1150℃变形20%保温时,10 s,稀土微合金化高强IF钢发生静态再结晶;在多道次时,1120℃变形15%冷却时间55 s、1050℃变形35%冷却时间35 s及1020℃变形28%冷却时间30 s发生静态再结晶,最后一道次在915℃变形20%冷却时间3 s以及875℃变形20%冷却时间3 s发生动态再结晶,造成了混晶的微观组织。(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23期)

刘瑞祥,任慧平,金自力,吴忠旺,李东岳[2](2018)在《退火温度对稀土微合金化取向硅钢组织及微观取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不同稀土含量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对取向硅钢组织及微观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稀土量的多少影响3种有利织构{111}<112>、{111}<110>和{411}<148>,820℃时,3种有利织构所占比例之和均比800℃及840℃大,分别为43. 26%和39. 23%,且稀土量的增加,有利于有利取向的再结晶形核及长大过程。820℃时,两个试样的Σ3、Σ5、Σ9晶界所占的比例之和、大角度晶界35°~50°之间的取向差晶粒体积分数所占优势明显。(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8年12期)

岳松波,李振亮[3](2018)在《稀土Nd对喷射沉积高合金化镁合金挤压坯空位浓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喷射沉积技术制备不同Nd含量镁合金沉积坯并进行挤压变形(挤压温度为340℃,挤压比为25∶1),将挤压坯制成φ10×30 mm圆柱试样,最后分别在200,250,300,350,400℃下进行1 h的固溶处理.利用双臂电桥测量了试样的电阻率并计算了合金的空位形成能,利用SEM观察固溶处理后镁合金第二相形貌和分布.结果表明:镁合金挤压坯固溶处理后随温度升高电阻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50℃以后第二相粒子析出增多,镁合金基体的畸变减小,自由电子的散射强度下降,是电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Nd固溶到Mg基体后使晶格畸变增加,Mg-Mg键合力减弱,是镁合金挤压坯空位形成能随Nd含量增加而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徐海强[4](2018)在《稀土及微合金元素在船板钢冶炼过程中的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及微合金制备船板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贵重微合金元素的替代研究、单、复合微量元素对轧材性能的影响、单一添加稀土元素调整轧制工艺对轧材性能的研究,而对单一、复合添加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共同作用在冶炼过程中对钢材性能的影响还不清楚。因此,本课题在复合添加合金元素AH36、AH32船板钢的基础上,采用电弧冶炼和感应熔炼,单一、复合添加稀土La、Ce、Pr,研究稀土元素与微合金元素的共同作用对钢材性能方面的影响。通过蔡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金相观察,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添加到AH36、AH32钢中均能够显着得细化晶粒,使得板条状、多边形铁素体转变成针状铁素体,促进层片状珠光体生成,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组织更加均匀,晶粒更加细化。通过EDS对夹杂物进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钢材中主要以夹杂物的形式分布于晶界处,夹杂物的主要成分为S、Al、Mn、Ca及稀土元素,稀土可以使粗大的Al_2O_3、长条状的MnS夹杂,转变成小球状的稀土铝酸盐和稀土硫化锰夹杂,对夹杂物改质效果明显。通过制备断口试样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可以改变断口形貌,使得韧窝由多边形转变为等轴状,韧窝加深,尺寸变小,分布更加均匀,夹杂物均匀分布于韧窝底部。通过电弧熔炼和感应熔炼在AH36中单一添加稀土元素对钢材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电弧熔炼制备的试样组织分布更加均匀,稀土夹杂物数量较多,硬度值更高,电弧熔炼方式优于感应熔炼。通过对单一、复合添加稀土元素对AH36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添加稀土元素的组织结构及性能均优于单一添加。从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考虑,确定最优的稀土添加量为:AH36中单一添加0.015%稀土元素,使得洛氏硬度值提高13%;AH32中单一添加0.02%稀土元素,使得洛氏硬度值提高12%;AH36中复合添加0.015%稀土元素,使得洛氏硬度提高20%。(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余倩,谢竹君,李镜[5](2018)在《稀土铝合金导线的合金化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单独添加Er和复合添加Er、Ce制备了3种不同组分的稀土铝合金导线,对比分析3种铝合金导线的显微形貌、导电性能、常温力学性能和强度高温保持率,分析稀土Er元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稀土铝合金导线的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导电率从高至低的顺序为:(Al-0.1Er-0.03Zr)>(Al-0.05Er-0.03Zr-0.05Ce)>(Al-0.05Er-0.03Zr);(Al-0.1Er-0.03Zr)和(Al-0.05Er-0.03Zr-0.05Ce)合金的电阻温度系数α均低于纯Al,而Al-0.05Er-0.03Zr合金导线的电阻温度系数α高于纯Al;叁种铝合金导线的耐热性能都满足90%拉伸强度保持率温度必须达到230℃以上的要求;叁种稀土铝合金导线中Al-0.1Er-0.03Zr合金的强塑性和导电性最好,这主要是由于Er元素的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和细晶强化作用。(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丁旭[6](2018)在《ZL205A合金稀土钪微合金化及热处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铝代钢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手段,可以大大降低汽车零件的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ZL205A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但其塑性指标尚难满足高性能汽车结构件的需求。本文通过对ZL205A合金进行稀土元素钪微合金化,研究了稀土钪对ZL205A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开发了新型多级固溶处理工艺T46-40(546℃+540℃)和T44-41(544℃+541℃),研究了T46-40和T44-41新型热处理工艺下ZL205A合金组织和性能变化规律。随着ZL205A合金中稀土钪含量的增多,晶粒度先降低再增高再降低。合金中含钪稀土相有两种,分别是颗粒稀土相AlCu_2Sc相和方块稀土相AlScZrTi相。当合金中存在一定量AlCu_2Sc颗粒相分布于晶界周围时,部分颗粒相在应力集中处可发生整体碎裂松弛从而位错塞积群,可对合金的伸长率有较大增强作用,合金力学性能可达σ_b=460MPa,δ=11%;而方块AlScZrTi相会对合金基体有明显割裂作用,大幅减低合金的力学性能。544℃和546℃的单级短时高温固溶处理在完全固溶θ相的同时,不能避免过热缺陷的产生,且过热缺陷一旦出现,很难消除。T46-40和T44-41两种多级固溶工艺均可达到良好的固溶效果,T46-40的固溶效率更快,工艺要求更严格,在T5时效工艺下合金性能可达σ_b=480 MPa,δ=10%;T44-41的稳定性更好,工艺窗口更宽,在T5时效工艺下合金性能可达σ_b=450 MPa,δ=11.2%。(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5-20)

王康康[7](2018)在《合金化与稀土复合变质处理对高铬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铬白口铸铁拥有良好的耐磨性已被广泛应用各个领域。近年来为满足工业发展需求,科研人员将大量新理论引入高铬白口铸铁,其组织和性能也有很大改善,而塑韧性仍是制约高铬白口铸应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合金化和变质处理对不同成分含量的亚共晶(Cr25型、Cr27型)和过共晶(Cr45型)高铬铸铁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VHX-600超景深显微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及CFT-Ⅰ型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观察并分析试样的显微组织特征,检测了不同变质剂和镍钛含量对高铬白口铸铁的冲击韧性、硬度以及冲蚀磨损性能。深入分析了作用机理,确定了其较佳含量。研究结果如下:1.RE-Mg对于改善亚共晶高铬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净化金属液有明显的作用变质剂的加入量在0.6%时的冲击韧性达到最大值为5.7J/cm~2;加入变质剂后硬度先上升后下降,在0.6%时达到最大值为HRC51.44。RE-Mg对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变质作用要微弱。变质剂对初生晶的影响作用不大,主要改善共晶碳化物的形态。过共晶白口铸铁中加入RE-Mg,合金的冲击韧性有一定的改善,硬度提高不明显。2.镍合金化可以增强基体的致密度,随着镍含量的增加致密度上升。镍含量为0.9%,亚共晶高铬白口铸铁和过共晶高铬白口铸铁的硬度同时达到最大。钛在高铬白口铸铁中形成分散的TiC,其硬度要高于M_7C_3。因而组织表现出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TiC作为外来晶核,增加了形核率,细化了组织中碳化物。尤其是在过共晶中,大量碳化钛的形成使得组织向亚共晶转变,宏观上对材料的冲击韧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合金化处理对过共晶高铬白口铸铁的改善作用要远大于复合变质处理。(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张行刚,石晓霞,刘金[8](2018)在《稀土微合金化稠油热采井套管BT100H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稠油开采的套损率要远高于稀油开采过程中的套损率,大大增加了稠油开采的成本,API标准套管已远远不能满足稠油生产的需求,近年来,油田倾向于采用专门针对稠油开采而特殊设计的非API稠油热采专用套管,该类套管附加值较高、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通过合理的钢种成分和生产工艺设计,采用中碳Cr-Mo钢以及稀土微合金化的思路,利用稀土的微量固溶、净化晶界、变质夹杂物等作用,设计出了满足稠油热采井工况用BT100H套管,使得套管材料具有高温强度高、蠕变极限高、应力松弛稳定性好、膨胀系数低、横向冲击韧性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石油管材与仪器》期刊2018年01期)

段军鹏[9](2017)在《基于稀土微合金化的往复挤压高强Mg-Zn-Zr合金组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形镁合金轻质高强,电磁屏蔽和抗震等特殊性能优异,是富有前景的轻量化结构材料,但由于其典型的密排六方晶体结构,经塑性加工后极易引入强烈的{0002}基面织构,致使镁合金沿挤压方向表现为严重的抗压能力不足,使得单纯依据镁合金拉伸性能来设计构件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在交变载荷、多向载荷等复杂载荷作用时尤为严重,制约了变形镁合金在结构负载、结构减重领域的应用。为此,本文基于前期研究基础,以商用ZK60(Mg-Zn-Zr)镁合金为实验对象,通过Y、Gd等稀土元素的微合金化实现组织细化、提高镁合金强度,同时系统对比研究了常规挤压和往复挤压工艺对Mg-Zn-Zr-x RE合金塑性变形前后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稀土元素对挤压态ZK60镁合金具有明显的晶粒细化作用,且在1.81wt.%Y时达到最小值5.2μm,同时还利于挤压基面织构的弱化作用,加入后生成的I相为显着增强相,而W相则不利于性能提升,进而综合分析确立织构作用下的细晶强化、析出强化等强化机制复合的镁合金强韧化设计模式,实现适于复杂工况服役的高抗拉/压变形镁合金材料的制备,其中1.5wt.%Y时可获得最为优异的综合性能,其拉伸屈服强度219MPa,压缩屈服强度245MPa,TYS/CYS约为0.9,同时具有良好的室温塑性。这为高强镁合金材料的设计与加工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与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韩钰[10](2017)在《稀土微合金化高导电率耐热铝合金材料研究、表征及其微动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架空输电线路耐热铝合金导线的导电率≥60%IACS(20℃),较钢芯铝绞线用硬铝导体材料的导电率低1%IACS,造成线路损耗增加1.5%,这导致耐热铝合金导线未能大面积应用。因此,在保证较高载流量的同时,如何提高耐热铝合金的导电率,减少输电线损,是目前耐热铝导线发展的关键。同时,架空导线运行由于覆冰、一定风速等都会发生振动和舞动,由此产生的微动磨损行为也将对铝合金材料构成损伤。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期望通过微合金化对铝导体材料微观结构及耐热机理、微动磨损行为等方面研究,获得理想的耐热铝合金导体合金体系及制备工艺。论文以耐热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耐热铝合金导线导电率低、耐热性与力学性能及电性能难以兼顾、微动磨损严重的突出问题,开展基于微合金化的高导耐热铝合金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选用Al-Zr合金作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添加微量稀土元素Er或Y对铝导体材料微观结构、耐热机理、耐热铝合金导体合金体系配方。揭示了Zr、B、稀土Re微合金化元素复合添加对性能的调控规律,解决了铝合金微合金化配方与性能的匹配性设计问题。(2)系统研究了耐热铝合金导线中不同第二相的强化机理,提出并验证了第二相组态对电工铝合金材料宏观性能的调控机制,获得了Zr、稀土Re微合金化元素复合添加的最优化添加量,实现了耐热铝合金导体综合性能的最优化设计,最终获得了61%IACS高导电率耐热铝合金导体材料的成分配方。(3)通过对新型微合金化高导耐热铝合金单丝导线进行高温时效试验、常温拉伸及导电性试验,结果表明多元微合金化设计使导线的原始组织晶粒细化,保证了较高的初始强度和塑性。导线具有良好的抗短时软化和抗120℃长时软化特性,时效过程中含Zr和Er的沉淀相的析出,在提高耐热性的同时,也改善了导线的导电性。(4)采用导电润滑脂和不同的架空脂对自研耐热铝合金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分析了磨斑表面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导电润滑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磨性能;新型架空脂在2HZ和5HZ不同载荷条件下均时表现出比传统的架空脂具有更好的减摩抗磨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7-06-01)

稀土微合金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不同稀土含量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对取向硅钢组织及微观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稀土量的多少影响3种有利织构{111}<112>、{111}<110>和{411}<148>,820℃时,3种有利织构所占比例之和均比800℃及840℃大,分别为43. 26%和39. 23%,且稀土量的增加,有利于有利取向的再结晶形核及长大过程。820℃时,两个试样的Σ3、Σ5、Σ9晶界所占的比例之和、大角度晶界35°~50°之间的取向差晶粒体积分数所占优势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稀土微合金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媛媛,金自力,黄诚,任志恒.稀土微合金化高强IF钢的组织控制[J].热加工工艺.2019

[2].刘瑞祥,任慧平,金自力,吴忠旺,李东岳.退火温度对稀土微合金化取向硅钢组织及微观取向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8

[3].岳松波,李振亮.稀土Nd对喷射沉积高合金化镁合金挤压坯空位浓度影响[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8

[4].徐海强.稀土及微合金元素在船板钢冶炼过程中的反应机理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8

[5].余倩,谢竹君,李镜.稀土铝合金导线的合金化与性能研究[J].铸造技术.2018

[6].丁旭.ZL205A合金稀土钪微合金化及热处理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7].王康康.合金化与稀土复合变质处理对高铬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太原科技大学.2018

[8].张行刚,石晓霞,刘金.稀土微合金化稠油热采井套管BT100H的研究[J].石油管材与仪器.2018

[9].段军鹏.基于稀土微合金化的往复挤压高强Mg-Zn-Zr合金组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10].韩钰.稀土微合金化高导电率耐热铝合金材料研究、表征及其微动磨损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标签:;  ;  ;  

稀土微合金化论文-李媛媛,金自力,黄诚,任志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