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重建论文-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闫昊

反思与重建论文-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闫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思与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古史,疑古,历史学院,释古,二里头文化,古史辨派,考古学,文明起源,考古调查,南京大学

反思与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闫昊[1](2020)在《反思文明探源与古史重建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1月8-10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文明探源与古史重建理论的百年反思”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会议围绕文明探源中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疑古和释古理论与方法上的反思,文献、考古与古史重建的关系等议题展开。关于(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20-01-20)

熊樟林[2](2019)在《非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制度的反思与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十年多的发展,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已经渐渐远离政治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已经放弃了暗含在裁量基准之中的自制情结。恰恰相反,非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度突破口,已经成为发展行政自制理论新的选择方向。与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不同,非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打破了传统情节细化和效果格化的二元格局,仅以细化要件裁量为制度重心,这既加大了制定基准文本的技术难度,压缩了基层执法机关的操作空间,同时也与我国现有法律保留体系形成了制度层面的冲突,严重限制了非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的快速发展。现阶段,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法是跳出"要件裁量"与"效果裁量"的传统套路,将非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从"要件裁量"推向"程序裁量",以"程序制式化"为中心重新构建总则规范和基准文本。这既是非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的现实需求,同时也与其侧重要件裁量的内在属性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法学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杨立华[3](2019)在《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危机与出路:恢复重建叁十年后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经过叁十余年的发展,当下中国公共管理学却深陷严重的身份、理论、方法、价值和发展危机。造成这些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理论和文化自信、国际学术的隐形扩张、过度的人为干预、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要解决这些危机,必须做到: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重塑学科的独立地位和身份;加强理论和思想创新,要敢于和勇于形成自己的理论传统和思想体系;加强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规范性和科学性,反对形式主义和唯方法主义;加强价值研究,形成学科特有的价值体系,提高学科社会价值;创造一切条件,积极主动推动学科发展。(本文来源于《行政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孙钦香[4](2019)在《王船山对儒家政治哲学的反思与重建——以“理一分殊”重释《大学》“明德与新民”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政治哲学在明末清初经历了显着的反思与重建过程。王船山以"理一分殊"来重释《大学》"明德与新民"之关系,正是这一历程的典型体现。一方面,船山持守"明德为本"的传统解释,并指出"明德"之所以"为本"就在于"明德与新民"为"理一"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对"慎乎德"的论述揭示"新民"活动有其相对独立的原则与规范,并通过对"教化之权下移"的论述,特别是对"德化天下"的批评,体现了他对儒家政治哲学的某些反思与批判。可以说,船山通过"理一分殊"诠释《大学》"明新"关系,展现了他对儒家政治哲学的反思和重建,表明儒家政治哲学自身具有的思想活力,借此也有助于思考今天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转化问题。(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磊[5](2019)在《重新认识历史——评《中国近代史研究:重建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的真实面貌究竟是什么?这是每个学习历史或者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正确认识历史,既有利于我们对历史有一个更合理的评论,也有利于我们对未来有更理性的思考。大部分人都学过历史,但是我们的历史教材篇幅有限,只展示了基本的历史脉络,而真正的历史,可能隐藏在一些细节当中。中国近代波澜壮阔,涌现出许多对中国当代发展影响深刻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很多人对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基于此,我们要想真正了解中国近代社会,就需要从重新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刘石秀[6](2019)在《批判理论视角下传统师生关系的反思与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师生关系制约教育实践质量的提升和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批判理论主张批判工具理性、追求人性解放、重建交往理性等基本理论立场对打破传统师生关系并予以重建具有重要价值。批判理论视域中师生关系异化的根源是工具理性的教育目的、僵化的学校教育制度、传统师生文化等,导致师生人格对立、师生交往意义缺失等不良后果。关切生活世界以追求人性解放,转换教师角色以彰显学生主体,打破文本控制以实现师生互动,倡导反思实践以追寻教育意义实现,是重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价值追求。(本文来源于《教育评论》期刊2019年08期)

李明慧,张雯雯[7](2019)在《现代性的反思与重建——以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为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不仅是对康德哲学的反思,而且是对黑格尔主体性理论、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普遍语用学是哈贝马斯进行现代性理论重建的基础,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重心由"工具理性"转向"交往理性",再到建构以主体间性为核心的交往行为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蔡小雄[8](2019)在《学生发展指导方式的反思与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育领域,我们也需要详细的计划作指导。生涯规划的概念在20世纪初就已提出,其必要性已不容置疑,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中学落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杭高")从建立学生发展指导方案着手,初步构建了涵盖学业教育、职业规划与生涯指导等内容的学生发展指导方式,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生涯规划"内(本文来源于《人民教育》期刊2019年Z2期)

杨林[9](2019)在《设计批评价值观的反思与重建——评李万军的《现代设计批评:人本主义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的现代性存在既是产品化的,也是语言性的,它已广泛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话语中。现代设计批评的哲学研究因而十分必要,它要为设计的价值判断提供原则与根据,并为大众分辨传播媒介中的设计评论话语提供理性的范畴。李万军的《现代设计批评:人本主义维度》是该方向的重要着述,该书以"人本主义"为主线,对现代设计批评的多维话语现象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对当代设计的享乐主义、技术主义、虚无主义危机做出了前瞻性的诊断,由此提出了当代设计批评应有的伦理原则。人本主义设计批评原则的价值观因此得到了深度的反思与重构,凸现了该书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本文来源于《服饰导刊》期刊2019年03期)

卓今[10](2019)在《中国文论的反思与重建——《作者能不能死——当代西方文论考辨》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能不能死》一书回应了当前文艺理论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是提出"强制阐释论",指出西方文论在阐释学上的错误的认识路径和功能性缺陷;二是如何认识阐释对象(即作者、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叁是确立了主客体关系之后如何解决阐释的确当性的难题;四是探讨了当代文论的民族性和意识形态问题。《作者能不能死》在对西方文论进行整体上的梳理、考辨的同时,对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做了艰苦的探索,其系列观点在认识论上厘清了思路,在方法和观念上并不排斥西方文论,而是根据本民族自身特点对西方文论的合理部分进行吸纳和融合。在全面向西方哲学、西方文论学习40年之后,作者试图对本民族的学术研究进行一次严肃、系统的反思。(本文来源于《汉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反思与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过十年多的发展,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已经渐渐远离政治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已经放弃了暗含在裁量基准之中的自制情结。恰恰相反,非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度突破口,已经成为发展行政自制理论新的选择方向。与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不同,非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打破了传统情节细化和效果格化的二元格局,仅以细化要件裁量为制度重心,这既加大了制定基准文本的技术难度,压缩了基层执法机关的操作空间,同时也与我国现有法律保留体系形成了制度层面的冲突,严重限制了非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的快速发展。现阶段,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法是跳出"要件裁量"与"效果裁量"的传统套路,将非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从"要件裁量"推向"程序裁量",以"程序制式化"为中心重新构建总则规范和基准文本。这既是非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的现实需求,同时也与其侧重要件裁量的内在属性基本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思与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闫昊.反思文明探源与古史重建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

[2].熊樟林.非行政处罚类裁量基准制度的反思与重建[J].法学评论.2019

[3].杨立华.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危机与出路:恢复重建叁十年后的反思[J].行政论坛.2019

[4].孙钦香.王船山对儒家政治哲学的反思与重建——以“理一分殊”重释《大学》“明德与新民”关系[J].江苏社会科学.2019

[5].王磊.重新认识历史——评《中国近代史研究:重建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9

[6].刘石秀.批判理论视角下传统师生关系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评论.2019

[7].李明慧,张雯雯.现代性的反思与重建——以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为视域[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

[8].蔡小雄.学生发展指导方式的反思与重建[J].人民教育.2019

[9].杨林.设计批评价值观的反思与重建——评李万军的《现代设计批评:人本主义维度》[J].服饰导刊.2019

[10].卓今.中国文论的反思与重建——《作者能不能死——当代西方文论考辨》解读[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9

标签:;  ;  ;  ;  ;  ;  ;  ;  ;  ;  

反思与重建论文-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闫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