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玲1彭嘉宜2盛芳11.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济南250013;2.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济南250012
【摘要】临床护理教师是对护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是护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护理教师对待护生要有耐心,培养良好的护理职业素质,充分运用带教老师的影响力带动和培养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满足护生受尊重的需要,使护生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为护生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护理教学;护生;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R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360-01
临床教学是在医院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护生将理论知识继续升华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继续,教与学的实施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护理工作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临床护理教师作为护理照顾者需要参与到实践中去照顾病人或服务对象,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从她们身上可以学习到护理人员应该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采取行动,学生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教师的言传身教意义重大。临床护理教师在教给她们业务知识的同时,适时进行心理介入,能培养护生良好的素质,为她们走上护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临床带教老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何使护士成为技术过硬、医德过硬、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人才,是医院护理管理者及临床带教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笔者从事临床护理23年,现将临床带教体会介绍如下。
1.护理教师对待护生要有耐心护生进病房后,由临床护理教师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本科的环境、人员,耐心讲解常见疾病的类型及专科护理特点,语气应和蔼亲切,语言贴近护生,使护生易懂,以尽快消除陌生感,产生对带教老师的信任感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实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培养良好的护理职业素质是实习的重点护理专业的特性赋予教育者的责任是培养具有关怀,照顾他人的品德和能力的专业人才。带教老师不仅在专业技术上操作娴熟,对护理专业的特点也要有深刻的认识,将情感带教贯穿于护理临床实习。
带教老师指导护生通过为患者做生活护理,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愿意把自己的心理感受及细微的病情变化告知护理人员,密切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使护生在临床实习锻炼后走上护理岗位时具有良好的临床工作能力[2]。
3.充分运用带教老师的影响力影响力是指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行为能力。
带教老师的言行对护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带教老师除具备良好的护士素质外还应具备教师素质,特别是教师的形象、语言。护理临床教学是帮助学生将以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与护理病人的操作技术与实际相联系。如果带教老师具有事业心强,责任感重,积极上进,适应性强等良好素质,护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久天长自然深受其益。因此,带教老师首先具备优良的素质,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带动和培养护生。
4.给予适当的鼓励,满足护生受尊重的需要带教过程中,教师必须保持耐心、宽容的态度,对表现优秀的护生给予表扬,满足护生受尊重的需要。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教师又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减轻受挫的痛苦,并及使提供帮助、咨询和诊断,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处理问题时必须调查研究,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决不可以势压人,横加指责。总之,要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起上进心和拼搏精神,培养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果断性。
5.培养和维护护生较高的自我价值感研究表明,在面队压力时,自我价值感高者一般更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会成功,她们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措施去解决问题:自我价值感低者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在面队压力时缺乏挑战困难的勇气,而采取发泄,幻想,忍耐等应对方式。带教老师必须帮助护生树立信心,应努力帮助护生提高自我价值感,在心理上给与支持,用安慰鼓励的语言和行为对待护生的求助,“放手不放眼”的帮助解决问题,逐渐培养自信,对护生回避问题的态度应及时纠正[3]。
6.加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由情感产生的相互间吸引力是较为深厚的影响力。因此,带教老师要多关心、体帖、尊重护生,了解护生的思想状况,满足护生正常的需要,为护生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护生能以饱满的精神,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带教老师还要作好沟通交流工作,掌握沟通技巧,适时提问,及时指导等,以不断提高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协作能力,同时也应让护生理解教师对她们的要求及希望,使护生从中得到启示。加强情感交流,做护生良师益友,对培养护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目前临床教学中护理教师角色的明确有利于与发挥着巨大作用的临床带教老师更好的协作,保证实习效果,提高实习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1]宋丽艳,于海萍.临床护理带教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3):90[2]陈玉英,黄美清,陈利芬,等.按职上岗模式下临床护理教学改革及效果[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69[3]凌桂凤.如何做好护生带教[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7)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