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元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元醇,胺化,多元胺,催化剂
多元胺论文文献综述
余秦伟,王为强,张前,杨建明,吕剑[1](2019)在《基于多元醇还原胺化合成多元胺的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元醇还原胺化合成多元胺是有机胺合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挑战性课题,催化剂是其关键。叙述了均相、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不同催化体系的反应机理,指出了不同催化体系的反应性能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多元醇还原胺化反应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陶梦娜[2](2018)在《非水溶剂/多元胺体系的CO_2液固相变吸收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O_2捕集与封存技术被认为是短期内实现C0_2减排,减少大气中CO_2浓度的关键技术。化学吸收法由于其(C0_2脱除率高、工艺简单、处理量大等优点而成为最接近工业应用的C0_2捕集技术。然而,常规有机胺水溶液化学吸收剂存在再生能耗大的根本问题。新型CO_2相变吸收剂,在吸收CO_2后会形成CO_2含量有显着差异的贫富两相,只需要再生富相而可望显着降低再生能耗,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探寻具备CO_2吸收性能优、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等特性的相变吸收剂,本论文基于有机胺/非水溶剂体系优选出适用于沼气和烟气中CO_2脱除的液固相变吸收剂,分别进行CO_2吸收动力学实验,考察吸收剂在相应条件下的C02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再生性能等。此外,通过产物表征等手段明晰各吸收剂吸收CO_2的反应机理,并结合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明该类液固相变吸收剂的相变机理。有机胺/非水溶剂体系的C 02相变吸收探究实验表明,可相变体系中有机胺、非水溶剂的分子结构需满足:(1)有机胺为分子结构两端同时含有伯氨基或仲氨基的多元胺,且分子结构中不能再含有叔氨基;(2)非水溶剂需为极性低于甲醇或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羟基的有机溶剂。所得多元胺/非水溶剂相变体系中,二元胺/乙醇体系吸收CO_2后相变与相分离性能优异,但由于乙醇易挥发,可用于沼气中C02的脱除。叁乙烯四胺/聚乙二醇200(TETA/PEG200)体系具有可媲美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且粘度较低。同时,其CO_2吸收速率与容量均优于其他强热稳定性相变吸收剂。因此优选TETA/PEG200体系为中高温烟气下C02脱除吸收剂。研究了乙二胺(EDA)/乙醇溶液和哌嗪(PZ)/乙醇溶液在模拟沼气中C02吸收性能并与相应胺的水溶液进行对比,同时探讨了其反应机理与固相再生性能。吸收实验结果表明二元胺/乙醇溶液的C02吸收速率要高于二元胺水溶液,其中EDA/乙醇溶液的总平均吸收速率可达EDA水溶液的2倍。EDA/乙醇溶液和PZ/乙醇溶液的吸收容量约为其相应胺水溶液的1.1倍。13CNMR表征发现固相产物为单氨基甲酸酯和双氨基甲酸酯的混合物。TG-DSC分析则表明EDA-氨基甲酸酯混合物和PZ-氨基甲酸酯混合物的再生分解温度都为~90℃,估算所得固相氨基甲酸酯的再生热量分别比传统MEA水溶液整体再生热少25.6%和20.5%。相分配研究结果显示几乎全部的化学吸收的CO_2分布在固相产物中,而液相中仅包含物理吸收的CO_2。研究了 TETA/PEG200溶液在较高温度烟气中的CO_2吸收/解吸性能,并结合实验与模拟研究的手段,探究了溶液吸收CO_2的反应机理与相变机理。吸收实验结果表明TETA/PEG200溶液的CO_2吸收容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其浓度达到1M后,温度升高(从40℃至60 ℃)造成的CO_2吸收容量降低百分比可降至~8.4%。40℃时,1M TETA/PEG200溶液的CO_2吸收容量高达1.63 mol/mol TETA,与TETA水溶液几乎相当。TETA/PEG200溶液的CO_2平均吸收速率随温度的增加(从40℃至60 ℃)的降低百分比在10%以内,与相应的TETA水溶液差距不大。两相分配实验则表明固相所占体积、固相CO_2含量及单位体积固相中CO_2含量都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60 ℃时,1 M的TETA/PEG200溶液吸收CO_2至饱和后的固相体积仅占总体积的29%,而其中CO_2的含量却高达总含量的92%。再生实验表明对于TETA/PEG200溶液,微波加热比传导加热方式更高效稳定。微波加热条件下,溶液整体再生和固相分离再生在经过四次循环吸收/解吸实验后,其再生效率仍分别保持为96%和90%。由~(13)C NMR和FTIR表征结果可知,TETA/PEG200溶液吸收CO_2后的产物主要为单氨基甲酸酯、双氨基甲酸酯和基于PEG200的烷基碳酸酯。相变过程中没有新产物生成且单氨基甲酸酯是从溶液中析出的主要产物。谱图结果还表明在固相产物中存在大量氢键,很可能由-COO~-和-NH_3~+形成。吸收实验显示当TETA浓度为1-2M时,TETA/PEG200溶液在吸收容量达到1mol/molTETA时发生相变,通过加入纯TETA即可实现相变的逆过程。综上,提出基于两性离子~(+)NH_3(CH_2NH)_2NHCOO~-自作用团聚并沉淀析出的相变机理。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证明,两性离子较其他产物形式更容易形成自身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随着CO_2吸收容量的增加,两性离子自身所形成氢键增加而与溶剂分子间的氢键减少,从而发生自聚析出。该机理也与有机胺结构对相变影响规律的结论一致。(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0-01)
刘方冰[3](2017)在《基于多元羧酸与多元胺制备荧光超分子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重响应荧光聚合物在传感、检测、显示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于多重响应荧光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也是很有挑战的课题,因此多重响应荧光聚合物引起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兴趣。但是,目前的多重响应荧光聚合物都带有芳香共轭基团,在合成和应用过程中要用到大量的有机溶剂。而且,它们都只能在溶液中显示其响应性。因此,迫切需要对能够在固态下产生响应的多重响应荧光聚合物进行研究。在本论文中,我们用柠檬酸与不同类型的脂肪族多元胺得到了一系列荧光超分子聚合物;随后,我们系统地研究了超分子聚合物的多重刺激响应性质;最后,我们对影响超分子聚合物荧光性质的因素做了一些探索。现将所取得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在本工作中,我们用柠檬酸与N-氨乙基哌嗪制备了超分子聚合物。红外分析表明,在该超分子聚合物中,柠檬酸与N-氨乙基哌嗪之间发生了质子转移。荧光光谱分析和光学照片均证实超分子聚合物能够发出很强的荧光。这是因为羧基与胺基之间有很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叔胺基团的松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DSC分析结果表明,这种超分子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大约在-8.7℃C,低于超支化聚酰胺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13 ℃C),说明这种超分子聚合物更容易发生松弛转变。WAXD分析表明,超分子聚合物与超支化聚酰胺胺的衍射峰形状相似,这表明它们的结构具有相似性。但是,超分子聚合物的衍射峰强度要比超支化聚酰胺胺衍射峰强度要小,这说明超分子聚合物结构致密程度不如超支化聚酰胺胺,超分子聚合物有更好的刺激响应能力。多重响应性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超分子聚合物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的时间延长,其荧光强度会下降,在14分钟时达到平衡。不仅如此,超分子聚合物对湿度的响应具有非常好的可逆性。2)超分子聚合物对叁乙胺蒸汽具有很好的敏感性,随着接触叁乙胺蒸汽的时间延长,其荧光强度也有显着的降低,在17分钟时达到平衡。3)醋酸响应检测过程中,我们发现,超分子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有明显下降,在6分钟左右就基本达到平衡,显示出了很高的响应速度。4)这种超分子聚合物对温度也表现出了很好的响应性。随温度降低,荧光强度提高。最后,我们还发现,这种荧光超分子聚合物还具有很好的自修复性能。2.在本工作当中,我们采用柠檬酸分别与N,N N' N'-四甲基乙二胺、N,N,N',N'-四甲基丙二胺发生质子转移反应得到两种结构不同的超分子薄膜。因此,在本文当中我们主要探究了结构对它们荧光性能的影响。我们发现,柠檬酸与N,N,N',N'-四甲基乙二胺制备的超分子薄膜呈现结晶态,荧光发射强度比较强;而柠檬酸与N,N,N',N'-四甲基丙二胺制备的超分子薄膜为非晶态,荧光发射强度比较弱。另外,我们还发现这两种超分子薄膜荧光对湿度和叁乙胺气体都有响应。但是,不论对湿度荧光响应还是对叁乙胺气体荧光响应,呈现结晶态的超分子薄膜的荧光响应能力都不如呈现非晶态的超分子薄膜的荧光响应能力。因为结晶态超分子薄膜与无定形态超分子薄膜相比,它们的分子排列更规整,更紧密,分子之间作用力更大。这些都表明了结构对含叔胺基团超分子材料荧光性能有着显着的影响。总之,我们成功地合成了不含有芳香共轭基团的脂肪族荧光超分子聚合物,并对其荧光性质的多重刺激响应性进行了分析。这些环境友好型荧光超分子聚合物将能够在传感、检测和显示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姚勇,周腾,杨景,高立新,张大全[4](2015)在《多元胺锅炉水处理剂在电厂环境中对20号钢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压反应釜模拟试验,结合失重法、原子力显微镜,考察了多元胺锅炉给水处理剂在15 MPa、342℃条件下对20号钢的保护效果;利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研究了多元胺化合物在25℃的50mg/L Cl~-+50mg/L SO_4~(2-)溶液中对20号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多元胺化合物对耐热钢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抑制腐蚀电化学阳极过程。电厂现场试验表明,多元胺还具有良好的湿法停用保护性能,是传统锅炉给水处理方案的理想替代技术。(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5年11期)
曹骏,李诚,范宏[5](2014)在《新型有机硅多元胺环氧树脂固化剂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了3种有机硅多元胺APS、SFA和PSPA分别固化环氧树脂E51(DGEBA)时,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和粘接强度,并与常见脂肪胺类固化剂[乙二胺、己二胺、聚醚胺(D-230)]作了对比。固化物基体力学和热性能测试表明,有机硅多元胺环氧固化物表现出较佳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热稳定性。有机硅多元胺/环氧树脂胶粘剂的铁片粘接强度以及耐水性明显高于脂肪胺/环氧胶粘剂体系,其中含苯基有机硅多元胺作为固化剂时粘接强度最高,达到14.8 MPa。()(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4年06期)
王端阳,李炼,李娜,周屈兰,荆强征[6](2013)在《一种估算CO_2和SO_2在多元胺水溶液体系中溶解度的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离子反应式和亨利定律建立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适当简化的基础上再借助编程手段可以得到CO_2-SO_2在H_2O-MDEA-活化胺复杂多元溶液体系中溶解度的数值解。研究表明,在MDEA质量分率30%的水溶液中SO_2比CO_2优先溶解,溶液只有在基本上完全吸收SO_2之后才会吸收CO_2;而且其溶解度比较大,常温常压下1 mol的MDEA可吸收超过1.4mol的SO_2气体。在气体分压为(1~100)kPa范围内,SO_2的溶解度受压力参数的影响较大:而在此压力范围之外,温度参数则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在MDEA水溶液中添加MEA或DEA活化剂,随着活化剂质量分率的增加,SO_2的溶解度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若同时添加MEA-DEA2种活化剂,SO_2的溶解度会随着MEA质量分率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少的幅度并不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3年05期)
司徒粤,胡剑峰,徐丽,周利庄,陈焕钦[7](2011)在《芳香多元胺扩链ESO/PR交联树脂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复合型芳香多元胺扩链剂制备韧性和耐热性好的环氧豆油/酚醛树脂交联聚合物(ESO-C-PR)。研究了ESO含量对ESO-C-PR冲击韧性、弯曲强度、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分析交联体系的热稳定性,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断面的形态结构,探讨了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ESO比例的增加,交联树脂的冲击韧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显着提高,ESO含量为40%时,树脂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1年04期)
郑争志,李钰,王琪,陈亚中,崔鹏[8](2011)在《多元胺溶液吸收/解吸SO_2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二乙烯叁胺、叁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溶液对SO2的吸收/解吸性能,筛选出二乙烯叁胺作为吸收剂,添加柠檬酸可有效提高二乙烯叁胺溶液解吸率。确定二乙烯叁胺/柠檬酸溶液吸收/解吸SO2最优工艺条件为:二乙烯叁胺浓度0.2 mol/L,吸收液pH=5.40,吸收温度40℃,解吸温度102℃;其最大吸收量为2.65 mol/mol,解吸率为90.57%,氧化率为3.77%。(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周玉生,王建成,刘彦东,孙俊,王晓丰[9](2009)在《环氧改性多元胺对混凝土钢筋缓蚀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盐水浸渍、半电池电位、混凝土盐水浸烘等方法,对环氧改性多元胺N-206、国外某公司产品S-01及空白试样的缓蚀效果进行测试对比,在相同水灰比条件下研究了N-206对新拌砂浆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改性多元胺N-206对混凝土钢筋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并对砂浆性能无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学建材》期刊2009年06期)
何理[10](2008)在《链状多元胺轴材的合成及其与瓜环的超分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化合物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缔合在一起而形成具有更高复杂性的有组织实体。超分子化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是主体对客体的分子识别和组装。瓜环(cucurbit[n]urils n=6~8)及其系列的同系物是一类新型笼状化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刚性结构和疏水性的空腔,使瓜环成为能装载与其空腔大小相近、性质各异的分子的容器;或使客体分子覆于瓜环端口自组装形成分子胶囊或分子胶囊壳。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合成了一系列的链状多元胺盐酸盐并且考察该体系与瓜环形成的超分子作用情况。第一部分合成了N,N'-二(n-吡啶甲基)-二胺基烷烃盐酸盐体系,运用~1H NMR技术,紫外吸收光谱法和X-射线单晶衍射多种现代研究分析方法,考察了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与该体系相互作用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TMeQ[6]与该体系盐酸盐相互作用可形成比例为2:1、1:1等超分子作用模式。形成哑铃型、类轮烷型的模式后,能在分子间氢键、离子偶极作用以及π-π作用下形成一维的超分子链或二维的超分子网状结构。第二部分合成了N,N'-二(n-吡啶甲基)-苯胺盐酸盐体系,同样运用~1H NMR技术,紫外吸收光谱法和X射线单晶衍射考察了该体系与六、七、八元瓜环以及TMeQ[6]的相互作用,并计算出包结比为1:1是的平衡常数。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与瓜环形成了以类轮烷作用模式为单元结构的超分子链。(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8-06-01)
多元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CO_2捕集与封存技术被认为是短期内实现C0_2减排,减少大气中CO_2浓度的关键技术。化学吸收法由于其(C0_2脱除率高、工艺简单、处理量大等优点而成为最接近工业应用的C0_2捕集技术。然而,常规有机胺水溶液化学吸收剂存在再生能耗大的根本问题。新型CO_2相变吸收剂,在吸收CO_2后会形成CO_2含量有显着差异的贫富两相,只需要再生富相而可望显着降低再生能耗,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探寻具备CO_2吸收性能优、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等特性的相变吸收剂,本论文基于有机胺/非水溶剂体系优选出适用于沼气和烟气中CO_2脱除的液固相变吸收剂,分别进行CO_2吸收动力学实验,考察吸收剂在相应条件下的C02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再生性能等。此外,通过产物表征等手段明晰各吸收剂吸收CO_2的反应机理,并结合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明该类液固相变吸收剂的相变机理。有机胺/非水溶剂体系的C 02相变吸收探究实验表明,可相变体系中有机胺、非水溶剂的分子结构需满足:(1)有机胺为分子结构两端同时含有伯氨基或仲氨基的多元胺,且分子结构中不能再含有叔氨基;(2)非水溶剂需为极性低于甲醇或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羟基的有机溶剂。所得多元胺/非水溶剂相变体系中,二元胺/乙醇体系吸收CO_2后相变与相分离性能优异,但由于乙醇易挥发,可用于沼气中C02的脱除。叁乙烯四胺/聚乙二醇200(TETA/PEG200)体系具有可媲美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且粘度较低。同时,其CO_2吸收速率与容量均优于其他强热稳定性相变吸收剂。因此优选TETA/PEG200体系为中高温烟气下C02脱除吸收剂。研究了乙二胺(EDA)/乙醇溶液和哌嗪(PZ)/乙醇溶液在模拟沼气中C02吸收性能并与相应胺的水溶液进行对比,同时探讨了其反应机理与固相再生性能。吸收实验结果表明二元胺/乙醇溶液的C02吸收速率要高于二元胺水溶液,其中EDA/乙醇溶液的总平均吸收速率可达EDA水溶液的2倍。EDA/乙醇溶液和PZ/乙醇溶液的吸收容量约为其相应胺水溶液的1.1倍。13CNMR表征发现固相产物为单氨基甲酸酯和双氨基甲酸酯的混合物。TG-DSC分析则表明EDA-氨基甲酸酯混合物和PZ-氨基甲酸酯混合物的再生分解温度都为~90℃,估算所得固相氨基甲酸酯的再生热量分别比传统MEA水溶液整体再生热少25.6%和20.5%。相分配研究结果显示几乎全部的化学吸收的CO_2分布在固相产物中,而液相中仅包含物理吸收的CO_2。研究了 TETA/PEG200溶液在较高温度烟气中的CO_2吸收/解吸性能,并结合实验与模拟研究的手段,探究了溶液吸收CO_2的反应机理与相变机理。吸收实验结果表明TETA/PEG200溶液的CO_2吸收容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其浓度达到1M后,温度升高(从40℃至60 ℃)造成的CO_2吸收容量降低百分比可降至~8.4%。40℃时,1M TETA/PEG200溶液的CO_2吸收容量高达1.63 mol/mol TETA,与TETA水溶液几乎相当。TETA/PEG200溶液的CO_2平均吸收速率随温度的增加(从40℃至60 ℃)的降低百分比在10%以内,与相应的TETA水溶液差距不大。两相分配实验则表明固相所占体积、固相CO_2含量及单位体积固相中CO_2含量都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60 ℃时,1 M的TETA/PEG200溶液吸收CO_2至饱和后的固相体积仅占总体积的29%,而其中CO_2的含量却高达总含量的92%。再生实验表明对于TETA/PEG200溶液,微波加热比传导加热方式更高效稳定。微波加热条件下,溶液整体再生和固相分离再生在经过四次循环吸收/解吸实验后,其再生效率仍分别保持为96%和90%。由~(13)C NMR和FTIR表征结果可知,TETA/PEG200溶液吸收CO_2后的产物主要为单氨基甲酸酯、双氨基甲酸酯和基于PEG200的烷基碳酸酯。相变过程中没有新产物生成且单氨基甲酸酯是从溶液中析出的主要产物。谱图结果还表明在固相产物中存在大量氢键,很可能由-COO~-和-NH_3~+形成。吸收实验显示当TETA浓度为1-2M时,TETA/PEG200溶液在吸收容量达到1mol/molTETA时发生相变,通过加入纯TETA即可实现相变的逆过程。综上,提出基于两性离子~(+)NH_3(CH_2NH)_2NHCOO~-自作用团聚并沉淀析出的相变机理。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证明,两性离子较其他产物形式更容易形成自身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随着CO_2吸收容量的增加,两性离子自身所形成氢键增加而与溶剂分子间的氢键减少,从而发生自聚析出。该机理也与有机胺结构对相变影响规律的结论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元胺论文参考文献
[1].余秦伟,王为强,张前,杨建明,吕剑.基于多元醇还原胺化合成多元胺的催化剂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2019
[2].陶梦娜.非水溶剂/多元胺体系的CO_2液固相变吸收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8
[3].刘方冰.基于多元羧酸与多元胺制备荧光超分子材料[D].合肥工业大学.2017
[4].姚勇,周腾,杨景,高立新,张大全.多元胺锅炉水处理剂在电厂环境中对20号钢的保护作用[J].腐蚀与防护.2015
[5].曹骏,李诚,范宏.新型有机硅多元胺环氧树脂固化剂结构与性能[J].粘接.2014
[6].王端阳,李炼,李娜,周屈兰,荆强征.一种估算CO_2和SO_2在多元胺水溶液体系中溶解度的数学模型[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3
[7].司徒粤,胡剑峰,徐丽,周利庄,陈焕钦.芳香多元胺扩链ESO/PR交联树脂的制备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
[8].郑争志,李钰,王琪,陈亚中,崔鹏.多元胺溶液吸收/解吸SO_2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9].周玉生,王建成,刘彦东,孙俊,王晓丰.环氧改性多元胺对混凝土钢筋缓蚀作用的研究[J].化学建材.2009
[10].何理.链状多元胺轴材的合成及其与瓜环的超分子研究[D].贵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