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巴塘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俄昌公仁地区,巴塘群上组,地质特征
巴塘群论文文献综述
孙瑞敏[1](2018)在《青海俄昌公仁地区巴塘群上组地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塘群上组地层由碎屑岩、板岩等组成。含双壳类、头足类和腕足类等化石。巴塘群上组一段砂岩中发育鲍玛序列,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总体上显示该段为深水斜坡相沉积,巴塘群上组二段发育槽模、平行层理、沙纹层理、重荷模、板状斜层理,与下伏一段地层呈整合接触。显示该段为浅海相沉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白云山,牛志军,段其发,赵小明,汤朝阳[2](2014)在《青海南部治多县扎河一带上叁迭统巴塘群火山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塘群火山岩主要由基性玄武岩-中性安山岩-流纹岩组成,构成一套从基性到中性到酸性的岩石组合,具较完全的演化序列。岩石化学表现为表现为低Ti O2(<1%),高Al;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面,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εNd(t)变化在-0.3~2.9之间,εSr(t)变化在14.4~39.2之间,表现为弧火山岩特征,为拉竹龙-金沙江洋盆(或甘孜—理塘洋)向南消减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华南地质与矿产》期刊2014年04期)
赵小明,牛志军,姚华舟,段其发,汤朝阳[3](2006)在《青海省治多西北上叁迭统巴塘群划分对比与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南部晚叁迭世巴塘群沿金沙江缝合带南侧呈带状分布,地质构造复杂,研究程度较低,地层序列的划分存在争议。在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实测剖面的详细研究和区域对比,将治多西北巴塘群自下而上划分为下组、中组和上组。对研究区巴塘群的岩石组合、生物群面貌、地质时代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本次工作中新发现的具重力流沉积泥晶灰岩、具枕状构造玄武岩、具鲍马序列浊流沉积,结合火山岩岩石化学所反映的构造属性,初步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的演化,为青海南部巴塘群地层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李旭,陈天长[4](1999)在《1989年四川省巴塘群震5个事件的震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3台DR-200数字化记录仪在1989年四川省巴塘群震序列的主要活动时间内(4月16日至5月4日)所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利用矩张量反演方法处理得到了5个MS=4.0~4.3地震的震源机制。仅仅从这5个地震的处理结果,我们同样看到了这次巴塘群震所对应的断层活动的复杂性。取震源机制解中的一个节面对照分析,这5个地震所对应的断层走向为NEE—SWW(49°~77°),倾角在20°~73°间变化,而滑动角变化较大,有正有负,对应断层活动有逆倾滑左旋(3个),近走滑右旋(1个)和正倾滑右旋(1个)。地质调查也证实当地的构造是相当复杂的。在5个震源机制解中,有3个解反映的P轴(主压应力轴)方位在NE—SW方向,这与当地的主构造应力方向是一致的,说明这次群震活动主要是由大背景的构造运动引起的,即青藏高原受印度板块东端犄角顶撞隆起而形成对川滇棱形块体北东向的挤压作用。主断层发震后,应力场局部调整,触发次级或周围其它的断层活动,从而形成了如此丰富而复杂的震源机制(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1999年02期)
赵荣理[5](1982)在《青海玉树地区上叁迭统巴塘群的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海省南部的玉树地区,发育着一套以火山岩系为主的晚叁迭世地层——巴塘群。这套地层分布在金沙江—通天河的西南侧,呈北西60°至北西75°方向延伸,西起牙哥曲,经多彩、治多、当江、结隆至巴塘地区,再向南东则延至四川境内。在青海境内延长约300余公里,出露宽度一般为10—30公里。巴塘群是1970年青海省区调队在1:100万区调中建立起来的地方性地层单位。巴塘群以北是出露宽达50—200公里的叁迭系巴颜喀拉山群(即原"西康群"),其南则是分布也广的上叁迭统结扎群。巴塘群呈狭长带状分布在二者之间(图1)。(本文来源于《青藏高原地质文集》期刊1982年04期)
赵荣理[6](1982)在《青海玉树地区上叁迭统巴塘群的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海省南部的玉树地区,发育着一套以火山岩系为主的晚叁迭世地层——巴塘群。这套地层分布在金沙江—通天河的西南侧,呈北西60°至北西75°方向延伸,西起牙哥曲,经多彩、治多、当江、结隆至巴塘地区,再向南东则延至四川境内。在青海境内延长约300余公里,出露宽度一般为10—30公里。巴塘群是1970年青海省区调队在1:100万区调中建立起来的地方性地层单位。巴塘群以北是出露宽达50—200公里的叁迭系巴颜喀拉山群(即原“西康群”),其南则是分布也广的上叁迭统结扎群。巴塘群呈狭长带状分布在二者之间(图1)。(本文来源于《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0)——“叁江”地层·古生物》期刊1982-07-01)
古风宝[7](1982)在《玉树地区巴塘群火成岩组合及地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在一定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发育着具有成因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关联的火成岩组合的研究,将有助于大地构造的分析。本文就玉树地区巴塘群中火成岩组合的研究及地质特征的分析谈谈对该区板块构造的认识。一、区域地质概述巴塘群分布于治多—玉树一带,其出露宽度为5—30公里,向北西延至治多以西约(本文来源于《青海地质》期刊1982年02期)
巴塘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巴塘群火山岩主要由基性玄武岩-中性安山岩-流纹岩组成,构成一套从基性到中性到酸性的岩石组合,具较完全的演化序列。岩石化学表现为表现为低Ti O2(<1%),高Al;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面,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εNd(t)变化在-0.3~2.9之间,εSr(t)变化在14.4~39.2之间,表现为弧火山岩特征,为拉竹龙-金沙江洋盆(或甘孜—理塘洋)向南消减的产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巴塘群论文参考文献
[1].孙瑞敏.青海俄昌公仁地区巴塘群上组地质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8
[2].白云山,牛志军,段其发,赵小明,汤朝阳.青海南部治多县扎河一带上叁迭统巴塘群火山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4
[3].赵小明,牛志军,姚华舟,段其发,汤朝阳.青海省治多西北上叁迭统巴塘群划分对比与环境分析[J].沉积学报.2006
[4].李旭,陈天长.1989年四川省巴塘群震5个事件的震源机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9
[5].赵荣理.青海玉树地区上叁迭统巴塘群的新认识[J].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982
[6].赵荣理.青海玉树地区上叁迭统巴塘群的新认识[C].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0)——“叁江”地层·古生物.1982
[7].古风宝.玉树地区巴塘群火成岩组合及地质特征[J].青海地质.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