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持续血糖监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4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血糖控制时间
持续血糖监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沈翠山[1](2019)在《24h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24h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39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9例,观察组患者20例,均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用常规血糖检测仪监测指血血糖,观察组患者用24h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的血糖、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的血糖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糖缓解时间等显着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h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可显着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可以指导胰岛素的治疗,使得血糖水平得以控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概率。(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9期)
杨柳,张小东,陈岚,曹燕,严红琴[2](2015)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难治性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难治性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40例难治性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MDI),比较两组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波动幅度显着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优于MDI,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5年29期)
赵丽华,陈卫军,谢菊美,任丽[3](2014)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引导下持续调整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量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引导下持续调整妊娠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的效果。方法对32例住院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结合其生活习惯制订饮食、运动方案,并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引导下持续进行调整,持续观察其血糖波动情况,了解其降血糖效果。结果 CGMS引导下持续调整饮食与运动的32例GDM患者3个24h动态血糖图谱所示:高血糖曲线下面积、日内血糖极差、日内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峰值浓度、时间、谷值血糖浓度指标均逐渐改善,尤其第3个24h的日内血糖极差、日内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峰值浓度、餐后血糖峰值时间、谷糖血糖浓度明显好于第一个24h,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结论 CGMS能够监测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波动的详细数值,在其引导下持续调整患者饮食与运动,可以达到有效的血糖控制。(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程国强[4](2012)在《胰岛素泵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II)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6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指尖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和CGMS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后2 h、凌晨200、晚2200血糖水平均显着低于SMBG组(P<0.05);治疗后2组晚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少于SMBG组(P<0.05)。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SMBG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SMBG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CGMS治疗T2DM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低血糖发生。(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张萍,梁慧,吴世凤,陈奇盛,蓝海云[5](2010)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T2DM的疗效。方法 7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CSⅡ+CGMS组、CSⅡ组和MSⅡ组,各26例,比较治疗3 d的日内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情况。结果 3组治疗3d后的MBG以CSⅡ+CGMS组、CSⅡ组较MSⅡ组下降更明显(P<0.01)。CSⅡ+CGMS组的MAGE显着低于CSⅡ组和MSⅡ组(P<0.01)。血糖达标所需时间MSⅡ组>CSⅡ组CSⅡ+CGMS组(P<0.01),所需胰岛素用量MSⅡ组>CSⅡ+CGMS组(P<0.01),MSⅡ组>CSⅡ组(P<0.05),CSⅡ+CGMS组在动态血糖监测时间段低血糖事件发生44次,无症状性低血糖39次,CSⅡ组低血糖事件发生10次,MSⅡ组低血糖事件发生14次。结论 CSⅡ+CGMS治疗2型糖尿病更加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10年12期)
赵东波,魏详安[6](2010)在《传统皮下胰岛素注射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糖尿病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传统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对血糖控制的区别。方法将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Ⅱ联合CGMS为实验组,传统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GMS连续监测血糖72h,后者采用指尖血糖仪检测血糖72h。两组均进行胰岛素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意义(P<0.01),治疗后实验组血糖波动值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经胰岛素治疗后,实验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15.0%)(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达到目标血糖值,但CSⅡ联合CGMS应用能及时发现低血糖事件,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下降,故对指导糖尿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燕树勋,王颖[7](2009)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胰岛素泵又称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目前最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输注系统,能够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更加平稳。而CSII治疗需要提供大量的血糖值以调整胰岛素剂量。目前常规血糖监测方法——指尖血糖仅提供某一时点血糖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治疗期间血糖信息,在指导CSII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能够进行全天连续24 h血糖监测,全面反映血糖各种信息,如(本文来源于《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期刊2009年06期)
刘帅,沈洁,罗祥蓉,薛耀明,谢翠华[8](2009)在《应用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分析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波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波动特征。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对南方医院新诊断的49例GDM患者应用CGMS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回顾性分析其日内、日间、餐后血糖波动特点及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本组GDM患者平均血糖水平(MPG)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分别为(5.75±0.82)mmol/L、(4.86±1.03)mmol/L;MAGE与早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及早、中、晚餐后血糖峰值(PGS)成正相关(r=0.45、0.45、0.46、0.46,P值均<0.001);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为(18.70±4.92)%,并与早、中、晚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成正相关(r=0.37、0.30、0.41,P值分别为0.01、0.035、0.005);早餐后血糖峰值(PGS)较高(8.87±1.09)mmol/L,达峰值的时间(Δt)较快[(76.9±5.71)min],且血糖波动幅度最为显着(3.27±1.03)mmol/L;夜间无感知低血糖发生率31.0%。结论GDM患者日内、日间血糖波动幅度较大;餐后血糖峰值较高,并同时伴有峰值延迟,尤以早餐后最明显;夜间无感知低血糖发生率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09年11期)
李伟民[9](2009)在《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对26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糖尿病在国内外已取得成功经验和满意疗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临床的使用弥补了传统7~8次指血糖监测不能反映全天血糖波动情况的缺憾,为CSII治疗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本研究在CGMS监测基础上(本文来源于《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姚平,汪茂荣,侯着法,杨华,崔琳[10](2008)在《胰岛素泵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胰岛素泵(CSII)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5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指血糖监测组(A组,30例)和CGMS组(B组,26例),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CGMS组血糖控制较指血糖监测组所用时间短[(8.1±2.8)d vs(11.6±4.2)d,P<0.01],但两组胰岛素用量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胰岛素泵联合CGMS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快、更安全地控制血糖。(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持续血糖监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难治性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40例难治性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MDI),比较两组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波动幅度显着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优于MDI,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持续血糖监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沈翠山.24h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海峡药学.2019
[2].杨柳,张小东,陈岚,曹燕,严红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难治性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
[3].赵丽华,陈卫军,谢菊美,任丽.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引导下持续调整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量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
[4].程国强.胰岛素泵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
[5].张萍,梁慧,吴世凤,陈奇盛,蓝海云.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
[6].赵东波,魏详安.传统皮下胰岛素注射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糖尿病的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
[7].燕树勋,王颖.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临床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
[8].刘帅,沈洁,罗祥蓉,薛耀明,谢翠华.应用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分析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波动特征[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
[9].李伟民.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对26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
[10].姚平,汪茂荣,侯着法,杨华,崔琳.胰岛素泵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
标签:24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妊娠期糖尿病; 空腹血糖; 血糖控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