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选万叶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选万叶集,植物,动物,人物
新选万叶集论文文献综述
陈姝婵[1](2008)在《《新选万叶集》中的人与自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立于九世纪末和歌复兴时期的《新选万叶集》,采取了一首和歌与一首汉诗并行排列的独特形式,表现出了发展性的文学意识,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关于序文引发的“万叶综辑说”,还是此集的编选者,还是其中和歌与汉诗的关系问题,都有诸多学者从各种角度进行了论说。可是,作为一本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特殊歌集,可以说,对于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留待今后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新选万叶集》的诗中,具体的植物、动物,尤其是历史人物频繁的登场。可是,这种现象在与之相对的歌中却未必一定出现。本论文的主要目的便是探讨这种现象是如何具体表现出来的。序论,介绍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当前研究所存在的缺陷,并明确此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章,选择了中日两国喜闻乐见的松,作为植物探讨的切入点,考察其在和歌和汉诗的传统文学用法的同时,将《新选万叶集》中歌与诗的松形象进行比较,发现该集中不同于传统的特殊用法。换句话说,《新选万叶集》歌中的“松”,既继承了万叶传统,又表现出了自己的发展。而诗中的“松”,虽然遵循了汉诗的传统,却只继承了这个传统的表面,没有吸收传统中的深层含义。第二章,选择了在中日两国传说中经常出现的,成为和歌与汉诗重要吟咏对象的“杜鹃”。在考察了从《万叶集》到《新古今集》的主要歌集后,明确了杜鹃多作为夏和恋的象征来使用,而且《新选万叶集》也沿袭了这种用法。在中国的汉诗中,有两种杜鹃科的鸟经常出现——布谷和杜鹃。两者的文学意义不尽相同,前者通常作为春耕的使者,而后者多用来象征乡愁、离别、冤屈和爱情。虽然与《新选万叶集》中的“郭公鸟”相对应的应该是布谷,但是吟咏的意象却更接近杜鹃的用法。尤其是,《新选万叶集》中的杜鹃诗多为闺怨诗,这可以说是受到了和歌的巨大影响而出现的。第叁章,围绕着未被关注过的《新选万叶集》中出现的人物展开了探讨,并选取代表性的西施·潘岳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在考察了两个人物在中国汉诗与日本汉诗的文学用法基础上,将《新选万叶集》中出现西施·潘岳的诗和同序号的歌进行对照,来使该集中的两人物形象更鲜明清晰。本章还试论了和歌中不出现具体历史人物的原因,简言之,可以归结为中日历史观及社会结构的不同。(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5-01)
陈姝婵[2](2007)在《《新选万叶集》中的西施·潘岳》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选万叶集》是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一部和歌与汉诗并行排列的诗集,关于这部诗集,日本的研究界一直争论不断,尤其是关于和歌与汉诗的关系更是一直无法定论。汉诗中出现了许多与中国汉诗紧密关联,却又不乏自创性的诗句,通过对《新选万叶集》中出现的两个中国人物——"西施"、"潘岳"文学含义的简单探讨,希望发掘其不同于中国汉诗的日本汉诗用法。(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9期)
新选万叶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选万叶集》是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一部和歌与汉诗并行排列的诗集,关于这部诗集,日本的研究界一直争论不断,尤其是关于和歌与汉诗的关系更是一直无法定论。汉诗中出现了许多与中国汉诗紧密关联,却又不乏自创性的诗句,通过对《新选万叶集》中出现的两个中国人物——"西施"、"潘岳"文学含义的简单探讨,希望发掘其不同于中国汉诗的日本汉诗用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选万叶集论文参考文献
[1].陈姝婵.《新选万叶集》中的人与自然[D].厦门大学.2008
[2].陈姝婵.《新选万叶集》中的西施·潘岳[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