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血瘀型论文-洪昱钤,于洪涛,阮清发,章亭

肝郁脾虚血瘀型论文-洪昱钤,于洪涛,阮清发,章亭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郁脾虚血瘀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逆散加味,恩替卡韦,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

肝郁脾虚血瘀型论文文献综述

洪昱钤,于洪涛,阮清发,章亭[1](2019)在《四逆散加味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四逆散加味、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方案对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清细胞因子、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的影响。方法选择厦门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口服四逆散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HBV-DNA转阴率差异,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ALT、AST、GGT、TBI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LN、PCⅢ、Ⅳ-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4、IL-6、TNF-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HBV-DNA转阴率为77.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与观察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加味、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及逆转肝纤维化状态,调节炎症因子表达,提高HBV-DNA转阴率及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慢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严舒,李生茂,张光年,雷枭[2](2019)在《自拟疏肝利胆化瘀汤治疗肝郁脾虚兼血瘀型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利胆化瘀汤治疗肝郁脾虚兼血瘀型慢性胆囊炎的效果及其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肝郁脾虚兼血瘀型慢性胆囊炎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医组(n=53,给予自拟疏肝利胆化瘀汤治疗)和西医组(n=53,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其疗效和中医主次症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并检测其血清炎性介质如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及C反应蛋白(CRP)以及胆囊收缩、排空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中医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9例,总有效率诶92.45%(49/53),与西医组的41例,77.36%(41/53)相较显着更高(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主次症症状(右上胁痛、胸协满闷、腹痛欲泻、倦怠乏力、喜善太息)积分均显着降低(P<0.05),且中医组治疗4周后的上述中医主次症症状积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炎性介质(TNF-α、LEP、CRP)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且中医组治疗4周后的上述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均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空腹胆囊容积、最小残余容积均显着降低(P<0.05),胆囊收缩率均显着提高(P<0.05),且中医组治疗4周后的降低型指标(空腹胆囊容积、最小残余容积)均低于西医组(P<0.05),胆囊收缩率均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利胆化瘀汤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兼血瘀慢性胆囊炎患者症状和炎症反应,有利于胆囊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08期)

林园香[3](2019)在《肝积方对肝郁脾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积方对肝癌是否有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部分:将所收集的所有病例50例,其中西药组20例予西药对症治疗;中药+西药组15例予西药+中药肝积方治疗;中药组15例予中药肝积方治疗(组成:柴胡12g、白芍10g、白术10g、党参30g、半枝莲30g、茯苓10g、莪术10g、黄芪30g、地鳖虫10g、甘草6g,可随证加减,上述为1剂药量,制成400ml汤剂,日1剂,早晚各服200ml,疗程3个月)。观察生活质量,体力活动,肝功等情况;基础实验:30只小鼠用于原位肝癌成瘤模型建立,第10d成功造模。将成功造模的30只肝癌小鼠完全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IL-1组(8只)、肝积方+IL-1组(8只)、肝积方组(8只)、空白组(6只),连续给药10天,每日测体重,观察小鼠进食、饮水、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皮毛色泽及死亡情况等,做好记录。均用ELISA法检测IL-8和IL-10。结果临床部分:1.患者年龄、性别及影像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各组患者KPS评分比较,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药组于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中药+西药组及中药组更为显着;治疗后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药组叁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中药+西药组和中药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各组患者临床肝功Child-pugh分级比较,西药组、中药组、中药+西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各组患者AFP比较,叁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和治疗后叁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10表达情况比较,西药组、中药+西药组、中药组叁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8表达情况比较,西药组、中药+西药组、中药组叁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础实验部分:1.各组小鼠血清体重比较,四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空白组、中药+IL-1组、IL-1组及中药组四组治疗后IL-10及IL-8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IL-1组、中药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积方可抑制肝癌的进展,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IL-8和IL-10的表达水平,继而发挥抑制肝脏炎症反应,降低炎性微环境对肝实质细胞的持续刺激作用来实现的,以此来改善肝郁脾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仕维,李乃民,张宏志,王宇光,刘珊[4](2018)在《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胰腺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经彩超及中医舌象观察诊断为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胰腺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3组,各34例。中药组患者给予自拟临床经验方疏肝健脾化瘀汤加减治疗;针刺组患者给予针刺穴位治疗;针药结合组患者给予针刺疗法结合疏肝健脾化瘀汤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的变化。结果:针药结合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针刺组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血清IL-6、IL-8水平明显低于针刺组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各组治疗后舌象变化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基本相同。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其机理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王红荣[5](2018)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血瘀证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探究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肝郁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为小柴胡汤加减有效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肝郁脾虚血瘀证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项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小柴胡汤加减150ml,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对照组30例,予盐酸阿米替林片25mg,日一次、睡前口服。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治疗前,对两组纳入者的一般资料、疗效判定标准的基线比较,经软件计算,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1个疗程停药后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VAS、FIQ、HAMD等的积分变化,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FIQR减分率进行疗效判定。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评定结果:①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②治疗组主要症状及总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总积分及情志不畅、胸胁胀闷、失眠等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③治疗组在总积分,疼痛、压痛、纳差便溏、倦怠乏力等主要症状改善程度上高于对照组(P<0.05),情志不畅、胸胁胀闷、失眠等主要症状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2.西医症情疗效评价指标:① FIQ R减分率:总有效率,治疗组9 0%、对照组分66.7%,疾病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②VAS疼痛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纤维肌痛影响调查表积分两组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3.合用药替代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加用非甾体抗炎药在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加用非甾体抗炎少,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小柴胡汤加减、阿米替林治疗,对PFS肝郁脾虚血瘀证都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治疗后VAS疼痛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FIQR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治疗前,疼痛和抑郁程度等都有所好转。2.小柴胡汤加减在治疗PFS肝郁脾虚血瘀证时,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疼痛、压痛、胸胁胀闷、倦怠乏力、情志不畅、纳差便溏、失眠等症状,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01)

董丽霞,张先奇[6](2018)在《健脾疏肝活血法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是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或相对减轻)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多系统损害,涉及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多种代谢障碍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从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经血液循环到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物质代谢的效应,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异均可导致糖尿病。临床分为1型、2(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袁洪立,袁平波,关江伟,陈倩儿,叶桂林[7](2017)在《芪归四逆散辅佐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芪归四逆散辅佐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诊治的60例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联合组在常规组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基础上采用芪归四逆散辅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PCⅢ、LN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HA、PCⅢ、LN水平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常规组(96.67%∶76.67%,P<0.05)。结论:芪归四逆散辅佐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能显着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华夏医学》期刊2017年04期)

凌春萍,毛德文,陈月桥,梁潇月,王挺帅[8](2017)在《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兼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探讨逍遥散加味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介导发病机制的干预效应。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逍遥散加味方颗粒剂,疗程均为48周。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指标差异。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恢复肝功能、提高HBeAg转阴率及HBe Ab阳转率、降低HBV-DNA水平、改善肝脏硬度检测值及下调CD_4~+CD_(25)~+Treg细胞亚群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显着保护患者肝脏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D_4~+CD_(25)~+ Treg细胞亚群的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林松俊[9](2016)在《补肾活血疏肝法对肝郁肾虚血瘀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肾活血疏肝法治疗肝郁肾虚血瘀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肾虚血瘀型帕金森病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补肾活血疏肝法配合多芭丝肼片治疗,对照组予普拉克索配合多芭丝肼片治疗。两组疗程为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UPDRS(I-IIII)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UPDRS(I-III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治疗组在降低HAMD量表评分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疏肝法治疗肝郁肾虚血瘀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国际中医心理学与睡眠医学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11-04)

林松俊,李晋芳,虢周科,廖光荣[10](2016)在《肝郁肾虚血瘀型与帕金森病发病相关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探究肝郁肾虚血瘀型与帕金森病发病相关性,分析帕金森发病在中医理论中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高更多更广阔的思路。将帕金森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发病特点与中医肝郁肾虚血瘀进行相关性分析,说明肝郁肾虚是帕金森疾病的发病基础条件;气滞、血瘀、痰浊等是帕金森疾病的中医病理特征。肝郁和肾虚相互作用提高了帕金森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且与发病的机制、特征等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6年09期)

肝郁脾虚血瘀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利胆化瘀汤治疗肝郁脾虚兼血瘀型慢性胆囊炎的效果及其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肝郁脾虚兼血瘀型慢性胆囊炎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医组(n=53,给予自拟疏肝利胆化瘀汤治疗)和西医组(n=53,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其疗效和中医主次症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并检测其血清炎性介质如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及C反应蛋白(CRP)以及胆囊收缩、排空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中医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9例,总有效率诶92.45%(49/53),与西医组的41例,77.36%(41/53)相较显着更高(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主次症症状(右上胁痛、胸协满闷、腹痛欲泻、倦怠乏力、喜善太息)积分均显着降低(P<0.05),且中医组治疗4周后的上述中医主次症症状积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炎性介质(TNF-α、LEP、CRP)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且中医组治疗4周后的上述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均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空腹胆囊容积、最小残余容积均显着降低(P<0.05),胆囊收缩率均显着提高(P<0.05),且中医组治疗4周后的降低型指标(空腹胆囊容积、最小残余容积)均低于西医组(P<0.05),胆囊收缩率均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利胆化瘀汤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兼血瘀慢性胆囊炎患者症状和炎症反应,有利于胆囊功能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郁脾虚血瘀型论文参考文献

[1].洪昱钤,于洪涛,阮清发,章亭.四逆散加味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临床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19

[2].严舒,李生茂,张光年,雷枭.自拟疏肝利胆化瘀汤治疗肝郁脾虚兼血瘀型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

[3].林园香.肝积方对肝郁脾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反应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4].李仕维,李乃民,张宏志,王宇光,刘珊.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胰腺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8

[5].王红荣.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血瘀证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6].董丽霞,张先奇.健脾疏肝活血法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8

[7].袁洪立,袁平波,关江伟,陈倩儿,叶桂林.芪归四逆散辅佐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评价[J].华夏医学.2017

[8].凌春萍,毛德文,陈月桥,梁潇月,王挺帅.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7

[9].林松俊.补肾活血疏肝法对肝郁肾虚血瘀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C].国际中医心理学与睡眠医学高峰论坛论文集.2016

[10].林松俊,李晋芳,虢周科,廖光荣.肝郁肾虚血瘀型与帕金森病发病相关性分析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

标签:;  ;  ;  ;  

肝郁脾虚血瘀型论文-洪昱钤,于洪涛,阮清发,章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