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硫酸酯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结直肠癌,肿瘤转移,生物信息学
硫酸酯酶论文文献综述
杨泽宇,何小丽,唐焘,王迪,廖雪梅[1](2019)在《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与结直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找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并具有预后预测意义的溶酶体分子。方法获取TCGA数据库结直肠癌数据集(Colon Adenocarcinoma TCGA-632)结直肠癌临床样本信息和基因转录组测序表达矩阵;通过基于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算法的Logistic回归筛选与远处转移相关的溶酶体基因;进一步利用基于LASSO算法的COX回归模型,筛选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基因,并选择回归系数最大的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iduronic acid-2-sulfatase,IDS)进行研究;收集本院2007-2008年50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组织中IDS表达量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IDS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_0vsN_(1-2):-0.103±0.073 vs 0.303±0.123,P=0.003);发生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IDS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M_0vsM_1:0.017±0.071 vs 0.636±0.296,P=0.003);IDS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较低表达患者不良(总体生存期:P=0.008;无病生存期:P=0.007);COX回归分析显示:IDS mRNA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4,风险系数为2.651,95%CI:1.217~5.775);50例结直肠癌组织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IDS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_0vs N_(1-3):27.324±0.698 vs 40.674±3.528,P=3.0×10~(-5));发生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IDS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M_0vs M_1:27.941±0.952 vs 39.320±3.467,P=1.2×10~(-5));IDS高表达患者预后不良(P=7.2×10~(-5));COX回归分析显示:IDS高表达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8,风险系数为5.847,95%CI:1.585~21.568)。结论 IDS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转移发生率高、预后差,IDS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梁馨予[2](2019)在《红棕象甲芳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体外免疫中的功能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在受到微生物胁迫时会通过表皮屏障或产生外分泌物来阻止环境中的病原菌对自身造成影响。这是一种异于昆虫体内免疫的免疫防御机制,被称之为体外免疫防御策略。许多昆虫都能够合成并分泌出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昆虫的生存、繁衍和扩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研究昆虫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醌类是赤拟谷盗体外免疫分泌物中重要组成部分,而芳基硫酸酯酶B(arylsulfatase B,ARSB)能够调节醌的合成,并影响分泌物的抑菌活性。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是我国一种重大入侵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棕榈科植物,给我国南方的棕榈种植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更好地运用生物防治的手段来控制红棕象甲,本文研究了ARSB基因对红棕象甲体外免疫分泌物中的对苯醌含量和分泌物抑菌活性的影响,明确其体外免疫效能与红棕象甲对环境中病原菌耐受度之间的关系等。本文运用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胁迫的方法对红棕象甲的体外免疫进行了诱导,并对诱导后产生的分泌物进行活性分析,重点测定其对抑菌活性、苯醌含量以及芳基硫酸酯酶B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等。据此确定红棕象甲中ARSB和对苯醌浓度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而评估ARSB基因对体外免疫效能的影响。同时,使用RNA干扰技术沉默ARSB基因,检测红棕象甲分泌物的抑菌活性和对苯醌含量变化等,得到了以下结果:1.红棕象甲叁个ARSB基因均在唾液腺组织中高表达。ARSB-0311基因、ARSB-11581基因和ARSB-14322基因在唾液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比在其它组织(头部和体壁)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高出5倍、6倍和8倍以上。2.在使用金龟子绿僵菌对红棕象甲幼虫胁迫24 h后,幼虫的口腔分泌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显着增强,大肠杆菌菌液24 h内的OD_(600)值增长量比胁迫前下降了20%;金黄色葡萄球菌24 h内的OD_(600)值增长量比胁迫前下降了14%。对金龟子绿僵菌的抑菌圈直径(14.50±0.29 mm)显着大于未胁迫组的抑菌圈直径(10.33±0.88 mm)。这表明红棕象甲在受到病原菌胁迫后,会增强自身分泌物的抑菌活性,而分泌物中对苯醌的含量无显着变化。3.在进行金龟子绿僵菌胁迫红棕象甲24 h后,ARSB-0311基因在头部、体壁的相对表达量均显着增加,分别为胁迫前的33倍和16倍,在其他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着差异。ARSB-11581基因在头部、体壁的相对表达量也均增加,分别为胁迫前的3倍和9倍,而在唾液腺中的相对表达量降低了63%。ARSB-14322基因在唾液腺、脂肪体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了94%和92%,在其他组织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变化。这表明病原菌的胁迫可以显着影响唾液腺中ARSB基因的表达量。4.在干扰12 h后,相较于未干扰的分泌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干扰ARSB-14322基因后的分泌物抑制活性显着增加,菌液OD_(600)值24 h的增量下降了45%;干扰ARSB-0311和ARSB-11581基因后分泌物抑制活性无显着变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表明,干扰ARSB-0311基因后分泌物抑制活性显着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OD_(600)值24 h的增量下降了25%;干扰ARSB-14322基因后,菌液OD_(600)值24 h的增量下降了48%;干扰ARSB-11581分泌物抑制活性无显着变化。干扰红棕象甲ARSB-14322基因会增强其自身分泌物的抑菌活性,同时导致分泌物中对苯醌含量降低。从上述结果可以知道病原菌胁迫可以引起ARSB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且ARSB-14322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也会改变分泌物的抑菌活性以及对苯醌的含量,这表明ARSB基因可以调控红棕象甲的体外免疫反应,对研究其体外免疫机制及防控策略有重要意义。然而ARSB基因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4-01)
李亚平,种慧敏,袁梅,周伟,卢进鹏[3](2019)在《芳香硫酸酯酶定点饱和突变方案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随机引物与精确引物PCR扩增实施绿脓杆菌芳香硫酸酯酶(Pseudomonas aeruginosa arylsulfatase, PAAS)定点饱和突变的整体效率及成本,以建立高效实用的定点饱和突变方案。方法以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Escherichia coli alkaline phosphatase, ECAP)与PAAS融合表达质粒为模板,分别用针对PAAS目的位点的随机引物、精确引物等量混合物及单个精确引物,进行全质粒PCR扩增构建定点饱和突变体库;碱裂解细胞后高通量测定PAAS突变体与ECAP活性比值进行筛选,比较3种定点饱和突变建库方案需筛选的单克隆数量、所获突变体种类、整体耗时、整体成本及影响因素。结果用随机引物PCR对M72位定点饱和突变有明显密码子偏好性,筛选超600个单克隆仅获得10种预期突变体,但对G138位定点饱和突变未见明显的密码子偏好性且筛选不到150个单克隆获得18种预期突变体;精确引物等量混合物对M72位实施定点饱和突变,筛选不超过190个克隆成功获得19种预期突变体;单个精确引物对M72位逐个PCR实施定点饱和突变,仅各筛选2个单克隆就获得19种预期突变体。单个精确引物逐个PCR实施定点突变所获饱和突变体库完整,需筛选的单克隆数最少,总耗时和总成本最低;相比之下,用随机引物和精确引物等量混合物实施定点饱和突变时,所需筛选的单克隆数、整体耗时及成本均显着增加。结论解析序列-活性关系时,用单个精确引物逐个PCR实施定点饱和突变有显着整体成本和效率优势;仅筛选阳性突变体时,用精确引物等量混合物进行PCR建库在成本和效率上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宋天雪,田丽霞,谢文,崔洪莹,向文胜[4](2019)在《Q型烟粉虱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取食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番茄植株后,其体内的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arylsulfatase B,ARSB)是否能够做出应答反应,基于Q型烟粉虱基因组数据克隆得到ARSB基因cDNA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ARSB基因在Q型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携带TYLCV前后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Q型烟粉虱ARSB基因的cDNA全长为1 731 bp,编码57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4.89 kD,具有ARSB的保守结构域。ARSB基因在Q型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卵期表达量最高,成虫期表达量最低;该基因在Q型烟粉虱头胸部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腹部;Q型烟粉虱获取TYLCV 72 h后其体内ARSB基因表达量显着提高。表明ARSB基因在Q型烟粉虱不同龄期、不同组织内存在差异表达,并可能参与Q型烟粉虱对TYLCV的响应和传毒过程。(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续晓琪,薛长湖,常耀光[5](2019)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解模型建立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海地瓜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原料,用自主筛选的海洋细菌Flavobacteriaceae sp. CZ1127产生的FUCase酶解制备低分子质量产物(Am-LMF),随机选取80组酶解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用于构建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网络),剩余10组作为预测样本检验网络的性能。建立起网络输入为酶浓度和酶解时间,输出为酶解产物分子质量的对数的单隐层BP网络模型(BP-ANNs),通过优化设计,确定BP网络隐层节点数为7,隐层传递函数为logsig,输出层传递函数为purelin,训练函数为trainlm,并固定最优网络权值,使BP-ANNs经74次训练后,均方误差达到0.01以下,经测试网络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控制在1.06%以内。经测定,不同分子质量的Am-LMF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具有显着差异。结果表明,本文成功建立了用于分子质量预测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解的人工神经网络,可为今后试验和实际生产中制取不同分子质量的SC-FUC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嫱,付晓婷,毛相朝,许加超,高昕[6](2019)在《一株从红藻中分离出的产芳基硫酸酯酶的海单胞菌FW-1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结果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海单胞菌Marinomonas sp. FW-1是1株经验证可以获得高活性芳基硫酸酯酶的菌株。为深入研究FW-1菌株产芳基硫酸酯酶机制,进一步筛选高活性的芳基硫酸酯酶基因片段,有必要解析FW-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方法】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FW-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装、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聚类分析等。结合异源表达的方法对其不同基因片段所产生的芳基硫酸酯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组大小为3964876 bp,GC含量为44.03%,编码3590个蛋白基因,含有78个tRNA和25个rRNA操纵子。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中找到22个可能具有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基因,对其中4个进一步异源表达后发现FW-1中至少含有的3个具有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基因,其均含有芳基硫酸酯酶的特异性氨基酸基团C-X-P-X-R基团。【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株含有多个芳基硫酸酯酶基因序列的菌株FW-1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基因组的基本特征,为芳基硫酸酯酶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嫱,毛相朝,许加超,高昕,付晓婷[7](2018)在《一株从红藻中分离出的产芳基硫酸酯酶的海单胞菌FW-1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海单胞菌Marinomonas sp.FW-1是1株经验证可以获得高活性芳基硫酸酯酶的菌株。为深入研究FW-1菌株产芳基硫酸酯酶机制,进一步筛选高活性的芳基硫酸酯酶基因片段,有必要解析FW-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方法: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FW-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装、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聚类分析以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等。结合异源表达的方法对其不同基因片段所产生的芳基硫酸酯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组大小为3,964,876bp,GC含量为44.03%,编码3590个蛋白基因,含有78个tRNA和25个rRNA操纵子,序列提交至NCBI数据库,登录号为CP025987。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中找到22个可能具有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基因,对其进一步异源表达后发现FW-1中至少含有的3个具有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基因。讨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株含有多个芳基硫酸酯酶基因序列的菌株FW-1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将为FW-1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为芳基硫酸酯酶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乔超超[8](2018)在《理性设计提高Pseudoalteromonas carrageenovora芳香基硫酸酯酶热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基于理性设计提高Pseudoalteromonas carrageenovora芳香基硫酸酯酶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单点突变、饱和突变和复合突变,获得了热稳定性显着提高的突变体。并对突变体与野生型芳香基硫酸酯酶进行圆二色谱、荧光光谱、蛋白表面疏水性和微观结构等结构对比,分析热稳定性提高的原因。通过PoPMuSiC在线服务器预测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体,选择10个单点突变体,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野生型芳香基硫酸酯酶重组质粒为模板,使用定点突变试剂盒对所选位点进行突变,利用亲和层析对酶进行纯化。酶的热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到两株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体K253N和P314F。55oC处理30 min后,K253N和P314F可分别保持27.1%和25.8%的残余酶活力,而野生型酶(WT)保留了21%的酶活力。因此推测第253和314位氨基酸残基是影响芳香基硫酸酯酶热稳定性的关键位点。为了进一步研究关键位点氨基酸残基的改变对芳香基硫酸酯酶热稳定性的影响,对253和314位残基进行饱和突变。饱和突变酶的热稳定性分析显示,第253和314位热稳定性提高最多的突变体分别为K253H和P314T。K253H和P314T的最适反应温度与野生型酶相同,都为55oC,最适反应pH由野生型的7.5变成8.0。动力学结果显示,K253H与底物的亲和能力高于WT。基于协同作用,选择热稳定性提高的单点突变体K253H、H260L和P314T进行复合突变。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热稳定性提高最多的突变子为K253H/H260L,它在55oC的半衰期为70.3 min,而野生型酶的半衰期仅为9.1 min,而且K253H/H260L的酶活力与野生型相比也提高了7%。探究突变体K253H/H260L与野生型芳香基硫酸酯酶的结构变化,分析K253H/H260L热稳定性提高的原因。利用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分别对K253H/H260L和WT的二级和叁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变前后芳香基硫酸酯酶的二级和叁级结构没有明显改变。以ANS作为探针测定了酶蛋白表面残基的疏水性,结果显示,K253H/H260L的表面疏水性低于WT,表面疏水性的降低可能为突变体热稳定性提高的原因。芳香基硫酸酯酶的微观结构分析显示,突变体K253H/H260L的氢键数有增加,另外,K253H/H260L的蛋白表面电荷-电荷相互作用的优化、刚性的增强以及离子相互作用的增强都可能是其热稳定性提高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8-05-03)
景一娴[9](2018)在《铜绿假单胞菌芳香硫酸酯酶催化反应失活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绿假单胞菌芳香硫酸酯酶(PAAS)为专利保护单通道双酶同测ELLSA新方法的候选配对标记酶及潜在化学发光新标记酶,对其进行分子工程改造筛选高活性突变体过程中,首次发现在最适反应pH及温度下,以对硝基苯酚硫酸钾(PNS)为底物、不存在任何抑制剂的反应体系中,PAAS/突变体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失活现象,即自催化反应失活。通过动力学测定、抗PAAS多克隆抗体和特定多肽影响及结构分析等表征,推测可能机制,由此建立并优化自催化反应失活动力学模型,且拟合抗PAAS多克隆抗体和多肽影响的动力学过程,从而探讨PAAS自催化反应失活机制,并探索与其失活相关结构因素,以期在分子改造过程中合理阻断PAAS反应失活。1.PAAS/突变体反应失活1)同一反应条件下,连续监测PAAS/突变体在相同底物浓度及不同底物浓度下反应动力学曲线,PAAS/突变体作用于其合成底物PNS时,动力学曲线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现象,即自催化反应失活;反应失活程度与底物浓度有关。突变体M72K反应失活现象最明显;超高分辨质谱检测催化反应前后酶分子改变,发现M72K有氨基酸硫酸化共价修饰;2)引入抗PAAS多克隆抗体及合成的多肽(检测出发生硫酸化修饰的氨基酸片段),检测它们对M72K催化反应失活的影响,发现其曲线弯曲程度有明显的缓解;2.PAAS定点突变体M72K反应失活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根据文献报道硫酸酯酶催化水解PNS机制提出经典模型,但据此无法模拟产物积累和硫酸化酶中间体积累过程,且由实验结果推测,创见性提出M72K双活性中心反应失活动力学模型,通过迭代数值积分拟合设定参数组合,计算M72K反应失活曲线获得最优参数解。此双活性中心反应失活动力学模型能很好模拟M72K催化反应产物积累和硫酸化酶中间体积累过程,并与King-Altman方法所得酶中间体瞬时值结果一致。由此证明模型结果的可靠性。3.PAAS定点突变体M72K反应失活模型的应用应用双活性中心反应失活动力学模型,拟合多肽、抗PAAS多克隆抗缓解M72K反应失活曲线,进一步阐释PAAS/M72K反应失活机制。综上所述,PAAS/突变体催化失活与硫酸化修饰没中间体有关,这一失活现象可被抗PAAS多抗和特定多肽有效缓解;由此提出双活性中心反应失活假设,并建立了相应动力学模型。模型结果与经典酶学King-Altman分析结果一致,初步证明此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性,为PAAS分子改造发现高活性、高稳定性且无反应失活的突变体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李雨薇,袁梅,杨晓兰,廖飞[10](2018)在《绿脓杆菌芳香硫酸酯酶序列与活性关系的初步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定点突变初步表征绿脓杆菌芳香硫酸酯酶(Pseudomonas Aeruginosa arylsulfatase,PAAS)序列-活性关系,识别通过迭代饱和突变提高突变体比活性的合适位点。方法:分析PAAS活性中心叁维构象初步识别催化相关位点;定点突变获得突变体,重组表达后Ni2+-NTA亲和纯化,表征其酶学性质。结果:与野生型相比,R55、M72、G138、D317、K375等位点用常见氨基酸替换/突变都显着降低其催化活性;R55、D317和K375等突变显着降低底物选择性和/或热稳定性,而M72和G138突变主要改变其催化活性。结论:M72和G138适合作为通过迭代饱和突变实施定向进化的候选位点。(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硫酸酯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昆虫在受到微生物胁迫时会通过表皮屏障或产生外分泌物来阻止环境中的病原菌对自身造成影响。这是一种异于昆虫体内免疫的免疫防御机制,被称之为体外免疫防御策略。许多昆虫都能够合成并分泌出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昆虫的生存、繁衍和扩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研究昆虫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醌类是赤拟谷盗体外免疫分泌物中重要组成部分,而芳基硫酸酯酶B(arylsulfatase B,ARSB)能够调节醌的合成,并影响分泌物的抑菌活性。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是我国一种重大入侵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棕榈科植物,给我国南方的棕榈种植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更好地运用生物防治的手段来控制红棕象甲,本文研究了ARSB基因对红棕象甲体外免疫分泌物中的对苯醌含量和分泌物抑菌活性的影响,明确其体外免疫效能与红棕象甲对环境中病原菌耐受度之间的关系等。本文运用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胁迫的方法对红棕象甲的体外免疫进行了诱导,并对诱导后产生的分泌物进行活性分析,重点测定其对抑菌活性、苯醌含量以及芳基硫酸酯酶B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等。据此确定红棕象甲中ARSB和对苯醌浓度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而评估ARSB基因对体外免疫效能的影响。同时,使用RNA干扰技术沉默ARSB基因,检测红棕象甲分泌物的抑菌活性和对苯醌含量变化等,得到了以下结果:1.红棕象甲叁个ARSB基因均在唾液腺组织中高表达。ARSB-0311基因、ARSB-11581基因和ARSB-14322基因在唾液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比在其它组织(头部和体壁)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高出5倍、6倍和8倍以上。2.在使用金龟子绿僵菌对红棕象甲幼虫胁迫24 h后,幼虫的口腔分泌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显着增强,大肠杆菌菌液24 h内的OD_(600)值增长量比胁迫前下降了20%;金黄色葡萄球菌24 h内的OD_(600)值增长量比胁迫前下降了14%。对金龟子绿僵菌的抑菌圈直径(14.50±0.29 mm)显着大于未胁迫组的抑菌圈直径(10.33±0.88 mm)。这表明红棕象甲在受到病原菌胁迫后,会增强自身分泌物的抑菌活性,而分泌物中对苯醌的含量无显着变化。3.在进行金龟子绿僵菌胁迫红棕象甲24 h后,ARSB-0311基因在头部、体壁的相对表达量均显着增加,分别为胁迫前的33倍和16倍,在其他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着差异。ARSB-11581基因在头部、体壁的相对表达量也均增加,分别为胁迫前的3倍和9倍,而在唾液腺中的相对表达量降低了63%。ARSB-14322基因在唾液腺、脂肪体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了94%和92%,在其他组织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变化。这表明病原菌的胁迫可以显着影响唾液腺中ARSB基因的表达量。4.在干扰12 h后,相较于未干扰的分泌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干扰ARSB-14322基因后的分泌物抑制活性显着增加,菌液OD_(600)值24 h的增量下降了45%;干扰ARSB-0311和ARSB-11581基因后分泌物抑制活性无显着变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表明,干扰ARSB-0311基因后分泌物抑制活性显着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OD_(600)值24 h的增量下降了25%;干扰ARSB-14322基因后,菌液OD_(600)值24 h的增量下降了48%;干扰ARSB-11581分泌物抑制活性无显着变化。干扰红棕象甲ARSB-14322基因会增强其自身分泌物的抑菌活性,同时导致分泌物中对苯醌含量降低。从上述结果可以知道病原菌胁迫可以引起ARSB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且ARSB-14322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也会改变分泌物的抑菌活性以及对苯醌的含量,这表明ARSB基因可以调控红棕象甲的体外免疫反应,对研究其体外免疫机制及防控策略有重要意义。然而ARSB基因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酸酯酶论文参考文献
[1].杨泽宇,何小丽,唐焘,王迪,廖雪梅.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与结直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2].梁馨予.红棕象甲芳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体外免疫中的功能解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9
[3].李亚平,种慧敏,袁梅,周伟,卢进鹏.芳香硫酸酯酶定点饱和突变方案的比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宋天雪,田丽霞,谢文,崔洪莹,向文胜.Q型烟粉虱芳香基硫酸酯酶B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9
[5].续晓琪,薛长湖,常耀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解模型建立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9
[6].王嫱,付晓婷,毛相朝,许加超,高昕.一株从红藻中分离出的产芳基硫酸酯酶的海单胞菌FW-1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结果分析(英文)[J].微生物学报.2019
[7].王嫱,毛相朝,许加超,高昕,付晓婷.一株从红藻中分离出的产芳基硫酸酯酶的海单胞菌FW-1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结果分析[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8].乔超超.理性设计提高Pseudoalteromonascarrageenovora芳香基硫酸酯酶热稳定性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8
[9].景一娴.铜绿假单胞菌芳香硫酸酯酶催化反应失活及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8
[10].李雨薇,袁梅,杨晓兰,廖飞.绿脓杆菌芳香硫酸酯酶序列与活性关系的初步表征[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8
标签: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 结直肠癌; 肿瘤转移; 生物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