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结构,清代,黑龙江,城镇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綦岩[1](2013)在《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的形制与内部空间结构(1644~186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是黑龙江地区城镇发展的重要时期,城镇的形制分为无明确形制(分散型)城镇和明确形制(集中型)城镇。双层城垣的城镇为将军衙门所在地,单层城垣城镇修筑较晚,多为商业交换中心或屯垦地区;城墙质地分为土城、木城和桅木隔石(土)城,城镇级别越高,城墙质地越高级;城门数目和城墙相关设施符合中国传统城镇形制。城镇的行政级别与城镇人口(率)、城垣结构、城墙质地、占地面积成正比。衙署居于空间布局的主体地位,位置多偏东或偏北,位于地势较高、风水较好的地点;学校多建于城内东南方向;祭祀场所分布十分广泛;民宅和工商业店铺多居于外城。(本文来源于《北方文物》期刊2013年02期)
唐杰[2](2009)在《近代滇西北地区城镇体系与内部空间结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体系具有很强的整体功能和连带功能,是一种区域内城镇群体发展的组织形式。通过城镇体系规划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研究城市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研究提出的持续性要求。城镇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研究它形成的原因以及特点和内部空间结构是很有意义的。城镇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滇西北地区城镇体系的构建就是在结合历代城镇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通过对历史上的几个不同时期,滇西北城镇发展的对比,力争找到城镇体系构建和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轨迹。总结历史时期滇西北地区城镇发展过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为今后本地区城镇建设道路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的重要内容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内容、研究方法及意义进行说明。目前世界上对区域城镇的体系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是针对发达地区的城镇或是古都进行的,对边疆地区的城镇体系及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甚少。笔者力争通过对滇西北地区城镇体系的研究来弥补这一不足。第二部分对明清时期及其以前滇西北地区的城镇发展状况和城镇空间演变进行分析介绍。第叁部分详细介绍了近代滇西北地区城镇发展的近代化条件,在恢复近代本地区城镇体系、城镇规模的基础上,总结其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并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原因。对近代滇西北地区城镇体系的发展与职能的演变做出总结。第四部分对近代滇西北地区的内部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找出城镇发展形态的变化规律,总结城镇内部的功能布局。第五部分通过对滇西北地区历史上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进行分析,对今后该区域城镇的发展和布局提出优化方案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5)
刘洋[3](2005)在《明清平凉地区城镇体系与内部空间结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第二产业的大发展,城镇在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长,与此相应,城镇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于是城镇问题,包括城镇建设、城镇化、城镇经济、城镇文化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我国兴起了城镇研究热,但大多研究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城镇研究却相对薄弱。西北地区处于我国内陆,面积广大、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发展水平低。甘肃平凉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属黄土高原沟壑区,除具有以上西北黄土高原区的一切不利因素之外,本区还属甘肃省的贫困落后区,目前,本地区不仅城镇发展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完善的城镇网络体系,而且城镇空间发展模式也不尽合理,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也非常突出,这不仅成为本地区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也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良性发展。另外,当今的历史城镇地理研究也很少涉及本区。鉴于以上考虑,本人选取甘肃平凉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明清两代。 由于城镇发展问题具有历史继承性,所以总结历史时期平凉地区城镇发展过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为今后本地区城镇建设道路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因而希望本人对平凉地区历史时期城镇诸方面的研究能为当今该区城镇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序言部分主要内容有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另外在本章里本人对所研究对象的自然地理范围、城镇的具体范围都一一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 主要对本区城镇发展的自然人文基础进行论述,诸如气候资源、水资源、矿藏资源、农业条件、交通条件等。 第叁部分 主要在恢复明清本地区城镇体系、城镇规模的基础上,总结其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并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原因。从外部把握城镇的发展变化情况。 第四部分 重点研究明清时期本区各级城镇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又从地形地貌、社会风俗、战争、交通、经济、人口等方面着手来分析城镇形态及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本部分的最后一节笔者还选取了具有罕见四重城墙的明代平凉府城做以研究,该城不但形态罕见(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巨虹,程和元,李国平[4](2003)在《河套地区小城镇的内部空间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对河套地区小城镇的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小城镇的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中,交易成本理论的规律不仅是小城镇的空间形态形成的重要因素,还是其经济空间结构,社会空间结构等方面调整的重要依据,违背这一规律的城镇布局必然是缺乏效率的,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应该依托当地(本文来源于《城乡建设》期刊2003年12期)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镇体系具有很强的整体功能和连带功能,是一种区域内城镇群体发展的组织形式。通过城镇体系规划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研究城市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研究提出的持续性要求。城镇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研究它形成的原因以及特点和内部空间结构是很有意义的。城镇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滇西北地区城镇体系的构建就是在结合历代城镇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通过对历史上的几个不同时期,滇西北城镇发展的对比,力争找到城镇体系构建和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轨迹。总结历史时期滇西北地区城镇发展过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为今后本地区城镇建设道路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的重要内容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内容、研究方法及意义进行说明。目前世界上对区域城镇的体系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是针对发达地区的城镇或是古都进行的,对边疆地区的城镇体系及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甚少。笔者力争通过对滇西北地区城镇体系的研究来弥补这一不足。第二部分对明清时期及其以前滇西北地区的城镇发展状况和城镇空间演变进行分析介绍。第叁部分详细介绍了近代滇西北地区城镇发展的近代化条件,在恢复近代本地区城镇体系、城镇规模的基础上,总结其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并分析形成这种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原因。对近代滇西北地区城镇体系的发展与职能的演变做出总结。第四部分对近代滇西北地区的内部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找出城镇发展形态的变化规律,总结城镇内部的功能布局。第五部分通过对滇西北地区历史上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进行分析,对今后该区域城镇的发展和布局提出优化方案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綦岩.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的形制与内部空间结构(1644~1860年)[J].北方文物.2013
[2].唐杰.近代滇西北地区城镇体系与内部空间结构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3].刘洋.明清平凉地区城镇体系与内部空间结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
[4].巨虹,程和元,李国平.河套地区小城镇的内部空间结构[J].城乡建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