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红
鸡西市妇幼保健院158100
摘要:目的分析孕产期保健对产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68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孕产期保健组,每组各84例。孕产期保健组给予系统、完善的优生优育三级保健措施,对照组则仅接受一般常规性保健。结果孕产期保健组的阴道分娩率和产检次数均大于对照组,而孕周和单胎数两组间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孕产期保健组的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系统产检率、住院分娩率和家庭访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可有效降低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出生缺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孕产期保健;产科并发症
孕产妇的死亡率是一项反映地区医疗保健水平的主要指标,而诸多研究结果表明,产科术后的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危重孕产妇、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一直是临床工作者亟待攻克的难点问题。孕产期保健是一项包括对产妇孕期各个阶段及新生儿的健康医学指导工作,是有效控制孕产妇并发症的方式之一[2]。本研究拟2010年3月~2012年4月灵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68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孕产期保健在降低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2年4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68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本地居住地的孕产妇;②无合并其他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③无既往孕产史。④无慢性疾病、感染等其他疾病。所有孕产妇按入院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孕产期保健组,各84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0~31岁,平均25岁,已婚80例,同居/单身/离异4例;孕产期保健组产妇年龄22~30岁,平均23岁,已婚79例,同居/单身/离异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均衡可比。
1.2孕产期保健方法孕产期保健组的所有产妇均针对孕前期、孕中期、孕晚期、分娩产褥期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实施富有针对性的优生优育三级保健措施,包括①指导产妇知晓孕产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责任医生和护士指导产妇各项自我监测方法,要求其按时接受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妊娠各期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早产、贫血、糖尿病等。②鼓励计划性妊娠,依据产妇自身体质合理调整用药结构,以降低畸形发生率;③建立保健和遗传咨询机制,对有遗传史的产妇给予及时的生育指导,必要时行相关指标检测;④行常规的产前筛查、B超,必要时进行羊水检查等;⑤在产后对新生儿给予早筛措施,对相关新生儿疾病进行筛查,以便尽早发现是否具有出生缺陷。对照组产妇则采用常规的一般性保健模式。
1.3资料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妊娠一般情况、产前检查覆盖率、早孕检查率、系统产检率、住院分娩率、家庭访视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student-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妊娠一般情况比较孕产期保健组的阴道分娩率和产检次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周和单胎数两组间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产妇孕产期保健指标比较孕产期保健组的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系统产检率、住院分娩率和家庭访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产妇并发症检出情况比较孕产期保健组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众所周知,孕产妇各个生理期的变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且极易受到外界暴露因素的干扰和影响[3-4],病理生理之间的变化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如若对孕产期的异常表现或临床症状不能及时地正常察觉或得到筛查,那么罹患相关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孕产妇便得不到有效的干预治疗,从而造成包括流产、出生缺陷等多种不良的妊娠结局。因此,如何做好孕产期的保健工作是摆在诸多临床产科医生面前亟待完善的一项工作。本研究结果亦显示,在没有接受系统、完善的孕产期培训的对照组孕产妇中,其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孕产期保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既往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而且在反映孕产期保健指标方面,接受新模式孕产期保健健康教育的产妇其的产前检查率、早孕检查率、系统产检率、住院分娩率和家庭访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孕产期保健组的孕产妇阴道分娩率和接受产检的次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研究得出,加强对孕产妇的优生优育的保健教育,制定富有针对性的保健措施,做好三级预防体系,可以从源头上有效降低产科的并发症,降低出生缺陷,提高生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熊庆,梁娟.孕产妇死亡率及死亡构成的变化趋势[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1-2.
[2]王德智,王晓玲.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开创产科新纪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7):520-521.
[3]李雅清,王亚琴.孕妇学校的孕产期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74-75.
[4]庄婵娟,朱昊平,吴琴琴.进一步改善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免费建立健康联系手册的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