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续式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刮板行为,流化特性,数值模拟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论文文献综述
周念鑫[1](2018)在《刮板行为对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稳定性及分选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占比达到60%,依旧处于主导地位。生产利用过程中,原煤的伴生矿物质可能会引起高能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亟需对其进行分选加工,剔除矿物质并提高煤质。然而我国煤炭可采储量2/3处于干旱缺水地区,较难开展湿法选煤应用推广。空气重介质流化床是一种高效的干法选煤技术,可满足煤炭降灰提质的要求,实现对煤炭高效分选。空气重介质流化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气固两相多尺度物料分离系统,不仅要形成密度稳定的流态化床层以分选入料,还需及时排出分选后产品。迄今为止刮板行为对流化床稳定性及分选影响的研究几乎空白,因此系统研究刮板行为对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稳定性及分选的作用机理十分重要。本文研究不同密度颗粒在流化床内分离的力学基础,阐明刮板行为对床层压降、起始流化气速、床层密度空间分布和膨胀率的影响,明确运动刮板抑制气泡生成的机理;同时,利用实验室连续式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系统开展示踪颗粒的分选研究,阐明刮板速度和气流速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基于探索性实验研究,设计并制造实验室规模的连续式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系统。机械强度计算显示,链条所受张力1700N,刮板强度校核表明其所受最大弯矩远小于许用抗弯强度,满足动态实验研究的需要。对比颗粒在不同刮板状态时垂直方向的受力情况,建立了不同密度煤粒在流化床内运动的加速度方程。为确保入选煤炭在床层中运动时实现分离,提出了刮板高度与颗粒在垂直方向受力及运动速度的关联式。采用Syamlal-O'Brien模型作为曳力方程,归还系数0.9,选用0.2mm粒级磁铁矿粉作为主导粒级,使用欧拉多相流模型进行连续式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不同气流速度和刮板速度条件下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刮板间距增加会促进大气泡生成,影响流化床床层稳定性。刮板静态时床层压降较动态刮板条件下高200 Pa,床层密度在2000 kg/m~3左右。床层流化稳定后压降的模拟值与实验值误差在3%~11%以内。颗粒动力学研究则表明刮板静态时,加重质颗粒在床层纵向呈中心区域上升,两侧下降的运动趋势;增加刮板间距促使颗粒速度波动变大。在流化床两侧,颗粒的横向速度多为0.1m/s以下,以纵向运动为主导。在床层表层,颗粒在横向速度最大高达0.35m/s,且位于0.15m床高以下的颗粒运动方向与0.15m床高以上的颗粒运动方向相反。实验室连续式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系统的布风效果良好,各测试点的压降曲线重迭。运动刮板推动加重质移动时产生的滑动摩擦力致使不同床高加重质存在垂直方向的速度梯度,床层压降比刮板静止时低。床层的起始流化气速随刮板间距的增加而增加,但刮板速度对其影响较小;床层膨胀率与刮板间距和速度的关系与起始流化气速相反。高速动态分析显示,在较高气流速度和刮板速度条件下,床层内出现较明显的团涌行为,促使在床层竖直方向形成合理的密度梯度。运动刮板抑制气泡生成的机理分析表明,刮板最佳速度与其间距成正比,50 mm刮板间距时的最佳速度为0.354m/s。床层密度稳定性随着刮板速度的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刮板速度超过0.354 m/s有恶化的趋势。利用实验室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开展全因素(刮板速度和气流速度)的示踪颗粒分选实验,分别建立了分选可能偏差E值以及处理量同刮板速度的关系模型;分选可能偏差E值均随刮板速度和气流速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气流速度14 cm/s、刮板间距50 mm和速度0.3 m/s时流化床对示踪煤炭分选效果最佳,E值为0.055g/cm~(-3),与运动刮板抑制气泡生成机理及空气重介质流化床流化特性研究中确定的最佳刮板速度相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4-01)
刘小军[2](2016)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混级硼铁矿粉流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0.15~0.125 mm与0.125~0.074 mm、0.3~0.15 mm与0.15~0.074 mm的混级硼铁矿粉,分别以不同重量配比组成拓宽粒级加重质,进行了流化特性的详细考察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硼铁矿粉作为加重质流化床起始流化速度与平均粒度之间的回归模型和上下床层的密度差模型。(本文来源于《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2016年09期)
刘付胜,骆振福,蒋勇,邵换男,陈伟[3](2016)在《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分层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分层规律以及其分选粒度下限,对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在转速为100 r/min时有较为稳定的流化特性;6~3 mm粒级的原煤灰分随着流化床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表现出良好的密度分层规律和分选特性。原煤分级分选结果表明:普通流化床对13~6 mm粒级有较为明显的分选效果,灰分离析标准差达到1.56;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对13~6、6~5、5~4 mm叁个粒级都有明显的分选效果,灰分离析标准差分别为1.74、1.36、1.35。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细粒煤的下限介于4~3 mm,且对3~1 mm的细粒煤没有分选效果。(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黄歌,赵跃民,王亚男,陈伟,贺靖峰[4](2016)在《6~3mm细粒煤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分布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研究将不同密度级煤样染色后分选,考察各密度级煤样在床层不同高度的分布规律,以此来评价流化床床层密度的均匀性,同时考察各密度级煤样在床层中的密度离析效应,为细粒煤的有效分选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6年08期)
吕鹏,赵跃民[5](2016)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高对流化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工业中,为提高其分选精度,优化工艺参数,以流化床床层压降、起始流化气速、初始鼓泡气速和床层膨胀率为技术指标,研究流化床的流化特性,为现场工艺参数的优化和技术指标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王厚坤,赵跃民,董良,张勇,王亚男[6](2016)在《空气重介质脉动流化床试验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精度和操作灵活性,将脉动气流引入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对-13+6 mm煤炭进行分选试验,考察气流速度、脉动气流频率和床层高度等因素对分选效果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空气重介质脉动流化床中煤炭分选最佳操作条件。(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朱学帅,万光显,吕薇,刘鹏,陈赞歌[7](2016)在《煤粉粒级对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分选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煤粉对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分选过程的影响,以粉煤分层占比、床层压降波动、可能偏差Ep值为考察指标,研究了粉煤粒级变化对其在流化床中分布、流化、分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在流化床床层中分布并不均匀,总体呈现上层偏多,中、下层偏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丁淑芳,李涛,韦鲁滨,李明明[8](2016)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床层流化质量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流化床的流化质量,选用七种粒度不同的磁铁矿粉为加重质,将影响流化质量的主要因素流化气速和加重质粒度分布作为评价指标,并提取流化质量参数,分析其对流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流化质量参数分析评价指标对流化质量的影响,流化床层的密度标准差随气速的增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其达到最大值后的气速范围内,床层密度趋于稳定。此时床层的均匀性较好。床层密度标准差随磁铁矿粉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床层的均匀性变差。当其含有适量的细颗粒时,床层的均匀性要比相同粒径的磁铁矿粉所形成的床层均匀性好,可以改善流化质量。根据密度标准差与气速的变化趋势对气速进行分区,为选择适宜的分选气速范围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朱冉,赵跃民,赵鹏飞,骆振福,王厚坤[9](2016)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的流化与分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3~1 mm粒级细粒煤介于煤粉与传统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所适用的粒度之间,其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被分选的同时对自身分选与流化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利用高速动态摄影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3~1 mm细粒煤过程中不同流化数下床层的流化特性、压降波动、煤粒分离混合规律以及流化床中不同高度处的密度分布,阐释了气泡在分选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细粒煤后床层密度降低,流化效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随着气速的增加,煤粒在流化床中先后经历了分离与混合两种状态,流化床各高度的密度也随之改变。当流化数在1.8~2.0时煤粒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随着气速增大煤粒受气流影响增大,不再严格按照流化床密度分离。(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韦鲁滨,刘鹏,李凌月,李大虎,朱学帅[10](2016)在《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入料特性与操作参数的协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入料物性直接影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分选效果,为此进行了不同粒度和不同可选性煤样的分选特性研究,考察了抛射强度、风量与入料特性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粒级对分选精度的影响显着,随粒级减小,Ep值变大,50~25,25~13和13~6 mm粒级难选煤最小Ep值分别为0.06,0.07和0.11 g/cm3;可选性对Ep值略有影响,50~25 mm粒级不同可选性煤样,易选、中等可选和较难选煤样最小Ep值分别为0.035,0.040和0.045 g/cm3。通过优化风量和抛射强度,分选精度明显提高,不同粒级或可选性煤样优化后的风量和抛射强度相近,均分别在140 m3/h和1.46左右。分析了气泡生成频率与床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揭示了振动改善流态化分选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0.15~0.125 mm与0.125~0.074 mm、0.3~0.15 mm与0.15~0.074 mm的混级硼铁矿粉,分别以不同重量配比组成拓宽粒级加重质,进行了流化特性的详细考察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硼铁矿粉作为加重质流化床起始流化速度与平均粒度之间的回归模型和上下床层的密度差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论文参考文献
[1].周念鑫.刮板行为对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稳定性及分选的作用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2].刘小军.空气重介质流化床混级硼铁矿粉流化特性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6
[3].刘付胜,骆振福,蒋勇,邵换男,陈伟.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分层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
[4].黄歌,赵跃民,王亚男,陈伟,贺靖峰.6~3mm细粒煤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分布规律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6
[5].吕鹏,赵跃民.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高对流化特性影响[J].煤炭技术.2016
[6].王厚坤,赵跃民,董良,张勇,王亚男.空气重介质脉动流化床试验参数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6
[7].朱学帅,万光显,吕薇,刘鹏,陈赞歌.煤粉粒级对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分选影响研究[J].煤炭技术.2016
[8].丁淑芳,李涛,韦鲁滨,李明明.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床层流化质量的评价[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6
[9].朱冉,赵跃民,赵鹏飞,骆振福,王厚坤.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的流化与分选特性[J].煤炭学报.2016
[10].韦鲁滨,刘鹏,李凌月,李大虎,朱学帅.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入料特性与操作参数的协同研究[J].煤炭学报.2016
标签:连续式空气重介质流化床; 刮板行为; 流化特性;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