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排斥论文-周天保

体液排斥论文-周天保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液排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急性排斥反应,肝移植

体液排斥论文文献综述

周天保[1](2019)在《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外肝移植学界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机制阐释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但为获得长期生存仍需长期乃至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即使如此,临床上AR仍时有发生,并导致相当一部分受者移植肝功能丧失,更重要的是受者术后还受到感染、肿瘤和其他一系列不良反应及沉重经济负担的影响。因此,为肝移植AR机制提出新的理论解释,更全面深入阐明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内在机制,进而依据新的机制研制出新型免疫抑制剂已势在必行。本文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肝移植AR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铭健,郭猛,郭闻渊,刘芳,鲍蕾蕾[2](2017)在《Jak2调控B细胞抗体产生影响体液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是影响肾脏、肝脏等实体器官移植物长期存活的重要原因。Jak2作为JAK激酶家族在抗原提呈细胞包括B细胞中优势表达,能够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免疫生物学过程,但是否参与调控B细胞的功能并影响AMR的发生有待于研究。方法:构建诱导性基因敲除Jak2小鼠并进行同种抗原免疫后,通过观察脾脏大小;检测脾脏B220+细胞数量、浆细胞数量以及生发中心形成情况;检测外周血中IgG水平。采用AMR模型,探讨诱导性基因敲除Jak2小鼠及Jak2抑制剂对AMR的作用。采用小鼠原B细胞株BaF3分析Jak2调控B细胞应答的机制。结果:同种异体小鼠脾细胞免疫Jak2基因诱导性敲除小鼠二周后,脾脏大小明显小于对照小鼠;B220+细胞数量以及生发中心均较对照小鼠显着减少;外周血中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小鼠。构建AMR模型后发现Jak2敲除B细胞或者采用其抑制剂能够明显抑制AMR产生,延长移植物存活期。对移植物进行病理分析发现移植物中浸润炎症细胞、C4d以及IgG明显减少。通过分离受体小鼠脾脏B细胞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C3Ⅰ/Ⅱ比值、Beclin-1蛋白水平上调,且mTORC1和mTORC2无明显差异,提示Jak2影响B细胞自噬作用。结论:JAK2能够有效调控B细胞分化,影响抗原特异性抗体生成,进而调控AMR的产生。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JAK2调控B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及防治AMR提供实验数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7-10-26)

王宁,李卫,张盛[3](2016)在《肾移植术前供者特异性抗体强度对术后的体液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的术前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与其术后发生抗体介导的体液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及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肾移植受者88例。术前采用Luminex流式法对肾移植受者进行DSA检测,并将受者分为DSA阳性组(n=20)与DSA阴性组(n=68)。随访时间为2年。术后参照Banff 2005标准对移植肾病理形态进行评估分级,并观察移植肾的情况。结果:DSA阳性组与阴性组AMR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5%,移植物丢失发生率分别为15.0%和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AMR受者最高DSA的荧光指数中值(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较非AMR受者差异明显(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肾移植术后受者发展为AMR的最高MFI阈值为7909.5。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回复的发生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前检测DSA水平,可以预测AMR的发生风险和移植肾功能状态。最高DSA值的MFI截点(7909.5)能够预测AMR发生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于立新[4](2015)在《肾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肾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即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一种预后较差的并发症。AMR由针对供者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介导,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随着对抗移植物抗体产生以及补体系统激活在排斥反应中作用的深入研究,AMR的治疗也出现新的策略。除了标准的AMR治疗包括血浆置换、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新型的针对B细胞、浆细胞和补体系统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如: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依库珠单抗等,被证明能有效治疗肾移植术后AMR。如何采用这些新型免疫抑制剂更好地控制体液免疫并延长移植物的生存,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5年03期)

孙启全[5](2015)在《关注体液性排斥,改善移植肾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已经成为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C4d检测推动了AMR相关研究快速进展,缺点是灵敏度不足。霉酚酸类药物联合他克莫司可作为AMR的维持性免疫抑制方案。目前AMR治疗方案很多,但诸多因素影响AMR治疗的转归,对晚期AMR尚无有效处理方法。本文从AMR的定义及诊断、C4d在AMR诊断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AMR患者免疫抑制剂的选择、AMR的治疗措施、影响AMR治疗转归的因素、AMR面临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进行述评。关注体液性排斥,改善移植肾预后,任重而道远。(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5年04期)

陈栋,魏来,蒋继贫,郭晖,杨军[6](2013)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实施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并总结我院一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实施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诊疗经过,为肝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思路和方法。方法和结果患者女性,因"自身免疫治肝病、肝硬化"而收入院行同种背驮式肝移植术,供受者血型相同,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强的松的免疫抑制方案,术后1周内移植肝功能迅速恢复,术后2d血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术后7d出现血转氨酶和胆红素的爬升,在加强护肝利胆治疗的基础上,经过甲基强的松龙抗排斥治疗无效,肝功能继续恶化,并第一次移植肝穿刺活检提示汇管区内可见少数淋巴细胞浸润和非常轻微胆管上皮炎表现,中央静脉分支管周极少许肝细胞肿胀和少许肝细胞坏死以及毛细胆管内轻微胆汁淤积,肝小叶内少数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和轻度水肿,考虑轻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因素或药物性肝损伤因素,予以停用他克莫司,应用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过渡替代治疗5d,仍未见好转,予以第二次移植肝穿刺活检提示汇管区内可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未明显急性排斥反应组织学表现;中央静脉周围(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11-01)

陈知水,陈栋,魏来,蒋继贫,杨军[7](2013)在《肝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附2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肝脏作为一免疫特惠器官,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发生率远比其他实质器官移植低,移植肝排斥反应通常由T细胞介导,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体液性排斥反应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对血型不相容的肝移植患者惕。我们回顾并总结了我院近期2例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的诊疗经过,积累肝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和结果2例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病例,例1为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血型不相容的肝移植,供肝为AB型,受者为A型;例2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实施血型相同的肝移植,供受者血型均为O型。两例患者均维持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强的松的免疫抑制方案,例1采用了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治疗,两例患者术后一周移植肝功能均恢复良好,血转氨酶和胆红素持续性下降。术后7天两例均出现肝功能的持续恶化,由于例1为血型不相容的(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11-01)

孙启全[8](2013)在《T-bet,移植肾体液性排斥的新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体液性排斥,又称为抗体介导的排斥,是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病理表现和临床转归完全不同于细胞性排斥。在肾脏病中,Th1和Th2为主导的肾炎分别与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有关。我们设想在体液性排斥和细胞性排斥中Th1、Th2的表达也存在同样的差别。我们分别观察了体液性排斥和细胞性排斥移植肾组织Th1、Th2的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情况,发现体液性排斥的肾小球中主要表达T-bet,而细胞性排斥的肾小球中以GAGA3的表(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11-01)

王锁刚,王光策,陈辉,陈铸,何伟[9](2013)在《肾移植后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个体化治疗及转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急、慢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个体化治疗及预后,为体液性排斥反应患者的诊治提供宝贵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2006年1月至2013年7月我中心收治的26例体液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6例,年龄为21-63岁,中位年龄46岁;肾移植时间7d-10y;3例为二次移植,余均为首次移植;CDC均<5%;PRA阳性2例,余均为阴性。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排除感染、外科并发症等,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及移植肾病理,(和/或)结合以下指标:①组织学见小球炎及中性粒细胞或者单个核细胞在PTC内聚集;②移植肾组织C4d染色见PTC部位弥漫C4d沉积;③外周循环中出现有针对供体HLA抗体或者DSA的血清学证据。本组患者病理提示,16例为早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MR)(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11-01)

傅茜,王长希,叶欣,李军,曾文涛[10](2013)在《采用流式细胞微珠法检测抗体辅助诊治肾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流式细胞微珠法检测HLA抗体在诊断肾移植术后受者体液性排斥反应和判断治疗效果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我院行肾移植手术并随诊的受者86例,因出现尿蛋白或移植肾功能不全进行检查,采用流式细胞微珠法(LuminexTM 2000)和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bsorbentassay,ELISA)方法检测HLA抗体,同时行移植肾病理穿刺活检和C4d免疫荧光染色。其中采用减敏治疗方案的受者流式细胞微珠法动态监测HLA抗体变化。检测确定这些抗体中包含有DSA抗体。结果在86例受者中,44例受者HLA抗体检测ELISA(+)和Luminex(+),移植肾病理体液性排斥反应表现(+),以及C4d(+);3例受者ELISA(-),Luminex(+),移植肾病理(+),以及C4d(+);5例受者ELISA(+)/Luminex(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11-01)

体液排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和目的: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是影响肾脏、肝脏等实体器官移植物长期存活的重要原因。Jak2作为JAK激酶家族在抗原提呈细胞包括B细胞中优势表达,能够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免疫生物学过程,但是否参与调控B细胞的功能并影响AMR的发生有待于研究。方法:构建诱导性基因敲除Jak2小鼠并进行同种抗原免疫后,通过观察脾脏大小;检测脾脏B220+细胞数量、浆细胞数量以及生发中心形成情况;检测外周血中IgG水平。采用AMR模型,探讨诱导性基因敲除Jak2小鼠及Jak2抑制剂对AMR的作用。采用小鼠原B细胞株BaF3分析Jak2调控B细胞应答的机制。结果:同种异体小鼠脾细胞免疫Jak2基因诱导性敲除小鼠二周后,脾脏大小明显小于对照小鼠;B220+细胞数量以及生发中心均较对照小鼠显着减少;外周血中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小鼠。构建AMR模型后发现Jak2敲除B细胞或者采用其抑制剂能够明显抑制AMR产生,延长移植物存活期。对移植物进行病理分析发现移植物中浸润炎症细胞、C4d以及IgG明显减少。通过分离受体小鼠脾脏B细胞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C3Ⅰ/Ⅱ比值、Beclin-1蛋白水平上调,且mTORC1和mTORC2无明显差异,提示Jak2影响B细胞自噬作用。结论:JAK2能够有效调控B细胞分化,影响抗原特异性抗体生成,进而调控AMR的产生。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JAK2调控B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及防治AMR提供实验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液排斥论文参考文献

[1].周天保.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9

[2].张铭健,郭猛,郭闻渊,刘芳,鲍蕾蕾.Jak2调控B细胞抗体产生影响体液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C].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7

[3].王宁,李卫,张盛.肾移植术前供者特异性抗体强度对术后的体液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功能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4].于立新.肾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5

[5].孙启全.关注体液性排斥,改善移植肾预后[J].器官移植.2015

[6].陈栋,魏来,蒋继贫,郭晖,杨军.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实施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1例报道[C].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2013

[7].陈知水,陈栋,魏来,蒋继贫,杨军.肝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附2例报道)[C].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2013

[8].孙启全.T-bet,移植肾体液性排斥的新标志?[C].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2013

[9].王锁刚,王光策,陈辉,陈铸,何伟.肾移植后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个体化治疗及转归[C].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2013

[10].傅茜,王长希,叶欣,李军,曾文涛.采用流式细胞微珠法检测抗体辅助诊治肾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C].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2013

标签:;  ;  ;  ;  

体液排斥论文-周天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