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黑龙江大庆163515)
【摘要】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辩证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临床3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方法要点进行分析。结果:3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经治疗治愈15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88.9%。结论:本病起病缓慢,易于反复。初起多呈实证,以肝郁气滞为多,若反复发作可致虚,出现脾气虚或胃阴虚等,但经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证的转化。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辩证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061-02
肠易激综合征,系指肠功能紊乱,而无形态学、细菌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症候群,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本病属中医学“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现称“肠郁”。特点是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不具特异性[1]。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6例,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6例,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1±3.5岁;病程1年~15年,平均5±1.5年。所有患者均以腹痛、腹胀伴不同程度的腹泻等为主就诊,经粪常规、结肠镜或灌肠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血液无异常。中医分型:肝郁气滞证12例,肝气乘脾证9例,脾气虚弱型8例,寒热夹杂证3例,阴虚燥热证3例。
1.2方法
1.2.1肝郁气滞证便秘,欲便不畅,便下艰难,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烦躁易怒,肠鸣矢气,嗳气呃逆,食少纳差;舌淡红、苔薄质干,脉弦。疏肝解郁,理气通肠。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枳壳、乌药、川楝子、郁金、大黄各9g,柴胡、木香、槟榔各6g,沉香、甘草各3g。腹痛明显,加元胡、白芍;口苦咽干,加黄芩、菊花;嗳气呃逆,加半夏、竹茹。
1.2.2肝气乘脾证腹痛即泻,泻后痛缓(常因恼怒或精神紧张而发作或加重),肠鸣矢气,便下黏液,纳呆腹胀,少腹拘急,胸胁胀满窜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抑肝疏气,扶脾健运。痛泻要方加味:白术、白芍、枳壳、香附各9g,防风、陈皮、柴胡、木香各6g,甘草3g。腹痛甚,加元胡、川楝子;暖气频繁,加沉香、半夏;泄泻,加党参、木瓜;腹胀明显,加槟榔、枳壳;烦躁易怒,加丹皮、栀子。
1.2.3脾气虚弱证经常餐后即泻,大便时溏时泻,夹有黏液,食少纳差,食后腹胀,脘闷不舒,肢倦乏力;舌淡体胖有齿痕、苔薄白,弦细弱[2]。脾气虚弱,运化无权。补脾益气,健运。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莲子、山药各15g,炒白术、茯苓、白芍、炒扁豆、炒薏苡仁各10g,砂仁、炒陈皮、木香各6g,炙甘草3g。久泄不止、中气不足,加升麻、黄芪;脾虚及肾、清晨腹泻,加补骨脂、肉豆蔻;腹痛喜按、怯寒便溏,加干姜、肉桂;脾虚湿盛,加苍术、佩兰。
1.2.4寒热夹杂证腹痛便秘交作,便下黏冻,或夹泡沫,腹胀肠鸣,喜温,口苦;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或弦滑。清热温寒,舒肠复传。乌梅丸加减:党参、白术、白芍、乌梅各10g,炮姜、当归、桂枝、黄连各4.5g,细辛、炮附子、黄柏、甘草各3g,花椒2g。少腹冷痛,去黄连,加小茴香、荔枝核;胃脘灼热、口苦,去花椒、黑姜、附子,加栀子、吴茱萸;大便黏腻不爽、里急后重,加槟榔、厚朴。
1.2.5阴虚燥热证大便秘结,数日一行,或粪如羊屎,外裹黏液,口干咽燥,小便淡黄;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治则养阴生津,清热润燥。增液汤合麻仁丸加减:生地黄、火麻仁各15g,麦冬、玄参、大黄、枳壳、赤芍各10g,杏仁6g,蜂蜜适量[3]。头晕肢乏,加太子参、山药;右胁不舒,加柴胡、川楝子。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肠道功能正常,舌脉正常,随诊复查无异常。好转:症状好转,大便次数减少,粪便性状接近正常或便秘减轻。无效:症状无减轻,大便次数、性状及排便过程异常无改善。
2.结果
3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经治疗治愈15例,治愈率41.66%,好转17例,好转率47.22%,无效4例,总有效88.9%。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本病的病因涉及精神因素、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方面,导致脾虚不能运化,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功能失常,气机郁结不畅,小肠功能紊乱,升降失司,清浊不分而发病。本病病位主要在小肠,与肝、脾密切相关,也可波及胃、肾、大肠等脏腑。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热郁、食积、气滞、湿阻,其中以湿邪最为重要,湿可夹寒、夹热、夹滞。病理性质不外寒热、虚实、气血诸端,多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本病的发生因素多种,但主要是精神因素和饮食因素。对精神引起的要做好心理治疗,要分析何种心理因素与本病发生有关,有针对性进行解释、说明,使之对本病有正确认识和树立治疗信心。对饮食,要帮助患者回忆分析,哪些食物会导致腹泻或便秘,或引起胃肠不适,必须禁食这些食物[4]。
本病起病缓慢,易于反复。初起多呈实证,以肝郁气滞为多,若反复发作可致虚,出现脾气虚或胃阴虚等,但经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证的转化。本病属功能性疾病,虽易反复,预后良好,可以治愈。但要注意不要掩盖器质性肠病的发生。
本病患者在康复阶段,仍须依证论治。主要是舒肝、健脾。舒肝可选用绿萼梅、木蝴蝶、玫瑰花、丝瓜络、荷叶、桑叶等轻清之品,以免耗气损阴;健脾亦宜选太子参、山药、莲子、黄精、茯苓等性平之药,不润不燥以扶脾。饮食宜选用适体性而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品。莲子羹、大枣粥、桂圆粥和藕粉、百合粉、白木耳可供选用。锻炼选用适宜的体育活动项目以调节心身,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余大强,乐伟芬,周蓥,王宇新.中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6):78-79.
[2]刘敏.中医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2):84-84.
[3]周军丽,张颖.中医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5):57-57.
[4]李惠娟.中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