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居单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代谢,物质流分析,整合基础设施
人居单元论文文献综述
黄培福[1](2019)在《基于资源循环代谢的城市人居生态单元及其生成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革命后,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快速进步。城市化进程也由此加快,但由于人们盲目追求城市飞速建设,忽略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产生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异常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交通拥堵、热岛效应、垃圾围城等城市病。20世纪70年代,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研究,生态城市理论正式提出并成为缓解城市生态危机的重要手段。同时城市代谢理论也开始应用到城市研究之中,城市代谢理论从更深的层次,不同的角度研究城市生态问题,为人们研究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资源代谢的视角,基于循环代谢理论,以城市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人居生态环境空间与技术模式,构建城市、片区、邻里、街区四个尺度城市人居生态单元模型,研究城市、片区、邻里、街区四个层级上的形态与代谢关联模型。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研究背景与依据、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回顾分析了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城市代谢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构建了研究的框架,列举了研究的方法。第二章对国内外典型生态城市案例进行案例解析,总结生态城市案例尺度层级、交通组织、开发强度等空间形态模式;雨水利用、污水处理、垃圾回收与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生态技术模式;抽取绿地率、路网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空间形态指标,雨水利用率、污水处理、废弃物收集与处理等资源再利用率指标。探求当前生态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生态适宜技术的生态化整合模式,以为构建适用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城市人居生态单元模型提供参考依据。第叁章重点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基于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立足建筑学审视“城市生态系统”,基于此提出“城市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并对城市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与内涵、系统与结构、层级与要素进行初步探讨。第四章研究城市人居生态单元的代谢机理特征,基于现有城市代谢机理的理论基础,并依托适宜生态技术,构建城市人居生态单元水、能源、养分、垃圾的循环代谢模型,构建基础设施技术工具集,再此研究的基础上,以人均土地消耗与人均资源消耗为数据依据,对城市人居生态单元的四个层级进行尺度的研究与代谢数据配量计算。此外根据整理的基础设施技术工具集,对城市人居生态单元的各适宜技术进行空间关联,构建四个层级的空间与技术关联模型。第五章基于以上研究,选取实验条件,基于本文研究与其地理气候条件,设计一座基于资源循环代谢的生态城市,并对其城市、片区、邻里、街区四个层级的生态技术设施与空间形态进行整合设计。第六章为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针对本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不足与进一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申荣荣[2](2018)在《小的美学——融于环境的多功能最小人居单元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人们的居住观可能与新兴科技,材料,消费观密切相关,人居与环境的关系会更加密切。随着新兴材料,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加强,使得融于环境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居住观念会不断增强,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的实际案例分析与文献查阅和相应的人居单元实证研究,探讨人居单元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13期)
崔志昊[3](2018)在《基于县(市)空间单元的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农村人居环境评价理论体系建构尚在完善,评价方法有待改进,在政策制定等实践环节更是缺少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以山东省85县(市)的农村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生态、社会人文以及地域空间叁个角度选取指标,通过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为指标赋权重,分4级建立包含39项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以县(市)为单位对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进行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对农村人居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提出相关规划策略,旨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振兴战略、构成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提供一定借鉴和依据。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策略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综述,了解农村人居环境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发展现状,总结其存在的不足,为系统建构农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奠定基础。(2)借鉴前人的研究,结合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现状,选取评价指标;利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处理,同时结合实地调查中村民、村干部以及相关规划部门领导对农村人居环境各项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不同认知,对相关指标赋权重,建立一套以县(市)为空间单元的,由自然生态、社会人文以及地域空间叁方面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已建立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体系,进行样本数据处理,对山东省县(市)农村人居环境的地区差异及分布特征进行评价。(3)结合已经得到的山东省县(市)农村人居环境评价结果,对经济发展、人口情况等可能对农村人居环境产生影响的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山东省县(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核心影响要素,主要包括县(市)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16至60岁人口比例、农村建设用地规模4项要素。(4)根据山东省县(市)农村人居环境的评价结果和核心影响要素,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农村环境监管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帮扶责任、加强农村公服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改善人口结构等五项优化策略,以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高赓[4](2016)在《叁生一体的乡村绿色人居单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化和城镇化发展迅速普及的今天,乡村一直在踏着城市的足迹进行建设。这种发展模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在这种提高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大的危机。全球能源的匮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已经由千疮百孔的城市逐渐蔓延到未经染指的乡村,这一现象也让人们逐渐醒悟,寻找新的能源资源,并选择适宜的废物处理方式来保护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据此,本文提出叁生一体的“乡村绿色人居单元”的概念,以适宜乡村物质经济水准的生态技术设施为纽带,将农业生产与人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解决当前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面临的环境、资源、空间等问题。本文旨在提出“乡村绿色人居单元”的概念,通过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阐明“乡村绿色人居单元”的运行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其循环系统结构、构成要素并进行量化,而后通过分析构建“乡村绿色人居单元”的必要手段,确定其单元的最大规模及规模层级。最后将两部分内容作为依据,设计乡村绿色人居单元的理论模型,藉此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指导。区别于传统建筑学的研究,本文集合了生态学、农业学、社会学、建筑规划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将建筑设计和资源代谢平衡的计算验证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范围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并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进行了描述。第二章首先对人居环境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反思,指出若要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就应该从基础设施的角度进行重新规划,而后通过系统论、生物学和生态学相关原理,论证了乡村绿色人居单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核心,在此基础上指出乡村人居环境应该向绿色化及单元化方向发展。第叁章对“叁生一体”的含义及其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意义做出详述,指出“乡村绿色人居单元”的构建依据是生态学原理的相关内容,并对其具体结构进行了完整描述。在此基础上,将该结构分别拆解为人居生活、农业生产和生态技术叁个子系统,分别将其中各组成要素及其可能的存在形式进行了量化,作为构建“乡村绿色人居单元”的一个重要依据。第四章从另一个研究方向切入,指出构建“乡村绿色人居单元”还需要确定其尺度规模,将关键基础设施服务半径、强化城乡特征、耕作半径、先例研究作为影响因素并分别分析,确定出其最大的尺度规模。并结合乡村建设实践、将其划分为乡镇、社区/园区、村庄、庭院等几种不同层级上的单元尺度类型。第五章结合叁、四两章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在理想状态下,各尺度层级上单元可能的空间布局方式,并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表达。第六章为结余部分,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论点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讨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本文围绕“乡村绿色人居单元”进行了层层探究,从其概念和内涵切入,直至其在理论上可能的构建方式,以期在未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实践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6-06-01)
张焕[5](2013)在《舟山群岛人居单元营建理论与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居环境聚落在大规模的建设中遭到了不可挽救地破坏,尤其是植根于海洋地区自然与文化环境的海岛传统聚落与住居,正逐渐被舟山新区大规模的建设模式所取代,舟山群岛海岛地区传统营建体系的演进与发展面临着种种困境。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地区营建体系切入,研究如何挖掘与整理这些包含生态价值与智慧的地区营建经验,结合当前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成果,将其转化为地区人居环境营建体系与方法,使地区传统建筑持续发展获得重生。在这一目标下,将常年有人居住,并且形成人居聚落的海岛还原成一个人居单元。同时,单元将山地、滨海、平原等不同类型的人居环境纳入到一个整体,打破了行政区划和地形学上的限制,有可能以一种整体的观念来把握人居环境的内在规律。论文首先阐述了选题舟山群岛人居环境研究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导出多维视野下群岛人居单元的创新概念。然后对群岛人居单元的概念从理论支撑、影响因素、运转规律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在解析的基础上,从群岛整体尺度和建设尺度两个层面上构筑营建体系。并在随后的章节中归纳出体系建构和营建策略,以及实际案例的验证。最后加以总结和展望。论文目前的研究总体水平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寄希望通过对家乡舟山的解读,归纳些岛屿的人居环境承前启后的营建理念,即旨在于以人居单元的概念与视角,同时结合具体的实证研究,以一种开放的结构和方式归纳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与规律,以期对研究具有时效性、开拓性与原创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9-13)
查晓鸣,杨剑[6](2012)在《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演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与持续存在作为人居环境建设的根本尺度和评判标准。文章通过对人居环境协调单元,基本生活单元、人居生态单元、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分析与总结,希望对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2年06期)
田朝阳,吴军基,孟南[7](2012)在《解读四盒园,探索中国人理想的栖居空间——兼论人居环境基本空间结构单元及其空间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四盒园立意、空间形态、结构的解析,解读了设计师深邃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四盒园暗示人居环境空间包括居住建筑空间、园林建筑空间、园林空间、林中空地四大类型,提出人居环境空间的自然原型是林中空地,生物原型是子宫情结。最后,探索了人居环境基本空间结构单元结构特征及其理论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2年06期)
张定青,翟晓婷[8](2009)在《关中地区人居环境生态协调单元的建构——以灞河流域蓝田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中地区渭河水系支脉纵横,人居聚落生存和发展与小流域密切相关。该文从关中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与景观生态特点出发,遵循与流域生态相协调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分析了小流域人居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小流域人居单元概念,体现了人居聚落与小流域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小流域人居单元的基本类型及特征,探讨了促进城镇建设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小流域人居单元生态协调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09年08期)
周晓芳,周永章[9](2008)在《从地理单元角度看待人居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出发,将地理单元作为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特征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人居环境研究。本文认为,在地理单元中,尺度、地域综合体、格局一过程、能量是体现其系统性和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对人居环境的整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流域、岛屿、盆地、风水空间模式等待合这些要素特质,是特殊的地理单元,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关注这类地理单元的人居环境研究,本文并就此展开评述。(本文来源于《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期刊2008-10-01)
汪江华,王其亨[10](2006)在《清代惠陵建筑工程全案研究——“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惠陵是清穆宗同治的陵寝。作为清代皇家陵寝建筑的典范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施工组织、工程技术等优秀传统。由于惠陵营建的年代较晚,故建筑实物保存基本完好,更为弥足珍贵的是还有大量的“样式雷”文献、图档遗存,这些都为惠陵作为一个完整的工程个案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通过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展现一个国家级重大工程从选址、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察直到验收的全过程,而且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中(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06年03期)
人居单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未来人们的居住观可能与新兴科技,材料,消费观密切相关,人居与环境的关系会更加密切。随着新兴材料,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加强,使得融于环境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居住观念会不断增强,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的实际案例分析与文献查阅和相应的人居单元实证研究,探讨人居单元的未来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居单元论文参考文献
[1].黄培福.基于资源循环代谢的城市人居生态单元及其生成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2].申荣荣.小的美学——融于环境的多功能最小人居单元探究[J].明日风尚.2018
[3].崔志昊.基于县(市)空间单元的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
[4].高赓.叁生一体的乡村绿色人居单元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
[5].张焕.舟山群岛人居单元营建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
[6].查晓鸣,杨剑.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演进分析[J].四川建筑.2012
[7].田朝阳,吴军基,孟南.解读四盒园,探索中国人理想的栖居空间——兼论人居环境基本空间结构单元及其空间特征[J].华中建筑.2012
[8].张定青,翟晓婷.关中地区人居环境生态协调单元的建构——以灞河流域蓝田县为例[J].华中建筑.2009
[9].周晓芳,周永章.从地理单元角度看待人居环境研究[C].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2008
[10].汪江华,王其亨.清代惠陵建筑工程全案研究——“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与方法[J].新建筑.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