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老化论文-徐鸥明,曹志飞,李明月,程贤鹏,韩森

沥青老化论文-徐鸥明,曹志飞,李明月,程贤鹏,韩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沥青老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热氧老化,紫外光老化,表观黏度

沥青老化论文文献综述

徐鸥明,曹志飞,李明月,程贤鹏,韩森[1](2019)在《星型SBS改性沥青热氧和紫外光老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热氧和紫外光老化对星型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主要技术性质的影响,通过室内老化模拟试验,研究了沥青经不同老化时间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和表观黏度的变化规律,基于表观黏度建立了星型SBS改性沥青老化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热氧老化与紫外光老化对星型SBS改性沥青主要技术特性的影响基本相同,即针入度、延度随老化时间延长呈减小趋势,135℃表观黏度呈增大趋势,而软化点呈非单调性变化趋势;不同基质沥青制成的SBS改性沥青在热氧老化过程中老化反应速率存在差异,而在紫外光老化过程中基本接近;SBS改性沥青热氧老化与紫外光老化均遵循一级氧化动力反应方程,建立的老化模型能预估热氧和紫外光耦合作用下星型SBS改性沥青的表观黏度。(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静,石鹏程,沈菊男[2](2019)在《变温低场核磁共振在沥青老化评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来检测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老化状态,分析表明,常温时沥青中有四个峰的信号量,低温时峰数量减少且信号量降低;沥青老化后,常温下表现为峰数量不变但信号量降低,低温下峰数量减少但其信号量比老化前的大;从流变性能测试(Dynamic Shear Rheometer,DSR)可知老化和降温使沥青粘性增大,抵抗形变能力增强。(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9年11期)

吴正江,欧震宇,罗群星,龙久添[3](2019)在《APR还原再生剂修复老化沥青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模拟道路沥青不同阶段的老化程度,使用不同剂量的APR还原再生剂修复老化沥青,并结合对路面沥青混合料抽提后的沥青进行试验,验证了APR还原再生剂具有修复老化沥青的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老化时间越短则修复效果越好,路面铺筑后实际使用2~3a后的老化程度使用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孙吉书,于水,许宁乾,李宁利[4](2019)在《考虑老化作用的沥青-集料界面黏附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路面水损坏的机理即沥青与集料界面的黏附性丧失,而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在光、氧等的作用下会有所降低。为探究老化作用对沥青-集料界面黏附性的影响,以70~#基质沥青和纳米膨润土改性沥青为试验样品,采用躺滴法在不同老化条件下分别测定了沥青与集料的接触角。基于微观表面能理论计算了沥青的黏聚功、沥青与集料体系的黏附功、剥落功及配伍率。然后分析了RTFOT老化、PAV老化和紫外老化对沥青-集料黏附性的变化规律。最后从宏观水稳定性试验的角度对表面能理论作出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种老化条件,纳米改性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要优于基质沥青,纳米改性剂可以降低老化作用对沥青-集料黏附性的影响;对于同种沥青-集料体系,RTFOT老化对黏附性能影响最大,紫外老化影响最小。其中,对于基质沥青RTFOT后,剥落功提高了4%,PAV后提高2.2%,室内紫外光照射15 h后提高了1.4%。对于纳米改性沥青,RTFOT后剥落功提高了2.7%,PAV后提高1.4%,紫外老化后提高0.6%;此外,表面能理论分析的规律与冻融劈裂试验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即用剥落功表征的黏附性与TSR表征的水稳定性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王枫成[5](2019)在《丁苯橡胶改性沥青老化前后性能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丁苯橡胶对基质沥青使用性能的影响程度,采用原样与短期老化(RTFOT)状态下3种沥青,通过沥青针入度、旋转黏度、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结果得到针入度指数(PI)、针入度—黏度指数(PVN)、黏温指数(VTS)、劲度模量S和蠕变速率m等指标评价SBR改性沥青温度敏感性及抗老化性能,并采用红外光谱(IR)分析其改性机理。研究表明:基质沥青中加入SBR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温度敏感性,并可提高沥青低温及抗老化性能;通过IR分析表明SBR与基质沥青发生物理交联反应,且SBR的加入使羰基、亚砜基吸收峰强度减弱,有效地减缓了沥青的老化程度。(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11期)

金大中,钱国平,白献萍,黄乾晋[6](2019)在《沥青紫外光老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研究紫外光照对沥青老化的影响,探寻预防和减少紫外光对沥青老化影响的方法,该文阐述了沥青紫外光老化机理,梳理了相关的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归纳了抗紫外光老化的措施,指出了现有沥青紫外光老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研究展望,以期对沥青的紫外光老化程度进行定量描述,预估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并为深入研究沥青路面老化及抗老化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为最佳养护时机及养护方案的确定提供有力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5期)

林高原[7](2019)在《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粘弹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SBS改性剂性能参数对其改性沥青短期老化性能的影响,选择YH791、YS4303、D1320、T161B等4种SBS改性剂和SK90号基质沥青制备改性沥青,并采用旋转薄膜烘箱对改性沥青进行老化试验。基于60℃重复蠕变-恢复试验,采用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_(nr)、累积应变■和蠕变劲度模量的粘性部分G_v值3个指标分别评价4种改性沥青老化前、后抵抗剪切变形性能及抗老化特性,以改性剂结构、嵌段比、拉伸强度、伸长率、永久变形、硬度为比较数列,改性沥青老化后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变化率ΔJ_(nr)、劲度模量的粘性分量变化率ΔG_V以及累积应变变化率■作为参考数列,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化使YH791、YS4303和D1320改性沥青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_(nr)和累积应变■增大,而使蠕变劲度模量的粘性部分G_v值减小,但T161B改性沥青则呈现相反的结果;同时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改性剂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应力对老化后各指标的变化率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李宁,申爱琴,周彬,黄伟,潘兴东[8](2019)在《基于流变和微观分析的PR改性沥青老化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主研发的橡胶树脂(PR)改性沥青进行了老化性能研究。采用薄膜老化烘箱和自主设计研发的紫外老化烘箱模拟沥青的热氧老化和光氧老化过程,对老化前后的PR改性沥青进行了常规性能试验、流变试验和凝胶色谱的试验对比。结果表明:PR改性技术能够很好地提高沥青的抗老化性能;PR改性沥青老化后针入度、软化点性能改变不大且RTFOT老化后高温等级较高,另外PR改性沥青的分子量分布曲线变化较小,其耐老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可以采用沥青的重均分子量和分散度进行宏观性能的部分表征,沥青重均分子量和分散度越大,沥青温度敏感性越小,耐老化性能越好。(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白献萍,钱国平,韦慧,金大中[9](2019)在《紫外线光照辐射的SBS改性沥青老化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概括国内外相关的SBS改性沥青紫外线老化研究现状,阐述了SBS改性沥青紫外线老化机理,综述了紫外线老化方程,并对影响紫外线老化的因素进行了概括。针对目前我国现有的沥青性能评价体系中并未涉及紫外线老化的影响问题,梳理国内外沥青紫外线老化的研究成果及其相关的评价指标和测试方法,并提出展望。这为评估和预测SBS改性沥青紫外线老化性能提供基础,并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其紫外线老化及抗老化措施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鹏,刘鹏,王健,王飞,常志慧[10](2019)在《纳米材料对SBS改性沥青蠕变及抗老化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零维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一维碳纳米管(CNTs)和微米级炭黑为试验材料,通过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借助黏弹原理,探究不同材料对SBS改性沥青蠕变及抗老化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Nano-SiO_2对SBS改性沥青高温抗变形能力的改善效果随其掺量先减后增,CNTs则相反,且Nano-SiO_2掺量为3%、CNTs为0.5%时,改善效果最明显.一维CNTs对SBS改性沥青蠕变参数的改善优于炭黑,Nano-SiO_2最差.基于老化指数可知,Nano-SiO_2、CNTs和炭黑对改善SBS改性沥青抗老化性是有利的,且纳米材料改善效果优于微米级材料,Nano-SiO_2优于CNTs.(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9年05期)

沥青老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来检测沥青在不同温度下的老化状态,分析表明,常温时沥青中有四个峰的信号量,低温时峰数量减少且信号量降低;沥青老化后,常温下表现为峰数量不变但信号量降低,低温下峰数量减少但其信号量比老化前的大;从流变性能测试(Dynamic Shear Rheometer,DSR)可知老化和降温使沥青粘性增大,抵抗形变能力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沥青老化论文参考文献

[1].徐鸥明,曹志飞,李明月,程贤鹏,韩森.星型SBS改性沥青热氧和紫外光老化特性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2].李静,石鹏程,沈菊男.变温低场核磁共振在沥青老化评定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2019

[3].吴正江,欧震宇,罗群星,龙久添.APR还原再生剂修复老化沥青性能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9

[4].孙吉书,于水,许宁乾,李宁利.考虑老化作用的沥青-集料界面黏附性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19

[5].王枫成.丁苯橡胶改性沥青老化前后性能对比分析[J].公路.2019

[6].金大中,钱国平,白献萍,黄乾晋.沥青紫外光老化研究进展[J].中外公路.2019

[7].林高原.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粘弹性分析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9

[8].李宁,申爱琴,周彬,黄伟,潘兴东.基于流变和微观分析的PR改性沥青老化性能评价[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9].白献萍,钱国平,韦慧,金大中.紫外线光照辐射的SBS改性沥青老化研究现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10].王鹏,刘鹏,王健,王飞,常志慧.纳米材料对SBS改性沥青蠕变及抗老化性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9

标签:;  ;  ;  ;  

沥青老化论文-徐鸥明,曹志飞,李明月,程贤鹏,韩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