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花木产业集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升级,淘宝村
花木产业集群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富,方湖柳,曾亿武,郭红东[1](2018)在《电子商务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分析——以江苏省沭阳县花木产业集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沭阳花木产业集群个案,探索电子商务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升级机理。农业产业集群在引进电子商务上具有一定优势,而电子商务的引进为农业产业集群带来新的需求条件、竞争环境、供应网络和服务体系,并使土地与空间得到进一步利用,农民企业家才能得到提升,政府扶持思路和行为发生调整,进而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升级。特色农业产业区的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农业产业集群在引进电子商务上的优势,及时转变产业扶持思路与发展战略,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新经济,努力为集群主体的电商创业和创新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章其祥[2](2017)在《沭阳县新河营揽中心 网格化深耕花木产业集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过全面推行网格化布局、深耕花木产业集群市场,截至8月20日,江苏省沭阳县邮政分公司包裹快递部新河营揽中心累计收寄快递包裹201.83万件,实现收入1203万元,业务量占该分公司快包揽收总量的34%。该中心也成为全省邮政首个快递包裹收入超千万元的(本文来源于《中国邮政报》期刊2017-08-29)
张志立[3](2017)在《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物流系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鄢陵自古便是花木种植大县,有“中国花木第一县”之称。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对花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鄢陵花木产业集群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16年,花木产业年产值达68亿元,直接带动全县近叁分之一的人口就业,成为了鄢陵的经济支柱产业。在花木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物流系统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制约了鄢陵花木产业的整体发展。本文介绍了河南省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物流系统发展现状,对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物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物流系统优化的建议。首先,对农产品物流、花木物流、产业集群等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国内外对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相对较多,但较少有研究者从物流主体、流程、物流功能要素等方面对特定地域花木产业集群物流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其二,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花木产业集群物流系统进行理论分析,主要阐述了花木物流系统在集群中的地位、花木物流的功能要素、物质要素,花木物流系统的主体要素、流通渠道、支持要素。其叁,介绍了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物流系统发展现状,主要包括花木集群生产经营、发展历程等情况,并通过不同角度对花木产业集群方式进行了划分。其四,对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物流系统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其问题主要表现为物流组织发育不足、物流环节连接不畅、物流园区功能不完善、物流装备水平及物流设施落后。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花木生产者集中度不高、物流设备投资成本高、物流需求的周期波动性、物流人才不足、物流政策不完善。最后,提出了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系统优化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物流组织结构优化、物流园区优化、物流信息平台优化、物流流通渠道及基础设施优化、物流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6-01)
史焱文,李二玲,李小建,娄帆,陈晓燕[4](2015)在《基于SNA的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分析——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鄢陵花木产业集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寿光蔬菜与鄢陵花木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及各网络间的关系联系,分析表明:1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网络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寿光集群企业间联系较紧密,而鄢陵集群网络内核心节点集聚现象较多;2两集群官产学研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表现为网络整体联系偏弱,网络结构洞特征不显着,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均衡;3区际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网络结构洞特征突出,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大;4国际合作创新方面,寿光企业与国际同行创新交流的动机更显着,鄢陵集群网络结构洞特征较突出,核心节点对外部资源控制力强。进一步分析认为,企业合作创新网络为其他创新网络关系联系的基础,农业集群创新主要源于集群的弱关联带来的异质性资源,并通过强关联实现在集群内部的吸收与扩散。(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5年08期)
余萱[5](2015)在《农业创新体系的绩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系统正在迅速的发生改变,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喜好的转变正在驱动着农业价格、技术选择和交易方式的改变。农业市场、供应链和交流网络的全球一体化已经为货物、服务和信息的分享创造了新的机遇,然而在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和其他领域的新的成就正在改变着食品及全球农业生产和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农业的发展依赖于知识是如何成功地在农业中应用,对于知识的投资尤其是在科学和技术上的投资在促进国家层面上可持续和公平的农业发展有显着的特色。这些使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农业的科技投资例如研发和推广,尽管很有必要,但是已经不足于促进创新,所以从新的角度推进农业创新可能会产生更多更适合农业发展大背景的实际的方法。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源动力,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打破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因而农业创新体系也被广泛的提出。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构建农业创新体系、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更显得迫在眉睫。然而现有的文献对农业创新体系的研究比较少,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农业创新体系概念的产生、内涵居多,对如何构建农业创新体系、影响其运行的因素是什么研究较少,对如何评价农业创新体系的研究更少。本文首先深入分析农业创新体系的组成,接着分析影响农业创新体系创新绩效的因素,据此建立评价农业创新体系创新绩效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修正,进一步完善农业创新体系的理论,也进一步的对农业创新体系进行定性分析,提出更为具体的结论,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许昌鄢陵和山东寿光为案例,以农业产业集群作为农业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对农业创新体系的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去鄢陵和寿光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影响创新绩效的各个因素的权重,进而获得地区农业创新绩效的综合得分,并对两个集群的组成特点和发展状态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将农业创新体系作为一个分析框架是一种科学的思想。通过本文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将农业创新体系作为一种分析框架,逐渐剖析整个框架的结构组成,层层深入,建立评价农业创新体系的综合绩效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一步验证了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2)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综合创新绩效得分、创新主体、创新网络、创新环境的创新绩效得分均比鄢陵的高,说明创新主体、创新网络、创新环境共同影响着整个集群的创新绩效。从创新主体角度来看,寿光的创新主体类型多于鄢陵,在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内存在发育较为成熟的混成组织,比如孵化器,但是在鄢陵没有。从创新网络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内部形成网络的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比鄢陵花木产业集群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有优势,比如参与合作社的农户数、培训农民的人数、与科研机构合作的企业数占总企业的比例、农技推广人数、政府资助的科技项目数等,鄢陵可以创建合适的信息交流平台,增加各个主体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3)从两个集群的实证对比分析得出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对于两个集群的总的创新绩效的贡献相差不多,但是创新网络对于鄢陵花木产业集群的创新绩效更大,而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网络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相比贡献小一些,所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与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比较也需要加强。(4)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叁级指标的权重,其中对于产业集群创新绩效贡献最大的指标是与当地联系的高校的数量,达到0.0758,其次是当地重点实验室的数量,权重达到0.0419,权重超过0.03的依次是年均农户演化成企业的数量、与当地联系的科研机构个数、申请专利的个数、政府对科学技术的投入、自主创新项目、年均培训农民人数,说明以上因素在影响农业创新绩效的因素中对于创新的贡献比较大,在发展农业创新体系应重点发展,为农业创新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5-05-01)
卫华[6](2014)在《花木产业集群升级战略研究——以河南省许昌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许昌花木产业集群在中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代表性,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优势,但仍面临升级的挑战。提高分工水平、优化组织结构、健全市场体系和支持体系、创建集群品牌是集群的基本升级战略。(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4年31期)
朱纪广,李二玲,史焱文,王晓[7](2014)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共同演化分析——以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结合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30多年的纵向发展演化实例,探讨了农业产业集群内部微观基础(农户、企业)、中观尺度的产业网络和宏观尺度的外部环境(制度、技术和空间)如何共同演化并决定着农业产业集群的演变。研究发现:①农业产业集群的演化与其内部基本行为主体农户与企业、产业网络、技术、制度和地域空间的演变具有协同作用、共同演化,特定的影响因素与集群网络交互作用形成了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②在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网络、技术、空间和制度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协同演化特征,微观主体的组织创新是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宏观环境变化及地域空间演变是微观变化的综合。③在培育农业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个别农户和企业的成功示范,又要重视地理邻近效应对整个产业网络、技术、惯例形成和空间再造的作用。本研究结论对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管理实践和集群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4年03期)
桑景拴[8](2014)在《河南大力发展花木产业集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马年春节刚过,依旧寒气逼人,但在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百盛源农业有限公司、获嘉县海芋生物发展有限公司的花卉大棚里,职工们却忙得热火朝天,一批又一批的鲜百合花不断出棚,陆续进入郑州、北京等地的花卉市场。这里已经成为我国中部最大的百合鲜切花生产基地。作为(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时报》期刊2014-03-18)
史焱文[9](2013)在《农业创新体系及其创新绩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也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打破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过程中,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不断涌现,并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农业创新体系的概念在此背景下被提出。当前,农业创新体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国外农业发达国家,而国内的研究较少,且农业创新体系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实证分析以及对整个创新体系的系统性研究,在反映创新体系发展状态的创新绩效方面更是很少有人涉及。由于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绝大部分的农业创新资源,可以被看做农业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农业产业集群为载体来研究农业创新体系。为了能够更透彻地分析农业创新体系的形成概况、结构框架、组成要素、内部创新网络和现阶段创新发展状态,本文从对比分析的角度选取了河南鄢陵花木产业集群和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作为农业创新体系研究案例。我们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两个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概况,创新网络组成与联系以及集群内创新个体的创新情况,并将此汇总成相关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农业创新体系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和创新绩效,并对两农业创新体系网络结构特征和创新发展状态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果:第一,农业创新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其形成与发展既受地方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也有能人带动的重要作用。农业创新体系体现了农业发展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了资源集聚优势,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地方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一个地域农业生产与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能人带动能够决定某一时期农业创新发展的方向。第二,农业创新体系结构特征具有同质性,又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在同质性方面,农业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和各创新主体关系联系形成的创新网络组成,创新主体基本的元素组成具有相似性,创新网络主要以合作网络和知识网络为主来实现创新资源在创新体系内的有效流通。异质性方面,不同的农业创新体系由于发展特点的不同,在创新主体的组成上有所差异,同时各创新主体在不同创新体系中体现的作用不同。农业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更因为创新主体关系联系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网络结构特点,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得知,(1)鄢陵花木产业集群创新知识网络呈现多核心结构,大学、外部企业与本地大企业是创新的关键节点。鄢陵花木产业集群创新多来源于市场需求与大企业的自主研发。知识网络的集中度较高,但密度较低;(2)鄢陵花木产业集群创新合作网络呈现核心-外围结构。核心企业通过紧密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成果显着。网络集中度小于知识网络,网络密度更低;(3)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创新知识网络呈现多核心结构。知识网络形成源于各创新主体间对新知识、新技术等高速发展的需求。知识网络呈现低网络密度,中等网络集中度的特点;(4)蔬菜产业集群合作网络同样呈现多核心结构。蔬菜产业集群合作网络以外部同行企业为主,产学研结合为辅。合作网络与知识网络结构具有同质性,网络密度低,网络集中度中等偏下。第叁,农业创新绩效是了解农业创新发展状态的有效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鄢陵花木产业集群企业和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得到了综合创新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其中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综合创新效率要优于鄢陵花木产业集群,说明寿光蔬菜农业创新体系创新发展状况要比于鄢陵花木创新体系更合理,并得知集群企业规模效率是影响鄢陵花木创新体系发展的主要障碍。第四,对比分析不同的农业创新体系可以深入地了解农业创新发展中的特点和不足,有利于指导农业创新发展及地方农业现代化建设。本文通过对两农业创新体系的比较分析,得到了农业创新体系在组成元素与发展中的特点,了解了农业创新体系内部结构特征以及存在的差异。在农业创新绩效上的对比,能够了解农业创新体系的创新发展状态,同时得到创新体系在哪方面存在差距,及时的给出调整意见,实时的指导农业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3-05-01)
李二玲,史焱文,李小建[10](2012)在《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农业创新体系结构分析——以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农业创新体系的结构分析框架,通过对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91家农户和46家农业企业的实地调查,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农业创新体系的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创新体系可以看做是由创新主体、创新网络以及创新内容叁个部分组成。外地同行企业对农业集群创新起主导作用,而传统农户仅仅是用祖传技术或模仿;本地企业中创新地位异质性较高;政府在农业集群创新中的直接作用较小,但紧密的产学研结合,能显着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于合作网络来说,知识网络呈多核心结构,网络集中度和密度均较高。与农区制造业集群相比,农业创新更加依赖外地同行企业和市场需求,更重视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2年11期)
花木产业集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通过全面推行网格化布局、深耕花木产业集群市场,截至8月20日,江苏省沭阳县邮政分公司包裹快递部新河营揽中心累计收寄快递包裹201.83万件,实现收入1203万元,业务量占该分公司快包揽收总量的34%。该中心也成为全省邮政首个快递包裹收入超千万元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木产业集群论文参考文献
[1].陈永富,方湖柳,曾亿武,郭红东.电子商务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分析——以江苏省沭阳县花木产业集群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8
[2].章其祥.沭阳县新河营揽中心网格化深耕花木产业集群[N].中国邮政报.2017
[3].张志立.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物流系统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7
[4].史焱文,李二玲,李小建,娄帆,陈晓燕.基于SNA的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分析——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鄢陵花木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5
[5].余萱.农业创新体系的绩效评价[D].河南大学.2015
[6].卫华.花木产业集群升级战略研究——以河南省许昌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
[7].朱纪广,李二玲,史焱文,王晓.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共同演化分析——以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为例[J].人文地理.2014
[8].桑景拴.河南大力发展花木产业集群[N].中国绿色时报.2014
[9].史焱文.农业创新体系及其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3
[10].李二玲,史焱文,李小建.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农业创新体系结构分析——以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