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化论文-贺捷

步行化论文-贺捷

导读:本文包含了步行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OD,步行化,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设计

步行化论文文献综述

贺捷[1](2018)在《TOD理念下步行化城市公共空间塑造——以厦门市马銮湾南岸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与车行导向的城市开发建设带来了日益严重的人车矛盾。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追求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为步行化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营造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以厦门马銮湾南岸片区为例,从连通性、安全性、便利性、文化性等角度,对TOD理念下步行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进行探索。(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学刊》期刊2018年S1期)

金鑫[2](2017)在《步行化导向下城市中心区更新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动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价值观发生偏离,城市人在空间中的主导地位被日渐撼动。伴随"人本意识"的觉醒,"车本位"的机动发展模式逐渐向"人本位"的步行化模式转型。当前步行化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城市中心区原生步行基础为城市中心区的步行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为城市中心区更新过程中的有力手段。同时步行化发展理念所倡导的提升城市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等与城市更新目标不谋而合。文章从城市设计视角出发,聚焦城市空间设计,引入步行化发展策略,提出包括尺度细化、网络重构、功能复合、多网协同及精细化设计在内的五大城市更新设计策略,探讨步行化理念下的城市更新发展新模式。(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7-11-18)

黄晶,贾新锋[3](2015)在《城市街道重塑——激发步行化公共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城市机动交通的快速增长,步行活动在街道上受到排挤。基于对城市街道公共生活视角的研究,阐述了街道对城市步行化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中机动交通对街道的主宰、建筑与街道的疏离等问题导致了街道步行化公共生活的凋敝。面对现状,街道对公共生活的意义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被重新认识与探索。最后提出了以激发步行化公共生活为导向的城市街道重塑方法。(本文来源于《城市交通》期刊2015年01期)

赵启东,魏皓严[4](2014)在《步行化的概念与实践——城市中心步行化发展历程的时空双维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步行化作为当前城市发展理念中一个逐渐受到关注的概念与话题,呈现出来的理论归属与实践类型却是多元化的。文章将尝试厘清步行化相关概念的发展脉络和特征,为城市步行化及相关步行空间环境的发展提供较为清晰的概念参考依据。该文将主要采用时空双维度的比较分析方式,在时间维度上,纵向梳理步行化概念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特征;横向上选取德美两国城市中心步行区作为研究案例,比较步行化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以及背后的机制动因。研究发现,步行化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两次主要的概念特征转型,两次转向均发生在步行化的属性特征和空间特征,由专属化一公共化、室内化一室外化两组二元关系构成;而在比较研究中发现,两类特征的转型,属性特征更为基础与重要。所以,步行化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发展理念,在如今的机动主导时代,有着新的涵义和作用;同时,步行化是一个综合的理念渗透进入城市的经济、交通与社会发展,而非单纯的一种空间组织策略。(本文来源于《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期刊2014年02期)

章门仁,连海平[5](2014)在《沙面步行化,行还是不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报道,近日沙面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试行到期,又跑起了汽车。有市民认为沙面岛内步行化不容停滞,也有人认为应还驾驶者适当的行车权利。    恢复行车是政策“开倒车”    当初提出沙面步行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岛内文物建筑多年来一直受到进出沙面岛,(本文来源于《广州日报》期刊2014-01-16)

王剑[6](2013)在《步行化设计策略在我国大城市中心区建设中的实践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中心区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代表这整个城市的文化气息与商业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灵魂所在,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人们公共生活的综合舞台,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在一个城市中地位是重中之重。基于城市中心区的象征性作用,每个城市在进行城市中心区建设时都期待将其建设为土地利用强度最高、设施建设最繁华、交通体系最完善、最井然有序的地区。但我国现代城市面临的现实状态是,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汽车逐渐普及到各个家庭的社会现实下,带来城市车辆大幅度的增加,但交通系统与基础建筑设施并未实现同步的建设与完善,在交通规范方面漏洞也逐渐显现,人们对交通准则渐渐忽视,造成城市空间充满着汽车鸣笛声,空气中弥漫着汽车尾气,人身安全更是受到威胁,人们的活动空间逐渐减小。而这种状态在城市中心区尤为突出。城市研究者为解决这种现状问题提出了步行化策略,从而构建城市中心区的步行空间,为居民生活营造更大的活动空间与更好的城市中心环境。为实现城市中心区步行化设计的目标,本文借鉴西方城市步行化发展思想脉络和设计手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当前我国城市中心区的步行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城市中心区的步行化的现状与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中心的凸显问题,如中心区人流量大,高峰期交通堵塞情况严重,基础设施缺乏,道路建设不完善,服务意识缺乏等问题。本文针对分析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尤其针对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步行化设计。在设计中,重点突出步行这一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从步行空间概念、步行空间的技术、步行空间设计要求、步行空间设计策略四方面着手,提出城市中心区步行化策略,希望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对问题的考虑与策略的提出,实现问题研究的体系化与系统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城市中心区的步行化设计提供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11-01)

袁铭[7](2012)在《上海与米兰世博会的步行化设计策略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上海世博会的步行化设计问题,首先介绍了米兰和上海世博会步行化设计的具体策略,并通过比较分析各自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反思上海世博会步行化设计策略的不足之处;然后,对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过程中的步行化设计提出若干建议,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城市规划》期刊2012年04期)

杨夫军,初红霞,刘婕[8](2012)在《公交化、步行化的城市中心区交通体系——以天津中心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中第叁产业最为聚集、城市特色与风貌集中表现的多功能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各地不同类型的城市正在谋划或者建设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引发的可达性差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城市》期刊2012年06期)

孙靓[9](2012)在《城市步行化与机动交通的耦合发展——以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半世纪以来,步行化建设是西方城市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复兴的主导方向之一,而有轨电车系统的重新引入和推广也为城市更新和再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该文从城市设计视角出发,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考察二者耦合发展的经验,为当前我国相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2年05期)

孙靓[10](2012)在《机动化时代的城市步行化——当代城市步行化特征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机动化发展,特别是汽车交通的迅猛增长,我国城市生活中人车矛盾日益严重,对城市步行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该文由当代城市步行化的概念及内涵入手,深入剖析步行化与机动化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当代步行化建设必须与机动化发展互为支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者和谐的整合模式。(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2年03期)

步行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动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价值观发生偏离,城市人在空间中的主导地位被日渐撼动。伴随"人本意识"的觉醒,"车本位"的机动发展模式逐渐向"人本位"的步行化模式转型。当前步行化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城市中心区原生步行基础为城市中心区的步行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为城市中心区更新过程中的有力手段。同时步行化发展理念所倡导的提升城市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等与城市更新目标不谋而合。文章从城市设计视角出发,聚焦城市空间设计,引入步行化发展策略,提出包括尺度细化、网络重构、功能复合、多网协同及精细化设计在内的五大城市更新设计策略,探讨步行化理念下的城市更新发展新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步行化论文参考文献

[1].贺捷.TOD理念下步行化城市公共空间塑造——以厦门市马銮湾南岸片区城市设计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

[2].金鑫.步行化导向下城市中心区更新策略研究[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7

[3].黄晶,贾新锋.城市街道重塑——激发步行化公共生活[J].城市交通.2015

[4].赵启东,魏皓严.步行化的概念与实践——城市中心步行化发展历程的时空双维度分析[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

[5].章门仁,连海平.沙面步行化,行还是不行?[N].广州日报.2014

[6].王剑.步行化设计策略在我国大城市中心区建设中的实践意义[D].天津大学.2013

[7].袁铭.上海与米兰世博会的步行化设计策略之比较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2

[8].杨夫军,初红霞,刘婕.公交化、步行化的城市中心区交通体系——以天津中心城区为例[J].城市.2012

[9].孙靓.城市步行化与机动交通的耦合发展——以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为例[J].华中建筑.2012

[10].孙靓.机动化时代的城市步行化——当代城市步行化特征辨析[J].华中建筑.2012

标签:;  ;  ;  ;  

步行化论文-贺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