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系统移植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红蛋白浓度,皮瓣移植,多方位测量,反射式
系统移植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张锦龙,尤贺,贺静,贠琳,韩笑笑[1](2019)在《用于检测皮瓣移植术后血红蛋白浓度的多方位反射式无创测试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红蛋白浓度作为衡量皮瓣移植手术部位恢复状况的重要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血液流通状态。目前常见的术后血运监测方法限于对皮肤温度、颜色和肿胀程度等物理观察和经验诊断,或仅通过血氧饱和度粗略判断,未见对血红蛋白浓度的实时监测。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种用于检测皮瓣移植术后血红蛋白浓度的多方位反射式无创测试系统,通过对样本数据的采集分析引入修正系数,实现了血红蛋白浓度的无创检测。实验结果表明,6名志愿者连续10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较小;40组测量值与真值的相关性良好;皮肤加热后采集的血红蛋白浓度对温度变化灵敏,说明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精确性和有效性。项目组将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合作,对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进行临床检测,进一步校准数据并研发小型化便携式测量仪器,为术后护理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9年04期)
肖文定,谭红芳[2](2018)在《新型自动测试系统中测试程序集可移植性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化程度高、器件功能复杂的新型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部队提高保障能力,研制各种新型的自动测试系统势在必行。测试程序集作为自动测试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开发的投入大。如果能加强测试程序集的可移植性,则能够大大减少研制的费用和开发周期。文章针对这一特定需求进行了探讨,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实现测试程序集的可移植性,提出了硬件方向应该选择相同的测试仪器,把测试系统的预连接器标准化,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的通用语言编写的实现思想和努力方向。(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8年18期)
龙雪飞,陈涛,张磊[3](2015)在《嵌入式测试系统中UDP/IP协议栈的移植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分布式测发控系统单机的通信要求,基于DM9000以太网控制器芯片和BM3101嵌入式处理器进行了以太网网络接口的设计,实现了无操作系统的UDP/IP协议栈的移植,并详细介绍了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具体实现过程。对系统通信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UDP通信整体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航天控制》期刊2015年03期)
吕南晨[4](2015)在《运营商移动业务融合计费系统的移植与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流程上讲,计费系统由话单采集、预处理、标准批价、优惠批价、高额控制、监控、参数管理、接口等模块组成,如果是移动融合计费系统,则还包括漫游处理模块。从业务类型区分,则包括市话计费、长途语音计费、移动语音计费、数据计费、短信、互联网业务等新业务计费。传统的市话计费是“跳次”计费,也就是说拨打市话时,每间隔一定时间,交换机就将计数器加一,计费系统通过计算“次数”计算费用。目前,有些新的市话运营商已采用与长途语音计费和移动语音计费一样的方式计费,即按照通话时长计费,技术上称为“详单”计费。从传统的语音计费到数据计费,直到新兴的互联网新业务计费,电信计费系统需要处理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论文研究了国内外运营商移动业务计费系统现状;依据交换生计划和实习内容,分析了法国电信运营商移动业务融合计费系统的理论基础、系统结构和数据模型。在分析原有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后续版本的更新及向新的运营系统的移植等工作,特别是对原有计费数据的保护提出了具体执行方案,通过离线处理模块将相关数据向其他新的业务支撑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的移植,提出的移植方案将不会有数据损失。进一步地论文研究了新系统功能完整性的测试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测试,证实了移植后的新系统具备所有功能并能够正常工作。(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5-01)
刘凯,郑吉洲[5](2013)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DSP芯片上的移植与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DSP系统软件的开发难度,保证系统的实时性,缩短开发周期,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移植到DSP芯片中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特点,并研究分析了μC/OS-Ⅱ操作系统在目前比较流行的DSP芯片TMS320C6713上的移植方法,解决了移植μC/OS-Ⅱ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对移植后的操作系统进行测试,最终测试结果表明:该操作系统是一个稳定、可靠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与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郝弗溢[6](2012)在《基于计算机虚拟技术的BTS并行测试系统的移植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GSM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TS)是M公司的主要产品。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需要在尽量不增加硬件投资的前提下提高BTS的生产效率。在生产测试环节,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实现并行测试流程,可提高现有测试线上的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本课题是针对BTS生产测试环节引入计算机虚拟技术,根据生产测试要求,将测试方案移植在虚拟机上,开发与设计以实现并行测试为目的的新的测试系统。通过研究BTS产品结构对测试的需求与生产测试方案对技术的要求,根据对现有测试程序进行的过程分析,对原有的BTS测试系统进行了软件移植设计和硬件改造。在软件移植设计方面,利用传统的Visual C++编程软件,按照虚拟机与物理机并行测试的思路,进行了程序的虚拟机移植与物理机程序开发。在硬件改造方面,增加了对虚拟机与物理机并行运行测试软件所需的电源管理与RS232串口通信资源。所研究开发的虚拟机与物理机并行测试系统成功应用于BTS生产后,大规模提高了产能,节约了20个操作工的人力使用,减少了一百平方米的生产区域使用面积。节约综合成本每年达到十四万美金,而整个项目的硬件投资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05-01)
赵文武[7](2012)在《微波测试系统中GPIB总线程序向LXI总线的移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GPIB总线和LXI总线的差异,研究将GPIB程序移植到使用LXI总线的测试系统的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总结新旧总线混合使用时的系统搭建方法,很大程度的提高GPIB程序的代码重用程度,并提升搭建新测量系统的效率。(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2年08期)
兴仁龙[8](2010)在《增压器测试系统中的嵌入式Linux移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燃机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带来了二十世纪从德国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是内燃机发展的另一个里程碑,它推动了内燃机的发展。国内涡轮增压器出厂试验缺乏智能化、符合工厂出厂测试要求的测试系统。大多仍然采用指针式仪表,通过人工方式读取试验数据并且进行计算。测试系统体积庞大、笨重、测试参数种类繁多、测试点多、操作繁琐。其测试过程需要多人共同进行,费工费时、效率低、准确性差。为了改变这一落后技术,以提高涡轮增压器性能测试的自动化与智能程度为目标,研制一款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增压器测试系统。本文完成了以下工作:①完成了嵌入式增压器性能测试系统测试平台设计。其中包括:测试平台结构的设计、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差压式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的选择、安装和调试。②设计了嵌入式增压器测试系统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包括:系统总体设计、硬件系统设计、ARM芯片的选型、系统应用软件设计。③建立了交叉编译环境。其中包括:安装和配置TFTP服务器、NFS服务器、Samba服务器和交叉工具链Linux-gcc。④完成了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裁剪和移植、建立根文件系统、bootloarder的编译和移植、编写Makefile文件。⑤开发了设备驱动程序。其中包括: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开发、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触摸屏驱动程序开发、USB驱动程序开发。⑥完成了测试系统界面程序的开发。其中包括:登陆界面、系统设置界面、系统测试界面程序的开发。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精度高、操作简单、大大提高测试工作效率,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0-04-10)
张李静[9](2008)在《智能卡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智能卡界的发展,同时,智能卡的发展也涉及到许多领域,尤其在移动通信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是电信SIM卡。SIM卡在2G时代的主要应用是语音业务和用户鉴权。随着3G时代的到来,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第叁代合作伙伴计划)又制定了适合3G网络的USIM卡相关规范。USIM通过引入UICC多应用IC卡平台的概念,突破了USIM卡等同于SIM的单应用框架,实现了多个应用同时运行的多通道机制。这就使USIM卡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USIM卡在手机电源开启后有两种方式:工作方式和空闲方式。工作方式时主要完成与手机终端之间的信息传输。而传输的具体方式,传输中的信息控制,传输的安全性,USIM卡和手机间的信息交互等等正是本文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USIM卡的平台:USIM卡相关规范,主要研究UICC平台规范及接触式智能卡规范(ISO7816系列标准),从而使USIM卡的设计更加标准化。(2)USIM卡操作系统底层模块:包括通讯模块,基本读写模块,内存管理模块等。主要功能就是控制卡与外界的信息交换,管理智能卡内的存储器并在卡内部完成各种命令的处理。本文结合具体的芯片进行设计,且各模块相对独立,具有可移植性。在信息交换过程中,USIM卡的平台支持两种信息交换协议即异步字符传输的T=0协议以及异步分组传输的T=l协议。本文中的设计采用的是T=0的传输协议。(3)USIM卡的测试:介绍了USIM卡测试的硬、软件环境,并通过对具体测试点的测试和数据分析验证了USIM卡的设计符合技术规范,达到了设计标准,满足了设计功能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08-12-01)
高晋芳,迟学斌,姜金荣[10](2007)在《WRF数值气象预报模式系统在深腾6800上的移植与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WRF中尺度数值气象预报模式与联想深腾6800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概述WRF模式在联想深腾6800上的移植与测试过程。采用3D数据集em_quarter_ss进行性能分析与正确性测试,并绘制气象图。分析串、并行状态的运算加速比与处理器个数间的关系,发现并行效率相当好,非常适用于机群系统。WRF在深腾6800上的成功移植与测试,也为进一步将WRF应用于中国国家网格奠定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7年06期)
系统移植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集成化程度高、器件功能复杂的新型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部队提高保障能力,研制各种新型的自动测试系统势在必行。测试程序集作为自动测试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开发的投入大。如果能加强测试程序集的可移植性,则能够大大减少研制的费用和开发周期。文章针对这一特定需求进行了探讨,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实现测试程序集的可移植性,提出了硬件方向应该选择相同的测试仪器,把测试系统的预连接器标准化,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的通用语言编写的实现思想和努力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系统移植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张锦龙,尤贺,贺静,贠琳,韩笑笑.用于检测皮瓣移植术后血红蛋白浓度的多方位反射式无创测试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9
[2].肖文定,谭红芳.新型自动测试系统中测试程序集可移植性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8
[3].龙雪飞,陈涛,张磊.嵌入式测试系统中UDP/IP协议栈的移植与实现[J].航天控制.2015
[4].吕南晨.运营商移动业务融合计费系统的移植与测试[D].南京邮电大学.2015
[5].刘凯,郑吉洲.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DSP芯片上的移植与测试[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
[6].郝弗溢.基于计算机虚拟技术的BTS并行测试系统的移植与开发[D].天津大学.2012
[7].赵文武.微波测试系统中GPIB总线程序向LXI总线的移植方法[J].硅谷.2012
[8].兴仁龙.增压器测试系统中的嵌入式Linux移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
[9].张李静.智能卡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08
[10].高晋芳,迟学斌,姜金荣.WRF数值气象预报模式系统在深腾6800上的移植与测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