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明代散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代散曲
明代散曲论文文献综述
赵伟[1](2017)在《明代散曲的爱情表达与杨慎夫妇》一文中研究指出郑振铎将明代散曲的发展分为元末明初到正德、正德之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北曲依然地在蓬蓬勃勃地滋生着",南曲"由无人知的民间暗隅里,抬头而出",逐渐占领了曲坛。后一阶段是南曲的时代,北曲的作家几乎绝迹。刘良臣指出北曲因地处北方而有"刚劲""朴实"之风,"足以助应壮士之气",在明初沿袭元代散曲的气象继续发展,却不能突破元人的范围而逐步衰落下(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17年12期)
张聪知[2](2017)在《却把功名作云烟——论明代散曲家王磐的人格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磐作为明代着名散曲家,以传统士人精人为核心的人格特质有着深刻的明代社会变革的印迹,同时具有鲜明的自我特征。其淡泊、刚正、不屈权势与仁心济世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到他的散曲艺术特色。这种奇峻清丽的曲风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又是他鲜明人格特色的表现形式。(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27期)
赵兴勤,赵韡[3](2017)在《明代散曲家史立模卒年及家世考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散曲家史立模,字季宏,号雁峰,浙江余姚人。其卒年及家世,似未见有学者论及。作者查阅大量资料,辨析了曾担任太仆寺少卿的史雁峰乃史际,与史立模并非同一人。结合方志所述,考证出史立模当卒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家世方面,史立模乃汉溧阳侯后裔,与史际乃同宗。其哲嗣史自上,字体德,别号继峰,与明代戏曲家张凤翼友善。(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7年01期)
吴新雷[4](2016)在《明代散曲文献整理的新收获与曲学的新进步——《全明散曲增补版》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明散曲(增补版)》新增曲家67人,增补小令1706首,增补套数135篇,是近年来明代散曲文献整理的重要收获。其编者谢伯阳教授的治曲经历,与曲学前辈之关系,以及近年来散曲研究的新进步,笔者作为见证人,将有关情况述诸学界,将有裨于治曲学史者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刘辉[5](2015)在《明代散曲中的宋玉接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明代开始,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关于宋玉接受的一个新变化,肯定宋玉及其作品成为了文人界主流意识,他们或歌颂宋玉的风流才情,或怜悯宋玉怀才不遇的哀怨,宋玉的一切感受和吟唱,几乎都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虽然也有针锋相对的质疑声,然而这种否定思潮在明代已经日渐式微。(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5年20期)
刘爱敏[6](2015)在《明代散曲研究的新创获——读刘英波副教授的《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史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继元代散曲之后,明代散曲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在曲家数量、曲作数量、题材内容、风格特点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突破。从目前学界对明代散曲的研究现状看,虽然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仍有可以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山东师范大学刘英波副教授新出版的《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史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从历时的角度对明代"吴中""关中"两地散曲进行了梳理与研究,是该研究领域中颇有创获的一个学术成(本文来源于《海岱学刊》期刊2015年01期)
郑海涛[7](2014)在《明代散曲与词创作的地域格局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全明散曲》所载251位散曲作家籍贯的统计,结合明代行政区域与《全明词》所载词家的地域分布进行比较性辨析,认为明代散曲的创作中心在以苏州为核心的"环太湖文化生态圈"。"词学吴中"之外,明代文坛还有一个"曲学吴中"的存在。明代词曲的创作中心大致重迭,但在一些具体区域上略有差异。影响明代散曲创作地域格局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文化传统与地域情感,二是文坛领袖人物的引领与倡导。前者稳固性极强,不会随时代政治局势与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发生较大起伏;后者则容易为社会政治、时局动态等外在因素所左右,具有短期性和不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4年06期)
张永生[8](2014)在《失鸡丢鞋的豁达——读明代散曲家王磐诗词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磐,字鸿渐,明代着名散曲家,今江苏高邮人,生活于成化至嘉靖年间。王磐酷爱读书,能书善画,性格洒脱,纵情于山水诗酒。尤其喜欢筑楼于高邮城西偏僻之处,经常与名士谈咏其间,自号"西楼"。王磐对音律极为精通,时常脱口而出,在当时小有名气。有一回,王磐发现自己养的一只鸡不见了,寻遍房前屋后都没有觅得。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一首《满庭芳·失鸡》: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炮。煮汤的贴他叁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这首《满庭芳》写得颇有几分俏皮,足见王磐的性格开朗。鸡丢了就丢了,找不回来也不用再找(本文来源于《中华魂》期刊2014年04期)
刘英波[9](2013)在《明代散曲家补正》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全明散曲》中对一些曲家的生卒年、身份、曲作的归属等问题记述不明和错录现象的存在,试对散曲家刘龙田、丁彩、丁惟恕、孙楼、孙斯亿、张玉山等曲家的相关内容予以补正,以助于明代散曲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冯艳[10](2013)在《论明代散曲家丁彩的拟民歌创作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布衣散曲家丁彩,号前溪,山东诸城人,主要活动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有小令一卷。丁氏是明代后期散曲坛上的多产作家,《全明散曲》收丁彩作品110余首,作者以散曲摹写闺情离愁、讽叹人情世态、描画山居隐逸,造语圆熟,风格多样。难能可贵的是,丁彩在进行散曲创作的同时,还留意、喜爱并从民间歌曲中汲取营养,创作了不少拟民歌。但是学人们谈及民歌对文人散曲之影响时,常提及刘(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3年06期)
明代散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磐作为明代着名散曲家,以传统士人精人为核心的人格特质有着深刻的明代社会变革的印迹,同时具有鲜明的自我特征。其淡泊、刚正、不屈权势与仁心济世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到他的散曲艺术特色。这种奇峻清丽的曲风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又是他鲜明人格特色的表现形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代散曲论文参考文献
[1].赵伟.明代散曲的爱情表达与杨慎夫妇[J].博览群书.2017
[2].张聪知.却把功名作云烟——论明代散曲家王磐的人格特征[J].文教资料.2017
[3].赵兴勤,赵韡.明代散曲家史立模卒年及家世考略[J].艺术百家.2017
[4].吴新雷.明代散曲文献整理的新收获与曲学的新进步——《全明散曲增补版》序[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5].刘辉.明代散曲中的宋玉接受研究[J].作家.2015
[6].刘爱敏.明代散曲研究的新创获——读刘英波副教授的《明代“吴中”“关中”散曲史论》[J].海岱学刊.2015
[7].郑海涛.明代散曲与词创作的地域格局比较[J].社会科学家.2014
[8].张永生.失鸡丢鞋的豁达——读明代散曲家王磐诗词有感[J].中华魂.2014
[9].刘英波.明代散曲家补正[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10].冯艳.论明代散曲家丁彩的拟民歌创作及其意义[J].山花.2013
标签:明代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