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阵风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阵风因子,大气稳定度,边界层,人工神经网络
阵风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胡波[1](2019)在《阵风因子与大气边界层要素的关系及预报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8—2016年舟山4个海岛气象站大风资料和欧洲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阵风因子随平均风速、风向、小时、月份等分布的气候特征,统计阵风因子与边界层的大气稳定度、250~1000m风速与10m风速的比值、6h变温等要素的相关后,选取最佳预报因子,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根据不同因子组合对阵风进行循环试报。结果表明:①平均风速较小时阵风因子波动范围大;靠近大陆站点的阵风因子及来自陆地方向气流的阵风因子偏大。②白天11:00—16:00受太阳辐射影响大气湍流相对较强,阵风因子偏大。7—9月沿海受台风影响频繁,其阵风因子要大些,而11—12月阵风因子偏大则与来流方向的地表粗糙度较大有关。③阵风因子和边界层不同高度的风速与10m风速比值,及气温具有明显正相关,与边界层大气稳定度参数具有负相关,相关结果印证了阵风主要物理成因与动量的垂直湍流输送有关。④阵风循环试报表明最佳组模型试报的绝对误差及方差均比对比组模型减少约11%~25%,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胡波[2](2017)在《浙江沿海台风阵风系数的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4—2015年影响浙江海岛的台风及沿海气象站资料,分析台风阵风系数与平均风速、台风强度、测站高度、岛屿位置、台风与测站之间距离、台风象限和月份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平均风速较小时阵风系数的均值和波动幅度较大。在相同风速情况下,台风中心强度较强时的阵风系数会大些且其变化幅度随高度增大;而台风强度较弱时的阵风系数随高度变化不明显。最大阵风系数一般出现在台风与测站距离为150~250 km的区域内。台风第一和第四象限不仅其影响风力明显比第二和第叁象限的强,且阵风系数变化幅度也较大。近海岸岛屿测站的阵风系数比远海岸岛屿测站要大。9月阵风系数波动范围比7—8月的小。从台风的自身环流来看,中低层的高度场、垂直速度场和湿度场等因子与阵风系数相关密切。(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李利孝,郑斌,肖仪清,宋丽莉[3](2016)在《考虑结构尺寸效应的台风场阵风因子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现行固定时距阵风因子在进行结构抗风设计时潜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性能设计的阵风因子确定方法。首先,在极值理论所建立的阵风因子基础上,通过引入滑动平均滤波器与气动导纳函数等效的方法建立了考虑结构尺寸效应和平均风速的阵风时距确定方法;之后对常见的5种气动导纳函数进行分析得到了等效阵风时距计算公式;最后利用2006年到2008年间影响中国的叁次台风过程实测数据,分别建立了A,B两类场地不同时距阵风因子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由Vickery通过实验测得气动导纳函数确定的等效阵风时距最大,由Newberry等实测得到的脉动风压相干函数经验式确定的等效阵风时距最小;综合五种气动导纳函数的计算结果,等效阵风时距可取为1.33倍的结构宽度与平均风速比值;随着场地粗糙度增加,阵风因子显着增大;实测台风场阵风因子大于规范给出相应场地类别推荐值。(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李利孝,郑斌,肖仪清,宋丽莉[4](2015)在《考虑非高斯特性影响的台风场阵风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刻画脉动风非高斯特性对阵风因子的影响,在高斯过程阵风因子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非高斯过程的阵风因子理论计算模型,并对台风风场的阵风因子特性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在高斯过程阵风因子理论基础上通过引入修正Hermite模型对非高斯过程进行修正,提出综合高斯过程和非高斯过程(包含硬化高斯过程和软化高斯过程)的阵风因子理论计算模型;之后利用实测的台风珍珠(0601)、鹦鹉(0812)和黑格比(0814)数据对台风场实测脉动风速的非高斯特性进行研究;最后基于上述叁次台风过程的实测数据,研究了考虑非高斯特性影响的台风场阵风因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台风场脉动风具有较强的非高斯特性,使得台风场阵风因子偏离了基于高斯过程假定的规范建议值;考虑非高斯修正的阵风因子理论公式能够较准确地估计实测台风场的阵风因子。(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郑斌[5](2014)在《基于近地观测的台风阵风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东南沿海常年受到台风侵袭,台风的强致灾性给该地区造成巨大经济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对建筑结构的抗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阵风因子表征了自然风的脉动强弱,是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重要参量。本文基于台风场实测资料对阵风因子的取值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叁个方面:搭建了一套可移动式台风近地层风场特性实测网络。该网络由8个2.5米高的近地测风塔构成,具有安置灵活、使用高效的特点,可实现台风近地层风场的空间多点同步观测。利用该实测网络开展了一次近地常态风观测实验,对实测资料进行了风场特征分析,主要包括湍流积分尺度、脉动风速谱、相关系数、相干函数等。从脉动风的空间相关性出发,提出了一种考虑平均风速和结构尺寸效应的阵风因子确定方法。首先基于滑动平均滤波与气动导纳等效原则建立了阵风时距的合理确定方法,并通过对比分析5种常用的气动导纳函数,获得了等效阵风时距计算公式。然后针对实测脉动风较强的非高斯特征,推导了非高斯过程(包含硬化高斯过程和软化高斯过程)的阵风因子理论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该模型准确性进行了检验。最后将上述阵风因子理论模型用于实测阵风因子修正,利用2006-2008年间影响我国的叁次台风过程实测资料,给出了A、B两类场地经修正后的阵风因子曲线,从而建立了合理确定阵风因子的完整流程。为探究实测台风场中部分较大阵风因子值的合理性及其形成机理,从375个台风场实测样本中选取了8个阵风因子值异常偏大的非常态样本以及1个极端异常样本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针对样本所处台风风场位置、样本的非高斯特性和非平稳特性等表观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然后借助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了湍流间歇性的影响,比较了相干结构提取前后样本各尺度间歇性、能量分布、非平稳性、非高斯性以及实测阵风因子值的变化情况,最终分析认为非高斯与非平稳性是引起非常态阵风因子的直接原因,而多尺度相干结构造成的湍流间歇性为其本质根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赵杨,段忠东,Yukio,Tamura,武岳[6](2010)在《多国荷载规范中阵风荷载因子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我国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与美国(ASCE7-98)、日本(RLB-AIJ2004)、加拿大(NBC1990)和澳大利亚(AS1170.2)几国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总结了各国规范所采用的Davenport提出的经典抗风设计方法——阵风荷载因子法(GLF),然后对包括平均风速剖面、湍流强度、脉动风速谱类型进行了比较.美日加澳都将GLF取为一个恒量,相当于"位移风振系数",中国规范中的风振系数却是随高度变化的量,相当于"惯性力风振系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贺广零[7](2010)在《风力发电高塔系统阵风荷载因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风力发电高塔系统阵风荷载因子法。与传统的阵风荷载因子法不同的是,因桨叶/塔体相互作用的存在,风力发电高塔系统阵风荷载因子包含两项共振分量。一般地,风力发电高塔系统包含桨叶和塔体两个子结构,每个子结构都可视为单自由度体系,二者耦合在一块构成两自由度体系。因桨叶和塔体自振频率可能相近,系统响应的共振分量包含了桨叶/塔体耦合系统前两阶振型的贡献。为获得风力发电高塔系统阵风荷载因子的准确值,给出了塔顶位移和基底弯矩阵风荷载因子数值解以及塔顶位移阵风荷载因子精确解。同时,针对桨叶不同转速给出了一系列考虑桨叶/塔体耦合的两自由度体系阵风荷载因子,并与不考虑桨叶/塔体耦合的单自由度体系阵风荷载因子比较,两者有一定的区别。(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0年02期)
黄世成,周嘉陵,王咏青,刘建波,张杰[8](2009)在《两次台风过程近地层湍流度和阵风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5年台风"麦莎"和"卡努"期间青岛海岸实测叁维风观测资料,挑选6个10 m in平均风速≥8 m/s的强风时段,使用矢量分析方法研究台风影响华东地区时近地层的平均风速风向变化、湍流度和阵风因子变化等湍流特性,结果表明台风影响期间,近地层湍流脉动风速不稳定,水平方向、垂直方向风速风向快速变化;虽然台风"麦莎"、"卡努"入海地点不同,不同强风时段近地层湍流度差异也较大,但湍流强度都表现为Iu(横向)>Iv(纵向)>Iw(垂直向)。两次台风影响过程不同强风时段近地层阵风因子的变化与湍流度的变化是一致的,在风速增大风向转变的时段,湍流度和阵风因子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阵风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2004—2015年影响浙江海岛的台风及沿海气象站资料,分析台风阵风系数与平均风速、台风强度、测站高度、岛屿位置、台风与测站之间距离、台风象限和月份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平均风速较小时阵风系数的均值和波动幅度较大。在相同风速情况下,台风中心强度较强时的阵风系数会大些且其变化幅度随高度增大;而台风强度较弱时的阵风系数随高度变化不明显。最大阵风系数一般出现在台风与测站距离为150~250 km的区域内。台风第一和第四象限不仅其影响风力明显比第二和第叁象限的强,且阵风系数变化幅度也较大。近海岸岛屿测站的阵风系数比远海岸岛屿测站要大。9月阵风系数波动范围比7—8月的小。从台风的自身环流来看,中低层的高度场、垂直速度场和湿度场等因子与阵风系数相关密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阵风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胡波.阵风因子与大气边界层要素的关系及预报试验[J].气象科技.2019
[2].胡波.浙江沿海台风阵风系数的影响因子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7
[3].李利孝,郑斌,肖仪清,宋丽莉.考虑结构尺寸效应的台风场阵风因子特性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16
[4].李利孝,郑斌,肖仪清,宋丽莉.考虑非高斯特性影响的台风场阵风因子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5
[5].郑斌.基于近地观测的台风阵风因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6].赵杨,段忠东,Yukio,Tamura,武岳.多国荷载规范中阵风荷载因子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
[7].贺广零.风力发电高塔系统阵风荷载因子法[J].振动与冲击.2010
[8].黄世成,周嘉陵,王咏青,刘建波,张杰.两次台风过程近地层湍流度和阵风因子分析[J].气象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