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运脾化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运脾化湿,婴幼儿秋季腹泻,小儿泄泻
运脾化湿论文文献综述
胡根彪,王红丽[1](2019)在《自拟运脾化湿祛风方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秋季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发于婴幼儿,6 个月以下因有母体抗体的保护而少见发病,3 岁以上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功能渐趋完善,患病率大大降低[1] 。病因多为病毒感染,尤以轮状病毒最为常见,少数由细菌感染引起,病原包括大肠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弯曲菌属及志贺菌属等[2]。临床主要以腹泻、呕吐、发热等表现为主,婴幼儿感染最易引起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病情严重者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危及生命[3] 。西医治疗尚无确切特效药物,目前认(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邹凤春[2](2019)在《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运脾化湿汤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80例小儿消化性不良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予以运脾化湿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P<0.05。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运脾化湿汤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中的疗效更理想。(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0期)
胡夏艳[3](2019)在《联用运脾化湿方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用运脾化湿方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6)。为对照组患儿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儿联用运脾化湿方和蒙脱石散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其止泻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P <0.05)。结论:联用运脾化湿方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02期)
马延娜[4](2018)在《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运脾化湿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1.0%,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止泻时间和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症状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效果明显,能调节患儿肠道功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8年07期)
张亚宁[5](2018)在《运脾化湿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以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嗳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经血、生化以及内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据统计该病在全球的发病率为10%~30%,我国为18%~45%~([1-2])。目前,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西医尚缺乏治疗FD的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采用促胃肠动力、内脏感觉调节、抑酸药物、抗焦虑和抑郁等药物对症(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严海英,邹丽华[6](2017)在《从“运脾化湿”论治四川地区汗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通过论述脾的生理、病理与汗液的关系,再结合四川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等特点,总结出四川地区大部分居民易感受湿(热)邪,困阻脾土,从而推及出四川地区汗证的特点。临床上通过辨证施治,在治疗汗证的同时联用运脾化湿方法来治疗四川地区汗证,常获良效。(本文来源于《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7年30期)
马文奇,刘志信[7](2016)在《运脾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伴头晕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运脾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伴头晕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02例高血压病伴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压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运脾化湿方,2组均治疗2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变化,应用眩晕评定量表(DARS)分析患者的头晕状况,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分析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IP、CRP、IL-2、DARS评分、SBP、DBP、KPS、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VIP含量、KPS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IL-2、DARS评分、SBP、DBP、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运脾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伴头晕患者疗效较好,可能通过促进VIP分泌、抑制炎症因子等机制控制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6年12期)
袁敏华,孙蓉,姚雪[8](2016)在《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自拟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2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63)和对照组(n=57),基础治疗均为口服双歧叁联活菌胶囊和思密达混悬液,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运脾化湿汤免煎颗粒剂,据症加减,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5)。结论运脾化湿汤用治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显着,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新疆中医药》期刊2016年05期)
王凯,徐福平,杨志敏[9](2016)在《贺季衡运脾化湿思想的临床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若脾胃所伤,或又为湿邪所困,水液停聚于中而成痰湿,诸症丛生。贺季衡从中焦脾胃论治,往往治有成效,常用温阳化湿、清热利湿、芳香化浊、健脾利湿、苦辛通降等法。诸法或单进,或并投,条分缕析,圆机活法。(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6年10期)
陈静[10](2016)在《运脾化湿清热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运脾化湿清热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脾胃病科门诊求诊于导师甘爱萍主任医师的80例患者,西医确诊“慢性功能性腹泻”,中医确诊“脾虚湿热型泄泻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成治疗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各组病例性别、平均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分布都没有明显差别(P>0.05),提示组间相互比较有意义。2.中药治疗组予运脾化湿清热汤,每日一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水煎服用,治疗4周。组成含茯苓15g、炒白术15g、芡实15g、薏苡仁30g、秦皮10g、椿根白皮10g、马齿苋15g、木槿花10g、黄连5g、丹皮10g。西药对照组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1次2粒,1天3次,口服)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性、两组间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性、两组间证候疗效差异性。随访时间为4周,并进行复发例数统计,再次分析证候积分与治疗4周时对比以评价疗效稳定性。3.观察指标:(1)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粪常规+隐血试验、粪培养、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2)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症状、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3)随访4周两组临床症状复发例数、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4)治疗4周及随访4周后药物安全问题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 20.0分析,数据均值范围表示成(x±s),数据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计算P值:两个独立样本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用非参数检验;组内自身前后对比,符合正态分布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用非参数配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时P<0.05,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时P<0.01,无统计学意义时P>0.05。结果:(1)两组均无剔除病例。治疗组有1例脱落,对照组有2例脱落。(2)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13.36±5.24)天,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15.12±6.18)天,对比两组起效时间有差异。(3)两组治疗后检验及检查结果:各项指标复查均未见明显异常。(4)对比治疗后两组病例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较高。两组病例症状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对比治疗后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积分及证候疗效:两组治疗后临床症候积分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6)对比随访后两组病例临床症状疗效: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5例,前者复发率低于后者。(7)对比随访后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积分及证候疗效:两组间随访后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随访复发2例;对照组随访复发4例。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复发率比较具有差异(P<0.05)。(8)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运脾化湿清热汤和常规西药均能缓解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但运脾化湿清热汤起效时间短,在缓解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上优于常规西药,复发少,疗效稳定。运脾化湿清热汤在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上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25)
运脾化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运脾化湿汤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80例小儿消化性不良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予以运脾化湿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P<0.05。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运脾化湿汤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中的疗效更理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脾化湿论文参考文献
[1].胡根彪,王红丽.自拟运脾化湿祛风方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
[2].邹凤春.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3].胡夏艳.联用运脾化湿方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
[4].马延娜.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
[5].张亚宁.运脾化湿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
[6].严海英,邹丽华.从“运脾化湿”论治四川地区汗证[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
[7].马文奇,刘志信.运脾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伴头晕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
[8].袁敏华,孙蓉,姚雪.运脾化湿汤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6
[9].王凯,徐福平,杨志敏.贺季衡运脾化湿思想的临床应用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6
[10].陈静.运脾化湿清热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