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除磷脱氮论文-施云芬,魏冬雪

同时除磷脱氮论文-施云芬,魏冬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时除磷脱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悬浮填料,同时脱氮除磷,生物膜,硝化反硝化

同时除磷脱氮论文文献综述

施云芬,魏冬雪[1](2013)在《悬浮填料同时生物脱氮除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悬浮填料由于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吸附性,易于在其表面形成生物膜,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具有同时脱氮除磷性能,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悬浮填料表面生物膜脱氮除磷机理,不同条件对悬浮填料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及当前悬浮填料应用于脱氮除磷的研究进展,和对悬浮填料同时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展望。(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3年11期)

阳素攀,方茜,林曼婷,张杨[2](2012)在《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脱氮除磷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采用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好氧2种运行模式驯化污泥,并考察了厌氧/低氧模式下SNDPR过程中COD、PHB、TP、TN、DO和电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2阶段驯化,反硝化聚磷菌比例提升至85.9%,硝化速率达5.97 mg(/L.h),实现了反硝化除磷菌和硝化菌的良好共存;在厌氧/低氧模式下,SNDPR对低碳城市污水具有良好脱氮除磷效果,TP、TN和COD去除率达到93.7%、79%和87.7%;PHB与COD降解、TN降解和TP吸收有良好的相关性,也是SNDPR过程的碳源驱动力;pH和ORP曲线上"谷点"预示厌氧释磷结束,pH曲线"折点"指示SNDPR结束。(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06期)

张刚,贾晓珊,陈环宇,骆炜诗[3](2012)在《一种厌氧同时脱氮除磷的新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多次尝试和重现性验证,首次证明了以葡萄糖为碳源的EBPR(A/O工艺)中的厌氧池可以实现"同时脱氮除磷"的功能,对磷和氨氮的去除效率甚至可以达到35%和40%左右.本文通过应用宏基因组学技术较好地解决了A/O反应器中厌氧同时脱氮除磷优势微生物的鉴定难题.针对这种厌氧同时脱氮除磷的生物现象,论文展开了有关微生物的培养、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对于这种新型的"厌氧同时脱氮除磷"现象及其优势微生物的鉴定,国内外还未见公开报道.(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王建华[4](2011)在《A~2O-BAF工艺强化同时脱氮除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水体污染不断加剧,“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污水处理技术逐渐从以单一去除有机物为目的的阶段进入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阶段,以控制富营养化为目的的脱氮除磷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艺普遍存在着能耗高、效率低以及运行不稳定的缺点。因此,如何提高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营养物去除效果,在现阶段无论从节省资金、改善出水水质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A~2O工艺作为最简单的同步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大规模污水厂,然而系统微生物种群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导致营养物去除效率低、运行费用高,为促进A~2O工艺的研究发展,尤其是促进其在低C/N比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开发了―厌氧-缺氧-好氧反应器(A~2O)-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以期能为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改造及新建污水处理厂的优化设计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支持。A~2O-BAF组合工艺为双污泥系统,硝化菌呈生物膜固着生长,硝化反应已不是工艺运行的限制性因素;反硝化菌及反硝化聚磷菌呈悬浮污泥生长于另一个系统中,两者的分离解决了传统工艺中聚磷菌和硝化菌的竞争性矛盾,它们可在各自环境中生长,更有利于除磷、脱氮系统的稳定和高效。硝化生物膜和反硝化聚磷菌污泥的SRT可根据各自实际的运行要求来选择,生物膜系统较长的SRT不仅不影响系统的除磷效果,反而更利于硝化反应的彻底进行,为缺氧吸磷提供充足的电子受体量,保证除磷系统的处理效果。在A~2O-BAF系统快速启动并稳定运行后,首先探讨了A~2O工艺段的容积比对该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试验表明在A~2O工艺段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为1:6:2时既能保证聚磷菌的优势生长也能有效地抑制硝化细菌的繁殖,同时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最高,其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是67.4%和98.6%。SRT、MLSS、混合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都会影响A~2O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当SRT控制为15d、混合液回流比为300%、污泥回流比在60%~100%之间、A~2O系统中的MLSS维持在3000mg/L左右,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能够同时达到最佳状态,达到国家污水处理一级A标准(GB18918-2002)。在低温条件下,采用A~2O-BAF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结果表明:该双污泥工艺在平均温度为14.2℃、平均进水COD 369.5mg/L、TN 76.8mg/L即C/N为4.81的工况下可以实现深度脱氮除磷。平均出水TN与TP分别为13.21mg/L和0.23mg/L。其中COD、氨氮、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6.2%、99.8%、96.6%、81.5%,达到国家污水处理一级A标准(GB18918-2002)。低温下A~2O工艺段活性污泥的平均SVI为85.4mL/g,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为了进一步探讨传统A~2O工艺生物脱氮除磷不稳定、出水氮磷难以达标的问题,在A~2O工艺好氧段添加悬浮式生物填料以保证高质量浓度的硝化细菌及高硝化率。试验重点考察了不同C/N、旁流比对工艺脱氮和除磷的影响,此外本试验在低C/N条件下对装置进行了改装,在厌氧段前添加了一段预缺氧段,使其达到深度脱氮除磷的效果,缺氧段的反硝化吸磷是该工艺除磷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1-06-10)

李斌,黄向东,刘卫东,马勇强,寇兵[5](2010)在《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新疆油田公司准东石油基地污水,作为生物膜的一种特殊形式,介绍了该工艺的优点,在适宜的运行条件下进行实验。讨论了好氧颗粒污泥脱氮以及除磷的过程,分析了该工艺对氮、磷的去除率及好氧颗粒污泥在好氧、缺氧条件下的吸磷情况,当进水氨氮、磷和乙酸碳浓度分别为38.2 mg/L、27.7 mg/L和134.6 mg/L,MLSS和MLVSS分别为7.0 mg/L、6.4 mg/L时,氨氮、总无机氮、磷、乙酸碳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8.8%、90.2%、98.9%、97.2%.(本文来源于《油气田环境保护》期刊2010年S1期)

邓钦,廖柏寒,谌建宇,黄荣新[6](2010)在《氮磷比对一体化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理论,设计了1套连续流一体化脱氮除磷反应试验装置,并实现了反应器的连续稳定运行。在COD为250~350mg·L-1、m(C)/m(N)为5~8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P对一体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N)/m(P)=5~8的低值时,TP去除率仅有64%,COD、NH3-N、T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98%、90%;m(N)/m(P)在8~10时,COD、NH3-N、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98%、90%和90%,达到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处理效果最佳;而在m(N)/m(P)=10~14的高值下,除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2%外,NH3-N、TP和TN的去除率仅为80%、60%和52%。(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0年06期)

邓钦[7](2010)在《一体化连续流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一体化连续流同时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对处理低碳氮比污水进行了研究,实验相关结论如下:采用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的吸磷研究,分别选用10、15、20mmg·L-1硝态氮作为初始浓度时,前两小时的平均吸磷速率分别为4.61、5.46、3.46mg(L·h)-1,最大吸磷速率分别为10.1、10.4、6.57 mg(L·h)-1,过低和过高的硝态氮浓度都不利于实验高效稳定的进行;在缺氧吸磷阶段,吸收12.6mg·L-1磷,最佳硝态氮浓度在1 4.8mg·L-1,消耗硝态氮与吸收总磷的比值为1.17左右,这个比值在3种初始硝态氮条件下基本保持稳定。选用亚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时,发现在亚硝态氮浓度超过11mg·L-1时,会出现明显的吸磷速率减慢现象;亚硝态氮浓度为10mg·L-1时,前2小时吸磷速率平均为2.07 mg·(L·h)-1;亚硝态氮浓度为20 mg·L-1,且实验结束亚硝态氮浓度高于11 mg·L-1时,前2小时吸磷速度平均仅为0.715mg·(L·h)-1;不论吸磷速度是否变化,消耗亚硝态氮和吸收磷的比值基本稳定保持在2.29左右。以氧气作为电子受体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的普通PAOs具有更快的吸磷反应速度;DPB以氧气作为电子受体时,5小时内吸磷量为7.30mg·L-1,前两小时平均吸磷速率为3.27 mg·(L·h)-1;PAOs强化和富集期后期的菌群以氧气作为电子受体时,5小时内吸磷量为12.6mg·L-1,前两小时平均吸磷速率为6.15 mg·(L·h)-1;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DPB以氧气作为电子受体吸磷的能力能够通过培养而加强,在持续2周实验中,DPB的吸磷量增加了3.10mg·L-1。无论选用何种电子受体,反应速率最快的是起始的半个小时,随后趋于平缓,至第2小时,吸磷量超过全过程中总吸磷量的84%;选用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氧气作为电子受体,最佳浓度条件情况下,前2小时吸磷速度由大到小为:PAOs强化和富集期后期的菌群以氧气作为电子受体>DPB利用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DPB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DPB利用亚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但是在第1小时内,低浓度亚硝态氮的反应效率明显高于试验中选用的任何浓度硝态氮的反应效率。对连续运行的一体化装置运行进行研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一体化装置稳定高效运行的合理参数如下:厌氧、好氧和缺氧合适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2-3h、4-6h和2-4h;厌氧、好氧和缺氧合适DO分别为0.1 mmg·L-1以下、3.0-4.5mg·L-1之间和0.2mg·L-1以下;厌氧、好氧和缺氧合适氧化还原电位(ORP)分别为-256 mV、45 mV和-138 mV;厌氧和缺氧合适超越回流比为35%;DPB合适污泥龄(SRT)为20天;合适硝化温度大约在30℃附近;合适进水pH在6-8之间。在连续运行的试验中,控制在以上运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碳氮磷比对反应效果的影响,并得出C/N/P在70:10:(1-1.25)时,出水COD控制在30mg·L-1左右,氨氮测出的浓度仅为0.60mg-L-1,而出水总磷的浓度也能有效控制在0.5 mg·L-1以下,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剩余浓度也非常低,出水总氮浓度被控制在2 mg·L-1以下;COD、氨氮、总磷、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1%、98%、90%和90%,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0-05-01)

高景峰,陈冉妮,苏凯,张倩,彭永臻[8](2010)在《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实时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以厌氧/好氧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常低温同时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AGS)工艺的实时控制,研究了冬季低温条件下磷负荷变化对系统同时脱氮除磷的影响及DO、pH值和ORP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同时脱氮除磷AGS中聚磷菌(PAO)的组成.结果表明,DO、pH值和ORP的特征点对应反硝化结束、厌氧放磷结束、吸磷结束以及硝化结束等阶段,可以作为AGS同时脱氮除磷的实时控制参数.同时脱氮除磷AGS中,以氧作为电子受体的PAO能够去除总磷酸盐的14.19%;以氧和NO3--N作为电子受体的PAO能够去除总磷酸盐的74.32%;以氧、NO3--N和NO2--N作为电子受体的PAO能够去除总磷酸盐的11.47%.在好氧条件下AGS可以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好氧吸磷和反硝化吸磷.(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高景峰,陈冉妮,苏凯,张倩[9](2009)在《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的常温启动和低温维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同时脱氮除磷(Simultaneou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SNPR)的能力,以及在低温条件下的适应情况,采用2个SBR反应器(命名为A、B)以厌氧/好氧方式处理实际生活污水,以沉淀时间培养获得AGS,后加入不同附加碳源进行对比试验,两个反应器均获得了夏秋季4个月稳定的SNPR效果。受冬季低温的影响,2个反应器分别经35d、49d逐渐恢复了稳定的SNPR效果。研究中AGS除磷速度较快,其硝化作用决定着SNPR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09-06-01)

汤琪,罗固源,季铁军,许晓毅[10](2008)在《磷酸铵镁同时脱氮除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pH值,物质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质浓度,陈化时间,沉淀剂加入方式等因素对MAP同时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较佳值,并对各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在兼顾处理液的含盐量尽量低,以及满足处理液中的磷含量<10mg/L,氨氮含量在20mg/L左右的条件下,优化出了处理氨氮浓度为0.1mol/L(1400mg/L)及磷酸盐为相应浓度的废水的最佳pH为9.5,最佳摩尔配比为n(Mg):n(P):n(N)=1.2:1.03:1.0。(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08年02期)

同时除磷脱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采用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好氧2种运行模式驯化污泥,并考察了厌氧/低氧模式下SNDPR过程中COD、PHB、TP、TN、DO和电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2阶段驯化,反硝化聚磷菌比例提升至85.9%,硝化速率达5.97 mg(/L.h),实现了反硝化除磷菌和硝化菌的良好共存;在厌氧/低氧模式下,SNDPR对低碳城市污水具有良好脱氮除磷效果,TP、TN和COD去除率达到93.7%、79%和87.7%;PHB与COD降解、TN降解和TP吸收有良好的相关性,也是SNDPR过程的碳源驱动力;pH和ORP曲线上"谷点"预示厌氧释磷结束,pH曲线"折点"指示SNDPR结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时除磷脱氮论文参考文献

[1].施云芬,魏冬雪.悬浮填料同时生物脱氮除磷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3

[2].阳素攀,方茜,林曼婷,张杨.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脱氮除磷效能[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

[3].张刚,贾晓珊,陈环宇,骆炜诗.一种厌氧同时脱氮除磷的新现象[J].环境科学学报.2012

[4].王建华.A~2O-BAF工艺强化同时脱氮除磷[D].北京工业大学.2011

[5].李斌,黄向东,刘卫东,马勇强,寇兵.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技术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0

[6].邓钦,廖柏寒,谌建宇,黄荣新.氮磷比对一体化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的影响[J].水处理技术.2010

[7].邓钦.一体化连续流反硝化同时脱氮除磷工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8].高景峰,陈冉妮,苏凯,张倩,彭永臻.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实时控制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0

[9].高景峰,陈冉妮,苏凯,张倩.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的常温启动和低温维持[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09

[10].汤琪,罗固源,季铁军,许晓毅.磷酸铵镁同时脱氮除磷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

标签:;  ;  ;  ;  

同时除磷脱氮论文-施云芬,魏冬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