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村级扶贫发展基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村级扶贫发展基金,运行模式,合作性金融支持扶贫模式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论文文献综述
邸文炘[1](2017)在《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运行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省的扶贫工作经过大规模区域开发和扶贫攻坚,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财政扶贫资金的供给和贫困地区的实际需要矛盾十分突出,现有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针对这两个问题,甘肃的扶贫实践者在总结过去扶贫模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整村推进扶贫方法和小额信贷的理念,探索了“村级扶贫发展基金”模式。本文以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扶贫运行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这种创新扶贫方式发展历程的回顾,系统性的总结了“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内涵理念、功能、管理和运行规则。并通过分析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中的合作性金融支持扶贫模式的设计思路、项目效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甘肃“村级扶贫发展基金”作为一种创新扶贫方式有待在实践中继续验证并加以完善。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是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以扶贫开发为宗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导入基金和小额贷款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前提下,对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方式的探索,是整村推进扶贫思路与方法的延续和内涵的扩大,是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方式运行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一种扶贫方式。这种模式把到户项目的财政扶贫资金作为“种子基金”,植入一个村民组织,在政府引导下建立相应的制度,采取自主决策、民主管理、村内循环、有偿滚动的方式管理使用财政扶贫资金。这种新的利益转移机制的核心内涵是把政府的外在扶贫干预转变为贫困农户的内生性利益驱动,从根本上确立他们在扶贫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既享有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益,又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这种利益转移机制是通过村民大会选举产生的“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来传导和实现的。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具有鲜明的扶贫政策指向,它注重利用市场机制的长处,独创性地提出了适合本地政治、社会、经济状况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很好地回应了贫困农户的实际需要,并具有政策上的内在统一性和连贯性,有效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放大了扶贫资金使用规模,使有限的资金能够持续地惠及更多穷人。“村级扶贫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是一个不同于金融组织的非营利性的村民社团组织,它没有排除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基层政权中的重要作用,很好地实现了与农村现行社会政治制度的兼容与互动,并保持了足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当然,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村级扶贫发展基金”也遇到了制度性的困扰,主要是缺少明确的法律地位,其功能与金融业务的边界依然模糊,与现行到户项目无偿补助为主的扶贫方式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也存在冲突。同时,这种新的扶贫模式本身也有待在实践中继续验证并加以完善。基于上述结论,本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陈前恒[2](2011)在《会员制村级扶贫发展基金能够瞄准穷人吗?——H村扶贫发展基金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小额信贷组织能够有效瞄准穷人,一些地方建立了会员制村级扶贫发展基金。会员制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在成立伊始,通常需要借助村干部的力量对会员进行筛选、设立基金会管理组织。如果村干部能以对穷人负责的态度保证会员筛选的公正性、村民管理基金的自主性,扶贫发展基金就无需用高利率进行再瞄准。然而,村干部出于追求农户动员最大化目标和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使得穷人难以成为会员。因此,本文认为,建立起村干部对穷人负责的村庄治理结构和相应的权力制衡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11年03期)
何全文,乔彩凤[3](2009)在《村级扶贫发展基金成了渭源农民的“金种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渭源讯 (通讯员何全文 乔彩凤) 渭源县被列为全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试点县,县上以大安乡红堡子村、清源镇红岘村等4个村为试点村,启动运作村级扶贫发展基金,探索实践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的新机制,为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和效率探索了一条新路。 阳春叁月(本文来源于《定西日报》期刊2009-03-03)
王雨,乔彩凤[4](2009)在《渠道畅通活水来》一文中研究指出渭源县积极探索实践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的新机制,启动运作村级扶贫发展基金,为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和效率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为整村推进开发项目的后续管理注入了新活力。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以扶持贫困户生产性项目为主,坚持“不吸储,不入股,不分红”的原则,将用于(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09-02-06)
马玉玲[5](2008)在《“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贫困是全世界的任务,反贫困需要资金支持,研究资金、货币及其转化形式在扶贫工作中的运转效率和作用,是研究扶贫问题的一个切入点。在扶贫资金管理方面,我国已探索出了多种方法和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一方面缺乏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扶贫资金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扶贫资金还未充分发挥最大作用。由于现阶段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形成农村金融服务的缺失,主要针对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小额度的持续性信贷服务的小额信贷也存在诸多问题。金融改革滞后是制约贫困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瓶颈,如何从体制上改进和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小额信贷,成为摆在扶贫部门、金融部门面前的一大难题。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研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40个村进行贫困村互助合作基金试点,设立“贫困村村级互助基金”,这是在扶贫资金使用及小额信贷方面,国家正在进行的准金融探索。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小额信贷和社区发展基金理论为依据,从研究甘肃省“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基金”的模式之一:“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出发,主要运用实证案例、定性和定量等分析方法,通过对甘肃省徽县文池村、张家川县长宁村和高山村的“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实地调查问卷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适合甘肃省实际情况的“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发展的建议。甘肃省通过实行“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弥补了农村金融组织支农资金的不足,打破了农村信用社在当地的金融资源垄断格局,满足了低收入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金融退出县域经济后形成的金融真空。同时增强了农户的诚信意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符合开发式扶贫的要求。同时,存在某些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基金在运行中存在道德风险;项目设定的最高借款金额和资金总量与农民的实际需求量有差异;基金总投入量较小,不利于滚动发展;管理人员能力方面的欠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甘肃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强化市场化运作,应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减少政府干预,以本地市场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地建立适合甘肃省的区域性“村级扶贫发展基金”模式;加快监管框架的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农村民间信贷的公开化、合法化,确保当前贫困农民获取资金渠道的通畅;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建立监测评价与指标体系;扩大融资渠道,加强与正规金融合作;提高农户应对市场的能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民主管理。(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何成军[6](2007)在《甘肃扶贫开念“新经”》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甘肃从1983年便开始了扶贫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毋庸讳言的是,有的贫困村长期躺在政府的怀抱中,年年扶贫,长期不脱贫。对这些问题,人们常常只注意到贫困群众背着“贫困”包袱精神麻木的问题,却忽略了我们在扶贫水平和能力上(本文来源于《甘肃经济日报》期刊2007-10-29)
王千钧[7](2007)在《渭源村级扶贫发展基金效益初显》一文中研究指出渭源讯( 王千钧)渭源县自今年被确定为全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试点县以来,县上高度重视,通过广泛宣传、提高意识、整合资金等措施,使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初步建立并运转良好,效益初步显现。 据(本文来源于《定西日报》期刊2007-08-28)
吴永辉,刘宝峰[8](2007)在《全市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及核桃产业开发现场会议在徽县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徽县讯(吴永辉通讯员刘宝峰) 7月29日,全市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及核桃产业开发现场会议在徽县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全市推广徽县大河乡文池村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和青皮核桃直播的经验,进一步安排部署秋季以青皮核桃直播为主的核桃产业种植工作。市核桃产业开发领导(本文来源于《陇南日报》期刊2007-08-03)
朱国亮,连振祥[9](2007)在《甘肃设立“村级扶贫发展基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从甘肃省扶贫部门了解到,这个省正在探索一种扶贫资金投放新方式,为贫困村设立“村级扶贫发展基金”,让村民自我管理扶贫资金。 2006年,甘肃省扶贫部门在借鉴国内外扶贫资金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报》期刊2007-06-07)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使小额信贷组织能够有效瞄准穷人,一些地方建立了会员制村级扶贫发展基金。会员制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在成立伊始,通常需要借助村干部的力量对会员进行筛选、设立基金会管理组织。如果村干部能以对穷人负责的态度保证会员筛选的公正性、村民管理基金的自主性,扶贫发展基金就无需用高利率进行再瞄准。然而,村干部出于追求农户动员最大化目标和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使得穷人难以成为会员。因此,本文认为,建立起村干部对穷人负责的村庄治理结构和相应的权力制衡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村级扶贫发展基金论文参考文献
[1].邸文炘.甘肃省村级扶贫发展基金运行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2].陈前恒.会员制村级扶贫发展基金能够瞄准穷人吗?——H村扶贫发展基金个案研究[J].农村经济.2011
[3].何全文,乔彩凤.村级扶贫发展基金成了渭源农民的“金种子”[N].定西日报.2009
[4].王雨,乔彩凤.渠道畅通活水来[N].甘肃日报.2009
[5].马玉玲.“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实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
[6].何成军.甘肃扶贫开念“新经”[N].甘肃经济日报.2007
[7].王千钧.渭源村级扶贫发展基金效益初显[N].定西日报.2007
[8].吴永辉,刘宝峰.全市村级扶贫发展基金及核桃产业开发现场会议在徽县召开[N].陇南日报.2007
[9].朱国亮,连振祥.甘肃设立“村级扶贫发展基金”[N].中国社会报.2007
标签:村级扶贫发展基金; 运行模式; 合作性金融支持扶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