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同震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位,井孔,水震波,同震效应
同震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卫平,古云鹤,王秋宁,张建,白若冰[1](2019)在《周至等地震台站地下流体水位观测同震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不同的方位对陕西周至、毛西、洛南等流体台站水位观测记录到的典型地震进行分析,由于这3个流体台站所处的地理位置、井深不同,对同一地震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通过对比分析井水位对地震的响应特点,得出以下认识:陕西部分观测井孔一般对远场大震记录比较灵敏,而对近震及地方震反映不灵敏;井孔水位仪记录的水位波幅与震级、震中距、震中位置等有关;单井的同震水震波记录通常具有方向性等。(本文来源于《高原地震》期刊2019年03期)
张明哲[2](2019)在《河北冀21井数字化水位同震效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大陆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河北冀21井水位同震观测资料,研究该井水位同震效应的形态特征、记震能力。结果表明,水位对远场大震记录(较长波段的面波)比较灵敏,水位同震效应最大振幅总体上与地震强度成正比,与震中距关系不甚明显;并总结出井-含水层记录的波形频段范围,为观测资料异常分析提供基础信息。(本文来源于《华北地震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起卫罗,余庆坤,曾庆堂[3](2018)在《云南禄丰3.7级地震元谋水化站气氡同震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4月1日,云南省禄丰县发生3. 7级地震。云南省地震局元谋地震台水化站DDL-1型电离法测氡仪记录到了本次地震的同震效应。通过对气氡测项的初步分析,并对比同井其他测项记录,发现氡射气的同震效应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高原地震》期刊2018年04期)
张环曦,周安聘,刘静,赵雨晨[4](2018)在《无极井水位同震效应特征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流体观测中水位同震效应是地震波作用于井-含水层系统最直接的体现,开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与响应机理的研究,能较好地解释地下水动态与含水层受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以无极井为例,通过选取2016年无极井水位同震效应资料,对井水位同震效应的形态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8年01期)
黄禄渊,张贝,瞿武林,张怀,石耀霖[5](2017)在《2010智利Maule特大地震的同震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智利Maule大地震是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第六大地震,基于高性能并行有限元方法,建立含地表地形和Moho面起伏的大规模非均匀椭球地球模型,计算了该地震同震效应,并根据库仑应力变化分析周围断层地震活动性和主震对余震的触发关系.结果表明:对于2010年Maule地震,地球曲率和层状结构对同震水平位移影响不可忽略,如果不采用球面分层模型,在低纬度远场可能会造成位移和应变量值均被低估,在高纬度远场可能会造成位移被夸大而应变被低估.如果不考虑介质横向不均匀和地形,同震应力降被显着低估,近场同震东西向应力变化误差最高95.4%,南北向应力变化误差最高90.8%.Illapel地区库仑应力变化约10 kPa,相当于15年构造积累,Maule地震加速了2015年Illapel地震发生.以最优破裂方向投影得到库仑应力变化,经统计70.9%余震落在库仑应力变化量值大于10 kPa区域.本次特大地震触发了Pichilemu附近M_w6.9和M_w7.0两次正断型余震.(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黄禄渊,张贝,程惠红,罗纲,瞿武林[6](2017)在《2015年智利Illapel M_W8.3地震同震效应及其对南美大陆地震危险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高性能并行有限元方法,建立含地表地形和Moho面起伏的大规模非均匀椭球地球模型,计算了2015年9月17日智利Illapel M_W8.3地震同震效应,同时讨论2010年智利Maule M_W8.8地震和2014年智利Iquique M_W8.1地震对2015年智利Illapel地震的加载作用,进一步分析这3个地震共同作用对南美大陆及周围断层的地震危险性影响.结果表明:对此次智利Illapel地震CEA(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滑动模型计算的地表最大水平位移约为3 m,USGS(美国地调局)模型的最大水平位移约6 m.特大地震影响范围广,南美大陆接近一半区域同震水平位移量级达到0.5 mm;受3次地震共同作用,智利2010年Maule地震南部俯冲带、2015年Illapel地震和2014年Iquique地震之间俯冲带,以及2014年Iquique地震以北俯冲带,受到10 kPa东西向压应力加载;2010年Maule地震和2014年Iquique地震共同加速了2015年Illapel地震滑动;1960年Valdivia M_W9.5地震破裂区、2014年Iquique地震和1995年Antofagasta地震之间区域以及2010年Maule地震和2015年Illapel地震的未破裂区重合处库仑应力变化均超过10 kPa,有可能加速强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张卫华,王秋良,郭熙枝,罗俊秋[7](2016)在《叁峡井网井水位地方震同震效应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壳应变是引起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地震前地壳应力场的变化将会引起含水层应力应变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深水井动态发生变化。通过观测水井动态变化的分析来探索地壳应力一应变的调整变化对了解地震孕育形成过程,研究地震导致的区域应力场动态变化以及预测地震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探索利用应力场的调整变化进行地震预报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学会第五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6-08-01)
龚正[8](2016)在《重力卫星资料应用于特大地震同震效应探测和震源机制反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力卫星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人类对地观测的手段,使长期连续研究全球重力场变化成为了可能。相比其他大地测量手段,重力卫星可以在不接触目标区域的同时完成测量工作,这为地处偏远无法长期有效直接观测的地区提供了可行的观测方法。特大地震以其破坏性强,成灾广泛成为人类的梦魇,而其往往发生于离陆地较远的海洋之下(如2004年Sumatra-Andaman地震,2010年智利Maule地震,2011年Tohoku-Oki地震等),人类常用的大地测量技术(如GPS、InSAR等)对于特大地震的观测存在局限性,这时重力卫星可以充分发挥优势,补充这些特大地震发震范围内的重力变化信息,有利于对特大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从而增进对特大地震的理解。本文研究了如何应用GRACE重力卫星资料探测特大地震的同震效应,并且创新性的联合GRACE重力卫星数据和GPS数据反演特大地震的震源参数以及滑动分布。本文详细介绍了GRACE重力卫星计划的基本情况以及数据产品,选择了合适的GRACE Level 2数据作为本文研究采用的数据。为了消除GRACE数据中存在的各种误差,需要进行后处理过程,本文系统性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并认为后处理过程中在消除误差的同时如果不能尽量保留数据本身的目标信号就失去了观测地震等局部重力场变化的机会。展示了Slepian函数方法的原理,并以2004年Sumatra-Andaman地震为例验证了Slepian函数法的计算效果,可以看出Slepian函数法能够在消除误差的同时有效地提取GRACE中的同震重力变化信号,为利用GRACE数据反演打下了基础。本文模拟分析了不同震源参数对地表重力变化的影响程度,在震级不变的情况下,断层倾角和滑动角对地表重力变化的影响较大,不仅影响数值大小,也会明显改变重力变化的几何分布。模拟不同震级和不同震源参数配置产生的地表重力效应,并分析了不同断层参数产生的地震是否可被GRACE重力卫星探测到。通过模拟不同震级以及不同的断层参数可以看出,对于Mw8.0级的地震只有条件非常苛刻才可能被GRACE重力卫星探测到,以汶川地震为例的计算证明了这一点。对于汶川地震这样接近Mw8.0级的陆地地震来说,GRACE能观察到的变化很有限,此时水文变化的影响大于地震变化的影响,需要更大的地震才能使GRACE观测到显着的同震重力变化。对于Mw8.5级以上的地震,理论上较容易被GRACE探测到。本文系统研究了在震源机制反演和滑动分布反演中GRACE重力数据的作用,分别利用重力数据单独反演以及联合模拟GPS数据一起反演。经过350km高斯滤波的重力数据仍然能够单独有效反演出震源机制说明,顾及空间分辨率GRACE卫星数据在震源机制反演中仍然能扮演重要角色。在划分断层面时,子断层数量越多,数值的起伏越大,粗糙度越高。断层面上滑动分布的数值在上部较准确,这可能是由于重力数据对深部运动不够敏感。而在联合反演中,引入了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法来确定GRACE数据和GPS数据的权比。从反演结果看比单独使用GRACE更加准确。同时对于不同的子断层划分,数量多的情况下滑动分布的起伏相对于GRACE单独反演的结果仍然显着减小,可以认为联合反演能够有效抵御划分多断层带来的数据不稳定。不论是在单独反演还是在联合反演中地表的观测值越多,反演的结果越准确,但是在联合反演过程中,观测值增多伴随着GRACE数据权重的下降,这可能反映了GRACE数据存在的相关性,所以增加GPS点提供的额外信息更丰富。从模拟的结果来看,GRACE重力数据和GPS数据可以互相补充信息,在联合反演发震断层的几何和运动参数时得到较为理想的反演结果,这为反演2011年日本Tohoku-Oki地震提供了计算基础。本文以2011日本Tohoku-Oki地震作为实例分析GRACE卫星数据在探测同震信号和震源机制反演中的效果。首先讨论了Tohoku-Oki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这起地震能量大,破坏力强,尤其垂直方向上有显着变化,可以利用GRACE探测同震重力变化。经过前震余震的分析,可以看出来前震余震虽然有一定效应,但是低于GRACE能够探测到的信号,所以在实际处理中可以不用考虑,而洋底起伏变化导致的海水质量变化效应则十分显着,必须予以扣除。本文利用GRACE计算了同震重力变化,可以看出来探测得到的同震重力变化较为准确,与正演模拟结果在几何形状上较为相似,能反映出断层运动特征。随后分别利用GRACE单独反演震源参数和滑动分布以及联合GRACE和GPS反演。反演的结果从一定程度上拟合其他研究,符合地震学的部分结论,同时联合GRACE和GPS反演的准确度要高于单独使用GRACE反演的准确度。以上实例有效证明重力卫星资料可以应用于特大地震同震效应探测和震源机制反演的研究中。(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6-05-01)
冯恩国,连凯旋,陈其锋,温丽媛,李月强[9](2016)在《聊古一井水位同震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整理了聊古一井水位2000~2012年所记录到的同震效应,并对3个不同阶段内的同震效应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聊古一井的同震效应为振荡型和振荡阶升型;该井对来自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记录能力较强;该井水震波记录随震级增大而增加、随井震距的增大而缩小的特征并不明显。该井对全球8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记录能力。激发自流以及变频稳流状态下,聊古一井水位记震能力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高原地震》期刊2016年01期)
缪淼,朱守彪[10](2015)在《2014年鲁甸地震的同震效应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时间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MS6.5级地震,震中位置为27.08°N,103.37°E,震源深度13.3km。本次地震发生在滇东北,发震断层是北西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属鲜水河-小河断裂系东侧大凉山断裂南端部组成部分。一次地震之后,主震对余震是否具有触发作用以及周边断层的地震危险性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分析一次地震前后周围地区的应力变化对判断未来震情具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大量学者使用库仑应力(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专题10核幔边界、地核结构及其动力学特征、专题11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12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5-10-10)
同震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大陆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河北冀21井水位同震观测资料,研究该井水位同震效应的形态特征、记震能力。结果表明,水位对远场大震记录(较长波段的面波)比较灵敏,水位同震效应最大振幅总体上与地震强度成正比,与震中距关系不甚明显;并总结出井-含水层记录的波形频段范围,为观测资料异常分析提供基础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震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卫平,古云鹤,王秋宁,张建,白若冰.周至等地震台站地下流体水位观测同震效应分析[J].高原地震.2019
[2].张明哲.河北冀21井数字化水位同震效应特征[J].华北地震科学.2019
[3].起卫罗,余庆坤,曾庆堂.云南禄丰3.7级地震元谋水化站气氡同震效应分析[J].高原地震.2018
[4].张环曦,周安聘,刘静,赵雨晨.无极井水位同震效应特征浅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8
[5].黄禄渊,张贝,瞿武林,张怀,石耀霖.2010智利Maule特大地震的同震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2017
[6].黄禄渊,张贝,程惠红,罗纲,瞿武林.2015年智利IllapelM_W8.3地震同震效应及其对南美大陆地震危险性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17
[7].张卫华,王秋良,郭熙枝,罗俊秋.叁峡井网井水位地方震同震效应特征研究[C].中国地震学会第五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6
[8].龚正.重力卫星资料应用于特大地震同震效应探测和震源机制反演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6
[9].冯恩国,连凯旋,陈其锋,温丽媛,李月强.聊古一井水位同震效应研究[J].高原地震.2016
[10].缪淼,朱守彪.2014年鲁甸地震的同震效应及其影响[C].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专题10核幔边界、地核结构及其动力学特征、专题11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12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