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北直农话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直农话报》,直隶高等农业学堂,近代西方农业科技,农业传播
北直农话报论文文献综述
冯丽[1](2009)在《《北直农话报》与晚清直隶农业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末年中国传统农业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西方近代农业科技逐渐传入中国境内。光绪叁十一年(1905)年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的学生于直隶省保定创刊《北直农话报》,它为直隶甚至中国北方地区农业由传统走向近代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将从新闻传播角度考察该刊的媒介形态、传播内容、传播模式等,并分析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为该刊带来的影响和表征。笔者搜集到该刊的部分原件,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其他历史资料主要采用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北直农话报》是北方最早的农业科技期刊,它以“振兴农业、开通民智”为办刊宗旨,其传播模式表现为典型的复合传播,贯通课堂教育传播—期刊传播—社会教育传播。它是袁世凯在直隶地区推行新政的产物,并打上了区域政治文化的鲜明印记。此刊尝试用农业戏曲、农学诗歌、农学小说等文艺体裁传播农业科技内容,并开创我国科技白话文的先河。《北直农话报》倾力打造“兴农强国”的舆论氛围,提倡实业救国,激发民众的爱国思想。在传播渠道上该刊对西方近代农业科技进行了第叁次传播,其流程为:西方近代农业科技——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经日本学习——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的日籍教习以及经翻译的日文教材——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学生创办的《北直农话报》——中国北方广大农民。它是最尖端的西方近代农业科技与最终端的中国野老田夫之间最关键的联结者。(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潘秀华[2](2008)在《《北直农话报》的编辑思想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发掘《北直农话报》的历史价值,通过文献考证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其编辑思想与实践进行了解读,认为其编辑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积累,才形成了"振兴农业,开通民智"的主旨,指导着其编辑实践,使之始终以富国兴邦、育人重农为己任,以通俗之文达科学之理,内容丰富、编排灵活,既精耕细作又广泛发行,成为我国近代农业科技传播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期刊2008年05期)
潘秀华,郭丽娟,刘彦琴,黄金祥[3](2008)在《《北直农话报》的传播机制及其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发掘《北直农话报》等早期农业刊物的历史价值,从传播学角度,对其传播环境与制度、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和渠道等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其以开通民智、振兴农业为宗旨、富民强国为目标、农学者与农业者为对象、科学思想与农学知识为内容,特别是其将强有力的组织传播、直接有效的人际传播融入具有间接和持久影响的大众传播,并使叁者有机结合、形成巨大合力的传播机制值得肯定与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期刊2008年03期)
张冬冬[4](2007)在《清末民初的农学报刊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倡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考察了清末民初农学报刊的创办、发展、传播的基本状况,并通过对其刊物特色及其影响的分析,试图探求农学报刊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农学报刊创办的背景及其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向西方敞开了大门,现代西方思想文化开始涌入中国,形成了一种西学东渐的局面,其中,现代报刊作为一种新式传播媒介,逐渐进入到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农业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在清末民初的兴农思潮中,学习西方现代农业知识,发展现代农业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在这种背景下,农学报刊的创办也就应运而生了。本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农学报刊的特色及对现代传播业的贡献。本文选择了两种极具代表性的农学报刊——《北直农话报》和《农学报》,对农学报刊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肯定了它们存在的积极意义。此后本文阐述了农学刊物对现代传播业的贡献,指出其在开风气、开民智、通信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本文的第叁部分论述了农学报刊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清末民初的农学报刊,传播了西方现代的农学知识和教育思想,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同时也为各级政府的农业政策提供了借鉴和指导,农学报刊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农学报刊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同时,农学报刊的创办与发展,改变了我国几千年来的信息交流方式,传播了现代农业知识,促进了新型传播媒体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姚远,王强,陈镱文[5](2006)在《《北直农话报》的科技传播创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期刊传播学原理,对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创刊于清光绪叁十一年(1905年)的《北直农话报》半月刊的农学传播创举作了系统研究。认为该刊是历经叁朝,相沿至今的中国农学期刊中连续办刊时间最长的惟一百年老刊。其农学传播创举:一是创造了面向乡绅、野老田夫,将课堂与田间相结合,将学校教育延伸至社会教育的正确办刊策略;二是选择了以继承中国传统农学为己任,基于雄厚日籍师资条件,经由日本输入西方近现代农学知识和技术,并将其融入中国农业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定位;叁是建立了有效的发行传播网络,达到“月销两千二百余份”的好成绩,成为清末科技期刊最为成功的发行传播范例之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6期)
鲁宏,陈燕[6](2005)在《《北直农话报》的农业科技传播特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北直农话报》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当时的农业振兴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将其“振兴农业、开通民智”的办刊宗旨作为研究的中心点,通过对该刊的内容分析,看其实现农业科技传播的途径。《北直农话报》以其准确鲜明的传播宗旨,结合实际的内容特色,以人为本的传播方式,起到了促进地方农业发展,拓展农业科技传播空间,开拓启发民众智力、解放思想的新途径等多方面的作用,对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期刊的科技传播功能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期刊2005年04期)
亢小玉,姚远,宇文高峰[7](2005)在《《北直农话报》传入的格致学及强国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论证《北直农话报》的科技传播学价值。方法基于传播学原理的文献考证和历史分析方法。结果对直隶高等农业学堂于清光绪叁十一年(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的科技传播学价值进行研究。侧重于其引入的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气象学等以及兴农强国思想。结论认为该刊经由日本引进西学,将中国传统农学置于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并努力营造了一种恢复民族自信和兴农强国的舆论氛围。(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姚远,黄金祥,颜帅,陈浩元[8](2005)在《《北直农话报》的白话科技传播语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期刊传播学原理,对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创刊于清光绪叁十一年(1905年)的《北直农话报》半月刊的白话农学传播语言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编辑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姚远,黄金祥,颜帅,陈浩元[9](2005)在《《北直农话报》传入的西方农学及其科技传播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试图运用科技传播学方法,重新认识《北直农话报》的农林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和在全国所处的地位。认为:该刊为清末学堂所办仅有的两份农学期刊之一和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农学刊物;它是中国近现代经由日本传入西方农学这一历史过程的见证;其传入的西方农学具有新的系统性,特别是关于西方啤酒酿造技术、北美水稻生产技术、日本科学选种法等科学实验方法和俄国农业教育体制,以及农作引种、制造、展览和蚕桑、植树造林等实践,在农林科学技术的西学东渐中具有首创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宇文高峰,姚远[10](2004)在《《北直农话报》的刊物特色及其社会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历史史料 ,在分析《北直农话报》特色的基础上 ,探讨它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 ,得到了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编辑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北直农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发掘《北直农话报》的历史价值,通过文献考证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其编辑思想与实践进行了解读,认为其编辑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积累,才形成了"振兴农业,开通民智"的主旨,指导着其编辑实践,使之始终以富国兴邦、育人重农为己任,以通俗之文达科学之理,内容丰富、编排灵活,既精耕细作又广泛发行,成为我国近代农业科技传播的有效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直农话报论文参考文献
[1].冯丽.《北直农话报》与晚清直隶农业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09
[2].潘秀华.《北直农话报》的编辑思想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
[3].潘秀华,郭丽娟,刘彦琴,黄金祥.《北直农话报》的传播机制及其借鉴[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
[4].张冬冬.清末民初的农学报刊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倡导[D].天津师范大学.2007
[5].姚远,王强,陈镱文.《北直农话报》的科技传播创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6].鲁宏,陈燕.《北直农话报》的农业科技传播特色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
[7].亢小玉,姚远,宇文高峰.《北直农话报》传入的格致学及强国论[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8].姚远,黄金祥,颜帅,陈浩元.《北直农话报》的白话科技传播语言研究[J].编辑学报.2005
[9].姚远,黄金祥,颜帅,陈浩元.《北直农话报》传入的西方农学及其科技传播学意义[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
[10].宇文高峰,姚远.《北直农话报》的刊物特色及其社会作用[J].编辑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