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传输延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车载自组织网络,AODV路由协议,最小延迟路径
网络传输延迟论文文献综述
陈芙蓉,张剑[1](2019)在《VANET中基于网络传输延迟的改进AODV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自组织网络具有拓扑变化频繁、链路易断等特性,针对AODV路由协议存在传输延迟长、路由开销大等问题,本文基于车辆分簇思想对AODV路由协议进行改进,以数据传输延迟为优化目标得出源节点到目的节点间的最小延迟路径。通过对高速公路网络场景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协议可有效降低数据传输延迟及网络开销,提高分组投递率。(本文来源于《智能计算机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魏建红[2](2018)在《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延迟优化控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延迟优化控制,能够高效保证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信息多路径传输延迟的优化控制,需要调节信息传输拥塞窗口,对信息传输路径进行优化选取,完成信息多路径传输延迟控制。传统方法对信息多路径传输队列长度进行实时监控,计算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的代价函数,但忽略了对信息传输路径的对比和选取,导致控制精度偏低。提出基于网络流量动态分配的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延迟控制方法,对不同情况的RTT子流拥塞窗口进行相应调节,提高了系统吞吐量,选取出若干条延迟小、能耗低的路径进行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解决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延迟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过程中的拥塞窗口平均值、系统丢包数量、吞吐量、带宽利用率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07期)
谭紫逸,陈志刚,吴嘉,张魏斌[3](2016)在《机会网络多跳节点最小传输延迟算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机会网络无链路性和节点移动性的特点,为节点之间信息传递提供了便利。但是,随着信息传递次数的增加,节点与它的邻居之间传输延迟也会增加,使得网络信息传递的性能下降。为了解决节点之间多跳产生的延迟问题,通过对节点到它的下一跳的邻居节点的历史传输时间进行时间标记,建立局部最小传输延迟算法(minimum transmission delay algorithm,MTDA)。通过该算法得到网络中多跳最小延迟路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算法比较,减小了节点之间的传输延迟,提高了网络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6年08期)
贾向阳[4](2014)在《具有时变传输延迟与传输间隔的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控制系统是通过与其它设备共享通讯网络进行通讯且控制回路是闭环的控制系统。由于把网络引入到控制系统中,使得它与传统的点对点的控制系统相比有很多优点,比如节约成本、易于安装和维护、更好的系统灵活性。然而,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传输延迟、传输间隔、数据包丢失、变采样等问题,这会降低系统的性能甚至会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我们知道时变的数据包丢失和变采样的问题可以等价地处理为时变的传输间隔问题。因此,如何补偿在一个线性的网络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时变的传输延迟和传输间隔是一个基本的问题。但是,目前有关具有时变传输延迟和传输间隔的网络控制系统研究结果有很大的保守性。本文是基于随机延迟的方法,通过把输入延迟的实时分布建模为一个相关的非同一分布过程,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和Lyapunov-Krasovski稳定性定理得到了整个系统鲁棒指数稳定的延迟分布相关的充分条件。由此产生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作为一个具有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的非线性凸优化问题被提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概括叙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研究的现状。之后,介绍了不确定性、鲁棒镇定、T-S模糊模型、线性矩阵不等式、Lyapunov-Krasovskii稳定性定理等概念以及一些常用引理。其次,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问题描述,然后建立相应的随机延迟模型,并针对该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利用Jensen积分不等式、Schur补引理、S-procedure引理以及另外两个重要的不等式,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的形式给出了系统鲁棒指数稳定的延迟分布相关的充分条件。随后,对闭环系统进行了镇定分析,在分析中涉及到了非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处理,通过把这些非线性矩阵不等式转化为一个具有LMIs约束的非线性凸优化问题,得到了闭环系统的镇定条件。之后,给出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指出了本文的贡献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文中所采用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结合了交叉积分项改进的有界技术,在分析系统的随机延迟模型时充分考虑了输入延迟的实时分布,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所得结果的保守性。后面章节的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所得到的系统鲁棒指数稳定的延迟分布相关的充分条件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马亚文[5](2012)在《网络协同试验系统及其传输延迟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协同试验技术能够将不同地点的试验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试验能力对于试验规模的限制。它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较为经济方便地进行大型结构的拟动力试验,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进行网络协同拟动力试验时,由于受到网络传输质量的影响,无法保证每一步试验按时进行。为了解决网络协同试验中的传输对试验本身的影响问题,本文选取Openfresco作为接口软件,建立了具有预测模块的网络协同试验平台,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实际互联网中进行了数据传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互联网数据传输平均时长较长、延时现象明显,进而分析了产生传输延迟的原因。为了降低网络传输延时对网络协同试验的影响,提出了在本地的数值计算中加入试验预测模块的方法。2.利用Openfresco软件,建立了包含数值计算、试验预测、数据传输、控制加载等模块的网络协同试验系统。3.通过一系列网络协同拟动力试验,验证了本文建立的具有试验预测模块的网络协同试验平台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07-01)
王彦辉,张德全[6](2010)在《两类重要网络的传输延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网络平均距离参数概念,用以度量网络的整体传输性能。与平均距离μ不同,网络平均距离μ′具有较强的网络应用背景。针对叉立方体网络的结构特性,给出了在交叉立方体网络中确定任意两个顶点之间最短路的长度和最短路条数的算法。从最短路、直径、平均距离、网络平均距离方面综合分析比较了超立方体网络和交叉立方体网络的信息传输延迟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0年18期)
雷仕欢,何晨,蒋铃鸽[7](2009)在《无线Mesh网络饱和状态下数据包传输延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无线Mesh网络中Mesh路由器节点到网关节点的饱和数据流的包传输延迟模型.将整个无线Mesh网络中的节点按距网关的跳数进行分层归类,建立了IEEE802.11 DCF的饱和状态下多跳网络的退避时间模型.通过分析各层节点的实际包到达率和平均服务时间,建立M/G/1的排队系统模型,从而准确地分析了无线Mesh网络中饱和状态下的数据包传输延迟,同时,利用网络仿真器NS2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模型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普措才仁[8](2009)在《互联网络数据传输延迟与图的容错直径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互联网络拓扑结构与容错直径进行研究,得出了互联网络数据传输延迟与图的容错直径的内在关系,并给出重要性质,为优化互连网络拓扑结构提供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盛戈皞,江秀臣,曾奕[9](2007)在《考虑网络传输延迟的二级电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数据信息网络的发展,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二级电压实时控制系统的控制信息和数据可以逐步发展到在基于TCP/IP的标准数据网络上传输。基于网络传输的闭环控制系统设计必须考虑信息传输延迟的影响。根据二级电压控制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考虑网络传输延迟的二级电压控制模型,设计了基于多步预测和延迟补偿的二级电压控制器,以保证控制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以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为例进行数字仿真,验证了这种基于网络通信的新型二级电压控制器的性能和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07年15期)
高坤,王连明,陈海霞[10](2007)在《网络控制系统中单程因特网传输延迟的实时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程因特网传输延迟是设计网络控制算法和评价因特网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网络中存在时钟扭曲以及时钟不同步等问题,实际应用中,对测得的延迟数据必须通过算法处理.在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简单可行的动态线性算法,以此消除单程因特网传输延迟中的误差,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在实验数据处理和实时测量过程中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网络传输延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延迟优化控制,能够高效保证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信息多路径传输延迟的优化控制,需要调节信息传输拥塞窗口,对信息传输路径进行优化选取,完成信息多路径传输延迟控制。传统方法对信息多路径传输队列长度进行实时监控,计算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的代价函数,但忽略了对信息传输路径的对比和选取,导致控制精度偏低。提出基于网络流量动态分配的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延迟控制方法,对不同情况的RTT子流拥塞窗口进行相应调节,提高了系统吞吐量,选取出若干条延迟小、能耗低的路径进行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解决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延迟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过程中的拥塞窗口平均值、系统丢包数量、吞吐量、带宽利用率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传输延迟论文参考文献
[1].陈芙蓉,张剑.VANET中基于网络传输延迟的改进AODV协议[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9
[2].魏建红.网络信息快速多路径传输延迟优化控制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8
[3].谭紫逸,陈志刚,吴嘉,张魏斌.机会网络多跳节点最小传输延迟算法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
[4].贾向阳.具有时变传输延迟与传输间隔的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2014
[5].马亚文.网络协同试验系统及其传输延迟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6].王彦辉,张德全.两类重要网络的传输延迟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
[7].雷仕欢,何晨,蒋铃鸽.无线Mesh网络饱和状态下数据包传输延迟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
[8].普措才仁.互联网络数据传输延迟与图的容错直径之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9].盛戈皞,江秀臣,曾奕.考虑网络传输延迟的二级电压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
[10].高坤,王连明,陈海霞.网络控制系统中单程因特网传输延迟的实时测量[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