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音乐论文-关志英

鄂伦春音乐论文-关志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鄂伦春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鄂伦春,音乐,多样性,丰富性

鄂伦春音乐论文文献综述

关志英[1](2016)在《鄂伦春音乐多样性与丰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鄂伦春是一个勇敢热情的民族,在以山林为武,以鱼猎为生的生活中,创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独特形式能表达思想感受的音乐。鄂伦春是没有文字的民族,所以鄂伦春的音乐具有生活的记载性,也有历史性,更有文化的传承性,他们以歌为舞,以歌为唱,以歌为说,以歌为赞,以歌为颂。鄂伦春音乐,在音乐中表达生活的悲喜与欢乐及对上天和大地的敬畏与崇敬,所以鄂伦春的音乐具有多样性、丰富性。(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6年12期)

齐兮[2](2016)在《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音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华文化大家庭里,基于自然、历史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个民族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又都具有其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民族音乐学将音乐作为对象,从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认识人自己、他的社会和他创造的文化”???。文化植根于生活,相应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则来源于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和传统民俗等方面,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分析也需要从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等多种角度进行观察和探讨。在祖国的边陲黑龙江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他们是以打猎为生的鄂伦春人。直到二十世纪初,他们仍保留着原始的生活习俗,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他们才走出深山,定居生活。在享受物质文明盛宴的同时,他们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或多或少的被历史的铅华洗尽或遗失,特别是鄂伦春族的音乐文化。可以说,鄂伦春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国原生态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艺术的积淀,并延续着艺术人类学、文化学、伦理学等质素,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探究。本文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始终坚持唯物主义观念,结合研究要求,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归纳总结、对比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具体论述。本文通过对鄂伦春民风与民俗的调查,进而对鄂伦春民族及其传统音乐发展概况进行论述,并从结构功能、旋律形态等方面对鄂伦春族传统音乐艺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针对鄂伦春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的现状,在对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的调查中,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和发扬鄂伦春族传统音乐的策略和措施,指出非物质文化的留存和发展需要民族音乐者自身的文化觉醒,同时希望鄂伦春族人民能够更加了解和张扬自身的音乐文化,还要充分发挥政府、专家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来共同保护鄂伦春族传统音乐文化,从而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期刊2016-06-30)

初征[3](2010)在《从“古伦木沓”节看鄂伦春音乐文化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伦木沓"节这样一个鄂伦春族的盛会上表演的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事象,随着表演场地的变化、影响范围的扩大、受众群体的增加,必然会在一定范围内与现代审美融合。鄂伦春族传统音乐的当代变迁背后,是否是小文化在主流文化冲击下的适应性生存,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0年12期)

刘光辉[4](2010)在《鄂伦春音乐在笙曲《冬猎》中的运用与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其音乐风格独特,优美动听。因此,以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改编而成的器乐曲就有很多,本文仅以笙独奏曲《冬猎》为例,主要从《冬猎》音乐主题、复调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冬猎》以传统的艺术思维在鄂伦春民族民间音乐的根基上吸取融合了现代技法,取得了较好的艺术上的效果;《冬猎》的诞生也为传承与保护鄂伦春的文化传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榜样;《冬猎》的出现也在启发着我们要用现代的文化理念去辩证的看待优秀的鄂伦春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0年11期)

于佳[5](2008)在《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文中研究指出鄂伦春民族是森林狩猎民族,鄂伦春的文化是森林文化。鄂伦春民族拥有着非常丰富的神话、音乐与口头文学,这些艺术形式都深深地隐含着森林文化。鄂伦春的传统习俗与文化中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鄂伦春的各类艺术中呈现着自然属性。鄂伦春民族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宗教,相信万物有灵。萨满与萨满教的产生在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整体发展的童年阶段,人类童年时代的质朴性与自然性伴随产生了同具质朴性与自然性的森林文化。鄂伦春人就是自然人,鄂伦春的音乐就是自然之音。在鄂伦春的“柬达温”、“吕日格因”、“格依哈恩”、“摩苏昆”、口弦琴中都隐含着森林与自然的元素,通过对鄂伦春人、鄂伦春音乐盛事、鄂伦春代表音乐大量的实地调查解析鄂伦春民族的森林观与自然观。揭示鄂伦春民族在森林中所形成的音乐语言特征;通过鄂伦春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结构特征来解析其中蕴含的森林文化;鄂伦春的音乐之中,描述着丰盈宽广的森林与狩猎生活。鄂伦春民族的森林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鄂伦春文化与音乐在于启示我们人与自然应有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08-05-30)

鄂伦春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华文化大家庭里,基于自然、历史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个民族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又都具有其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民族音乐学将音乐作为对象,从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认识人自己、他的社会和他创造的文化”???。文化植根于生活,相应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则来源于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和传统民俗等方面,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分析也需要从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等多种角度进行观察和探讨。在祖国的边陲黑龙江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他们是以打猎为生的鄂伦春人。直到二十世纪初,他们仍保留着原始的生活习俗,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他们才走出深山,定居生活。在享受物质文明盛宴的同时,他们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或多或少的被历史的铅华洗尽或遗失,特别是鄂伦春族的音乐文化。可以说,鄂伦春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国原生态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艺术的积淀,并延续着艺术人类学、文化学、伦理学等质素,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探究。本文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始终坚持唯物主义观念,结合研究要求,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归纳总结、对比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具体论述。本文通过对鄂伦春民风与民俗的调查,进而对鄂伦春民族及其传统音乐发展概况进行论述,并从结构功能、旋律形态等方面对鄂伦春族传统音乐艺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针对鄂伦春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的现状,在对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的调查中,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和发扬鄂伦春族传统音乐的策略和措施,指出非物质文化的留存和发展需要民族音乐者自身的文化觉醒,同时希望鄂伦春族人民能够更加了解和张扬自身的音乐文化,还要充分发挥政府、专家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来共同保护鄂伦春族传统音乐文化,从而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鄂伦春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1].关志英.鄂伦春音乐多样性与丰富性[J].通俗歌曲.2016

[2].齐兮.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音乐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6

[3].初征.从“古伦木沓”节看鄂伦春音乐文化变迁[J].北方音乐.2010

[4].刘光辉.鄂伦春音乐在笙曲《冬猎》中的运用与体现[J].北方音乐.2010

[5].于佳.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D].西安音乐学院.2008

标签:;  ;  ;  ;  

鄂伦春音乐论文-关志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