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电自准直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电自准直仪,PSD,抗干扰,非线性修正
光电自准直仪论文文献综述
郭梁,昌明,刘峰,郑雪葳,龙江波[1](2019)在《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光电自准直仪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自准直仪是自准直技术与光电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文章详细说明了一种具有抗干扰、非线性修正功能的光电自准直仪的设计过程,给出了光源和信号处理电路的研制方法,以及采用此方法的光电自准直仪的研制结果。对提高基于PSD的光电自准直仪的测量精度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物联网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郭梁,张晓庆,昌明,乔卫东,郑雪葳[2](2019)在《基于PSD的新型光电自准直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的光电自准直仪存在测量视场范围小、系统设计过程复杂、测量结果不精确等问题,因此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PSD的新型光电自准直仪系统。文中具体介绍了国内外技术现状,分析了光电自准直仪的工作原理,给出了选取PSD作为光电探测器的系统结构,阐述了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此外,展望了该系统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物联网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杨子煜[3](2018)在《光电自准直仪图像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自准直仪在小角度精密及超精密非接触测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算法日益优化和硬件集成技术的发展,光电自准直仪日趋小型化和高速化,同时在图像传感器驱动和信号传输方面有着较高要求。本文为了提高CCD光电自准直仪测量系统中光积分时间的自适应性,需要系统根据目标强度自适应调节光积分时间,设计出能够根据目标光强变化自动改变光积分时间的驱动算法,该系统能将CCD图像通过RS422串口传送至上位机,以便操作人员能监测CCD信号,本文还实现了通过USB接口到上位机图像传输的仿真实验。本文所做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在CCD图像传感器选型时,对国外线阵TCD1501D和国内线阵GL7160Z做了比对分析,实现了TCD1501D和GL7160Z的外围驱动,并对GL7160Z型线阵CCD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选定TCD1501D线阵CCD作为实验用图像传感器。2、采用TCD1501D线阵图像传感器,研究了已有的光积分调节方法,根据TCD1501D驱动脉冲特性,加入自适应光积分时间调节的算法,使其随目标光源亮度变化自动调节光积分时间,达到满足平均灰度值要求的输出图像,加入自适应光积分时间调节后,光电自准直测量系统在角度测量精度方面有了显着提高,测角极差为9″,小于固定光积分时间为5ms和70ms的极差21″和17″,标准差约为1.95″,小于固定光积分时间为5ms和70ms的标准差4.91″和3.75″,并适当增加了测量角度范围,达到2°46′14″。3、设计了RS422串口控制信号,将测量系统的CCD图像数据传送至FPGA内部FIFO缓存区,再由驱动脉冲传输至上位机进行图像显示,在显示界面可以得到CCD图像传感器的图像。4、在QUARTUS II软件中设计了USB传输控制电路,配置了USB传输信号,通过USB接口传输CCD图像到上位机显示,并对该电路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期刊2018-06-01)
杨占立,范百兴,西勤,王成江,王瑞鹏[4](2018)在《一种光电自准直仪空间坐标系建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光电自准直仪与多种传感器的联合测量,提出了光电自准直仪虚拟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立的方法。通过虚拟方法建立其空间直角坐标系,推导出参数的转换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为实现光电自准直仪与其他传感器的联合测量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杨占立[5](2017)在《基于光电自准直技术的航天器微变形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精密制造、精密安装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微变形监测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精密的测量技术,主要针对航天器或者工业产品的微小变形进行长期不间断的连续观测,通过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其变形规律和变形趋势,并在反演其设计参数、保证物体安全性及模拟特殊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航空航天领域,现有测量手段已不能满足姿态变形监测的需求,因此,本文基于光电自准直技术搭建了航天器姿态微变形监测系统,以弥补现有测量技术的不足,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和解决了如下问题:1.针对航天器姿态微变形监测,提出了使用光电自准直仪进行微变形监测的新方法,搭建了微变形监测平台,为航天器的高精度姿态测量提供新手段;2.提出了光电自准直仪空间坐标系建立的方法,推导了其平面坐标系与空间坐标系参数的转换模型;3.提出了基于经纬仪的光电自准直仪空间坐标系的标定方法,实现了两台光电自准直仪测量数据的融合,同时为实现光电自准直仪与其它传感器的联合测量提供了理论基础;4.推导了平面拟合的TLS(整体最小二乘)算法,该算法平面拟合精度高,为航天器整星坐标系轴向的确定提供精度保证;5.推导了本文航天器姿态参数转换的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流程设计和实验分析。6.开发了光电自准直仪联机控制和数据预处理软件,实现了光电自准直数据的采集、存储、图形显示、输入与输出、粗差剔除以及滤波等功能。(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7-04-15)
刘学吉,王省书,周金鹏,胡峰[6](2016)在《光电自准直系统的建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自准直模型包含系统信息量有限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厚透镜对光线变换的建模方法。以应用光学中厚透镜对光线变换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矢量运算和坐标系旋转方法建立了光电自准直系统数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对模型中包含的平面镜的转角、透镜的厚度、焦距及表面曲率半径、光源和探测器位置等系统主要参数对光电自准直系统的成像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像点几何中心的提取,分析了透镜成像畸变对光电自准直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文章建立的模型,为系统参数的提取和优化、分析像点轨迹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自准直测量误差的分析和补偿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6年04期)
杨诗翔[7](2016)在《精密扭秤实验中纳弧度分辨率光电自准直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扭秤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弱力探测工具,广泛应用于引力实验中。决定扭秤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其偏转角的测量精度。光电自准直仪作为一种高精度的微小角度测量装置,常被用于监测扭秤的偏转角。但在目前仪器的精度下,高频处扭秤的探测噪声主要受限于角度测量噪声,为了进一步提高扭秤的测量精度,作者研制了一种分辨率高达1 nrad的光电自准直仪。论文首先通过对自准直仪分辨率的理论计算,确定了系统中各部件的参数。采用多狭缝结构的物面分划板降低各种随机噪声,并选用与多狭缝的结构相匹配的线阵CCD进行探测,测量范围可以达到±7.5mrad。设计了消像差准直物镜,使边缘视场处的像差满足自准直仪系统的要求。然后利用矩阵光学的方法建立了自准直仪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计算了物面和像面离焦对角度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像面离焦时,角度测量结果与待测反射镜的位置有关,对于物镜焦距为500 mm的自准直仪,离焦量大于0.1 mm时,在500 mm的测量距离内至少会产生0.2%的误差。因此自准直仪装配时必须严格控制离焦量。在实验中针对影响自准直仪分辨率的各种噪声进行分析。通过调制实验研究了CCD接收信号强度对分辨率产生的影响,利用空气折射率模型分析了温度变化对角度分辨率的影响,通过恒温的方法增加了温度的稳定性,并在自准直仪光路中加入参考光束抑制共模噪声。在充分减小自准直仪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噪声后,自准直仪样机的分辨率在10 mHz以上达到了0.008μrad/(?),积分1分钟后分辨率可以达到1 nrad。(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王君[8](2015)在《光电自准直仪抗背景光干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自准直仪多数是在室内条件下使用,基本没有太阳光、灯光等的干扰,可以达到其设计的精度指标。然而在室外环境中使用时却面临着各种干扰,如太阳光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光电自准直仪的精度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因此研究光电自准直仪的抗干扰技术,提高自准直仪的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提高光电自准直仪在有背景光干扰情况下的测量精度,从研究自准直仪的工作原理、国内外相关产品研究进展出发,对光电自准直仪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终选择采用光调制的方法作为解决方案,以光学系统设计、分析和算法研究为系统研究的重点,做了相应的模拟仿真及实验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进展有:1、针对背景光的干扰,以自准直仪光学系统为基础,用带宽为0.62μm-0.75μm的窄带滤光片取代了原有的0.6μm的截止滤光片,在光学系统中加入了偏振片,用Tracepro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光学系统改进前后系统对背景光的抑制能力,发现光学系统改进之后,系统对背景光的抑制比提高了27%。2、提出了基于光调制方法的自准直抗干扰技术,用Simulink进行了仿真建模,结果表明,采用光调制方法的自准直抗干扰技术后,输出信号的信噪比提高了11.38db。用Lab VIEW编写了上位机数据处理软件,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设计了七组实验。采用光调制抗干扰技术之后,在室内300W氙灯作为背景光测量精度与未采用光调制方法抗干扰技术的自准直仪相比无明显变化;室外环境条件下,与未采用光调制方法抗干扰技术的自准直仪相比,可以在背景光更强的情况下正常测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期刊2015-05-01)
刘杰,燕必希[9](2015)在《光电自准直仪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检测数控转台位置精度,设计了光电自准直仪测量系统。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实现相机和图像处理两个类的定义和封装。运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完成测量系统重复性实验和精度比对实验。重复性实验中测量值的标准差均小于0.4″,精度对比实验中,测量范围内单次测量误差小于2″,满足系统设计精度要求。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完成自动测量,并用于数控转台位置精度自动检测。(本文来源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周军,王锴磊,沙春哲,王春喜,王占涛[10](2014)在《光电自准直仪自适应光源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自适应光源设计方法。利用反馈原理自动校正自准直光源参数,调节发光强度,降低了自准直仪对反光面、使用环境的苛刻要求,提高了仪器的环境通用性及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宇航计测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光电自准直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传统的光电自准直仪存在测量视场范围小、系统设计过程复杂、测量结果不精确等问题,因此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PSD的新型光电自准直仪系统。文中具体介绍了国内外技术现状,分析了光电自准直仪的工作原理,给出了选取PSD作为光电探测器的系统结构,阐述了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此外,展望了该系统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电自准直仪论文参考文献
[1].郭梁,昌明,刘峰,郑雪葳,龙江波.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光电自准直仪研制[J].物联网技术.2019
[2].郭梁,张晓庆,昌明,乔卫东,郑雪葳.基于PSD的新型光电自准直仪的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9
[3].杨子煜.光电自准直仪图像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8
[4].杨占立,范百兴,西勤,王成江,王瑞鹏.一种光电自准直仪空间坐标系建立方法研究[J].计量学报.2018
[5].杨占立.基于光电自准直技术的航天器微变形监测[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7
[6].刘学吉,王省书,周金鹏,胡峰.光电自准直系统的建模方法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6
[7].杨诗翔.精密扭秤实验中纳弧度分辨率光电自准直仪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8].王君.光电自准直仪抗背景光干扰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
[9].刘杰,燕必希.光电自准直仪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周军,王锴磊,沙春哲,王春喜,王占涛.光电自准直仪自适应光源设计方法研究[J].宇航计测技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