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信,认知心理,图标,设计
心理演变论文文献综述
蒋桐[1](2019)在《基于用户认知心理的微信图标设计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认知心理学基础理论出发,对微信图标设计演变过程展开分析。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图标设计并结合各类设计方法分析微信更新图标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微信图标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9年11期)
潘亚玲[2](2019)在《美国崛起的社会心理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大国崛起的战略、心理准备角度看,美国从物质性崛起到全面崛起的长达半个世纪的战略缓冲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战略试错与社会心理塑造时间——尽管这未必是有意识的前瞻性设计的后果。战略试错与社会心理塑造是大国崛起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尽管战略试错貌似寻找崛起的更佳战略抉择,但它同样是在寻找国内长期性战略动员或社会心理的坚实基础。因此,充分的战略试错(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6期)
孙舒和[3](2019)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文化心理演变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化是一个非常漫长悠远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会展现出不同的历史文化特点。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以及政治和文化之间的探讨,对于我国加强社会文化以及文化强国等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05期)
吴启越,刘雯[4](2019)在《精神分析学视域下曹禺《原野》中仇虎心理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曹禺《原野》中仇虎这一人物形象是个矛盾体,他夹杂着仇恨和爱意,同时有着心理扭曲和愚昧迷信的性格特点,戏剧透露出仇虎的善与恶的人格与内心之间的冲突。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对仇虎复仇前后的心理变化进行详细分析。(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2期)
王泽蕊[5](2019)在《传统文化继承与现代文化消费心理演变的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文化消费心理呈现出消费动机与需求层次的高级化、消费体验的情感化、消费品牌的忠诚度和认同感不断加强等演变趋势。面对传统文化产品开发的市场导向不足、现代文化消费者的认同感降低、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消费心理的错位的现状,我们应使传统优秀文化走下"神坛",准确定位文化市场,通过全媒体进行消费心理的追踪,以情感维系用户忠诚与品牌经营。(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潘亚玲[6](2019)在《美国崛起的社会心理演变——从榜样到救世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世纪末的物质性崛起到二战后的全面崛起,美国至少有半个世纪左右的战略缓冲期。美国有效利用这一战略机遇期进行了叁轮未必是自觉的战略试错,逐步推动社会心理从榜样论向救世主论转变,为崛起后的对外战略动员奠定了基础。第一轮战略试错的实质是利用新获得的巨大物质力量,主要通过美西战争确保榜样得到尊重,但其传统权势政治逻辑基础令美国社会无法接受。第二轮战略试错则转向另一极端,在一战及其后以高度理想主义手段确保榜样的纯洁性,但同样不受美国社会欢迎。第叁轮战略试错实现了权势政治与理想主义的有机结合,这一新平衡模式迎合了榜样可以普及的美国社会心理,塑造了更为长期的救世主心态。美国经验表明,充分的战略试错和社会心理塑造时间,对大国崛起的长期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崛起大国必须有效利用未必充分的战略机遇期,在不动摇物质性崛起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开展战略试错和社会心理塑造,为长期可持续崛起奠定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本文来源于《国际展望》期刊2019年02期)
王茜茜[7](2018)在《网络舆论演变机制及网民社会心理流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舆论与网络事件相伴而生。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舆论经常会出现"移焦"或"变焦"的现象。随之产生的舆论已不再是对事实真相的呈现,而更多地沦为情绪的宣泄出口,网络舆论呈现出一种景观化的媒介形态,而这也正是网民社会心理和当下社会结构的折射。本文以德波的景观社会为出发点,运用过程—事件分析方法对网络舆论演变进行分析,展示了网民的舆论表达、情感阶级以及事件真相的纠葛流动、动态展演的过程,同时映射网民心态和社会结构。(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8年12期)
李建军[8](2018)在《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心理辅导的演变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学生心理问题多、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少、心理辅导供不应求的困扰。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学校心理辅导模式,中小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尤其是班主任参与心理辅导,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8年88期)
梁英豪[9](2018)在《网络赚客的演变、心理特征及其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社交、购物与支付等应用成为日常生活,推着我们跨进了网络化生存时代。在过去的今年农历新年,由网络支付巨头发起的集五福活动,甚至成为了新兴的过年仪式之一,全民参与,乐此不疲。迟迟不中的敬业福,让你怀疑自己于过去的一年没有爱岗敬业的时候,当你厚着脸皮跟各路好友讨要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有些人很轻松地拿到了不止一个你想要的敬业福。再想想看,周围好像有个特别的幸运儿,总是从各类有奖活动中(本文来源于《大众心理学》期刊2018年10期)
黄敏[10](2018)在《网络舆情事件中网民的心理演变机制研究——以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事件影响逐渐扩大,动辄产生现象级的舆情话题。相较之下,网络事件参与门槛低、投入精力少,存在大量围观狂欢的离场介入者,这些离场介入的社交网络用户成分复杂、志趣多样,呈现出不同的群体心理特征。笔者试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分析网络舆情事件中网民群体的心理变化,窥探网络舆情事件中涉及不同利益群体的心理特征,从而为后续的舆情应对处置与引导工作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8年10期)
心理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大国崛起的战略、心理准备角度看,美国从物质性崛起到全面崛起的长达半个世纪的战略缓冲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战略试错与社会心理塑造时间——尽管这未必是有意识的前瞻性设计的后果。战略试错与社会心理塑造是大国崛起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尽管战略试错貌似寻找崛起的更佳战略抉择,但它同样是在寻找国内长期性战略动员或社会心理的坚实基础。因此,充分的战略试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1].蒋桐.基于用户认知心理的微信图标设计演变分析[J].艺海.2019
[2].潘亚玲.美国崛起的社会心理演变[J].社会科学文摘.2019
[3].孙舒和.维多利亚时代社会文化心理演变机理研究[J].北极光.2019
[4].吴启越,刘雯.精神分析学视域下曹禺《原野》中仇虎心理演变[J].戏剧之家.2019
[5].王泽蕊.传统文化继承与现代文化消费心理演变的关联性[J].文化学刊.2019
[6].潘亚玲.美国崛起的社会心理演变——从榜样到救世主[J].国际展望.2019
[7].王茜茜.网络舆论演变机制及网民社会心理流变探究[J].视听.2018
[8].李建军.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心理辅导的演变和意义[J].江苏教育.2018
[9].梁英豪.网络赚客的演变、心理特征及其治理[J].大众心理学.2018
[10].黄敏.网络舆情事件中网民的心理演变机制研究——以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为例[J].传媒.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