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消费论文-郑婷

审美消费论文-郑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消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闻美学,审美主体,审美消费

审美消费论文文献综述

郑婷[1](2019)在《新闻审美消费对审美主体的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作为面向大众的审美客体,既是审美主体生产和认识的对象,也是审美主体意识结构形成的基础。新闻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事物,而是参与到了审美传播主体和审美接受主体这一复杂的关系之中,即审美主体生产和消费着新闻作品,新闻作品传递着审美主体的意识形态。这种关系所带来的,是新闻审美消费的转向和审美主体意识结构的重塑。(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05期)

郭晓清[2](2018)在《女性审美消费心理与资本商业诉求的隐秘缝合——粉红经济代表漫画《国民老公带回家》的人设身份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民老公带回家》漫画是国内具有标杆性意义的粉红漫画作品,这部作品典型地体现了女性审美消费心理与资本商业诉求的隐秘缝合的方式,使得该作品不仅在作品品质上相当表现较优,在商业上也成为国内漫画领域的头部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14期)

谢卓[3](2018)在《审美·消费·权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红,”现象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大众在消费时代的审美趣味,也是话语权力斗争的场所。如果把“网红”现象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大众在网络世界的成名模式,那就忽视了“网红”现象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没有看到“网红”现象作为一股社会力量,对大众的社会文化生活正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红”为研究对象,将其置身于大众文化的语境中,运用符号学、结构主义、消费主义、女性主义、权力话语分析等理论知识,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文化研究,探讨了“网红”符号建构的实际内涵及其体现的审美趣味,揭示了“网红”现象中的性别问题,对“网红”现象存在的意义和不足进行理性反思。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梳理“网红”的发展历程,对“网红”这一概念做出界定,指出“网红”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其内涵在不断地向外延伸。其次,从科技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阶级层面四个层面出发,分析了“网红”现象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下文对“网红”现象展开社会文化分析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分析“网红”符号的建构,主要是探讨了“网红”作为消费时代下的文化符号,它在消费中流通的是意义、快感和身份认同。同时,揭示了对于“网红”符号的审美趣味的“区分”实际上反映的是文化领导权的“斗争”,而目前占支配地位的审美趣味仍然是具有文化资本的人的审美趣味。第叁部分:以“网红”现象中的女性“网红”、男性“网红”形象为主要分析对象,指出“网红”现象中存在的性别问题。女性“网红”在符号形象的建构中,仍然避免不了被男性“观看”和“规训”的命运,而后女性主义的反抗则更像女性在男权制度与消费主义合谋下妥协的产物,到最后男性和女性都成为了“最美的消费品”。第四部分:对“网红”现象做出理性思考,指认其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并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出反思,以批判的态度促进“网红”现象向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建构更加丰富、更加繁荣的大众文化和网络文化。(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4-01)

胡昌昊,周启清[4](2018)在《我国居民审美消费困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过去的满足物质的需求,转变到更注重精神与物质的协调消费。采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凡勃伦效应的理论,分析我国居民审美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以及因审美引起的消费困境,并对我国居民走出困境的路径做出解析。(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07期)

朱星威,文勇刚,杨玳婻[5](2016)在《“互联网+文艺+金融”的审美消费场景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屏互动所引发的“影视+电商”这一创新服务模式蕴藏的惊人能量:既给普通观众带来全新的视频购物体验,更颠覆和重塑了影视内容制作与营销模式。在跨界迭代、用户思维的互联网语境下,艺术产业裹挟“品味经济”强势渗透,当审美体验关联消费场景,从《(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6-08-05)

阴雅婷[6](2016)在《广告审美消费的数字化协同再生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关于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问题已成为西方哲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随着大众文化被纳入"文化工业"模式,大众文化加速并加剧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实趋势,并与功利性、合目的性的消费领域相勾连,形成了"审美消费"。广告作为当代社会一种最具普遍性的审美消费文化现象,越来越多地以其趣味和情感肯定了消费生活和艺术之间的连续性。特别是在"受众力量"崛起的数字化媒体环境下,广告审美消费文化不仅仅推动着美学由精英走向大众,更涵养着大众的审美判断力,提高着大众的广告与媒介素养,并与消费者协同再生产品牌文化与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广告大观(理论版)》期刊2016年03期)

胡唯,邸小松[7](2015)在《女性审美消费心理对女性酒水包装设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女性地位的显着提高,女性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如何在酒水包装设计中融合女性消费心理,设计出符合女性消费者的酒水包装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符合女性消费者心理的酒水包装设计更容易使女性消费者产生好感,并促使其完成消费过程。本文分析并阐述了女性消费心理的独特性以及促进酒水消费的方法,以及通过设计出符合女性消费审美的包装来提高酒水的销售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包装工业》期刊2015年11期)

[8](2015)在《凤凰美术馆、凤凰画馆、凤凰书画网与您共举当代书画审美消费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凤凰书画网fhshw.cn英雄不问出处,聚焦原刨审美,书写当代人文。开一家网上画廊其实很简单,选准凤凰书画网,和最专业的书画藏友打成一片。英雄不问出处:凤凰书画网"最强展览"[原创中坚]、[绩优精英]、[潜力新锐]系列网络展常年征稿。凤凰书画网为您私人定制编辑出版作品集:选准凤凰书画网,谈好意向、定位,汇款办理,提交资料。联系我们:15001321499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虎坊路19号院北门12号楼二层底商邮箱:754226291@qq.com汇款账号:中国工商银行(商务中心区现代城分理处):622202020042199550柳青凯敬请扫一扫,关注凤凰书画网公共微信平台,或登入凤凰书画网(www.fhshw.cn)。(本文来源于《中国书画》期刊2015年05期)

王英莉,王志敏[9](2014)在《身体转向语境下的电影审美消费》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星现象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现象,明星身体文化的研究却在学术界姗姗来迟。"身体转向"文化热潮中,身体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却未能得到真正地表达。消费主义文化盛行时,观众游走在视觉狂欢的审美与消费之间,精神与灵魂被闲置甚至摒弃。如何解决电影身体文化的内在矛盾和缺陷成为当下电影身体文化发展的紧迫问题。在反思和批评之际,如何重构中国电影文化的未来,则是研究身体文化的主要目的和落脚点。(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邓文洁[10](2013)在《明星制语境下的影视“身体”审美消费》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解放的自由背景下的"身体"审美影视一开始就是通过躯体来传达精神和思维的,电影人通过"身体"强烈的主题,以"身体"为介质所繁衍出来的心理感性意识和精神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创作的中心题材,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以来,"身体"已经作为色彩斑斓的人文艺术的中心题材,从原始社会质朴的母性图腾崇拜到当代众多文艺思潮与流派对"身体"文化的重新组合已经深深的决定并影响着众多艺术形式的发展,使得影视艺术面临着社会现实与艺术审美的抉择。《苹果》中梁家辉与范冰冰以及《色·戒》中汤唯、梁朝伟肉搏的桥段;《让子弹飞》中女掌柜以及张默等大(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3年20期)

审美消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民老公带回家》漫画是国内具有标杆性意义的粉红漫画作品,这部作品典型地体现了女性审美消费心理与资本商业诉求的隐秘缝合的方式,使得该作品不仅在作品品质上相当表现较优,在商业上也成为国内漫画领域的头部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消费论文参考文献

[1].郑婷.新闻审美消费对审美主体的重塑[J].今传媒.2019

[2].郭晓清.女性审美消费心理与资本商业诉求的隐秘缝合——粉红经济代表漫画《国民老公带回家》的人设身份探析[J].大众文艺.2018

[3].谢卓.审美·消费·权力[D].扬州大学.2018

[4].胡昌昊,周启清.我国居民审美消费困境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

[5].朱星威,文勇刚,杨玳婻.“互联网+文艺+金融”的审美消费场景关联[N].中国艺术报.2016

[6].阴雅婷.广告审美消费的数字化协同再生产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6

[7].胡唯,邸小松.女性审美消费心理对女性酒水包装设计的影响[J].中国包装工业.2015

[8]..凤凰美术馆、凤凰画馆、凤凰书画网与您共举当代书画审美消费市场![J].中国书画.2015

[9].王英莉,王志敏.身体转向语境下的电影审美消费[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

[10].邓文洁.明星制语境下的影视“身体”审美消费[J].电影评介.2013

标签:;  ;  ;  

审美消费论文-郑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