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潜伏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尾松,潜伏芽,萌发条件,无性繁殖
潜伏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朱亚艳,杨冰,徐嘉娟,周家维,王港[1](2018)在《不同因素对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马尾松无性繁殖提供新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树龄、修剪时间、枝条直径、修剪长度、截顶位置和外源激素等因素对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萌发所需的时间与温度呈反相关关系,温度越高,萌发时间越短。萌发数量与树龄呈反相关关系,树龄越小,萌发的穗条数越多;与枝条直径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4。不同浓度的IAA、GA3及6-BA处理后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长成的穗条平均数量、长度和直径均高于对照。(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郑男[2](2018)在《风湿病患者潜伏结核感染活化危险因素分析及结核预防治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风湿病患者在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中潜伏结核感染活化的危险因素,探讨利福平单药及异烟肼单药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在风湿病患者潜伏结核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搜集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使用激素或(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行T-SPOT检查并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风湿病患者990例,对所有患者每3个月随访共2年,观察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病率。搜集潜伏结核感染组未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共患病、激素用量、DMARDs使用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值,应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对潜伏结核感染活化的预测价值。25例风湿病潜伏结核感染患者接受利福平4个月预防治疗,20例接受异烟肼6个月方案治疗,观察单药利福平与异烟肼单药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990例风湿病患者潜伏结核感染率为23.4%(232/990)。758例T-SOPT阴性组失访、死亡共43例,发生活动性结核病为4例,其中肺结核3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232例患者诊断为潜伏结核感染患者中45例接受不同预防性抗结核方案,187例未接受预防治疗的患者,随访结束后3例失访或死亡,184例完成随访的未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潜伏结核感染组中,13例患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其中肺结核12例,骨结核1例。76.47%(13/17)活动性结核患者使用激素剂量大于30mg/d持续大于1月。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共患病(肿瘤、间质性肺病等)、激素用量≥30mg/d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分别为0.956、10.182、5.312、18.113。多因素风险分析中激素用量≥30mg/d、共患病(间质性肺病、恶性肿瘤)进入最终模型,OR值分别为17.864、4.544、12.042。ROC曲线检测预测效能显示,糖皮质激素对潜伏结核感染预测价值较大(AUC=0.768,P=0.001),3项危险因素其预测的准确性较好(AUC=0.867,p=0.000),优于单一危险因素预测准确性。利福平单药预防治疗组经2年随访后,25例患者24例完成治疗,1例患者因眼底出血而停止治疗,1例患者随访1年后死亡,无一例患者发生活动性结核,异烟肼组20例患者18例完成治疗,1例患者因转氨酶升高而停止用药,1例患者自行停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活动性结核。结论:风湿病患者中活动性结核发病率均较普通人群高。风湿病LTBI患者活动性结核发病率远较无LTBI患者高。风湿病LTBI患者活化与激素用量、共患病(间质性肺病、恶性肿瘤)高度相关。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对潜伏结核感染活化有最大的预测价值。利福平单药方案较异烟肼单药方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治疗完成率较高,两种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临床中可根据不同适应症选择此两种方案预防性治疗。(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01)
孔雯,刘巧,卢鹏,丁晓艳,竺丽梅[3](2018)在《江苏省部分地区结核潜伏性感染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江苏省非结核病人群中结核潜伏性感染(LTBI)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江苏省丹阳市某镇2个村非活动性肺结核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胸部X光片检查、空腹血糖检测和结核菌素试验,分析研究对象年龄、职业、慢性基础疾病等因素对非结核病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影响。结果共纳入5 221例非结核病志愿者,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2 015例,感染率38.6%。年龄、性别、卡痕、高血压病史、肝炎病史等因素与非结核病人群结核杆菌潜伏感染的发生均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41岁(P值均<0.05)、女性(OR=0.690;95CI:0.615~0.775;P<0.001)、农民(OR=1.353;95CI:1.133~1.616;P=0.001)、肝炎病史(OR=1.576;95CI:1.079~1.846;P=0.019)以及糖尿病(OR=1.384;95CI:1.037~1.846;P=0.027)是该地区非结核病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丹阳市非结核病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性感染率达38.6%,应重点关注<41岁、男性及职业为农民、糖尿病患者及有肝炎病史的高危潜伏感染人群。(本文来源于《江苏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靳妍[4](2018)在《煤工尘肺结核潜伏感染现况及发病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尘肺病由于肺组织的损害,造成病人呼吸功能减退,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被结核杆菌或细菌感染。据估计,全球有1/3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潜伏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也不具有传染性,但其中5~15%结核潜伏感染者会在最初感染的5年内发展成活动性结核。通过对结核潜伏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降低结核潜伏感染者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应针对艾滋病感染者、矽(尘)肺患者、接触过肺结核病例的成人和儿童等高危人群中开展结核潜伏感染的检测和预防性治疗,可有效预防活动性结核在高危人群的发生和流行。国内外尚未开展尘肺结核潜伏感染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在煤工尘肺患者中开展结核潜伏感染现况研究,首次了解我国煤工尘肺结核潜伏感染现状,为预防控制煤工尘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肺结核作为尘肺患者最为严重的合并症,是降低生存寿命,导致尘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控制尘肺患者合并肺结核,应掌握其可能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方可降低尘肺合并肺结核发病风险。而影响肺结核发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国内外对尘肺合并肺结核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为主,主要涉及职业因素的研究,尚未从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开展相关研究。本研究运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验证职业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对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发病的影响作用。尘肺结核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学,辅以细菌学检测等实验方法进行甄别。但由于尘肺结核临床特征不典型,X线胸片表现对于尘肺结核结合病灶较难区别。因此,运用实验室辅助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于尘肺结核患者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尘肺结核患者中,评估了 GeneXpertMTB/RIF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性测定的准确性,为我国尘肺结核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煤工尘肺结核潜伏感染现况研究目的了解煤工尘肺结核潜伏感染状况及分布特征,分析煤工尘肺结核潜伏感染影响因素。方法采集北京某医院救治的煤工尘肺住院患者的全血标本,通过查询住院病案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患者影响因素信息。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煤工尘肺结核潜伏感染现况及分布特征,运用Log-binominal回归模型,分析煤工尘肺结核潜伏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在244例煤工尘肺患者中,IGRA检测结果为66.39%(162/24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通风状况良好为参照组,工作场所通风状况差是煤工尘肺结核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整PR值为1.26(95%CI:1.03~1.52)。摄入水果(天/周)<1作为参照组,每周摄入水果的频次(≥4天)可降低煤工尘肺结核潜伏感染风险,是煤工尘肺结核潜伏感染的保护因素,调整PR值0.81(95%CI:0.65~0.99)。结论煤工尘肺患者是我国结核潜伏感染的高危人群。工作场所通风状况差是煤工尘肺结核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每周摄入水果的频次(≥4天)是保护因素。第二部分煤工尘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发病影响因素研究目的分析煤工尘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发病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湖南某结核病医院收治的煤工尘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3岁)、同性别和同民族匹配,选取同期在湖南某职业病防治院救治的煤工尘肺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查询住院病案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病例及对照组影响因素信息。运用条件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煤工尘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发病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组(煤工尘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6例和对照组(单纯煤工尘肺患者)86例。多因素分析结果,尘肺贰期、工作场所通风状况一般和差、具有结核病家族史和具有结核病人接触史是煤工尘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整OR值分别为 19.64(95%CI:1.02~378.13),12.88(95%CI:1.24~133.21),45.08(95%CI:3.42~594.40),15.44(95%CI:1.03~233.98)和 14.94(95%CI:1.28~174.17)。结论尘肺贰期、工作场所通风状况一般和差、具有结核病家族史和具有结核病人接触史是煤工尘肺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第叁部分GeneXpert MTB/RIF试验在尘肺结核诊断及耐药性测定中适用性评价研究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体系(Gene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在尘肺结核诊断及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住院治疗的133例疑似尘肺结核患者为对象,采集患者晨痰标本,分别进行改良罗氏培养法、GeneXpert MTB/RIF和BACTEC-MGIT 960检测。以改良罗氏法培养和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基准,计算GeneXpert MTB/RIF和BACTEC-MGIT 960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置信区间。运用置信区间进行假设检验,检验水准α =0.05。结果 GeneXpert MTB/RIF 总体检出率(37.59%)高于 BACTEC-MGIT 960 试验(34.59%),高于改良罗氏培养法(3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改良罗氏法培养为基准,GeneXpert MTB/RIF和BACTEC-MGIT 960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灵敏度分别为92.5%和95.0%,特异度86.0%和91.4%,两种方法各观察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基准,GeneXpert MTB/RIF和BACTEC-MGIT 960检测利福平耐药性灵敏度分别为90.0%和100%,特异度分别为92.6%和96.4%,两种方法各观察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eneXpert MTB/RIF检测在尘肺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8-05-01)
许怡,张海丛,吕颖,郭云,赵磊[5](2018)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高危人群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IGRAs)诊断高危人群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7月住院肺结核患者的陪护人员138例(密切接触组)、结核科医务人员89例(医务人员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3组分别进行TST和IGRAs试验,比较各组检测结果;同时行问卷调查了解密切接触组和医务人员组结核病接触与结核病预防接种等相关信息,分析TST和IGRAs试验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密切接触组、医务人员组TST试验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密切接触组IGRAs试验阳性率显着高于医务人员组和对照组(P<0.05)。是否接种卡介苗、与接触者关系和接触时间为密切接触组TST试验阳性的影响因素,接触时间和是否营养不良为密切接触组IGRAs试验阳性的影响因素。结论在高危人群中应用TST和IGRAs试验诊断LTBI需排除相关影响因素的干扰。(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8年04期)
吴锐,石林红,郑男[6](2018)在《风湿病患者免疫抑制治疗下潜伏结核活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风湿病患者在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中潜伏结核感染活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风湿病患者,其中T-SPOT试验阳性并排除活动性结核的184例风湿患者随诊2年,探讨其中发生结核病的13例患者与未发生者的年龄、共患病、激素用量、免疫抑制剂使用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0R)值。结果13例患者在随诊2年内发生结核病,其中肺结核12例,骨结核1例。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共患病(肿瘤、肺部疾病等)、激素用量、疾病种类、是否联合免疫制剂有统计学意义(P<0.05),0R值分别为0.956、10.182、3.778、2.689、0.515和0.224。多因素分析中激素用量、疾病种类、恶性肿瘤、是否联合免疫制剂进入了最终模型,0R值分别为2.709、0.582、21.564、0.130。结论风湿病患者中潜伏结核感染活化与激素用量、疾病种类、是否联合免疫制剂及合并肿瘤高度相关。(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3-30)
刘恕钰[7](2017)在《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7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114例亲属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包括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用药史、既往病史、与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关系和接触情况,确定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对114例亲属共检出T-SPOT.TB阳性52例,阳性率为45.6%,未筛查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为年龄、接触时间点、共同居住、结核相关症状、每日接触时间,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均发生于共同居住,因而无法将共同居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较高、伴有结核相关症状、每日接触时间≥8h。结论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发生率为45.6%,危险因素为年龄较高、伴有结核相关症状、每日接触时间≥8h,对于伴有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隔离。(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7年23期)
林玫,崔哲哲,蓝如束,聂绍发,覃慧芳[8](2017)在《HIV/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掌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水平、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实施重点人群结核病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8月,在广西境内的南宁市、来宾市、贵港市建立HIV/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监测点,对就诊和随访的HIV/AIDS开展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检测和结核病相关检查并排除活动性结核后诊断为结核杆菌潜伏感染者(LTBI),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引起结核杆菌感染和持续潜伏未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60例HIV/AIDS,发现LTBI 156例,检出率18.14%。贵港和来宾(门诊随访HIV/AIDS)的检出率高于南宁(住院HIV/AIDS)(P <0.05);经多因素分析相对于TB/HIV,LTBI主要来源于门诊,多居住于城市,每次商业性行为有使用安全套的习惯,多经性途径传播HIV,能够估计自己的HIV感染病程;相对于单纯HIV/AIDS,LTBI主要来源于门诊,病程5-10年是潜伏感染高发阶段,合并其它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较高。结论门诊随访的HIV/AIDSLTBI的检出率高于住院患者,稳定的身体条件和防病意识抑制了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作为罹患结核的高危人群,需要加强监控和预防性治疗干预。(本文来源于《全国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期刊2017-06-30)
杨枢敏,何健,司红艳,辜吉秀,李晴[9](2016)在《陇西县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甘肃省陇西县人群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采集血液样本,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判定是否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感染阳性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对χ2检验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5 527例,IGRA阳性957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7.3%。男性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21.2%,女性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4.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3.585,P<0.05)。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呈线性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610,P<0.05)。不同职业间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949,P<0.05)。性别、年龄、职业、吸烟与否、饮酒与否和食用豆制品频率不同情况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增大、吸烟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5 527例甘肃省陇西县人群,掌握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期刊2016年07期)
王卫[10](2016)在《艾滋病毒潜伏感染细胞的体内分布及关键抑制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危害极大的感染性疾病。截止目前,全球仍有3900万HIV感染者,占全球人口的5.4‰,是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目前对抗HIV感染的主要武器,能有效降低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延缓艾滋病发生,延长感染者寿命。但HAART不能使感染者免疫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也不能彻底清除机体内HIV病毒,停药后病毒载量迅速反弹。研究表明,病毒控制人群的反弹病毒来自宿主体内重新激活的病毒潜伏感染细胞。科研人员早已证实了HIV潜伏感染细胞的存在;而且现有高效HAART治疗也不能完全清除体内HIV潜伏感染细胞。因此,HIV潜伏感染细胞被认为是HIV感染治愈的主要障碍。为实现HIV感染的治愈,科研人员探索了多种HIV潜伏感染细胞的清除策略,如模拟“密西西比婴儿”的早期治疗策略,模拟“柏林病人”的骨髓移植策略,直接靶向病毒潜伏感染细胞的激活与清除策略以及增强机体抗病毒免疫的免疫抑制策略等,但上述策略的临床效果及适用性均不够理想;提示仍需要对病毒潜伏感染细胞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尚未突破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一、艾滋病毒潜伏感染细胞的体内分布;二、抑制艾滋病毒反弹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两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病毒潜伏感染细胞检测策略的建立,检测艾滋病毒潜伏感染细胞的体内分布;同时,探寻艾滋病毒自然抑制模型中病毒有效控制的关键因素,深入研究艾滋病毒储存库分布和抑制的关键机制,为HIV感染的治疗策略研发提供研究思路与理论依据。第一部分艾滋病毒潜伏感染细胞的体内分布研究清除艾滋病毒潜伏感染细胞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该细胞在体内分布情况。鉴于艾滋病毒潜伏感染细胞生物学上的特殊性,本研究首先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艾滋病毒潜伏感染细胞的检测策略。通过比较SIV p27/gp41抗体细胞表面染色和SmartFlare技术在艾滋病毒复制阴性细胞分选中的优劣,比较CD3/CD28免疫磁珠、LPS与PHA在免疫细胞激活的差别,比较SIV p27抗体细胞内染色法和FlowRNA技术在病毒潜伏感染细胞分析中的优缺点;分别选择SmartFlare技术、CD3/CD28免疫磁珠/LPS和FlowRNA技术用于后续研究,同时优化实验条件,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艾滋病毒潜伏感染细胞检测策略(FlowVLIC).比较发现该检测策略检测的病毒潜伏感染细胞规模位于QVOA法和前病毒DNA-PCR法的检测结果之间,更符合艾滋病毒储存库的理论规模。之后,本研究使用该检测策略检了RT-SHIV恒河猴病毒抑制模型病毒潜伏感染细胞的组织、细胞分布,发现其病毒潜伏感染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组织、肠道黏膜等部位,细胞类型以记忆性CD4+细胞为主。进一步,本研究还分析了不同部位、不同细胞来源潜伏病毒env、rt基因序列,发现潜伏病毒的整合位点与细胞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需进行更深入的机制研究。本研究首次初步确定了艾滋病毒潜伏感染细胞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体内的组织、细胞分布。第二部分艾滋病毒自然抑制的关键因素研究为达到HIV功能性治愈,即在不施以抗病毒治疗的前提下,机体也能有效的控制机体内的病毒复制,探寻病毒抑制的关键因素至关重要。本实验室前期使用SIV、SHIV病毒小剂量多次黏膜接种恒河猴,可高效诱导病毒自然抑制现象,类似于临床的精英控制者,但其原因未知。本研究首先通过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病毒小剂量多次直肠接种恒河猴建立病毒自然抑制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然后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固有免疫等多个角度探寻病毒抑制的免疫机制。结果发现病毒抑制动物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未见明显升高,甚至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动物固有免疫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病毒抑制组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固有免疫反应在病毒自然抑制现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此外,本研究还探寻了病毒靶细胞和固有抗病毒因子在该现象中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两组动物不同组织的靶细胞数量和固有抗病毒因子表达和变异上没有明显差异。最后,本研究从感染病毒角度进行了探索,通过SGA方法获得了模型感染的奠基者(T/F)病毒,分析T/F病毒数量和适应性,发现病毒抑制动物的T/F病毒数量显着少于正常对照动物,而且感染病毒适应性也明显弱于正常对照动物。基于上述结果,提示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和感染病毒特性在艾滋病毒自然抑制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后续在HIV感染治愈策略研究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病毒潜伏感染细胞检测策略,确定了恒河猴模型体内的病毒潜伏感染细胞分布:建立的检测方法也可用于后续HIV感染治疗策略的有效性评价中;此外,本研究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固有免疫、病毒靶细胞及病毒适应性等角度探寻艾滋病毒自然抑制模型体内病毒有效控制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深入探寻了病毒储存细胞体内分布、病毒反弹抑制的机制,为研发HIV感染的治疗策略提供研究思路与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6-05-01)
潜伏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风湿病患者在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中潜伏结核感染活化的危险因素,探讨利福平单药及异烟肼单药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在风湿病患者潜伏结核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搜集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使用激素或(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行T-SPOT检查并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风湿病患者990例,对所有患者每3个月随访共2年,观察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病率。搜集潜伏结核感染组未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共患病、激素用量、DMARDs使用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值,应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对潜伏结核感染活化的预测价值。25例风湿病潜伏结核感染患者接受利福平4个月预防治疗,20例接受异烟肼6个月方案治疗,观察单药利福平与异烟肼单药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990例风湿病患者潜伏结核感染率为23.4%(232/990)。758例T-SOPT阴性组失访、死亡共43例,发生活动性结核病为4例,其中肺结核3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232例患者诊断为潜伏结核感染患者中45例接受不同预防性抗结核方案,187例未接受预防治疗的患者,随访结束后3例失访或死亡,184例完成随访的未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潜伏结核感染组中,13例患者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其中肺结核12例,骨结核1例。76.47%(13/17)活动性结核患者使用激素剂量大于30mg/d持续大于1月。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共患病(肿瘤、间质性肺病等)、激素用量≥30mg/d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分别为0.956、10.182、5.312、18.113。多因素风险分析中激素用量≥30mg/d、共患病(间质性肺病、恶性肿瘤)进入最终模型,OR值分别为17.864、4.544、12.042。ROC曲线检测预测效能显示,糖皮质激素对潜伏结核感染预测价值较大(AUC=0.768,P=0.001),3项危险因素其预测的准确性较好(AUC=0.867,p=0.000),优于单一危险因素预测准确性。利福平单药预防治疗组经2年随访后,25例患者24例完成治疗,1例患者因眼底出血而停止治疗,1例患者随访1年后死亡,无一例患者发生活动性结核,异烟肼组20例患者18例完成治疗,1例患者因转氨酶升高而停止用药,1例患者自行停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活动性结核。结论:风湿病患者中活动性结核发病率均较普通人群高。风湿病LTBI患者活动性结核发病率远较无LTBI患者高。风湿病LTBI患者活化与激素用量、共患病(间质性肺病、恶性肿瘤)高度相关。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对潜伏结核感染活化有最大的预测价值。利福平单药方案较异烟肼单药方案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治疗完成率较高,两种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临床中可根据不同适应症选择此两种方案预防性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伏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朱亚艳,杨冰,徐嘉娟,周家维,王港.不同因素对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萌发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8
[2].郑男.风湿病患者潜伏结核感染活化危险因素分析及结核预防治疗效果分析[D].南昌大学.2018
[3].孔雯,刘巧,卢鹏,丁晓艳,竺丽梅.江苏省部分地区结核潜伏性感染影响因素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18
[4].靳妍.煤工尘肺结核潜伏感染现况及发病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
[5].许怡,张海丛,吕颖,郭云,赵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高危人群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8
[6].吴锐,石林红,郑男.风湿病患者免疫抑制治疗下潜伏结核活化的影响因素分析[C].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7].刘恕钰.肺结核亲属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
[8].林玫,崔哲哲,蓝如束,聂绍发,覃慧芳.HIV/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C].全国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2017
[9].杨枢敏,何健,司红艳,辜吉秀,李晴.陇西县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
[10].王卫.艾滋病毒潜伏感染细胞的体内分布及关键抑制因素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