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机制论文-叶成城,唐世平

因果机制论文-叶成城,唐世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因果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选择性偏差,因果机制,案例选择,因果过程观察值

因果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叶成城,唐世平[1](2019)在《基于因果机制的案例选择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因果机制的重视是社会科学方法最为重要的革命之一,近年来案例研究越发强调因果机制在因果解释中的作用。然而,迄今多数研究的案例选择方法却仍然是基于因素的,这就造成了案例选择和案例研究方法之间的脱节。因此,对于案例研究而言,给出一个全新的基于因果机制的案例选择方法是迫切和必要的。我们的方法一方面融合了模糊集的思想,通过选择那些"进行到一半"的机制,减少二分虚拟变量的信息损失;另一方面,借鉴了过程追踪和控制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因果过程观察值,最大限度地实现"准实验状态"。具体而言,其基本操作思路是在特定时空情境下,选择机制相同而结果不同的案例,通过对比完整展现机制的案例和机制被抑制而中止的案例,实现"发现或检验机制"的目标。通过两本着作的比较可以发现,上述方法存在如下的优势:能够更加精确地考察案例、变量以及机制之间的关系,兼顾案例的内部和外部效度,并有助于实现反事实分析和寻找超越时空情境的因果机制。(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9年10期)

王艳,彭忠益[2](2018)在《国外城市更新研究述评:目标原则、因果机制与研究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衰退、空间破败和社会变坏,促使城市更多地进行城市更新。由于城市更新的理念与实践起源于国外,因此国内城市更新的发展需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文献统计和内容分析法,对国外城市更新研究的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竞争性经济能力提升、包容性社会生态建设和适应性城市空间塑造"是国外城市更新的叁大目标,在学者们看来,"领土资本、政策法规和利益相关者"是影响城市更新的主要因素,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客体评估和以过程优化为导向的主体评估是两类主要的城市更新评估方法。此外,学者发现城市更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城市的弱势群体和规划子系统。未来城市更新的研究要在叁个方面努力:加强影响城市更新因素的研究、重视定量方法在城市更新中的运用和深化城市更新中公平伦理的考量。(本文来源于《城市治理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长东[3](2018)在《社会科学中的因果机制:微观基础和过程追踪》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强调寻找因果机制。本文结合具体的研究阐释两种主要的因果机制:微观基础和过程追踪。微观基础主要是通过降低分析层次,并强调行动者的重要性,试图为宏观现象提供微观基础,从而连接结构和行动者。过程追踪则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强调因果链和偶然性,也能将行动者纳入,并能强调因果关系的双向性。最后文章讨论了因果机制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刘伟[4](2018)在《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理论发展、因果机制与政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促进区域创新是地方政府在新时期的重要工作。区域创新的成功案例说明,社会资本有助于区域创新。但由于社会资本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概念,有关"社会资本助力区域创新"的研究也各有侧重,本文通过回溯有关文献,重新梳理了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的相关研究,并总结了社会资本促进区域创新的关键要素。从个体、组织和区域叁个层面,对社会资本促进区域创新的因果机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七个理论命题,这些命题是指导实证研究的基础,并回应了重要的理论争论。最后,本文讨论了"社会资本有助于区域创新"这一命题在当前双创背景之下的实践意义及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8年02期)

蒋建忠[5](2016)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因果机制:内涵、作用与挖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社会科学理论内涵的探究主要存在两种倾向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来自于自然科学的"亨普尔覆盖律",认为理论的实质就是因果效应,是用因果效应来解释现象或某个具体规律的过程;另一种观点认为理论不是规律,而是对规律的解释,这就涉及因果机制问题。因果机制是解释条件变量如何导致结果变量的过程。探究因果机制有利于降低层次,挖掘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过程和环节,增强解释力。历史比较分析,特别是过程追踪、时序分析和典型特征法是发掘因果机制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6年07期)

刘畅,陈广猛[6](2016)在《以色列民主政体成功构建的因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色列在建国初期就建立了一院制民主政体。但纵观历史,现代民主国家大多是经民主转型或民主革命而来;美国在冷战后强行输出的民主政体大多也以失败告终。而以色列的民主政体不但能够不经任何历史铺垫而成立,还经历了数次战争的考验,并不断发展完善。使用过程分析法对以色列建国历程进行考察,可得出以色列民主政体在建国之初得以成功构建的4项条件:锡安主义的凝聚力、众多不同犹太社团、本-古里安等领导人的民主精神、有限的军事手段。这4项条件的同时存在是以色列建国之初成功构建民主政体的内部原因。(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耿华,陈永进,彭婧,胡馨丹[7](2016)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因果机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与社会结构深度调整时期的现状,针对社会矛盾与冲突加剧、农村正成为群体性事件多发地的问题,从社会背景、地方政府、农民自身叁个方面分析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因果机制,提出综合社会治理、加强地方政府建设、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与自组织化程度的解决对策,以期有效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缓解农村社会矛盾与冲突,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杨亚平,施正政[8](2016)在《中国代际收入传递的因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了解代际收入传递机制是理解机会公平与制定有效政策的必要条件。该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父子单年收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对父代收入及其人力资本在代际收入传递过程中的因果作用进行识别。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代际收入弹性主要是由父代收入本身所导致的,父代对子代的投资是代际收入传递主要的因果机制。此外,我们还估计出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大于0.339,而其真实值可能在0.6左右。父代收入在代际收入传递中的显着作用意味着均化父代投资将有利于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本文来源于《上海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刘宏松,万天葳[9](2015)在《欧盟成员国外交政策欧洲化的因果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盟成员国外交政策欧洲化发生于非等级制的制度环境。为解释这一现象,一些学者引入了社会化概念。既有研究认为,欧盟成员国外交政策欧洲化的因果机制是基于规范的社会化。作者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欧盟成员国外交政策欧洲化过程中基于规范的社会化与基于利益的社会化共同作用的因果机制,并以英国在对华军售解禁议题上的政策变化为案例,对这一机制进行了经验说明。欧盟成员国外交政策欧洲化的实现程度由规范社会化机制和利益社会化机制的迭加效应决定。决定规范社会化效应的主要因素是规范强度。利益社会化效应则主要受社会化实施主体的成功实践和外部激励两个因素影响。在规范强度不高的情况下,利益社会化将对欧盟成员国外交政策欧洲化产生关键性影响。如果欧盟成员国在其他成员国的劝说下相信接受某一政策路线可以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外交政策欧洲化就很可能在规范社会化机制和利益社会化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成功实现。反之,则难以实现外交政策欧洲化。(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5年05期)

姚丽霞,万斌[10](2014)在《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客观特征及嬗变因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调查所得数据,定量分析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客观特征,发现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行为较多,政治使命感较强,但政治参与能力、政治任职能力、政治理解能力不强;个体背景因素对民营企业家的参与行为影响较大,其中女性、年轻以及文化程度高的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行为较多;行业差异对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行为与政治功效感影响显着。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对民营企业家政治行为形成和嬗变的因果机制进行分析,并为推进民营企业家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4年09期)

因果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济衰退、空间破败和社会变坏,促使城市更多地进行城市更新。由于城市更新的理念与实践起源于国外,因此国内城市更新的发展需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文献统计和内容分析法,对国外城市更新研究的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竞争性经济能力提升、包容性社会生态建设和适应性城市空间塑造"是国外城市更新的叁大目标,在学者们看来,"领土资本、政策法规和利益相关者"是影响城市更新的主要因素,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客体评估和以过程优化为导向的主体评估是两类主要的城市更新评估方法。此外,学者发现城市更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城市的弱势群体和规划子系统。未来城市更新的研究要在叁个方面努力:加强影响城市更新因素的研究、重视定量方法在城市更新中的运用和深化城市更新中公平伦理的考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因果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叶成城,唐世平.基于因果机制的案例选择方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

[2].王艳,彭忠益.国外城市更新研究述评:目标原则、因果机制与研究展望[J].城市治理研究.2018

[3].张长东.社会科学中的因果机制:微观基础和过程追踪[J].公共管理评论.2018

[4].刘伟.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理论发展、因果机制与政策意蕴[J].中国行政管理.2018

[5].蒋建忠.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因果机制:内涵、作用与挖掘[J].前沿.2016

[6].刘畅,陈广猛.以色列民主政体成功构建的因果机制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耿华,陈永进,彭婧,胡馨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因果机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

[8].杨亚平,施正政.中国代际收入传递的因果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6

[9].刘宏松,万天葳.欧盟成员国外交政策欧洲化的因果机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

[10].姚丽霞,万斌.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客观特征及嬗变因果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4

标签:;  ;  ;  ;  

因果机制论文-叶成城,唐世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