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华秋沙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华秋沙鸭,越冬,微生境选择,空间利用
中华秋沙鸭论文文献综述
易国栋,房健,尹君龙,王海涛,王经涛[1](2019)在《中华秋沙鸭越冬微生境选择与空间利用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栖息地选择和利用规律,对江西省中华秋沙鸭4个越冬区域进行了调查分析。实地测定河宽、隐蔽度、石滩数量等8个相关环境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生境特征进行分析,对利用和未利用微生境进行非参数检验,采用相关分析判断观测变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并对利用栖息地微生境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的越冬栖息地的微生境组合具有规律性,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格局。河流的流速、透明度、隐蔽度、植被盖度、石滩数量为影响中华秋沙鸭栖息地选择和利用的主要因素,其中石滩的作用尤为突出,对栖息地选择、利用和数量分布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罗玉梅,王卓聪,朴正吉,邱宝鸿,史国强[2](2019)在《长白山区中华秋沙鸭繁殖流域共栖动物及相互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白山区头道白河是中华秋沙鸭取食活动区、繁殖产卵地及幼鸟家族群活动区域.2013—2019年,调查中华秋沙鸭的共栖动物种类及数量,采用5种关系定性分析每个物种与中华秋沙鸭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中华秋沙鸭繁殖区头道白河流域内共有75种脊椎动物,其中兽类19种,鸟类44种,鱼类6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4种.影响中华秋沙鸭种群的种类有34种.其中,食物竞争10种,捕食者16种,领域竞争2种,巢竞争11种;中华秋沙鸭捕食7类物种,以鱼类和中国林蛙为主;鸳鸯、飞鼠和鸮类是巢竞争的主要种类,黄喉貂和棕黑锦蛇是巢捕食的主要种类.(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邵明勤,植毅进,周海燕[3](2019)在《中华秋沙鸭 恋上清澈河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秋沙鸭是第叁纪冰川期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它们以清澈河流、水库为栖息地,是水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目前,江西已成为国内中华秋沙鸭主要的越冬地和种群汇聚地。1864年,一位英国研究员在中国发现一只从没见过、但有别于其他秋沙鸭的一种雄性鸭子,让人过目难忘,根据首次发现的属地规则,其被命名为中华秋沙鸭。非常巧合的是,它长长的冠羽非常像(本文来源于《森林与人类》期刊2019年10期)
戴辉,杨国良,李伟[4](2019)在《苏醒的长湖》一文中研究指出夕阳下,长湖岸边,大片水蕨、野菱随波摇曳,几只白鹳掠过湖面。昔日网连网、杆连杆的景象已悄然改变,呈现出一幅人水和谐的秀丽画卷。远眺对岸,大片稻田如油画般尽收眼底。那是沙洋县后港镇港口村,清清湖水流进稻田。长湖,是我省第叁大湖泊。其中沙洋境(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9-09-14)
施立夫[5](2019)在《中华秋沙鸭散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秋沙鸭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物种,已经至少繁衍生息1000多万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鸭子,同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是第叁纪冰川时期孑遗物种,被称为鸟类活化石。中华秋沙鸭对生活环境要求极高,生活在大森林里人迹罕至的溪流中,需要绝对的零污染,因此它也是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原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长白山、兴安岭等地区,现(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生态》期刊2019年08期)
冯江[6](2019)在《中华秋沙鸭的迁徙》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秋沙鸭是第叁纪冰期残存的物种,全球现存总数可能少于3000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定为濒危物种。它们的主要繁殖地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北部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主要越冬地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地方也可见到。2011年秋天到2019年春天,生态摄影师冯江在江西修水、吉林长白山等地长期跟踪拍摄中华秋沙鸭,用影像记录它们的迁徙故事,展现它们一个个精彩的生命情节。(本文来源于《森林与人类》期刊2019年05期)
姜远海,余航,樊其燕[7](2019)在《襄阳汉江湿地渐成鸟类天堂》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24日,汉江流域最大湿地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群鸟舞翩跹。据观测,这里鸟类品种5年增加了78种。距此上游约7公里的樊城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已成全省最大普通燕鸥栖息地;再上溯约30公里的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一次性发现221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9-04-29)
张娜,李言阔,单继红,钟毅峰,邵瑞清[8](2019)在《江西省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现状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5年12月19~20日和2016年12月10~25日,在江西省鄱阳湖、赣江、饶河、抚河、信江、修河水系流域范围,进行了两年越冬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种群专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江西省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数量波动较大,2015年12月19~20日记录了90只中华秋沙鸭,2016年12月10~25日记录了178只中华秋沙鸭;记录的中华秋沙鸭集群类型包括混合群、雄性群、雌性群、雄性孤鸭和雌性孤鸭,其中,混合群是中华秋沙鸭主要的集群方式;2~8只群的数量占总群数的57.50%,表明中华秋沙鸭主要是以小群生活。中华秋沙鸭越冬个体在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分布区较以前有所扩大,在以往未发现有中华秋沙鸭的赣江水系,在两次调查中都有记录,且数量可观。采沙、捕鱼、养鸭、修建道路等人类活动仍是导致中华秋沙鸭越冬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和栖息地环境,亟待开展五河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减少人类活动对河流生境的污染,降低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建立保护小区,加强保护宣传。(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陈泓燕[9](2019)在《我看到中华秋沙鸭了》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尤其是最近几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好多年没有结冰的白河也结冰了。为了让白河湿地公园的鸟儿安全过冬,南阳市爱鸟护鸟协会安排各学校的爱鸟护鸟小组,轮流在白河巡视,救助受困的小鸟,在主要栖息点放置食物。今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轮到我们"十二小爱鸟护鸟小组"值日了。天气晴朗,冬日暖阳,下午一时许,我们穿上救生衣,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船巡视白河,到河心岛上放置鸟粮,在芦苇荡,荷丛边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巡查下来,惊喜连连,我们看到了34只白鹭,一只白鹤,更在(本文来源于《科幻画报》期刊2019年02期)
周强[10](2019)在《中华秋沙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湖北教育(科学课)》期刊2019年01期)
中华秋沙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白山区头道白河是中华秋沙鸭取食活动区、繁殖产卵地及幼鸟家族群活动区域.2013—2019年,调查中华秋沙鸭的共栖动物种类及数量,采用5种关系定性分析每个物种与中华秋沙鸭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中华秋沙鸭繁殖区头道白河流域内共有75种脊椎动物,其中兽类19种,鸟类44种,鱼类6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4种.影响中华秋沙鸭种群的种类有34种.其中,食物竞争10种,捕食者16种,领域竞争2种,巢竞争11种;中华秋沙鸭捕食7类物种,以鱼类和中国林蛙为主;鸳鸯、飞鼠和鸮类是巢竞争的主要种类,黄喉貂和棕黑锦蛇是巢捕食的主要种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华秋沙鸭论文参考文献
[1].易国栋,房健,尹君龙,王海涛,王经涛.中华秋沙鸭越冬微生境选择与空间利用格局[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
[2].罗玉梅,王卓聪,朴正吉,邱宝鸿,史国强.长白山区中华秋沙鸭繁殖流域共栖动物及相互关系[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邵明勤,植毅进,周海燕.中华秋沙鸭恋上清澈河流[J].森林与人类.2019
[4].戴辉,杨国良,李伟.苏醒的长湖[N].湖北日报.2019
[5].施立夫.中华秋沙鸭散记[J].林业与生态.2019
[6].冯江.中华秋沙鸭的迁徙[J].森林与人类.2019
[7].姜远海,余航,樊其燕.襄阳汉江湿地渐成鸟类天堂[N].湖北日报.2019
[8].张娜,李言阔,单继红,钟毅峰,邵瑞清.江西省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现状调查[J].湿地科学.2019
[9].陈泓燕.我看到中华秋沙鸭了[J].科幻画报.2019
[10].周强.中华秋沙鸭[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