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个人所得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存款利息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中国税制,扣除额,储蓄存款利息,扣除标准,税收调节,劳务报酬
中国个人所得税论文文献综述
温来成,马昀[1](2019)在《中国个人所得税70年: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变迁相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回顾总结这些宝贵经验,对进一步深化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49-1978年:个人所得税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19-10-15)
孙伊凡,谷彦芳[2](2019)在《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及其在中国的新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应对个人所得的复杂状况,税收调节可采取普遍调节与差异化调节两种基本策略:普遍调节方式解决共性和一般的问题,用以体现纳税义务和税收优惠的无差别性要求;差异化调节方式则重点解决特殊的、对收入分配差别影响较大的问题,用以体现纳税负担的公平性、公正性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简单化,影响了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实现。我国第七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是一次最为体现个人所得税本质要求的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主要运用普遍性调节方式调节收入分配的惯例,将差异化调节方式纳入到税制当中。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主要立足于税负公平与公正,改革的方向是从以个人为单位征税走向以家庭为单位征税;充分考虑个人所得税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协调;实现免征额的法律动态调整。(本文来源于《税务与经济》期刊2019年04期)
南晓维[3](2019)在《中国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与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现代企业核心管理内容之一,薪酬管理能够直接体现当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发放工资和福利、月薪与年终奖组合、股权激励和税后利润分红等方式,对企业内员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基于国家最新出台的个人所得税法,通过假设与实例分析,对中国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和控制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国企业为职工规划出最佳纳税方案,从而提升员工收入、降低个人税负。(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7期)
苗金萍[4](2019)在《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税税率结构的国际比较——来自中国与主要OECD国家的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叁个方面对个税工薪所得税税率结构进行国际比较:一是税率级次、起始税率、最高边际税率、一级级距的比较;二是2/3倍、1倍、4/3倍、5/3倍平均工资所承受的平均税率的国际比较;叁是最高边际税率对应的薪金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结论主要体现为,我国的工薪所得税税率级次偏多,一级级距偏低,最高边际税率对应的薪金水平过高。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适当时机逐步调高个税工薪所得税一级级距,稳步减少税率级次。(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5期)
刘颖[5](2019)在《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项目问题的思考——基于中国与加拿大个人所得税相关政策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在2018-2019年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实现了从分类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的转变,并首次在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本文以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扣除和抵免制度为例,对其主要税收扣除和抵免项目进行介绍并做分析借鉴,从构建部分扣除项目的指数化调整机制、适当补充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内容、引入对税收扣除的限制性规定、转移共享家庭成员内部的抵扣额度等方面,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提出完善建议。(本文来源于《国际税收》期刊2019年04期)
蔡清锋[6](2019)在《基于税收公平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也促使我国个人所得税随之改革,并不断趋于完善。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案例,通过对税收公平性原则之下,我国个人所得税在改革中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得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合理意见。(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9年09期)
韩秀兰,赵楠[7](2019)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对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构建个人所得税收入综合指数,将人口老龄化纳入国家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影响因素中,应用综合指数分解分析(CIDA)法形成个人所得税收入分解体系,研究综合指数中各因素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因素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变化的影响。基于2004~2016年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的消减作用值得重视。特别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东北地区,老龄化因素对其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量的贡献率达到-39.1%。因此,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应高度关注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正确处理好个人所得税政策与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税务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杨志勇[8](2019)在《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理论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2019年中国开始实施有专项附加扣除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关于个税改革方案的选择的争议反映人们对个税理论认识的差异。近年来,关于个税改革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不同作者分别从自己的视角探讨中国个税制的改革方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个税改革设想。近(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2期)
王妮[9](2019)在《开放视角下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数据对比的方法,来推度出在中国每一次改革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效应以及再分配效应。通过模拟的报告表明,当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是四级的税率级次、每个月公民的免征税的额度大概在叁四千左右,而且最高的边际税率是最低的二到四倍等特征,这样的税收制度才可以发挥出更好的收入效应以及再分配效应。(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9年01期)
杨鹏展[10](2019)在《中国税务学会“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1月3日,中国税务学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研讨会"。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焦瑞进、中国税务学会第一研究部学术委员、受邀专家以及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师生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对我国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与意义、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国际比较、个人所得税下一步的改革完善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本文来源于《税务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中国个人所得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应对个人所得的复杂状况,税收调节可采取普遍调节与差异化调节两种基本策略:普遍调节方式解决共性和一般的问题,用以体现纳税义务和税收优惠的无差别性要求;差异化调节方式则重点解决特殊的、对收入分配差别影响较大的问题,用以体现纳税负担的公平性、公正性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简单化,影响了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实现。我国第七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是一次最为体现个人所得税本质要求的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主要运用普遍性调节方式调节收入分配的惯例,将差异化调节方式纳入到税制当中。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主要立足于税负公平与公正,改革的方向是从以个人为单位征税走向以家庭为单位征税;充分考虑个人所得税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协调;实现免征额的法律动态调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个人所得税论文参考文献
[1].温来成,马昀.中国个人所得税70年:回顾与展望[N].中国财经报.2019
[2].孙伊凡,谷彦芳.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及其在中国的新突破[J].税务与经济.2019
[3].南晓维.中国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与控制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9
[4].苗金萍.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税税率结构的国际比较——来自中国与主要OECD国家的数据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
[5].刘颖.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项目问题的思考——基于中国与加拿大个人所得税相关政策比较[J].国际税收.2019
[6].蔡清锋.基于税收公平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J].纳税.2019
[7].韩秀兰,赵楠.中国人口老龄化对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影响研究[J].税务研究.2019
[8].杨志勇.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理论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文摘.2019
[9].王妮.开放视角下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J].纳税.2019
[10].杨鹏展.中国税务学会“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研讨会”综述[J].税务研究.2019
标签:个人所得税; 超额累进税率; 存款利息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 中国税制; 扣除额; 储蓄存款利息; 扣除标准; 税收调节; 劳务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