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苗木论文-倪超,张云,高捍东

马尾松苗木论文-倪超,张云,高捍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尾松苗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尾松苗木,水分含量,近红外光谱,自动编码器

马尾松苗木论文文献综述

倪超,张云,高捍东[1](2019)在《基于NIRS的马尾松苗木根部含水量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其根部水分含量是评价树木活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的马尾松苗木根部含水量预测模型。【方法】首先采集根部近红外光谱数据,然后利用可变加权堆迭自动编码器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可变加权堆迭自编码器用来逐层提取与输出相关的特征,支持向量回归根据自编码器生成的特征实现了含水量更精确预测。【结果】与其他常用模型的结果相比,提出的模型在马尾松苗木根部水分预测中可以达到最佳性能,校正集中决定系数达到0.970 8,均方根误差为0.635 8;预测集中决定系数达到0.941 3,均方根误差为1.027 0。【结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变加权堆迭自动编码器与支持向量回归相结合可实现马尾松苗木根部含水量准确预测。(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玉荣,刘英,汪力[2](2019)在《多信息融合的马尾松苗木静态指标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获取马尾松形态指标和主要生理指标有助于筛选优良的造林苗木。利用先进的立体视觉3D重构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实现马尾松苗木的静态指标精准测量。首先搭建软硬件实验平台,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取图像序列,在计算机上通过算法重构出马尾松苗木的3D模型,提取马尾松苗木的形态学指标;然后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挖掘近红外光谱中的有用信息,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线性模型,从而达到苗木主要生理指标的快速、无损测定。所选取的研究方法得到的马尾松苗木质量指标与人工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基于多信息融合的马尾松苗木质量检测方法精度高,可满足林业调查要求,并为马尾松苗木活力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夏志群[3](2019)在《分析马尾松苗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马尾松苗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管为重点进行阐述,从马尾松苗木栽培技术、马尾松的病虫害管理这2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马尾松苗木的成活率,有效防治病虫害。(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9年12期)

董礼杰,吴武彬,连旭丽[4](2019)在《浅析马尾松苗木的培育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松木凭借着不受土壤与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各个地区内广泛的种植,其中要数我国西南部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由于马尾松苗木的繁殖能力极强又属于常绿树种,因而现已被我国多个城市选择为首要进行绿化的树种。因此,本文围绕马尾松苗木的培育技术为研究的重点,以此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7期)

尹晓爱,周运超,叶立鹏[5](2019)在《马尾松苗木根系生长的养分-密度耦合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根系对种植密度、土壤养分及两者耦合的响应。采用盆栽试验,对比6种种植密度(1~6株/盆)和6种土壤养分条件下马尾松苗木根系生长特性。根系形态指标(根表面积、根长、根体积和根量)在种植密度或土壤养分单一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表现为土壤养分高、种植密度小更宜根系生长。而在二者耦合条件下,在种植3株/盆以上密度时,高养分对部分指标反而有抑制作用。根系竞争强度表现为:中养分>高养分>低养分。根总量与土壤养分间的回归方程中以幂函数的相关系数最大(R2=0. 945)。在土壤养分-种植密度耦合效应中,种植密度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力度更大,二者与根系指标间存在二元一次函数关系,土壤养分表现为正效应,种植密度为负效应。中等以上密度条件下,中等土壤养分更适宜马尾松根系生长。土壤养分增大能减弱根系间的竞争作用,种植密度增大能增强根系间的竞争作用,邻株根系间存在竞争以外的其它相互作用,将其假说为抑制效应—根系抑制邻株根系生长的结果。可用二元一次函数讨论适宜马尾松根系生长的种植密度和养分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林永华[6](2019)在《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马尾松苗木质量和造林质量,本文分析了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生长具有显着的影响。马尾松切根苗苗高、主根长不如对照组,但地径、侧根数、侧根长显着优于未切根苗,径高比的改善提高了苗木质量,有利于提高马尾松造林保存率。造林3年后,切根苗木高生长与未切根苗木相当。(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期刊2019年01期)

唐玉芬[7](2019)在《马尾松苗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马尾松具有重要的工、农业经济价值,主要探讨了马尾松的育苗栽培和猝倒病、叶枯病、赤枯病、松瘤病、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毛虫、松梢小卷蛾等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进一步提高马尾松的种植及其病虫害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莫荣海,丁贵杰,罗仙英,陈龙[8](2018)在《不同家系马尾松苗木对持续干旱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不同家系马尾松苗木的抗旱能力,分析持续干旱对不同家系马尾松苗木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6个家系1年生马尾松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土培盆栽进行胁迫处理,在处理0、7、14、21、28、35 d后分别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持续干旱对6个家系马尾松苗木苗高、地径及生物量积累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随干旱胁迫加剧,6个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DH26家系SOD活性在干旱7~14 d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余家系在干旱0~21 d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整个干旱过程中,DC2家系POD活性比较大,DH26家系较小。0~28 d,所有家系可溶性糖含量均升高,28~35 d,DH34、DDF4、DY1家系可溶性糖含量持续升高,而DF3、DC2、DH26家系呈降低趋势。整个干旱过程中,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除DC2和DH34家系持续升高外,其余家系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6个家系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升高趋势; 6个家系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下降,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存在显着差异(P<0.05)。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DY1家系抗旱性最强,DC2家系最弱,根冠比与抗旱性关联度最大,POD活性与抗旱性的关联度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森林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罗晓蔓,丁贵杰,王艺[9](2018)在《菌根化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有效成份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种类及其含量的影响,阐明根际土壤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菌根化育苗及马尾松天然更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以接种和未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和甲醇两种浸提剂分别萃取分离接种和不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物质鉴定,研究不同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化学成分和含量的差异,再运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化感效应。【结果】采用乙醇浸提,接种Sl12和Sl13菌株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分别比非菌根化苗木多22和23种,其中酸类是数量最多且比例较大的一类化合物,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51.20%和48.80%,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4.17%;采用甲醇浸提,未接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中物质种类23种,两种接种苗木物质种类分别为34和32种,其中酸类、酯类相对含量较大,两种接种苗木酸类所占比例分别为39.06%和34.86%,酯类分别为32.01%和38.91%,非接种苗木酸类所示比例为33.96%,酯类所示比例为39.59%;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甲醇浸提物均能检测出棕榈酸、硬脂酸、2,4-二叔丁基苯酚;非菌根化苗木只能检测出棕榈酸;菌根化苗木根际土壤乙醇浸提物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轴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感效应指数为负值。【结论】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影响苗木根际土壤中分泌物的化学组成成分,增加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3种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汪学良[10](2018)在《马尾松苗木活力指数提取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因此,精准评价苗木质量成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苗木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分为形态学指标(苗高、地径和根系情况等)、生理指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含氮量等)以及动态指标(生长速率等)叁类。传统的测量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力,且多为有损检测,因此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马尾松苗木的相关活力指标进行提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为马尾松苗木活力指数提取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分别采用基于多目视觉的叁维重建技术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现了对马尾松苗木若干形态学指标与生理指标的快速、无损、准确提取。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本论文设计了一套基于多目视觉的马尾松苗木形态学参数提取系统,包括苗木图像采集硬件实验平台搭建以及基于Matlab软件平台的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系统采用“张正友标定法”对相机进行标定,得到相机的内外参数,再通过中值滤波与拉普拉斯边缘锐化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经过图像校正、立体匹配得到苗木的空间点云数据,然后通过点云拼接与Delaunay叁角剖分算法得到马尾松苗木的叁维模型,最后通过苗木各部分颜色信息差异对苗木树冠、树干和树根进行自动识别并通过相关算法对各部分长度与体积进行测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评价,证明该方法完全符合传统林业调查要求,可以代替传统人工测量方法,增加测量数据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人工劳动量。2、本论文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马尾松苗木的生理指标(含水量)进行预测。实验通过BRUKER公司生产的MPA系列近红外光谱仪对马尾松苗木进行近红外光谱信息的测定,再经过降噪、数据规范化等预处理后通过后向间隔偏最小二乘法进行特征波段的选择,最后建立偏最小二乘模型实现对马尾松苗木相关生理指标的预测,并通过相关评价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证明本文所述的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偏最小二乘算法完全满足实际测量的精度要求,可以代替复杂的传统人工测量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马尾松苗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获取马尾松形态指标和主要生理指标有助于筛选优良的造林苗木。利用先进的立体视觉3D重构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实现马尾松苗木的静态指标精准测量。首先搭建软硬件实验平台,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取图像序列,在计算机上通过算法重构出马尾松苗木的3D模型,提取马尾松苗木的形态学指标;然后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挖掘近红外光谱中的有用信息,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线性模型,从而达到苗木主要生理指标的快速、无损测定。所选取的研究方法得到的马尾松苗木质量指标与人工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基于多信息融合的马尾松苗木质量检测方法精度高,可满足林业调查要求,并为马尾松苗木活力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尾松苗木论文参考文献

[1].倪超,张云,高捍东.基于NIRS的马尾松苗木根部含水量预测模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玉荣,刘英,汪力.多信息融合的马尾松苗木静态指标检测方法[J].林业工程学报.2019

[3].夏志群.分析马尾松苗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管理[J].花卉.2019

[4].董礼杰,吴武彬,连旭丽.浅析马尾松苗木的培育技术[J].农家参谋.2019

[5].尹晓爱,周运超,叶立鹏.马尾松苗木根系生长的养分-密度耦合效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6].林永华.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业.2019

[7].唐玉芬.马尾松苗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管理[J].绿色科技.2019

[8].莫荣海,丁贵杰,罗仙英,陈龙.不同家系马尾松苗木对持续干旱的响应[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8

[9].罗晓蔓,丁贵杰,王艺.菌根化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物有效成份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8

[10].汪学良.马尾松苗木活力指数提取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8

标签:;  ;  ;  ;  

马尾松苗木论文-倪超,张云,高捍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