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基丙烯酸十二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酸催化,α-甲基丙烯酸,十二醇
甲基丙烯酸十二酯论文文献综述
彭佳妮,武跃,李芳[1](2015)在《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α-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代替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催化合成α-甲基丙烯酸十二酯,比较不同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选出最佳催化剂,探索其催化的最优条件并考察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效果,最终找到离子液体代替对甲苯磺酸做催化剂的优势。结果表明[(CH_3CH_2)_3N(CH_2)_3SO_3H][HSO_4]离子液体催化效果最好,最优条件为m([(CH_3CH_2)_3N(CH_2)_3SO_3H][HSO_4])/m(total)×100%=1.4%,n(α-methacrylic acid):n(lauryl alcohol)=2.0:1.0,m(inhibitor)/m(total)×100%=0.05%,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4 h,酯化产率可达71.0%。循环使用5次后,酯化产率无明显下降。离子液体代替对甲苯磺酸做催化剂,提高了酯化产率,减少了粗酯处理中碱液和水的用量,从而减少了废水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5年11期)
宋建华,吕澍,许家友[2](2014)在《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十二酯无皂乳液聚合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仿-甲苯为溶剂,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聚物,经过氨水溶解得到SMA水溶性分散剂。该分散剂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SMA的无皂乳液。探究了单体配比、LMA、SMA等因素对无皂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出反应合成的最佳条件是:m(St)∶m(LMA)=2.67∶1.00,LMA的用量(相对于混合溶液)为5%,SMA的用量(相对于混合溶液)为8%。用红外、热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MA无皂乳液涂膜有良好的耐水性能和耐有机溶剂性能,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在328.58℃开始失重,玻璃化温度在165.7℃。(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4年08期)
魏徵,刘鹏宇,王源升,李瑜,余红伟[3](2013)在《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合成及吸油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PLMA),研究了该树脂对柴油、汽油、甲苯和四氯化碳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油率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最后达到最大吸油率Qmax,CCl4的Qmax最大,为14.596 g/g,达到Qmax的时间约为110 min;柴油的的Qmax最小,为4.174 g/g,而吸油速率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树脂对CCl4、甲苯和汽油的保油率不到90%,对柴油的保油率达到90%以上。树脂的缓释保油率与油品的种类关系较大,树脂对甲苯和四氯化碳的缓释能力较大。(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3年02期)
魏徵,余红伟,陈思如,刘信[4](2012)在《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基丙烯酸(MA)和十二醇(LA)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甲苯为带水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十二酯。通过研究原料的配比、催化剂用量、阻聚剂用量、带水剂用量等对酯化反应酯产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最佳工艺配方。实验表明,在140℃下,当n(MA)∶n(LA)=2∶1,对甲苯磺酸质量分数为1.5%,对苯二酚质量分数为0.06%,甲苯质量分数为50%时,反应4h,酯化反应的酯产率达到98.02%。碱的强弱对酯收率影响不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酯化反应产物为甲基丙烯酸十二酯。(本文来源于《弹性体》期刊2012年04期)
赵伟亮,汪谟贞,唐刚,方月娥[5](2009)在《γ射线引发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乳液聚合及其吸油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以OP-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γ射线引发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少量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乳液聚合制备高吸油性树脂。分别采用红外,SEM和TG表征了聚合物的成分、结构和热性能。SEM显示乳液胶束粒子尺寸均一,粒径约为170nm。聚合物在300℃以下时热稳定性良好。研究了反应条件如吸收剂量、剂量率、固含量、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用量等对聚合物的吸煤油性能的影响。聚合物对煤油、氯仿、二甲苯的最大饱和吸油率(g/g)分别为18.1、19.5和15.3。(本文来源于《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李晶,罗劭娟,姬乔娜,李忠,夏启斌[6](2009)在《微波辐射制备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树脂及其吸附油烟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微波辐射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吸油烟树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吸油烟树脂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合成温度对树脂吸附气相油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吸配比为3∶7,引发剂、分散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1%、1.5%和0.6%,合成温度为85℃时所合成的树脂其吸油烟率达到最大,此时树脂表面形成了较多和较深的孔。与常规条件下的合成方法相比,使用微波辐射合成WRT树脂不仅可缩短一半的反应时间,而且其吸附气相油烟率也高于普通合成法得到的NR树脂。(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徐乃库,肖长发,甘秀丽,封严[7](2008)在《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精制及其树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工业级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单体进行了精制提纯,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二酯树脂。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精制前后单体以及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热分析仪(TG)和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对树脂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精制时碱液浓度对树脂饱和吸油率、吸油速率以及充分溶胀后树脂剩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制后单体合成的树脂耐热性能有了明显改善,热降解温度大大提高;精制前后单体合成的树脂,由于杂质存在的缘故,其低温玻璃化转变类型明显不同;经6wt%碱液和8wt%碱液精制后单体的纯度有了明显提高,由其合成的树脂饱和吸油率,吸油速率都有较大提高,甚至接近化学纯单体合成树脂的饱和吸油率。(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2008年06期)
郑玉艳,史铁钧,杭国培,刘兵[8](2008)在《核壳型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乳液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为壳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分阶段饥饿态加料方式和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软核软壳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采用复配比为2∶1的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合乳化剂,采用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4%左右时的乳液稳定;壳单体的滴加速度在8 mL/h时,体系稳定,且转化率高。用FTIR分析了聚合物的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交联剂交联场所不同形成的粒子的形态也不同即核层不加交联剂、核层加交联剂与核、壳层均加交联剂分别形成了球形、核壳结构和梅花形状的粒子;DSC分析表明,聚合物具有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1=-64℃,Tg2=-51℃。(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08年10期)
田大听[9](2008)在《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共聚物对乳状液膜中Cu~(2+)迁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两亲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P(DM-AA)]作为膜稳定剂加到由Span-80作表面活性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作流动载体、煤油和液体石蜡作膜溶剂及硫酸稀溶液作内相而组成的W/O型乳状液膜中,研究了此体系对Cu2+的迁移作用.结果表明,由于两亲高分子的空间稳定作用而导致乳液膜对Cu2+具有较好的迁移效果.最优条件为:在膜相中P(DM-AA)含量3.0%,Span-804.0%,HDEHP3.0%,石蜡6.0%(ω),膜相:料相=1:10(-),[H+]=1.0mol/L,接触时间6min,搅拌速率200~300r/min.此外,还探讨了乳状液膜的结构和Cu2+迁移的机理,认为其迁移属于异向耦合传输机理。(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郑玉艳,史铁钧,刘兵[10](2008)在《核壳结构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为壳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分阶段饥饿态加料方式和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即P(BA/LMA)乳液。考察了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引发剂过硫酸钾(KPS)和核壳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乳化剂m(OP-10):m(SDS)为2:1且质量分数为4%左右,引发剂KPS质量分数为0.1%,单体m(LMA):m(BA)为55:45时,体系稳定,转化率高,成膜温度最低;研究了交联剂交联场所对聚合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核交联后形成了核壳结构。(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08年01期)
甲基丙烯酸十二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氯仿-甲苯为溶剂,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聚物,经过氨水溶解得到SMA水溶性分散剂。该分散剂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SMA的无皂乳液。探究了单体配比、LMA、SMA等因素对无皂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出反应合成的最佳条件是:m(St)∶m(LMA)=2.67∶1.00,LMA的用量(相对于混合溶液)为5%,SMA的用量(相对于混合溶液)为8%。用红外、热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MA无皂乳液涂膜有良好的耐水性能和耐有机溶剂性能,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能,在328.58℃开始失重,玻璃化温度在165.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基丙烯酸十二酯论文参考文献
[1].彭佳妮,武跃,李芳.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α-甲基丙烯酸十二酯[J].辽宁化工.2015
[2].宋建华,吕澍,许家友.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十二酯无皂乳液聚合及性能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
[3].魏徵,刘鹏宇,王源升,李瑜,余红伟.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合成及吸油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
[4].魏徵,余红伟,陈思如,刘信.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合成及表征[J].弹性体.2012
[5].赵伟亮,汪谟贞,唐刚,方月娥.γ射线引发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乳液聚合及其吸油性能的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9
[6].李晶,罗劭娟,姬乔娜,李忠,夏启斌.微波辐射制备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树脂及其吸附油烟性能[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
[7].徐乃库,肖长发,甘秀丽,封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精制及其树脂性能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8
[8].郑玉艳,史铁钧,杭国培,刘兵.核壳型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乳液的制备及表征[J].应用化学.2008
[9].田大听.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共聚物对乳状液膜中Cu~(2+)迁移的影响[J].过程工程学报.2008
[10].郑玉艳,史铁钧,刘兵.核壳结构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制备[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