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绿地论文-程惠珊,姚杰,程哲炀,杨天娇,李霄鹤

高校校园绿地论文-程惠珊,姚杰,程哲炀,杨天娇,李霄鹤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校园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校园绿地,小气候效应,人体舒适度

高校校园绿地论文文献综述

程惠珊,姚杰,程哲炀,杨天娇,李霄鹤[1](2019)在《高校校园绿地秋季小气候效应人体舒适度感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环境的舒适性与校园师生的快乐学习和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校园绿地所产生的小气候效应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为例,选取校园内具有代表性的滨水及平地2种绿地空间类型,于2017年10月23—25日进行为期3 d的小气候数据收集、分析,并运用THI温湿指数获得人体感知的舒适程度,以探索不同空间的植物配置及其在水体、尺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与校园小气候舒适度营造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表明,校园绿地相对于校外实验区有着显着的降温增湿效应,不同结构与尺度的校园绿地空间对该地的温湿度及人体舒适度会产生显着影响,且不同因素影响下校园绿地空间类型有着明显的保温增湿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适应风景园林小气候舒适性的校园绿地空间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潘婷[2](2019)在《武汉市高校校园绿地环境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在城市建设绿色化导向下,校园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更好地衬托出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对武汉市高校校园绿地环境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武汉市高校校园绿地环境走访调研,分析了大学校园绿地分布现状与景观特点,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绿地建设的一些建议,对今后的大学校园绿地环境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3期)

邱靓,陈海霞[3](2019)在《高校校园滨水游憩绿地植物景观分析——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南农业大学一处滨水绿地为例,从植物种类、季相景观和功能分区等方面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造建议,旨在为校园滨水游憩绿地的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1期)

冯倩,李涛,陈坚,王宽,齐增湘[4](2018)在《高校校园休闲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分析——以南华大学南华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南华大学南华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对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进行分析,为高校校园休闲绿地群落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8年22期)

邵海林[5](2018)在《高校校园绿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以太原学院汾东校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太原学院汾东校区绿地土壤养分状况,文章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进行化验分析,并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土壤中的水解性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经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汾东校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氮含量偏低,磷和钾含量充足,在今后养护管理中应多施用有机肥和氮肥,以期改善土壤肥力的状况。(本文来源于《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姜涛[6](2018)在《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的雨洪管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环境适应性的可以应对城市雨洪灾害的海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基于雨洪管理的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实现减轻城市雨洪、改善水环境、节约城市管理成本、营造视觉美感等多个目标。建设海绵高校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未来生态校园发展的重要方向。本论文针对高校校园的雨洪管理问题,从风景园林学的角度探索在高校校园景观中实现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具体策略和途径。论文从梳理国内外雨洪管理的发展历程开始,探索了高校雨洪管理的发展进程,为我国海绵高校建设提供发展思路。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论文详细分析了美国多所高校雨洪管理相关文件的内容,为我国高校雨洪管理提供参考借鉴。结合我国高校的特点,分析了雨洪管理措施的适宜性问题,并对具体的设计目标、策略和过程以及模型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影响雨洪管理措施实施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水系等)也进行了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对50所美国高校总体规划文件的分析表明,不同高校总体规划文件中雨洪管理的地位和内容有较大差异,并可划分为叁个层次。总体规划文件中雨洪管理的具体目标涉及对校园水系的修复、流域保护和可持续场地构建等方面,雨洪管理的内容则包括现状环境、具体策略和建议、项目建设和评价、合作与外联等。总结了规划文件编制具有基础资料丰富、弹性规划、规划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特点。(2)对24所美国高校雨洪管理专项规划文件分析表明,其雨洪管理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执行总结、现状分析、规划控制和建议、规划实施与评价等方面,每部分内容结合具体高校的情况而有所差异。我国的高校雨洪管理规划编制应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充分借鉴美国高校在政策规范、设计导则、基础数据库构建、雨水模型评价与分析、可衡量的目标与评价、规划的一般方法和成果等方面的有益成果,并积极与校园总体规划、景观规划进行衔接,探索出适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校园雨洪管理规划模式与方法。(3)高校校园雨洪管理问题的存在成因比较复杂,地形地势、降雨量、管道尺寸大小、绿地情况等都可能会造成校园内涝问题的产生。因此,其解决策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等共同应对雨洪问题。(4)高校校园绿地雨洪管理应注重结构性措施和非结构性措施(组织、管理、制度等)的联合使用。同时,对校园绿地土壤、水系、管网等的调查和监测,对于绿地雨洪管理的决策起着基础支撑作用。(5)不同高校校园绿地应结合场地特点在校园尺度和场地尺度两个层面进行雨洪管理规划。校园尺度侧重于总体的雨洪管理策略和途径,场地尺度则侧重于具体最佳管理实践设施(BMP设施)的布局和整合。高校绿地在对校园地面雨水径流的量和质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融入艺术化雨水设计理论(ARD)提出的其他设计目标进行多目标设计。(6)通过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和统计方法提取了结合雨洪管理的高校绿地景观的视觉感知要素,认为其视觉感知主要集中在色彩、植物搭配和组合、水体的形态等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BMP设施而言,其具体的视觉感知要素也有差异。在高校绿地的规划建设和改造中应该结合具体的BMP设施特点,优先对显着影响师生视觉感知的景观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与布局。(7)成都高校校园的海绵型绿地建设正在快速发展。成都多所高校的调研表明,相当一部分校园绿地土壤和水系存在不达标的情况,这也成为其利用绿地和水系进行雨水下渗和滞留的障碍。因此,需要结合具体原因进行相应的改进。对51处高校校园绿地的表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不同功能区和类型绿地其具体的土壤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同种类型的绿地其具体指标也变化幅度较大。为了促进各绿地植被的正常生长和促进雨水下渗,其应该结合各绿地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如对于土壤压实度过高和含水量过低的绿地,应该进行松土和灌溉;对于土壤有机质和营养成分过低的或板结的绿地,则应该及时施肥,或者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对于土壤pH不符合植被生长情况的,则应通过添加酸性或碱性肥料来改善土壤pH。对34处高校校园景观水体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有16处水体为劣Ⅴ类,占到调研水体的47.06%,这些水体类型涉及水池、河道、景观湖等。而造成这些景观水质较差的原因主要是BOD、COD、TN和NH3-N等的超标,同时劣Ⅴ类水体其浊度和色度也往往难以满足标准,对其视觉美感造成一定的影响。(8)以成都代表性高校为例,展示了结合雨洪管理的高校校园绿地设计的方法,并通过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模型)验证了方案在降雨径流量的削减和径流水质净化方面的效果。同时还尝试构建了成都高校校园雨洪管理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为成都其他高校绿地的雨洪管理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徐秋耒[7](2018)在《高校校园绿地景观布局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地景观建设项目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高校校园绿地景观建设项目必须根据当地的地理以及气候特点,再加上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行科学的规划,才能够促使其实现绿化功能,并且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冰[8](2017)在《哈尔滨高校校园绿地规划及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高等教育重要作用的日益凸显,我国政府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作为一个教育事业较为发达的省份,黑龙江省在高等教育上的建树是很卓着的。其省会城市哈尔滨目前是我国诸多高等教育中心中纬度最高的城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逐渐提高教育品质的同时,黑龙江省也在不断地改进建设学校环境的政策与方针。哈尔滨市作为我国东北北部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其管辖范围内的高校校园在进行校园绿地规划、进行植物景观配置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气候严酷等困境。在高校扩招的大趋势下,当前学界在生态校园建设、绿色校园规划等方向上的研究积累较为丰富,对于校园景观规划的重视程度也较高。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高校的景观建设研究方面,能够让人信服且较有权威性与普适性的着作较少,其中针对寒地地域性进行专项研究的着作几乎空白。本文选取哈尔滨地区的典型高校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勘查、软件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问题的实测及分析结果探讨。首先,在进行相关知识背景积累的基础之上,对所选取的哈尔滨市四所典型高校进行了调查。主要调研内容为校园绿地规划和景观植物配置以及具体的使用情况。采用实测与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结果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的校园绿地规划面积过于庞大;功能僵化、复杂,相互联系不便;景观植物配置科学性差;对严寒地区气候适宜性考虑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整理出相应的规划、空间营造、植物配置以及气候适应等的设计策略。最后结合实践案例——哈尔滨学院的建设情况对以上设计策略进行了验证。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实践项目的景观绿化进行设计研究,应用Sketch Up及Ecotect Analysis软件对校园内叁栋待建建筑进行了分析,选择的研究对象高度相异。从研究的主体对象外以建筑高度为界限,将界限内的土地分为四个地块,由于每个地块内的可绿化植被不同,因此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将有益于研究的进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9-01)

兰思仁[9](2016)在《碳汇背景下的高校校园绿地系统建设的思路与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农林大学兰思仁校长主讲的"碳汇背景下的高校校园绿地系统建设的思路与模式",以福州地区高校为例,阐述了大学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国际责任,提出校园绿地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适当人工干预重建生态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产业》期刊2016年08期)

李攀[10](2016)在《基于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的高校校园绿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校园建设抛起热潮,校园绿地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高校校园绿地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国内也尚未形成统一的模式对建成校园绿地建设成功与否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借鉴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进行高校校园绿地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并以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为例,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已建成的校园绿地进行使用成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校园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提高绿地建设质量的建议,以期修正与反馈评价模型,并促进校园绿地的可持续发展。(1)高校校园绿地使用状况评价模型的构建,包括满意度综合评价与使用方式评价两个方面。首先是满意度综合评价,总结现有的相关理论与建成环境使用状况评价研究方法;根据高校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探索性调查,提取满意度评价因素集,再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进行满意度评价指标的筛选,并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了包括总体印象、节点设计、道路系统等7项评价准则以及景观人文性、植被多样性、标识系统等35项评价指标的高校校园绿地满意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高校校园绿地使用方式的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 Statistics数据编辑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从频率分析和交叉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校园绿地使用方式的调查研究。(2)实例应用。使用评价模型,对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校园绿地从满意度与使用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使用状况的评价研究。满意度综合评价方面,运用SPSS Statistics数据编辑软件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采集的180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依次得出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层、准则层、目标层的满意度综合评价得分,其中休憩设施(2.67)、植物配置合理性(2.71)、景观人文性(3.34)、植被健康性(3.38)、标识系统(3.40)为满意度得分最低的五项指标。在综合评价方面,满意度综合评价加权得分为3.5824,评定等级为S2级(较好),景观设计比较合理,但处于“较好”分值的边缘,说明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高校校园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指出了在城市建设绿色化导向下,校园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更好地衬托出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对武汉市高校校园绿地环境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武汉市高校校园绿地环境走访调研,分析了大学校园绿地分布现状与景观特点,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绿地建设的一些建议,对今后的大学校园绿地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校园绿地论文参考文献

[1].程惠珊,姚杰,程哲炀,杨天娇,李霄鹤.高校校园绿地秋季小气候效应人体舒适度感知研究[J].乡村科技.2019

[2].潘婷.武汉市高校校园绿地环境建设研究[J].绿色科技.2019

[3].邱靓,陈海霞.高校校园滨水游憩绿地植物景观分析——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现代园艺.2019

[4].冯倩,李涛,陈坚,王宽,齐增湘.高校校园休闲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分析——以南华大学南华园为例[J].花卉.2018

[5].邵海林.高校校园绿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以太原学院汾东校区为例[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姜涛.高校校园绿地景观的雨洪管理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

[7].徐秋耒.高校校园绿地景观布局规划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

[8].刘冰.哈尔滨高校校园绿地规划及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9].兰思仁.碳汇背景下的高校校园绿地系统建设的思路与模式[J].中国林业产业.2016

[10].李攀.基于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的高校校园绿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标签:;  ;  ;  ;  

高校校园绿地论文-程惠珊,姚杰,程哲炀,杨天娇,李霄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