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一体化,是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加强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试以环北部湾地区为例,探索区域内医学教育一体化发展动因,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扩溢”、同源民族文化的促进、教育合作历史的推动、现代医学教育共同目标要求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等几个合力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
关键词:区域经济;医学教育;一体化;动因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7-0003-02
*本文系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2010年度A类项目:(项目编号:2010JA048)。
作者简介:甘庆华(1971.10-),女,广西兴业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广西邮编541001
1研究的背景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教育合作与交流也在不断加强,而教育合作与交流必然会导致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典型的例子,国际上有著名的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国内有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发展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有其深层原因,本文以环北部湾地区为例,从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等方面探析区域内医学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动因。
一体化是“某一区域或全球范围的所有成员在一定区域内聚合为新的行为体的过程、趋势或状态和结果”。[1]将“一体化”的外延扩展到医学教育领域,即统筹区域内医学教育资源,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机制,在实现区域医学教育统筹的过程中,使原本独立的医学教育单位体之间转变成紧密关联的复合体,并在相互依存关系中,产生其独立存在时尚不充分具备的教育功能。
教育一体化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诉求中产生,而其本身也蕴含着文化发展、教育历史发展的同质性,同时,又在特定学科发展领域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下凸现其可能性和必然性。理清教育与经济、文化的关系,追溯区域教育发展的历史,阐明现代医学教育领域发展的共同目标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等一系列动因,是了解区域医学教育一体化的依据与功能的基础。
2.1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扩溢”作用
2.1.1区域一体化的解释理论—新功能主义
区域一体化,最初是指企业之间跨国家或区域所形成的共同体,其拥有共同的内在机制,制定共同的政策和制度规范,以实现组织体系内的协调和管理。区域一体化首先表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强调地理的相近性,经济的有机联合与区域制度的建设。区域一体化有国家之间区域一体化,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圈、泛北部湾经济圈、欧盟经济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还有国内区域一体化,如长三角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区等。
区域一体化的解释理论主要有新功能主义与新制度主义、新现实主义、国内政治考察和政府间主义等,其中新功能主义核心是“外溢”思想和超国家性观念。其“外溢”思想认为,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等功能性领域的合作可以扩溢到其他领域,从而实现超国家权威管理机构,统合则是管理需求扩溢产生的压力和结果。因此,随着区域内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经济合作可“扩溢”到其他领域,如在政治领域,则会产生政治同盟,典型例子如欧盟,而在教育领域,则会驱动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如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
新功能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整合、流动、变迁作用,社会要实现整合,社会中的全体成员必须学习共同的价值观、规范、信仰、语言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称职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从而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进一步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就象欧洲之父莫内(JeanMonnet)所说的“如果我从头开始的话,我从教育开始”。可见,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反过来,教育的整合功能则会进一步促进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2.1.2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从教育与经济基础的基本关系来看,“经济基础决定着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等。”[2]教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需要教育的协同配合,使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制度和结构与之相适应,避免教育资源内耗,最优化地培养出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的加深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各次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其中就有“两廊一圈”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而中国和越南都是重要参与国家,广西是中国重要的参与省区之一。
2004年5月,中越两国提出了建议“两廊一圈”的提议,“两廊一圈”即指“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2004年10月中越两国政府发表了《中越联合公报》,强调在“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方针的指引下,积极探讨“两廊一圈”可行性。“两廊一圈”标志着中越经济在迈向一体化方面步入了规划和实际操作层面。[3]“两廊一圈”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下的一个次合作区域,推进了中越两国经济的发展及各方面合作,其中环北部湾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近年来,越南也成为东盟10国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越南北部地区成为越南政府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广西与越南贸易发展迅速,2007年,广西与越南双方贸易额达23.7亿美元,占当年中越贸易的近16%。到此,越南连续9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4]“两廊一圈”重点合作领域,包括贸易、旅游、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等方面。在教育方面,越方希望派人到中国学习技术和交流,也希望中方派人来越南教中文,并鼓励民间人员自费留学等。[5]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成立于1992年,成员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宗旨是加强经济联系,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和东亚一体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至2007年12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开展了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在内九大领域合作。[6]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六国领导人2009年3月31日在老挝首都万象签署了《领导人宣言》。宣言中提到希望在执行《2008年至2012年GMS发展万象行动计划》中,争取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执行新的教育、卫生、劳工及其他社会领域合作战略框架和行动计划,拓展和深化金边计划的合作领域,支持湄公学院发挥作用,强化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7]
可见,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基础设施的加强,交通的便利,区域内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也在不增加强。
其中,高等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持动力,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直接培养、储备和输送人才。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也促使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反之,区域教育一体化的形成和培育给予区域经济一体化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中国与东盟各国以每年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在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成果不断。早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在信息及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加强合作,这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打下了基础,因为人才资源的开发与高等教育是分不开的。2004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把教育合作与公共卫生、科技文化等一起列为一项内容。2007年,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议》,承诺进一步相互开放教育服务领域。2007年第十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政府表示要加强与东盟各国在学历和学位互认、互派师生等方面的合作。并且,中国与越南、缅甸、老挝等签署了教育交流协议,与泰国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2008年,中国-东盟举行首届的“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与交流周”,通过了首届交流周大学校长论坛《贵阳声明》,倡议建立“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委员会”、搭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平台。交流周的成果显著,21所中方院校与17所外方院校签署了55份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所,开通了中国东盟教育信息网和设立中国—东盟共资学金,形成加强大学生体育艺术文化交流的共识,同意定期举办中国—东盟教育巡回展等。[8]2008年,中国开始实行新的政府奖学金,鼓励外国留学生到中国边境省份院校留学深造。[9]
广西留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加,2008年,广西新招收来华留学生达1948人,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湄公河次区域地区国家留学生122人。广西十一五教育计划,争取到2010年全区高校东盟国家留学生人数达5000人,广西前往东盟国家的留学人数达7000人。[10]目前,广西已成为一个区域教育合作基地,与越南教育合作深入发展。2008年,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阮英勇在参加“2008年中国·东盟(南宁)国际教育展览会”时表示,中越双方继续关注和支持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并将在教育管、教育方法上扩大交流,实现共同发展。目前,广西有17所大学开设了越语专业,在广西越南留学生人数超过2300人。自2000年以,广西已连续举办8届南宁—东盟国际教育展览会,吸引了许多东盟国家的学校参加。自2005年以来,广西已连续4年在越南举办广西教育展。[11]
2.2同源民族文化的促进作用
“文化,从广义来说,它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2]教育思想与文化同属于意识形态层面,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剖析区域文化的特点,才能更持续性地发展区域教育。环北部湾地区是指越南北方沿海地区,中国广西、广东、海南沿北部湾地区,包括两国四方。环北部湾地区的越南北方沿海地区,中国广西、广东、海南在地缘和历史上同属汉文化圈。同一文化圈的成员,极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人生价值观,易产生共同归属感。理解这一区域文化同源的深刻内涵,就能更深刻理解区域教育一体化的深层文化动因,并从同源文化层面发掘出教育一体化生成和发展的能量。
独特的生存环境促生了独特的文化涵养。相近的文化生活区域,极有可能在自然与文化的涵养下生长出同质性的教育。同时,通过文化的濡化过程,人及其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而其本质意义就是人类的学习与教育。在地理位置上,环北部湾地区属于岭南地区范围,岭南是指湘赣粤边上五大山岭以南地区。五岭:大庚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象一道天然屏障,把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开来,五岭以南的地区就叫岭南。在历史上,秦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国家,在岭南地区设三郡管理:海南郡(现在广东大部分地区)、桂林郡(现在广西大部分地区)、象郡(现在越南北部和广西一部分地区)。公元10世纪,赵佗统此三郡地域之和,建立南越王国。
广西与越南不但是山水相连,而且民族同源。越南各民族多源于我国,从中国北宋开始,广西境内就有大批壮(岱、侬)、瑶、苗等少数民族迁徙到越南。桂越少数民族基本上是跨国民族,在边界居住的有:京族、岱依族、侬族等。京族大多分布在近海我国的防城港市的东兴、竹山、白龙尾和安南广宁省的芒街、河桧等地。侬族(我国称为壮族)分布在防城西北部至那坡县一带,以及安南的谅山北部及高平省等地。边境各民族讲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
鉴于文化本身具有的强大教育功能,它的核心价值影响着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文化对教育的潜在影响来看,它直接塑造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具体而言,它可能成为教育内容的一部份。广西与越南因地缘、族源的相近或相同,文化的交流渊远流长,汉文化对越南影响深远,这体现在越南语言文字、文学、建筑等方面。今天越南喃字就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创造出来的,在当今越南语中,汉语借词约占越南全部词汇的70%左右,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绝大部保持了汉语词的原意,如“政府”、“革命”、“人民”等。越南的诗词歌赋、格式与中国的差不多,有的甚至连内容也相同,如越南著名叙事诗《金云翘传》(又名《断肠新声》),是清嘉庆十七年(1812)越南杰出诗人阮攸所写的,它就以中国明末清初青心才人所编的章回体小说《金云翘传》为蓝本加工修改而成的。在建筑上,越南最后一皇朝阮朝的皇城,就是模仿北京紫禁城的形式,皇城有午门和城楼,前门护城河有三条小石桥,类似北京天安门前的金水桥。越南的古老建筑如“Ngocson庙”、“Tran塔”、“Lang塔”等,都是典型的秦砖汉瓦,建筑上书写的对联或题字,都是用繁体汉字书写的。此外,孔子的儒家思想在越南也很受推崇,越南现存的还有很多孔庙。[13]
在生活中,中越两国人民都十分喜爱崇尚龙的形象,把龙视为吉祥、发达的象征。越南许多地名有龙字,许多建筑物、工艺美术作品中有龙的形象。在传统节日方面,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都是一样的。
同一文化给人以认同感,属于汉文化圈的环北部湾地区的人们,易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从而使更易于沟通、交流、协调与合作。区域经济的形成因素,除了地缘上相近、经济上的互补、政治上的互信,还有文化上的亲和。相同或相近的文化亲和力比较大,历史上联系紧密的地区现在可能仍然较紧密,交往关系的积累及文化等亲和力往往是经济合作的一个优越,[14]文化对经济起着一种“文化力”的作用,而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主要由教育来实现。
2.3历史上教育合作的促进作用
在古代,随着秦统一中国,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传播到岭南地区,后来,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中越两国民间来往不断,双方的交易货物丰富,中国药材、医学、文化书籍等也经边境贸易传入越南。中国儒家思想在越南就倍受推崇,至今越南还保存着很多孔庙。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深刻影响直接影响到越南的教育,可以说从文字、四书五经、政治制度文化的教育都有深深的中国烙印。
在近现代,随着中越两国友谊的友好发展,中国与越南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加强。广西援越学校就是典型的例子。广西援越学校是在越南战争时期,中国为帮助越南培养人才在广西设立的学校,以及越南在广西设立的学校,包括育才学校、“中国语文专修学校”、“九·二学校”。育才学校,是1951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在广西省南宁市设立普通中学一所,……,在广西省桂林市设立普通中学一所,…。”[15]
“中国语文专修学校”是,1953年“为加强与促进中越两国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中国政府帮助越南建设国家而创办的”[16]“九·二学校”是20世纪60-70年代中期,越南处于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时期,国内战火不断,越方考虑继续来中国办学,1966年,越南国内的几个学校陆续搬迁来桂,而为了纪念越南国庆9月2日,故总称这几所学校为“九·二学校”。
广西援越学校,为越南培养一大批英才,“自从抗战时期和恢复和平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除了给越南民主共和国以无私的帮助之外,还在广西省南宁市和桂林市设立了两所专门培养越南干部和教师的学校,并曾经培养出数千名越南干部和同学。”[17]其中南宁育才学校培养学生6700名,桂林育才学校7000名,“九·二”学校5186名,至今,仍有不少人活跃于越南社会各行各业上。
广西援越学校不仅增加了中越两国的友谊,也给中越教育合作提供了许多经验,为现在的中越教育合作与交流提供参考。广西援越学校的学生组织各种形式的联谊会与纪念组织活动,更是大大促进了中越两国教育的合作进程。
2.4现代医学教育共同目标要求的推动作用
卫生事业是全人类的民生事业,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活,关系到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人才强国,首先要人才拥有健康的身体,否则一切无从说起,而卫生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医学教育实现。
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各国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与制定了的基本的医学教育标准。1999年6月9日,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2001年6月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提出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18]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洋地区办事处支持西太洋地区医学教育协会的成立,名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洋地区办事处(简称WHO西太区),该处通过各种协作活动,使医学教育工作者走到一起,讨论质量保障、学校资格认证及执业资格考试问题,2001年7月,制定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洋地区在校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它为不同国家的医学院建立提供了建立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的指南,提出了可操作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标。[19]
2003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为了更好的保健服务”的世界大会上,颁布了“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包括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和继续教育阶段的三个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发展的国际标准。
其提出的背景随着世界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就全球化的力量在医学教育中作用日益明显,医学成为一门全球性的专业,医学知识和科学研究已经跨越传统的国界,医生在不同的国家学习医学和提供卫生保健服务。人员的流动范围在扩大、迅速在加快,疾病的传播也随之加快,特别是流行病的传播是以历史前所未有的迅速在扩散,如非典、禽流感、猪流感等流行疾病的防治,需要全世界各国医学界的共同协作与努力,这就需要我们有共同的医学研究与加强医学教育的合作与交流。
可见,医学是一门全球性科学的特性,决定了医学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而相关组织的推动更进一步推进了医学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内医学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必然。
2.5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信息的“共享化”,打破了地域间界限,超越传统的国与国之间限制,世界各国高等院校联系更加密切,正逐渐形成一个全球学术共同体。学校之间科研与学术交流、师生互相交流、课程互通等成为一件十分自然容易的事情。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家里上学,可以不分国别、地区选择不同国家的医学院校,选修不同的课程。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开通网上学校,进行网上课程讲授,传授科学知识与技能。
现代信息技术使远程诊疗技术得以实现,医生可以通过网络,给病人进行远程病情与治疗,甚止动手术,这些都已不是梦想。学生也可以通过网上模拟医院进行医学实践,这不但缓解了医院实习资源短缺的问题,也为医学生提供的更多实践机会。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带来当代教育的震荡和变革。它改变了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更为扩展的时空范围内承载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教育诉求。以网络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成为促生区域教育一体化的技术动因。远程网络技术,促进了医学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医学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特别是继续教育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远程医学教育成为医学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形式,这也将推动传统的医学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近年来,世界各国提供了许多跨校、跨国、跨地区的学位课程,基础开办了网络(虚拟)大学。以网络技术为主的教育信息化为医学教育一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实现的有效途径。
3总结
总上所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深入发展,推动文化、卫生、教育等各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区域文化的内在功能,共同的认同感、价值观推动了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密切相关的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历史上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为现代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打下基础,为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合作依据与参考。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在医学全球化的时代,医学教育的共同目标,使医学教育一体化成为时代的呼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学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实现条件。因此,上述的因素,共同合力推动了医学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2.
[2]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4.
[3]“两廊一圈”合作建设,创造发展新机遇,http://www.bbw.gov.cn/staticpages/20050408/bbw42564b80-2092.shtml
[4]杜源江,闫祥岭:广西推进“两廊一圈”合作取得成效http://www.bbw.gov.cn/staticpages/20081111/bbw491996ec-2093.shtml
[5]周英虎:越南重视推进“两廊一圈”合作,http://www.bbw.gov.cn/staticpages/20080908/bbw48c53765-2094.shtml
[6]张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http://www.bbw.gov.cn/staticpages/20080330/bbw47ee683e-2072.shtml
[7]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领导人宣言,
http://www.bbw.gov.cn/staticpages/20090319/bbw49c25ab4-2086.shtml
[8]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与东盟教育交流新干级,http://www.chisa.edu.cn/szxrzz/qikan/2008no9/200809/t20080923_77991.shtml
[9]中国政府计划增加来华留学奖学金名额,http://www.ee.en/xwZx/gnsz/gdxW/200808/01/t20080801_16361337.shtml
[10]到广西的外国留学生人数翻倍了,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5/11/content_16487714.shtml
[11]越驻邕总领事阮英勇:越南与广西教育合作深化,http://www.gx.xinhuanet.com/dm/2008-08/03/content_14042203.shtml
[12]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2.
[13]杨武·越南文化艺术中的中国因素[J],东南亚纵横,2007,6:54-56.
[14]曾令泰,卢明纯,论区域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师》,2006,8:254.
[15]李德韩,蒙荫昭:《广西通志·教育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0页.
[16]李德韩,蒙荫昭:《广西通志·教育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0页.
[17]广西档案局[M],全宗号67,目录号2,案卷号11,第1页.
[18]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2002,4(8):23-25
[19]周亚夫:论全球视野中的医学生素质培养[J],江苏高教,2004,6:97.
InRegionMedicalEducationIntegrationDevelopmentAgentBriefAnalysis
——TaketheRingBeibuGulfAreaastheExample
GANQing-hua
(GuilinMedicalCollege,Guangxi541001)
Abstract:Theeducationintegration,isthetrendofdevelopmentwhichinevitablytheeducationcooperatesandexchangesstrengthensdaybyday.ThisarticletriestaketheRingBeibuGulfareaasanexample,exploresintheregionthemedicaleducationintegrationdevelopmentagent,istheregionaleconomiesintegration“expandsoverflows”,thehomologynationalculturepromotion,theeducationcooperationhistoryimpetus,themodernmedicineeducationcommongoalrequestaswellasthepresentinformationtechnologicaldevelopmentandsoonaseveralwithjointforcescombinedactionresult.
Keyword:Regionaleconomies;Medicaleducation;Integration;ag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