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珠湖南省安仁县第三中学
学有法而无定法;教也有法而无定法。方法是学习入门的向导。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理科学科,注定不能死记硬背,理解才是最重要的。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生物学科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的结合,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本文简单介绍在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教学指导方法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阅读法指导
阅读是自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它还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阅读从时间上分课前、课中、课后阅读。课前阅读可以发现问题,便于带着问题听课;课中阅读帮助形成正确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课后阅读可以温故而知新,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只有当学生明确了阅读的意义,才能积极参与阅读并乐于阅读。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阅读中对于概念、规律等结论性内容用笔勾划;对于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修饰语或限制词可加上着重号;对于文中晦涩的文字可反复吟读,理解其意。如“体液调节”一节中,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些名词对初学者来说,容易混淆,单从字面看来比较相近,但是它们的产生部位和作用却各不相同。又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中,有好几对相似的概念和名词术语:性状与相对性状、等位基因与显(隐)性基因、基因分离与性状分离、表现型与基因型、杂合子与纯合子等,这么多的概念和名词同时出现,更容易混淆,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从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上去理解,而且要多举实例加以掌握。对于不能理解的内容要加上问号,如在预习“排泄”一章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难以理解,应在书上作一记号,上课时注意老师的演示、解释和分析,从而深刻的理解肾脏的功能。又如,在预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节时,对较难理解的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DNA数目变化,要在课堂上注意课件的演示、老师的图示与讲解。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结构。例:预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可归纳出这样的问题:(1)细胞核中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递到细胞质中的?(2)信使RNA是如何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等等。再如,在预习《光合作用》时可归纳出这样的问题:(1)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色素的含量、吸收光谱与其本身和叶绿体以及叶片的颜色有何关系?(2)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部位、条件、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哪些不同?又是如何联系的?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农业生产上有何意义?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明确其意,领会其质。
二观察法指导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而我们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接受基本技能训练提供机会,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科的直观性很强,教师除了提供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录像、课件、演示实验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外,还应指导学生多接触动、植物和大自然,留心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如指导学生多观察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参观动物园,看《动物世界》和《人和自然》等电视节目,拓宽观察的广度。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完成生物探究实验,明白原理、记录数椐、得出结论等。
在观察具体事物时,应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内容、步骤和方法。明确观察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或验结论。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觉的无意识性,注意力易分散,因而应充分运用心理学的注意规律,使他们的注意力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观察的步骤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观察的方法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全面观察的要求是认真、细致、全方位,全面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利于形成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重点观察就是结合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地观察。如“观察花的结构”时应重点观察雄蕊和雌蕊等。又如在讲《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一株水毛莨,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两种不同形状,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比观察即通过对两种事物的观察比较寻找异同。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如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节时,先让二位学生在抄写英语句子“THECATSATONTHEMAT”(猫坐在草席上)时,分别抄写成“THEKATSATONTHEMAT或THEHATSATONTHEMAT”时,意思发生了哪些变化?假若在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发生类似的错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将会变化吗?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产生什么影响?于是大家积极投入到讨论、思考的氛围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不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总结出了基因突变的原理、原因及影响。
三知识精加工法指导
新授课后或阶段性复习时,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加工是理解整理知识的过程,是去粗取精浓缩知识的过程,是去伪存真形成真知的过程。常见的有归纳法、比较法、分类法、联系法等。
1.归纳法
归纳法是学生在现有学习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概括,形成知识点或知识体系。归纳时思维方式可采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归纳方法可采用符号纲要法和主题词法等。例如利用发散思维可将染色体的知识点归纳如下:将细胞有丝分裂中前、中、后、末期的特征分别归纳为:“膜、仁消失,两体出现;形定数晰赤道板齐;点裂数加均两极;膜、仁重现、两体消失”。利用聚合思维可将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实质、意义浓缩于光合作
叶绿素、酶
用的总反应(6CO2+12H2O....→C6H12O6+6O2+6H2O)。如“三看法鉴别细胞分裂图像(二倍体生物)”: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偶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有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有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行为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这样一环紧扣一环,一步连着一步,就能清晰、准确地鉴别图像。再如,判断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我们可以归纳为: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为DNA,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2.比较法
比较法是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强化这样的训练以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求同法和求异法是进行比较的两种重要手段。求同法即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如通过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比较可以得出两细胞器的三方面相同点:双层膜结构;遗传上的独立性;与能量代谢有关。求异法即找出不同点,例如通过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可总结出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大液泡、质体,以及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心体。
3.分类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有关材料进行科学分类,分类随标准而异,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如新陈代谢从“方向上”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从“性质上”分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从同化作用上分自养型和异养型,从异化作用上分需氧型和厌氧型。
4.联系法
每门学科都有其严密的知识体系,学科内部以及不同学科
间、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活动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去挖掘相互的联系。如渗透作用与物理学上扩散作用的联系,遗传问题与数学上排列组合和概率的联系,染色体、基因、DNA、碱基排列顺序四者的联系,遗传规律与细胞分裂的联系等。生物体是一个互为联系的统一体,生物体各结构之间,结构与功能间、结构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水平寻找结构间的联系,体会结构与功能、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如人体的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之间以新陈代谢为纽带而相互联系。又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充分体现了生物膜之间结构和功能的联系。此外,还要加强理论与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要用实际现象或活动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如“AA脱水缩合成肽键过程”的建立,让学生直接记忆缩合过程中形成的肽键、脱去的水分子数,游离的—NH2和—COOH数等的记算公式,学生会感到突然,难以理解。如果创设情景,发挥联想引导学生回到童年玩“结网捕鱼”游戏,假定一个人代表一个AA,左手代表一个—NH2,右手代表一个—COOH,那么当结网时人手挽手就形了一个肽健,脱去一分子水,同时可知一条网至少有一个游离的—NH2和—COOH,可以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又要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现象,如用遗传与变异的规律解释“一母生九子,
九子各不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一生物学现象。
以上几种知识精加工方法具有交叉性,使用时不要把它们截然分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法指导,力求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力求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少数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要双管齐下,既要指导学法又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使他们走出学习的低谷。
参考文献
[1]孙俊三.教育原理.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2]许凤琴.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
[3]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译.分子与生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译.遗传与进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译.稳态与环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