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刚
铜川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陕西727031
摘要:自古以来,旱灾是我国常见的灾害,随着人们对地球的不断改造,我国的气候出现了很多的异常,各种干旱灾害不断发生,而且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生命威胁和财产威胁。结合铜川市旱灾害的特点和现状,就抗旱减灾的经验和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并且剖析了铜川市抗旱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提高该市抗旱应急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抗旱减灾;能力优化;措施优化
引言
随着政府领导力度的加大,我国抗旱工程得到了相应的完善,使人们战胜了很多百年不遇的干旱灾难,使人们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威胁有所减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和国家对抗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亟需我们去解决。
一、铜川市抗旱减灾处理情况
1、受灾情况
2013年,我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许多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抗旱水源短缺,旱灾频繁。去年10月至今年4月底,我市降雨持续偏少,农田土壤墒情不断下降,出现了不同程度冬春连旱过程,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严重影响。干旱最严重的4月中旬,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32万亩,中度干旱面积17万亩,严重干旱7万亩,特大干旱2万亩,白地缺墒42万亩,因旱造成群众临时饮水困难3.66万人。
2、应对措施
2.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靠前指挥,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抗旱工作的开展。
2.2提前进行抗灾部署
为争取抗旱工作主动权,我市防指对今年抗旱工作及早部署,并根据旱情发展态势及时启动抗旱预案,指导各地积极主动防御干旱灾害。1月15日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长、副市长曹远勃就对全年抗旱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各部门及早谋划,提前安排布置抗旱工作。3月22日针对旱情蔓延加剧态势,市防指组织召开了全市旱情会商会议,并决定在3月22日17时起在全市启动Ⅳ级抗旱应急预案。要求各级迅速行动,挖掘潜力,全力投入抗旱减灾工作,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2.3掌握抗旱一手情况
宜君三丈河村、新区张沟村、耀州区东柳村等村因旱发生群众饮水困难,市水务局局长寇森林深入乡村指导抗旱,多方协调资金,增加抗旱投入。多次带队深入基层解决抗旱工作遇到的困难。要求采取措施,统筹调配水源,加强抗旱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抗旱救灾工作责任制,强化技术服务指导,狠抓灾后改种补种,现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
2.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加大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力度,提升抗旱保障能力。市防指面对旱情,结合山区实际,把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工程施工,切实推进工程建设。截止目前,今年共争取抗旱应急项目335万元,涉及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24处。已建成11处,更新改造管理房3间,新打机井2眼,建集雨水池2个,修复泵站4处,铺设管道13.2公里,完成投资78万元。
3、存在问题
3.1抗旱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能力低
目前全市仍有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溉条件,农业丰收完全受制于天。而有水利灌溉条件的农田灌溉保证率也不高,大部分灌溉工程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
3.2应急抗旱能力严重不足
目前全市大部分地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缺乏,相当一部分城市供水体系极其脆弱,应对重大旱灾和突发水污染事件能力严重不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面临很大隐患。在推行抗旱预案制度方面,虽然目前市级抗旱预案大部分已经出台,经过这几年的运行,还有可操作性不强等一些问题亟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3.3抗旱保障机制不健全
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在机构建设上,抗旱能力上仍然略显不足,抗旱基础工作薄弱,难以适应新时期抗旱工作的要求。其次是近年来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投入不足,服务队抗旱能力不强。抗旱应急物资储备缺乏,在抗旱的关键时期,无法满足抗旱需要。
二、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的优化途径
1、增强抗旱减灾意识
要减少旱灾发生的概率,首先就要从人的观念上做出改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工作习惯以及工作意识,不把暂时完成工作任务当做第一紧要的事情,而应当以战略的眼光看待整个人工更新造林工作,充分重视抗旱减灾问题,以降低由于旱灾带来的返工以及经济损失。
2、完善突发灾害预警
要把灾害预警、安全转移作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注重主动预防和避灾自救,坚持专业预防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坚持应急转移和避灾安居相结合,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为此,要用3年时间完成全国1836个县级山洪、滑坡灾害防治区的预警体系建设,实现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全面提高山洪灾害防御平。
3、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
在利用工程技术措施控制旱灾害发生的自然因素的同时,要通过规范人类社会活动,避免不当的行为加重旱灾害。要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疏导等办法规范人类活动,禁止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不能在资源严重匮乏地区建设高耗企业,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致灾的可能性。为此,要通过干旱风险图的编制,逐步建立干旱风险公示制度,增强人类活动的风险意识。尽快颁布实施“影响评价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影响评价制度,规范建设开发活动;通过税收政策调整,使经营性行为尽可能避开防洪高风险区;通过价格政策,促使社会公众节约用,提高的利用效率等。
4、人工植树造林
4.1合理选择作业时间
要避免作业时间赶在降水量少、气温高、风速大的时间进行,应当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做好作业时间的合理规划,人工更新造林工作应当根据旱情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控,并综合苗木的本身特点来适当提前或拖后作业时间,以确保有足够的水分,促进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干旱的年份要优先对土壤保湿型好的地块(如背坡、坡度低缓、有遮阳条件等地块)进行造林工作,而对退耕还林等裸露地块应当暂缓造林,等到雨季来临或者待来年视气候条件来进行有选择性的造林,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2合理选择苗木
应当根据苗木种类的生活习性以及立地条件来综合选择造林的苗木种类,在土壤保水率较高的地块可以选择抗旱能力不够强的树种,而对保水率不能保证的地块要优选抗旱能力强并且质量优良的树种,对等级较低、根系不够发达的树种坚决不予采用。作业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苗木在干旱季节的成活率,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作业方式。首先,应当尽量保持当地天然幼苗,以使地块能够保持足够的郁闭度,并有利于降低地温,从而降低土壤表层水分的蒸发;其次,对裸露地块以及郁闭度较低的地块要在植树后在其上覆盖杂草等,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再次,提倡深植的作业方法,以最大程度促进苗木的存活,提高其抗旱能力。
结束语
我市在抗旱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法律法规、应急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抗旱减灾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需要强化我国抗旱的风险管理,不断的加强宣传力度进而规范人们的活动,此外还应该完善加强突发灾害的预警,从创新的角度推进抗旱工程的建设,进而提高抗旱减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翠梅,谢志成.豫东南水旱灾害及减灾对策的探讨[J].治淮.1998(09):123.
[2]张伟石,雷庆勇.四平市连年干旱的成因与减灾对策[J].吉林水利.2003(06):89.
[3]丁月良;丁梓峰.项城市旱灾成因及减灾对策[J].中国防汛抗旱.2004(04):101.